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02篇“ 生态种植模式“的相关文章
- 苍术生态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 2025年
- 苍术是临床常用中药,野生资源匮乏,目前多为人工种植。其种植模式主要分为大田单作和生态种植,生态种植主要包括粮药间套作、荒坡地种植、林下种植。从经济效益、活性成分含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对不同种植模式进行比较发现,与大田单作比较,苍术-玉米间作、荒坡地种植和林下种植的苍术中苍术醇、β-桉叶醇、苍术酮、苍术素含量之和分别提高了94%、59%、93%,投入产出比分别降低至0.36、0.44、0.33;采用生态种植模式的苍术药材品质好、经济效益高、综合优势突出。
- 曹梅玉张成才朱寿东王升王升万修福吕朝耕孙楷康传志张燕
- 关键词:苍术生态种植间作林下种植
- 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霍山石斛碳友好型生态种植模式
- 2025年
- 生态种植是“双碳”目标下中药材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方向。为了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濒危的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设施栽培和拟境栽培模式已被开发和应用,但2种栽培模式下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全球增温潜势的差异尚不清晰,限制了对“碳友好型”生态种植模式的准确评估。基于静态箱法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监测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该文在安徽大别山霍山石斛培育基地中选取设施和拟境栽培模式,在2023年4月—2024年3月每月进行温室气体采集,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3种重要温室气体的浓度,包括CO_(2)、CH_(4)和N_(2)O,并进一步计算了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累积排放量及全球增温潜势。结果发现:(1)设施和拟境栽培模式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CO_(2)排放通量,表现为设施栽培>拟境栽培[(35.60±11.70)mg·m^(-2)·h^(-1)vs(2.10±4.59)mg·m^(-2)·h^(-1)];(2)设施栽培的年CO_(2)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拟境栽培[(3077.00±842.00)kg·hm^(-2)vs(221.00±332.00)kg·hm^(-2)],但CH_(4)和N_(2)O的年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差异;(3)设施栽培模式的全球增温潜势显著高于拟境栽培[(3053.00±847.00)kg·hm^(-2)vs(196.00±362.00)kg·hm^(-2)]。总之,霍山石斛拟境栽培较设施栽培表现出明显的“碳友好”特征,符合药用植物生态种植的理念,对于“双碳”目标下霍山石斛碳友好型生态种植模式的落地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田地杨俊薇陈冰瑞池秀莲胡严炎唐胜男杨光程蒙戴亚峰王诗文
- 关键词:霍山石斛生态种植栽培模式
- 不同生态种植模式的铁皮石斛品质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不同生长时间铁皮石斛的农艺性状、主要化学成分累积特征,以及抗炎、抗氧化活性,明确不同生长环境下铁皮石斛的产量和品质差异。方法:测定大棚种植、杉木附生和花岗岩石壁附生3个典型种植模式下的铁皮石斛假鳞茎中甘露糖、总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法和抗氧化能力法检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评价抗炎活性。结果:大棚种植2年的铁皮石斛与4年生仿野生种植石斛单丛产量均为33 g左右(以干品计);浸出物,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比,总黄酮、总酚含量随铁皮石斛假鳞茎生长时间增加而显著增加。仿野生种植的4年生铁皮石斛鳞茎浸出物、黄酮和多酚质量分数较高,多糖质量分数较低;花岗岩石壁附生4年生铁皮石斛的总黄酮和总酚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6.28、13.41 mg·g^(-1)。铁皮石斛抗氧化能力随生长时间增加而提高,其抗氧化活性有升高的趋势,与较短生长时间的铁皮石斛比较,多年生仿野生种植的铁皮石斛清除DPPH·、ABTS^(+)·的活性可以提高1倍左右。铁皮石斛抗炎特征与种植模式相关,大棚种植样品的抗炎活性较好。结论:多年生仿野生铁皮石斛在浸出物、黄酮和多酚的积累,以及抗氧化活性方面有显著优势,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杉木附生模式优于大棚种植、花岗岩石壁附生模式。
- 孙健张民达张文霞熊晖李振皓徐靖康传志王志安
- 关键词:铁皮石斛
- 广藿香种植生态因子分析与生态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 2024年
- 广藿香是著名的南药,为现代医药和工业的重要原料,市场需求量较大。但因广藿香生长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导致广藿香病害加重、品质下降。该文概述了适宜广藿香生长的生态因子如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分析了其种植中存在的连作障碍与病害问题,综述了广藿香现有的轮作、间作、套种和林下种植等生态种植模式,并对广藿香生态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广藿香生态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 包韵滋陈林源邱铠滢倪燕妹丁汉卿王丽平刘子琪詹若挺陈立凯
- 关键词:广藿香生态种植生态因子连作障碍生态效益
- 沾化冬枣生态种植模式及推广
- 2024年
- 沾化县地处山东省北部,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冬枣的重要种植区之一。近年,随着人们对绿色有机农产品需求的增加,沾化冬枣生态种植模式备受关注。生态种植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旨在实现高产量、高品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基于此,冬枣生态种植模式在当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广价值。一、建园要点沾化冬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选择土地质量好的地方可以更好地促进果树的生长和发育。优质土壤通常具有较高的肥力,排水性好,并且较为平整。另外,沾化冬枣是喜光植物,在选址时要选择没有高大建筑物或大树遮挡的地方,确保果树能够充分受到阳光的照射。选择建园位置时,还要考虑交通是否便于运输管理,同时要注意周边环境,避免果园受到周边污染或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
