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篇“ 生化抗性“的相关文章
抗丁醚脲二斑叶螨种群筛选及生化抗性机理初探
2024年
【目的】探究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对丁醚脲的抗性发展情况及生化抗性机理,以期为二斑叶螨的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用丁醚脲对二斑叶螨进行持续抗性选育33代;用生化分析方法,每隔6代测定二斑叶螨丁醚脲抗性种群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s)、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多功能氧化酶(Mixed-function oxidases,MFOs)和几丁质酶(Chitinases)的活力变化情况。【结果】二斑叶螨经丁醚脲汰选至33代时,抗性指数达到18.610倍;抗性种群体内CarEs、GSTs和MFOs活性较敏感种群显著提高(P<0.05),其相对倍数分别为1.909、2.119和7.436倍,同时几丁质酶的活性较敏感种群无显著差异(P>0.05),其相对倍数为0.594。【结论】二斑叶螨对丁醚脲的抗性主要与MFOs活性升高和几丁质酶活性降低有关,其次,GSTs和CarEs活性升高也参与了丁醚脲抗性的形成。
叶调琴杨顺义李文平
关键词:二斑叶螨丁醚脲解毒酶几丁质酶
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监测与生化抗性机制被引量:6
2022年
为明确我国褐飞虱田间种群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现状及生化抗性机制,2017年-2019年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采集自7省共13个褐飞虱田间种群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并研究了氟啶虫胺腈抗性种群与其他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以及增效剂对氟啶虫胺腈的增效效果。结果表明:近3年来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RR=10.3~30.9)。氟啶虫胺腈抗性品系对呋虫胺、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分别产生了9.1倍、7.9倍和4.1倍的低水平交互抗性,与噻嗪酮、毒死蜱、吡蚜酮、三氟苯嘧啶和吡虫啉不存在交互抗性。增效剂PBO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品系和浙江龙游19(Longyou-19)田间种群分别具有4.2倍和3.8倍的明显增效作用。综上,褐飞虱田间种群已对氟啶虫胺腈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多功能氧化酶参与了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代谢抗性
裴新国张帅张彦超郑晨高聪芬吴顺凡
关键词:褐飞虱抗药性监测交互抗性
一种解除蒸汽爆破植物纤维生化抗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除蒸汽爆破植物纤维生化抗性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经蒸汽爆破方法处理过的植物纤维送入超临界反应系统中,利用超临界CO<Sub>2</Sub>流体、乙醇和水组成的具有流动性的混合物对蒸汽爆破植物纤维进行活化。...
冯彦洪姜跃平殷小春邹新良何和智瞿金平
文献传递
粘虫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种群的交互抗性生化抗性机制被引量:8
2017年
为指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下称甲维盐)在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防治上的合理使用,测定了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及其生化抗性机制。结果表明: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倍数RR_(50)=21.80)、毒死蜱(RR_(50)=17.68)和灭多威(RR_(50)=10.85)均具有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与辛硫磷(RR_(50)=6.00)和氟氯氰菊酯(RR_(50)=5.65)之间交互抗性水平较低。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马来酸二乙酯(DEM)、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和磷酸三苯酯(TPP)在粘虫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生物测定中对甲维盐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粘虫抗甲维盐种群细胞色素P450和b_5含量及O-脱甲基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分别为敏感种群的3.23、3.65、3.63、1.64和2.66倍。研究表明,体内解毒代谢酶活性提高可能是粘虫对甲维盐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宋月芹王海涛陈玉国王圣印孙会忠
关键词:粘虫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交互抗性
外源茉莉酸诱导的菜豆叶片生化抗性及其对西花蓟马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为探讨外源茉莉酸诱导的菜豆叶片抗性及对西花蓟马体内酶活性的影响,在室内对菜豆植株分别喷施1、0.1、0.01和0.001 mmol·L^(-1)4个浓度的茉莉酸,以健康植株为对照,分别于处理后1、5和10 d测定菜豆叶片营养物质及次生物质的含量.另在同样处理叶片上分别接西花蓟马2龄若虫,分析其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茉莉酸处理1 d后,菜豆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健康植株没有明显差异,但在5和10 d时显著低于健康植株;菜豆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在茉莉酸处理1 d后显著高于健康植株,之后逐渐降低;茉莉酸处理下菜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健康植株,并随着茉莉酸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下降;叶绿素含量在处理1 d后显著降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叶片单宁、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在不同浓度茉莉酸和处理时间下均显著高于对照.蓟马取食导致菜豆叶片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与外源茉莉酸诱导的相似.西花蓟马取食茉莉酸处理的菜豆植株24 h后,体内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解毒酶系(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均明显高于健康植株,但茉莉酸浓度与处理时间对其影响程度不同.取食虫害菜豆叶片后西花蓟马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与取食外源茉莉酸诱导的叶片相似.说明外源茉莉酸处理可诱导菜豆植株的抗性,西花蓟马取食处理后的菜豆叶片可产生明显的反防御来适应寄主植物的变化.
