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32 篇“ 生态学研究 “的相关文章
国内教育生态学 研究 知识图谱计量分析——以CNKI 2010—2024年期刊文献为例 2025年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1770篇文献为数据来源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2010—2024年我国教育生态学 研究 可视化图谱。结果表明,2010—2024年教育生态学 研究 热点主要集中于大学 英语、高职院校与教育生态 ,发文机构地域分布较散,发文作者间合作较少,尚未形成跨区域、跨团体的合作网络。高被引文献多关注于英语与体育教学 ,研究 前沿多聚焦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与课程思政等领域。基于此,未来该领域研究 应加强对中小学 生群体的关注,促进产业发展与教育的动态融合,全面提升学 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以促近我国教育生态 积极、均衡发展。 韩晓谊 王晓静关键词:教育生态学 智能算法在生态学 研究 多元场景中的应用进展 2025年 生态学 研究 领域中对智能算法的使用呈现越来越丰富的趋势,其解决了许多重要问题。智能算法的应用已逐渐成为生态学 研究 的重要话题。研究 以中国知网(CNKI核心)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42439篇智能算法在生态学 领域应用的相关学 术论文为依据,借助文献计量学 软件CiteSpace.6.3R1,介绍2013—2023年间国内外研究 热点的发展现状和情况;根据每种智能算法在生态学 优化、预测和评估研究 中的作用,分类论述其实际研究 过程和应用特征;分析智能算法应用的优势和当前存在的局限性;回顾智能算法对生态学 研究 的意义,并提出了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戈晓宇 翟哲然 黄子玲 解圆圆 王海燕 兰雨萌 王帅清 汶宣彤关键词:生态学 生态学 研究 方法论:需求牵引、假说驱动、多层次综合、研究 -过程尺度匹配、定性定量结合、应用验证2025年 生态学 是研究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 ,目的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 环境问题。然而,不少生态 研究 结果不能可靠地解释、预测野外现象,更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原因是方法论出了问题。与物理系统不同,生态 系统是复杂适应系统,由具有独特内在性质的适应主体组成;子系统种类多,非线性相互作用类型多;系统不同层次间相互作用不稳定。根据这些特点,基于科学 哲学 原理、复杂性科学 理论及生态学 研究 成功案例,文章首次提出生态学 研究 方法的六个原则,建立了生态学 研究 范式。原则1:需求牵引。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生态学 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科学 ,故更应注重需求牵引,提出与解决实际生态 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科学 问题。原则2:假说驱动。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 研究 的基本范式。这对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 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假设可使我们从复杂现象中抓住解决科学 问题的突破口,开展直奔主题式的研究 设计。原则3:多层次综合分析。由于不同层次间作用动态变化,且各层次成员间普遍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故对此类系统的研究 应进行多层次综合分析。至少要考虑三个层次,即现象发生的中心层次及其邻近的高、低两个层次。首先应对中心层次宏观量进行归纳分析,建立经验关系即宏观格局,进而探讨宏观格局与高层次背景及历史演化的关系,然后开展宏观格局的低层次机制研究 。原则4:研究 尺度与过程尺度相匹配。研究 尺度与所研究 现象相关过程的尺度不匹配是导致众多生态 研究 结论不可靠的最重要原因。尺度不匹配有两种类型:实验与现象的时间、空间和组织尺度不匹配;调查数据分析尺度与相关过程尺度不匹配。因此,生态 研究 尺度必须与过程尺度相匹配。首先必须开展野外观测,开展恰当尺度的分析,然后在近自然系统开展长� 王洪铸关键词:科学哲学 复杂适应系统 物理系统 研究范式 林学 基础研究 系列 亚热带退化林地植被恢复生态学 研究 本书根据位于亚热带的湘中丘陵区檵木+南烛+杜鹃灌草丛、檵木+杉木+白栎灌木林、马尾松+柯+檵木针阔混交林、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4个植被恢复阶段调查研究 数据,解析了植物群落组成、区系特征及空间结构随植被恢复阶段的演替... 方晰土地荒漠化及其恢复过程土壤动物生态学 研究 进展 被引量:1 2025年 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引起的土地荒漠化正威胁着全球生物多样性,土壤动物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及生态 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理解土壤动物群落对土地退化的响应及其在生态 恢复中的作用,本文重点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土壤动物对土地荒漠化的响应及其在荒漠化土地恢复中的作用等研究 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 方向。研究 表明,土地荒漠化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环境、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特征影响土壤动物群落;不同土壤动物类群(线虫、螨类、蚂蚁和甲虫)对土地荒漠化的响应存在差别;自然恢复和人工植被建设恢复均可促进土壤动物多样性恢复;土壤动物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周转、以及生态 指示作用,在生态 恢复中发挥作用。针对未来荒漠生态 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研究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实行室内微缩实验与野外控制实验相结合并长期监测,整合地上地下生态 系统开展荒漠化对土壤动物的多因素分析研究 ;2)开展生态 退化和恢复措施对土壤动物多维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 ,重点关注群落内性状变化对荒漠化的响应机理,从而为极端干旱环境中土壤动物适应性维持机制与群落构建机制提供新证据;3)探索荒漠土壤动物多样性丧失对土壤碳循环过程、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机理,及其在生态 系统多服务性应用价值为荒漠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恢复效果评估及精细管理提供科学 依据;4)重视荒漠化土地生态 恢复过程及其措施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荒漠生态 系统结构恢复、功能维持及其稳定性。 