搜索到80篇“ 甘蓝枯萎病“的相关文章
- 生防芽孢杆菌种子处理剂WS20的研制及对甘蓝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 2024年
- 生防芽孢杆菌类微生物制剂能有效控制植物病害。本研究以具有生防潜力的萎缩芽孢杆菌ZY1825菌株发酵液为包衣种子处理剂活性成分,以甘蓝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为指示菌,采用单因素、正交、平板对峙试验和稀释平板计数法,明确了拮抗抑菌效果和生防菌活菌含量,通过对分散剂、成膜剂、稳定剂、防冻剂等助剂的筛选,确定了混合助剂最优配方为:木质素磺酸钠4.00%、羧甲基纤维素0.25%、膨润土1.00%、乙二醇0.50%、大红染料2.00%(均为质量分数)。生防芽孢杆菌种子处理剂WS20配方为:萎缩芽孢杆菌发酵液(9.28×109cfu/mL)与混合助剂体积比为2:1,成膜时间1.45 min,包衣均匀度93.06%,货架期可达150 d,热储和低温稳定性等指标均符合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微生物制剂的国家相关标准。采用WS20种子处理剂按药种质量比1:30包衣甘蓝种子,对甘蓝枯萎病的盆栽防效达64.94%。研究结果可为芽孢杆菌类生防种子处理剂制备和土传性病害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 梁玉婷任兴平李惠霞高有军张海英刘永刚
- 关键词:种子处理剂生防菌甘蓝枯萎病
- 谈谈甘蓝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 2022年
- 据文献报道,甘蓝枯萎病最早于1895年在美国纽约哈德逊峡谷发现。20世纪70年代,已经遍布美国所有气候温暖的甘蓝种植区。目前,在世界多数国家均有分布,往往造成甘蓝产量严重损失^([1])。在我国甘蓝枯萎病最早于1964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发布的一个调查名录中出现,当时所用学名为Fusarium conglutinans Wollenw(仅有名字,未见鉴定报告)^([2]),但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我国销声匿迹。
- 李明远
- 关键词:甘蓝枯萎病
- 鉴别甘蓝枯萎病致病菌生理小种类型的PCR引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甘蓝枯萎病致病菌生理小种类型的PCR引物及其应用,涉及分子检测技术。用于甘蓝枯萎病致病菌株生理小种鉴别的PCR引物为Foc12‑F/Foc12‑R,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
- 吕红豪刘星赵存保方智远杨丽梅庄木张扬勇王勇季家磊
- 文献传递
- 萎缩芽胞杆菌MQ19ST15鉴定及对甘蓝枯萎病的盆栽防效被引量:10
- 2021年
- 为筛选用于甘蓝枯萎病的生防菌并明确其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和盆栽防治效果,对从荒漠沙土中分离、筛选的细菌菌株MQ19ST15进行了对峙培养、抑菌活性物质测定、盆栽防效测定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菌株MQ19ST15能够显著抑制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使菌丝出现膨大、变形扭曲及分支增多等畸变,抑菌率达54.95%。抑菌活性物质检测显示,该菌株能产生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及β-1,3-葡聚糖酶;抗菌脂肽物质合成相关基因扩增显示其基因组DNA中具有surfactin、iturin、fengycin和bacillomycin 4种抗菌脂肽物质的合成调控基因。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甘蓝枯萎病的防控效果为53.03%。通过菌落形态、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
- 陈云云李惠霞张海英徐生军徐生军
- 关键词:甘蓝枯萎病抑菌活性
- 甘蓝枯萎病抗感品种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平星星
- 定西市甘蓝枯萎病发生情况调查被引量:1
- 2020年
- 2018年先后4次对定西地区种植的甘蓝进行枯萎病调查。结果表明:枯萎病平均发病率在21.52%以上,最高达到了45.68%,病情指数为10.08~18.50。不同甘蓝品种对枯萎病抗性也不相同,薄皮甘蓝发病重,如久石绿和春秋王,一般都有发病中心;厚皮相对抗枯萎病,如中甘828和陇甘2号。
- 刘小娟禄冈强陈爱昌王文慧莫娟魏周全
- 关键词:甘蓝枯萎病发病率病情指数
- 洋葱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抑制效果初探被引量:2
- 2020年