李顺欣郅军锐杨广明岳文波叶茂
关键词:次生物质保护酶解毒酶西花蓟马
不同辣椒品种对西花蓟马的生化抗性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辣椒品种受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危害胁迫后叶片内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结合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趋势作相关性分析,以明确各项生理指标与抗虫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西花蓟马危害时间的延长,均能引起辣椒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明显变化,其中可溶性糖含量随取食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危害后期,各品种间物质含量变化差异不明显。结果表明,5个品种辣椒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抗虫能力较强的为74-82,抗虫能力最弱的为杭椒五号,其他品种抗性居中。
庞洪翠姜灵贾彦霞
关键词:西花蓟马辣椒品种种群动态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
灰飞虱对噻嗪酮和噻虫嗪的抗性风险、交互抗性生化抗性机理
灰飞虱Laodelphgax striatellus不仅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危害农作物,还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病,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目前,防治灰飞虱主要依靠化学药剂防治,灰飞虱对药剂的抗药性问题...
毛旭连
关键词:噻嗪酮噻虫嗪灰飞虱抗性风险交互抗性
文献传递
外源茉莉酸诱导的青杨生化抗性及其对舞毒蛾幼虫食物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为探讨外源茉莉酸(jasmonic acid,JA)诱导的青杨Populus cathayana Rehd.抗性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幼虫食物利用的影响。【方法】在室内对青杨苗木喷施0.001和0.1 mmol/L两种浓度的茉莉酸,对照喷0.2%的丙酮水溶液,喷施后1,5和10 d分别采集叶片,分析其初生和次生物质含量的变化。另选喷施0.1 mmol/L茉莉酸的青杨苗木,喷施后1,5和10 d分别接舞毒蛾2龄幼虫,单头饲养,测定其取食量、体重和排粪量及发育历期,统计分析其食物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结果】两种浓度茉莉酸处理均使青杨叶片中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木质素、单宁、黄酮和酚类物质含量增加。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在处理第10天时含量最低,其中高浓度茉莉酸处理较对照分别降低46.5%和49.1%,低浓度处理分别降低30.6%和22.8%。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在高浓度处理第10天时增幅最大,较对照增加102%。木质素、黄酮和单宁酸在处理第5天时的含量最高,其中高浓度处理分别较对照增加113%,75%和57%。用0.1 mmol/L茉莉酸诱导处理后,舞毒蛾2龄幼虫对叶片的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均有所降低,取食处理后1,5和10 d的青杨叶片的食物利用率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9.4%,27.6%和28.2%,且幼虫体重降低、发育历期延长。【结论】结果提示外源茉莉酸诱导青杨可对舞毒蛾产生明显的生化抗性,实践中可利用这种生化抗性防治舞毒蛾的危害。
王予彤越慧芳王晓丽李海平刘丽梅段立清
关键词:舞毒蛾青杨生化抗性食物利用率
黑痣病菌毒素对马铃薯幼苗生理生化抗性相关物质的诱导被引量:11
2013年
为了探讨马铃薯抗黑痣病机制,采用毒素接种脱毒组培苗的方法,研究了黑痣病菌毒素对马铃薯不同抗性品种幼苗体内病程相关蛋白、木质素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抗黑痣病的关系。毒素处理后,感病品种大西洋和抗病品种底西芮幼苗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36 h升高幅度均达到最大,感病品种升幅大于抗病品种。底西芮和大西洋木质素及游离脯氨酸含量也大幅增加,但抗病品种的增加幅度大于感病品种。研究表明,黑痣病菌毒素诱导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以及木质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是马铃薯幼苗抵抗毒素胁迫的内在机制;木质素、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品种抗病性呈正相关,而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则不是引起品种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张笑宇于肖夏琚亮亮薛玉凤于卓
关键词:马铃薯病程相关蛋白木质素游离脯氨酸
辣椒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抗性鉴定及生化抗性机制研究
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属于世界性害螨,是蔬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螨,严重为害茄子、辣椒、豇豆、丝瓜、黄瓜、萝卜等30余科、70余属植物。螨虫为害往往造成辣椒品质下降和...
何叶
关键词:辣椒侧多食跗线螨抗性鉴定保护酶次生代谢物质

相关作者

谭济才
作品数:145被引量:980H指数:17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茶园 茶树 福寿螺 害虫 病虫害
邓欣
作品数:42被引量:42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茶树 茶园 转基因抗虫棉 土壤微生物 有机茶园
戴小枫
作品数:470被引量:1,41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马铃薯 马铃薯全粉 大丽轮枝菌 棉花 棉铃虫
郭予元
作品数:350被引量:3,225H指数:3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主题:棉铃虫 棉花 昆虫 抗性 抗虫性
陈宗懋
作品数:452被引量:2,943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研究主题:茶叶 茶树 农药残留 茶园 假眼小绿叶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