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4篇“ 生态环境演变“的相关文章
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以云南省东南部典型石漠化地区砚山县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手段反演和分析2000—2020年砚山县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过程,研究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旨在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提供方法借鉴。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提供的陆地卫星(Landsat)数据构建并计算研究区2000—2020年遥感生态指数,使用地理探测器量化主要驱动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2000、2010、2020年砚山县遥感生态指数均值为0.46、0.44、0.57,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改善比例为57.28%;(2)2000、2010、2020年砚山县石漠化整体状况有所改善,石漠化面积减少1181.77 km^(2);(3)2000—2020年石漠化、土地利用是生态环境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地利用与石漠化交互作用对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解释力最强。2000—2020年砚山县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重点关注岩溶石漠化、土地覆盖类型稳定性的影响。
范金明张超钱慧朱夏力邓再春刘佰艳
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驱动力石漠化
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2024年
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大范围、高强度的煤炭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对其生态环境演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应用MODIS影像计算山西省范围内2000—2022年的长时间序列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RSEI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用Pettitt突变检验法对RSEI突变进行分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RSE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2000—2022年近23 a间平均生态质量较好,但全省的煤炭矿区平均生态质量一般,降水量和气温的空间分布对RSEI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全省大部分区域RSEI演变趋势为提升,降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煤炭矿区和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的盆地区域。全省生态质量从较差提升到一般,再提升到较好,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2000—2006年是波动上升期,2006—2012年是稳定期,2012—2019年是向上波动期,2019—2022年是持续上升期;全省的煤炭矿区生态质量从较差提升到较好,演变过程大致也可以分为4个阶段,2000—2006年是波动上升期,2006—2012年是稳定期,2012—2019年是波动下降期,2019—2022年是持续上升期;2010年为山西省生态质量突变年份,山西省及其煤炭矿区生态质量在2010年前向好,在2010年后全面提升。降水量年际变化对生态质量的影响总体是正向的,而气温年际变化对生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赖仕久胡晋山康建荣王小兵
关键词:生态环境演变
近70年来梁子湖水生态环境演变
2024年
文章结合文献资料以及监测数据,对梁子湖水生态环境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表明,江湖阻隔及闸坝的人为调控改变了梁子湖原有的水文节律。20世纪80年代以前,梁子湖水质良好;1986—2004年期间水质年季、年内波动显著,超标时有发生;2005—2010年,水质有所改善,但自2010以来,梁子湖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并已由贫营养演变为中营养-轻度富营养的状态。水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明显,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优势物种由清洁种转变为耐污种,夏季蓝藻水华风险增高,软体动物大量消失,沉水植物衰退严重,鱼类物种数减少且小型化趋势明显。水文节律的破坏、污染物的累积、渔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及洪水导致的持续高水位等是驱动梁子湖水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因素。梁子湖水生态环境治理需从污染源控制、生境改善、鱼类种群结构优化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长远规划,最终恢复梁子湖的清水稳定状态。
吴卫菊周大量胡红娟何乾坤陈晓飞曾强吴辰熙凌海波曾宏辉
关键词:富营养化内源污染生态系统退化
北海红树林生态环境演变与保护策略研究
2024年
研究聚焦于北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变迁与保育策略,详尽探讨了其环境演进历程及当前状况。通过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及数据解析,揭示了其所遭遇的困境与难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保育策略与实践方案。比较全球各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性,归纳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保育策略与管理实践。多项因素揭示,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遭受重压,其中包括水质退化、过度的土地开发利用以及资源开采活动。一系列基于此的保护策略被提出,包括强化生态监管、约束开发活动、推进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提升公众环境保护认知,旨在达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永续发展。建议旨在实现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和谐并进,以确保北海红树林的可持续前景。
陈先伟