- 为了探究洋葱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尖孢镰孢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浓度的洋葱粗提取液下甘蓝枯萎病菌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的变化以及菌丝显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洋葱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固体培养基中洋葱粗提取液浓度为0.6 g·mL^(-1)时,病原菌生长抑制率为45%,当液体培养基中洋葱粗提取液浓度为0.6g·mL^(-1)时,对病原菌产孢量抑制率达到98.6%,当浓度为0.4 g·mL^(-1)时,对甘蓝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2.0%;显微观察发现洋葱提取液处理下,病原物菌丝结构发生改变,当浓度为0.6 g·m L^(-1)时,菌丝裂解。由此可知,洋葱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存在抑制效果。
- 鲁韵王一凡田雪亮李二峰
- 关键词:甘蓝枯萎病尖孢镰孢菌抑菌效果
- 甘蓝枯萎病细菌接种病理研究
- 2019年
- 甘蓝枯萎病主要危害植株的维管束,植株受害后,由心叶开始变黄,随着病害的发展,全株叶片变黄,发病严重的,下部叶片脱落,植株停止生长,畸形,萎蔫直至死亡。横切发病植株的叶脉、叶柄和短缩茎,可以发现维管束明显变褐,甚至变黑,须根变少。文章就甘蓝枯萎病的病理症状表现以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研究论述,旨在为防治甘蓝枯萎病提供帮助。
- 白键赵永伟王姣敏王剑魏镛频
- 关键词:甘蓝枯萎病病理症状细菌植株
- 甘蓝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被引量:5
- 2019年
- 以4种田间不同抗枯萎病类型甘蓝品种幼苗为试材,以分离甘蓝枯萎病病原菌悬浮液为接种菌液,筛选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浓度、最佳方法和最适苗龄;确定植株感病级别划分指标,判断抗病类型。结果表明,甘蓝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浓度5×10^6孢子·mL^-1;比较灌菌液法、菌土法和浸根法3种接种方法,菌土法接种可更准确反映不同抗病性品种枯萎病发病程度和抗病类型;在子叶期、一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不同幼苗期接种,后两个时期特别是二叶一心期为最佳接种期;依据幼苗植株叶脉黄化程度,植株叶片褪绿、萎蔫甚至枯死等发病主要症状,将甘蓝感病幼苗划分为6个级别。由此确定甘蓝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种子消毒育苗,待幼苗长至二叶一心期时,采用幼苗轻微伤根、菌土法,接种5×10^6孢子·mL^-1枯萎病菌液,16d后调查统计幼苗植株发病程度和感病级别数量。
- 李岸蔡美杰张鑫鑫孙庆国王谦张恩慧
- 关键词:甘蓝枯萎病苗期抗病性
- 三种土壤处理剂防治甘蓝枯萎病试验被引量:2
- 2019年
-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甘蓝枯萎病的土壤处理剂,对甘蓝重茬枯死严重地块选用土壤处理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结果表明:98%棉隆微粒剂(98%dazomet MG)防效达85.02%,比空白对照增产34.85%,氰胺化钙土壤净化剂(calcium cyanamide soil purifier)防效达72%,比空白对照增产23.80%,是筛选出的较好的土壤处理剂。
- 陈爱昌魏周全刘小娟王文慧莫娟
- 关键词:土壤处理甘蓝枯萎病
相关作者
- 吕红豪

- 作品数:128被引量:38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甘蓝 青花菜 引物 甘蓝类蔬菜 分子标记
- 杨丽梅

- 作品数:285被引量:1,326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甘蓝 结球甘蓝 青花菜 雄性不育系 基因
- 庄木

- 作品数:280被引量:1,188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甘蓝 结球甘蓝 青花菜 雄性不育系 一代杂种
- 谢丙炎

- 作品数:361被引量:3,319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研究主题:辣椒 根结线虫 黄瓜 南方根结线虫 菌株
- 方智远

- 作品数:384被引量:1,998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甘蓝 结球甘蓝 青花菜 雄性不育系 一代杂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