- 郭建敏郭梦琪
- 关键词:农业生产模式生态种植模式沾化冬枣排水性农产品生产
- 洱海流域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模式
- 2024年
- 一、技术概况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是在由云南农业大学牵头承担的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洱海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面源污染防控协同的创新模式构建与示范”支持下研究构建的。
- 徐玖亮郭世伟危常州石孝均赵正雄陈丽红
- 关键词:重大科技专项洱海流域生态种植模式面源污染水稻
- 辽宁地区人参生态种植模式分析
- 2024年
- 随着辽宁省人参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人参生态种植研究已渐趋成熟。该文针对辽宁地区人参生态种植模式进行概述与分析,以期为辽宁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吴运田
- 关键词:人参生态种植
- 北柴胡与不同作物套种的生态种植模式比较研究
- 2024年
- 目的: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北柴胡产量、质量及综合效益的差异,为北柴胡的生态种植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UHPLC方法测定北柴胡的柴胡皂苷含量,通过随机样方统计测定北柴胡产量,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北柴胡-玉米套种、北柴胡-高粱套种等套种模式下北柴胡药材的成苗数、产量、柴胡皂苷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柴胡-玉米套种模式下,出苗期遮阴率为78%,柴胡皂苷a+d的含量为0.62%,产量较单种北柴胡提升15.91%,每667 m^(2)增收3823.2元,且药材品相优良,分支较少;北柴胡-高粱套种模式下,出苗期遮阴率为87.36%,柴胡皂苷a+d的含量为0.62%,产量较单种北柴胡相差1.89%,每667 m^(2)增收1765元。结论:玉米-北柴胡套种模式更具优势,实施方法是条播北柴胡,行距30 cm,播种量每667 m^(2)播种北柴胡种子2.5 kg,每隔2行北柴胡种植1行玉米。
- 张豆豆李香串吕鼎豪曲继旭
- 关键词:北柴胡生态种植套种模式
- 甘肃省金银花生态种植模式比较
- 2024年
- 为提高甘肃省金银花的种植效益,探索金银花的生态种植模式,在金银花生长前期套种不同经济作物,分别是金银花+葱(T1)、金银花+花椰菜(T2)、金银花+大豆(T3)、金银花+上海青(T4)、金银花+马铃薯(T5)和金银花+不套种(T6)。研究通过评估金银花的生长指标、土壤水热情况及金银花和套种作物的产量,对比分析了甘肃省金银花生态种植模式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北花一号’在甘肃省种植成活率较高,平均在94.44%以上,当年新生枝芽(条)数为7.81~9.19个,新生枝芽(条)长度为3.39~5.83 cm,生长良好;金银花种植前期效益低,当年无产量,第2年平均产量仅为0.81 kg/10.8 m^(2),平均产值为16.21元/10.8 m^(2);T3处理下金银花产量显著提高,为1.45 kg/10.8 m^(2),较不套种提高158.93%;T4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其中套种作物2年总产量达38.36kg/10.8m^(2),总产值为153.44元/10.8m^(2)。综上所述,金银花前期套种不同经济作物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金银花+上海青”是一种适合甘肃省金银花栽培的生态种植方法。
- 崔同霞姚友旭李怀德张妍罗宝平王伟伟杜弢
- 关键词:金银花生态种植套种
- 北京延庆山区紫苏林下生态种植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明北京山区老龄化村庄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方法】以典型的老龄化村庄—延庆区大庄科乡黄土梁村作为试验地点,中药材紫苏作为试验材料,在板栗林下进行生态种植,设置不同的播种量和有机菌肥用量,收获后统计分析紫苏产量、品质及收益,与大田和四旁地种植的紫苏进行比较。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叶挥发油并测定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苏梗和紫苏子中迷迭香酸含量。【结果】采用生态种植技术,紫苏药材品质达到且优于《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不同种植环境的收益达9 585.00~10 350.00元/hm^(2);郁闭度为0.20板栗林下,播种量22.50 kg/hm^(2),有机菌施肥量1 800.00 kg/hm^(2)的条件下紫苏药材产量高、品质优、收益好。【结论】紫苏林下生态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山区农村的自然禀赋,在获得可观收益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力投入,非常适合在山区老龄化农村进行推广。
- 满孜拉·吐吉达宋鑫宇李涵秋龙洋姚霞田晔林
- 关键词:紫苏生态种植栽培措施
相关作者
- 郭兰萍

- 作品数:801被引量:7,721H指数:44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 研究主题:中药材 药用植物 苍术 道地药材 中药资源
- 黄璐琦

- 作品数:1,677被引量:14,323H指数:53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 研究主题:中药 中药材 丹参 药用植物 道地药材
- 王升

- 作品数:177被引量:1,447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 研究主题:中药材 新疆紫草 紫草素 生态农业 苍术
- 王铁霖

- 作品数:94被引量:58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 研究主题:西瓜 生态农业 生态种植 病原鉴定 中药材
- 孙杨

-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科技致富向导》编辑部
- 研究主题:大产业 科普示范基地 香瓜 无公害产品 农产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