关键词:生态环境演变水质污染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
地下磷矿高强度开采地表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关键技术
2024年
地下磷矿高强度开采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该文通过对地下磷矿高强度开采地表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旨在揭示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该文首先分析地下磷矿高强度开采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及水资源受损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针对地下磷矿高强度开采地表生态环境演变的调控关键技术。其中,针对土地利用变化,提出合理规划和管理地下矿山区域的用地结构,推动矿山生态恢复和重建;针对植被破坏,探讨生态恢复技术和植被保护措施,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和保护濒危植物物种;针对土壤侵蚀,提出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和开展土壤修复工作,减轻开采活动对土壤的破坏和侵蚀;针对水资源受损,探讨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确保地下矿山开采不会对地表水资源造成长期损害。该文所提出的地下磷矿高强度开采地表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关键技术,提供一系列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为地下磷矿开采领域及相关生态环境调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类似矿产资源的高强度开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希望该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促进地下磷矿开采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林锐旭姚毅
关键词: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中国大运河生态环境演变的分期刍议
2024年
中国大运河开凿至今近三千年,经历了从沟通个别水系的区域性河流到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南北大运河的历程,引发巨大的生态环境变迁。大运河生态环境变迁的过程如何去梳理、总结,需要我们依据一定标准划分阶段来分析。本文从中国大运河生态环境演变应重点关注的四大要素出发,提出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两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近代和当代,并简要总结了这五个阶段大运河生态环境演变的特点。
段伟
关键词:生态环境
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环境演变评价方法及装置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环境演变评价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时间段内生态环境子系统的多个评价指标的指标数据;根据每个评价指标的指标数据确定其取值的可能度函数分布;根据每个评价指标取值的可能度函数分布,计算...
张金良金鑫陈凯张超郭鹏程
重庆中梁山岩溶槽谷近百年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演变
2024年
西南岩溶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探究该区域土壤侵蚀历史与生态环境演变可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重庆市中梁山岩溶槽谷区洼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137)Cs和^(210)Pb放射性定年技术建立沉积物剖面年代序列,并结合剖面生态环境指标及人类史志资料,分析小流域近100年土壤侵蚀变化与生态环境演变。结果显示:(1)1904—1945年流域侵蚀模数为84 t km^(-2)a^(-1),植被以松属为主,北碚人口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改造较弱,生态环境相对稳定;(2)1945—1958年流域土壤侵蚀强度逐渐增加,植被覆盖度下降,伴人植物花粉上升,可能与北碚区人口的增多有关;(3)1958—1973年流域侵蚀模数高达344.1 t km^(-2)a^(-1),伴人植物花粉显著增加,松属花粉急剧下降,生态退化与历史事件的耦合说明人类活动可能是此阶段生态环境变化的主因;(4)1973—2018年流域的土壤流失量逐步下降,植被覆盖率显著增加,表明经多年生态重建,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研究反映了近百年人类活动对中梁山岩溶槽谷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导作用,对缺乏较长时间监测数据的类似岩溶区土壤侵蚀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罗淑娥蒋勇军田兴乔依娜曹敏张彩云汪啟容张弦鸣吴虹余
关键词:侵蚀模数
滆湖生态环境演变与管控策略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滆湖的形成;自然地理特征;流域社会经济概况;滆湖水生境演变;滆湖水环境演变;滆湖水生态演变;面源污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诊断;综合管控策略。本书从生态系统演变角度讨论了滆湖的演...
徐宪根
历史时期中国生态环境演变史纲
内容简介本书阐述了我国生态环境空间结构的形成与特征,阐述了历史时期我国森林带、草原和荒漠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阐述了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还阐述了历史时期罗布泊、居延海等湖泊以及黄河、淮河、永定河等湖泊和河流的变...
王守春

相关作者

唐克丽
作品数:131被引量:2,359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区 林地开垦 开垦
潘晓玲
作品数:171被引量:2,821H指数:33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干旱生态环境研究所
研究主题:绿洲 生态环境 干旱区 植物区系 生态系统
汤洁
作品数:290被引量:3,031H指数:3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松嫩平原 土地利用 砷中毒 GIS 生态环境
邢兰芹
作品数:26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人居环境 城市空间结构 杜陵 生态环境演变
吴福莉
作品数:40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主题:孢粉记录 孢粉 晚新生代 柴达木盆地 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