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2篇“ 生后发育“的相关文章
- 小鼠颌下腺生后发育及三叶因子3的表达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3(trefoil factor 3,TFF3)在小鼠颌下腺生后发育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运用HE染色、PAS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生后1~31 d的仔鼠颌下腺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及形态学观察;Western blot检测TFF3变化趋势。结果①HE染色生后1 d小鼠颌下腺可观察到细胞核分裂象;7 d腺泡和导管染色出现区别,腺泡细胞胞浆嗜碱性较强;15 d可区分浆液性和黏液性腺泡;②腺泡细胞PAS染色阳性,1~15 d强度随日龄增加而增强,导管比例增加,15 d后PAS阳性信号基本类似;③免疫组化染色TFF3阳性信号位于导管,腺泡呈阴性;1~5 d导管上皮细胞胞浆呈TFF3弱阳性表达,7~31 d导管阳性信号逐渐增强,15 d可在管腔内观察到TFF3阳性分泌物;④Western blot3~5 d颌下腺组织已存在低水平TFF3表达,7~31 d TFF3表达随日龄增加不断增强。结论小鼠颌下腺在生后15 d以后逐渐发育完善,TFF3阳性信号表达于导管上皮,15 d后导管腔内出现TFF3,可能具有促进导管细胞发育和保护口腔黏膜的作用。
- 王奕农蔡尚烜杨童焜冯小宁尉迟潇涵韩一唯孙梦阳吴靖芳
- 关键词:小鼠颌下腺生后发育免疫组织化学三叶因子3
- 大鼠脊髓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1和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2阳性纤维和终末在生后发育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
- 2018年
- 目的探讨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1(VGLUT1)和VGLUT2阳性纤维和终末在生后第0天(P0)至第22天(P22)大鼠脊髓内的分布情况和表达变化。方法对生后发育P0~P22大鼠的颈膨大和腰膨大部位,进行VGLUT1和VGLUT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P0~P22大鼠颈膨大和腰膨大脊髓内均可观察到VGLUT1和VGLUT2阳性纤维和终末,但未观察到胞体样结构。VGLUT1和VGLUT2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呈现明显的互补分布,尤其是以脊髓后角更加明显。其中,VGLUT1阳性纤维和终末在P0主要见于颈膨大和腰膨大脊髓后角Ⅲ~Ⅴ层,中间部和前角很微弱。脊髓发育至P3,不仅Ⅲ~Ⅴ层VGLUT1的表达进一步增强,且向外侧部扩展,并在后角基底部Ⅵ层和前角的外侧部(Ⅸ层)也可观察到较强的VGLUT1阳性纤维,呈现一条明显由背内向腹外的带状分布趋势。P7时此带状分布更加明显,并随着发育逐渐向内、外扩展,至P22时已广泛分布于除Ⅱ层之外的整个脊髓。而VGLUT2阳性纤维和终末在P0时即密集出现于脊髓后角Ⅰ~Ⅱ层以及前角的外侧边缘区域;之后随着发育,VGLUT2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分布模式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其密度逐渐有所增加,特别是Ⅰ~Ⅱ层内VGLUT2阳性产物的表达尤为明显。另外,在脊髓白质后索内可见VGLUT1阳性皮质脊髓后束纤维由颈髓(P3)逐渐下降至腰髓(P7)的发育过程。结论 VGLUT1和VGLUT2阳性纤维和终末在脊髓发育过程中呈现明显不同,且表现出互补分布的特点,这对于进一步理解VGLUT1和VGLUT2在脊髓生后发育过程中不同功能特点可能有意义。
- 李婧陈涛李金莲
- 关键词:生后发育脊髓免疫组织化学
- 小鼠脾生后发育的形态学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小鼠脾生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生后脾的形态学变化,Giemsa染色观察造血细胞的变化,PAS染色观察巨核细胞的变化,CD3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巨核细胞在脾的表达和变化。结果:小鼠脾P1d红髓较多,P5d出现白髓,边缘区及边缘窦也逐渐形成,于P31d接近正常脾结构。巨核细胞多聚集成群,近被膜、血管及脾索周围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可区分出颗粒型巨核细胞、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和巨核细胞裸核3种类型。颗粒型与裸核型大致呈增长趋势,产血小板型的变化趋势同前两者相反,三者随脾成熟后数量趋于平稳。结论:小鼠脾于P31d接近成年,且终身具有造血能力。CD36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可将巨核细胞分为颗粒型、产血小板型和裸核型。
- 魏仑陈亚敏张晓芳郝建红辛晓吴靖芳高福禄
- 关键词:CD36造血干细胞巨核细胞小鼠
- “生后发育”尤为重要
- 2017年
- 人脑具有先天的差异。脑的形成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即胎儿脑在胚胎期的形成主要由父母双方的基因所决定。
- 梅镇彤
- 关键词:生后发育遗传基因胚胎期胎儿脑人脑
- 小鼠肝生后发育的形态学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鼠肝生后发育的形态学变化。方法:H-E染色观察小鼠生后肝的形态学变化、Giemsa染色观察造血细胞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在肝中的表达及变化。结果:肝小叶生后1周开始出现,2周末分化完成。肝板间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巨核细胞,胞质嗜酸性、多核;血窦内幼稚血细胞成簇,形态似小淋巴细胞,核呈深蓝色。肝内造血细胞数量自P1~P7逐渐增加,P7达到顶峰,与P1、P5、P13、P1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5几乎消失。巨核细胞在P1数量最多,随发育逐渐减少,至P15消失;棕黄色SDF-1颗粒分布于肝细胞细胞质,P1~P7平均光密度值(AOD值)逐渐降低,与P14~P2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1阳性信号位于血窦内皮细胞胞质,P1~P14AOD值逐渐增大,P28最高,与P1~P7相比明显增高。结论:小鼠肝生后2周内还有造血能力,肝小叶和血窦则在2周后发育完善。
- 陈亚敏王恬霍宁魏仑周莹李涛吴靖芳高福禄
- 关键词:生后发育造血细胞小鼠