郑成卓 李玉强 王旭洋 王立龙 姚博 卢建男 李宝成关键词:土壤动物群落 土地荒漠化 生态恢复 生态功能 基于微树芯方法的树轮生态学 研究 进展 2025年 树轮生态学 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 科体系,涵盖了众多研究 方向。本文着重探讨了其通过微树芯方法探究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采样过程、实验方法等方面的具体操作。具体而言,我们研究 了树轮生态学 中基于微树芯方法实验发现树木径向生长在微观层面的速率以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同时综合了气温、降水因素等对树轮生长的影响。并通过与国际研究 方法手段等的对比,我们发现国内在这些领域的研究 尚存在不足。展望未来,我国树轮生态学 的研究 需要吸取国外先进成果,并结合全球变化的背景,在不同区域开展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地揭示树轮与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推动树轮生态学 的持续发展。此外,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微树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 视角,这一技术通过采集树干木质部的微样芯,实时监测树干形成层细胞分裂及木质部形成过程,从而能够更微观、更直接地探索树木的生理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基于微树芯方法的发展历程和部分应用,进一步概述了树轮生长与气候之间的响应关系。我们相信,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树轮生态学 的研究 将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李涛关键词:全球变化 兰州鲶生物学 及养殖生态学 研究 进展 2025年 兰州鲶,又叫“黄河鲶”,已列入国家重点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名录,兰州鲶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区设立在甘肃省刘家峡。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兰州鲶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生物学 、遗传多样性、病害防治以及养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旨在为兰州鲶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养殖提供科学 依据。 冯志云 康鹏天 刚洁 李姣蓉 高文慧关键词:种质资源保护区 繁殖生物学 水生生物 病害防治 珊瑚礁生态学 研究 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 2024年 珊瑚礁生态 系统是海洋生态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海洋生态 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手段,归纳了当前国际和国内珊瑚礁生态学 领域的发展现状。国际上关注的主要方面包括全球变化与珊瑚礁生态 系统、珊瑚共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持、珊瑚礁生物系统发育与进化、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及其物种分布格局、珊瑚礁生态 系统保护与管理等;国内关注的主要方面包括全球变化与珊瑚礁生态 系统、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珊瑚–虫黄藻共生体、珊瑚共生关系多样性、人类活动与南海珊瑚礁生态 系统、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及其群落格局等。珊瑚礁生态学 研究 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珊瑚与珊瑚礁生态 系统、珊瑚共生机制、边缘珊瑚礁以及珊瑚礁保护与修复。未来我国珊瑚礁生态学 研究 需提升全球视野,加强国内与国际合作,深入机制挖掘,完善系统研究 ,增强珊瑚礁保护与修复研究 。 黄晖 俞晓磊 黄林韬 江雷关键词:发展趋势和对策 基于功能性状的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 研究 进展 被引量:2 2024年 功能性状是生物对周围环境响应与适应的直观表现,同时影响一系列的生态 系统功能。土壤动物的功能性状可较好地表征和预测环境变化及其所在生态 系统的功能变化。综合物种、系统发育及功能性状的多维分析,有助于全面和深入理解土壤动物分布格局、群落构建机制及生态 系统功能。本文在阐述土壤动物功能性状常用表征指标和生态学 意义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基于功能性状的土壤动物群落响应环境变化及其群落构建过程的相关研究 进展,并提出未来在理论上应重点关注生物互作的生态 进化过程对土壤动物功能性状的影响,在方法上应注重具有生态学 意义的功能性状数据库的建立,还应重视利用功能性状与生态 功能的关系指导生态 恢复实践,促进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 孙新 谢致敬 乔志宏 高梅香 殷睿 常亮 常亮 刘满强 吴东辉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功能性状 土壤动物 一种海洋生物生理生态学 研究 实验装置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物生理生态学 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海洋生物生理生态学 研究 实验装置,包括第一养殖管,所述第一养殖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养殖管,所述第一养殖管的外部均设置有固定组件,用于将第一养殖管与第二养殖管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 王思佳 柯松泽 李庆勇
相关作者
岳城 作品数:222 被引量:478 H指数:11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研究主题:寄生 指环虫 寄生虫 吸虫 种群 贺学礼 作品数:327 被引量:1,819 H指数:23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 研究主题:AM真菌 土壤因子 深色 物种多样性 内生真菌 蔡如星 作品数:29 被引量:147 H指数:9 供职机构: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潮间带 生态学研究 生态学 藤壶 蔓足类 焦丽 作品数:69 被引量:73 H指数:6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研究主题:鱼类 吸虫 寄生虫 种群 指环虫 李新正 作品数:212 被引量:899 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中国海域 群落结构 大型底栖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