- 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和氮能与胆碱能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生后发育特征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出生后至成年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氮能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的发育情况。方法取出生后7d、28d和60d小鼠小肠制作全层铺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分别显示ICC、氮能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结果小鼠生后小肠ICC的数量明显增多,但单位面积细胞数量随小肠长度和面积的增加而降低,在生后28d达到成体水平。而氮能神经元和胆碱能神经元的数量生后即达成体水平,随年龄增加仅见神经突起增长、神经纤维增粗以及神经网络的密度变疏等改变。结论小鼠小肠ICC和胃肠壁内的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神经元的发育并非同步,ICC的发育成熟明显晚于ENS,提示出生后早期局部微环境更易影响ICC的发育与成熟,可能与部分婴幼儿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 李丹丹孙婷怡杨姝孙海梅薛红周德山季凤清
- 关键词:CAJAL间质细胞氮能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发育
- 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脑细胞外间隙的解剖及生理特性的变化被引量:2
- 2015年
- 大鼠脑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胎儿期及生后的脑发育过程经历了组织学、细胞学和分子学的显著变化。大鼠脑的基本结构在胚胎期已形成,而不同部位之间的联系和脑功能的完善却在出生后发展,其间的许多变异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因此生后脑发育过程仍然十分关键。尽管脑细胞微环境的概念已于150多年前被提出,但是对于在生后发育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脑细胞外间隙的研究仍未获得显著进展。本文通过综述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脑细胞外间隙的解剖及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特点,阐述脑细胞外间隙在个体发育中的重要作用,有望为儿科发育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有效治疗途径的探索提供相关依据。
- 杨双风韩鸿宾彭芸
-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脑发育
- 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在生后发育过程中高内皮微静脉的结构和形态
- 2014年
- 目的研究生后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s,HEV)的发育过程,为探讨其发生发育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出生后第0天、2天、6天、7天、8天、10天、12天、14天、18天、21天、25天、28天、31天、35天、40天的新生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结构和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各日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组织中高内皮微静脉的分布。结果从第0天到第6天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无典型的高内皮微静脉,内皮核不明显高大,属于类高内皮微静脉,肠系膜淋巴结外周区可见少量类高内皮微静脉,中心区则未见类高内皮微静脉。第7天肠系膜淋巴结外周区高内皮微静脉数量增多,但其分布仍局限于周边区,到第10天才出现典型的高内皮微静脉,内皮核高大呈立方形。结论生后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发育规律为探讨其发生发育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李成镇宋承鑫谢遵江
-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
- 济宁青山羊生后发育过程中GHR和IGF-IR在卵巢分布及其mRNA表达
- 动物的生殖生理调控机制复杂,是体内多种激素与调控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卵巢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生殖器官。之前的研究认为,在卵泡形成和生长发育过程中,以内分泌为主,即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为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 赵素华
- 关键词:济宁青山羊卵巢皮质生长激素受体
- 文献传递
- 济宁青山羊生后发育过程中GHR和IGF-IR在卵巢的分布及其mRNA表达
- 动物的生殖生理调控机制复杂,是体内多种激素与调控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卵巢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生殖器官。之前的研究认为,在卵泡形成和生长发育过程中,以内分泌为主,即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为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 赵素华
- 关键词:济宁青山羊卵巢GHRIGF-IRQRT-PCR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梁文妹

- 作品数:155被引量:189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海洛因依赖 免疫组织化学 胰岛淀粉样多肽 复吸 海洛因戒断
- 李金莲

- 作品数:145被引量:367H指数:11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三叉神经中脑核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神经元 人体解剖学 阳性
- 李一欣

- 作品数:70被引量:124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复吸 海洛因戒断 海洛因依赖 免疫组织化学 中脑腹侧被盖区
- 洪艳

- 作品数:50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复吸 海洛因戒断 海洛因依赖 家兔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 孙心德

- 作品数:78被引量:162H指数:9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下丘 听皮层 蝙蝠 下丘神经元 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