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65篇“ 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相关文章
- 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密度
- 2025年
- 【目的】通过对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研究,掌握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密度分布,为青岛市林业行业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65块典型样地调查数据并结合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数据,估算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1)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831.58万t,其中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粗木质残体、土壤碳储量分别为460.35×10^(4) t、89.09×10^(4) t、28.30×10^(4) t、2.01×10^(4) t、1251.83×10^(4) t,分别占总碳储量的25.13%、4.86%、1.55%、0.11%、68.35%;(2)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为115.16 t·hm^(-2),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为土壤(78.73 t·hm^(-2))>地上生物量(28.92 t·hm^(-2))>地下生物量(5.60 t·hm^(-2))>枯落物(1.78 t·hm^(-2))>粗木质残体(0.13 t·hm^(-2));(3)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东南部和南部三大山区,碳密度较低的区域则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地区。【结论】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略高于山东省平均值,但与林业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可通过加强幼、中龄林经营管理进一步提升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 逄晨崔君滕赵芸钟杰超刘琦刘强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密度
- 黄冈市典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及碳汇潜力分析
- 2025年
- 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及资料收集,采用统计分析和模型估算等方法,研究黄冈市典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遗爱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21815.85 MgC,其中地上生物、地下生物和土壤碳库的碳储量占比分别为18.42%、7.06%和74.52%;龙王山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8025.51 MgC,其中地上生物、地下生物、枯落物和土壤的碳储量占比分别为23.62%、6.75%、1.30%和68.33%。从各碳库的碳储量来看,土壤碳库碳储量占比最大,其次为地上生物碳库。通过碳汇潜力分析可为评估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开展森林健康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 李振威项文霞高祥川彭亮平李恬龚寒妮王逸文
- 关键词:碳储量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分配特征
- 2025年
- 为阐明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生态系统碳储量特征,以银川市永宁县玉泉营葡萄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算葡萄不同物候期的地上植被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和土壤呼吸速率等指标,分析葡萄园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葡萄植株碳储量随植株生长而逐渐增加,在浆果采收期各器官碳储量表现为根(2.40 t·hm^(-2))>多年生枝(2.14 t·hm^(-2))>果(1.26 t·hm^(-2))>叶(0.65 t·hm^(-2))>一年生枝(0.60 t·hm^(-2));1 m深度土壤碳储量随土层加深而逐渐下降,土壤有机碳储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葡萄植株地上部碳储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显著增加,土壤碳储量无显著变化,葡萄园植被碳储量主要集中于多年生部分,多年生根和多年生枝的碳储量占比分别为39.28%和32.76%。(2)土壤呼吸速率(0~10 cm土层)均值为1.78μmol·m^(-2)·s^(-1),浆果生长期的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对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解释率分别为90.9%和41.2%;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0~10 cm土层的温度和湿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葡萄园生态系统酿酒葡萄品种‘霞多丽’在7 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当年总碳储量为49.84 t·hm^(-2),各组分碳储量表现为土壤(42.29 t·hm^(-2),占比84.85%)>植株(7.05 t·hm^(-2),占比14.15%)>杂草(0.27 t·hm^(-2),占比0.54%)>修剪凋落物(0.23 t·hm^(-2),占比0.46%)。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生态系统在葡萄生长季能将固定的碳主要储存于土壤层和植株多年生木质部分,有较强的碳汇能力。
- 王雪飞王悦娟魏玉清马婷婷周超凡马海军
- 关键词:酿酒葡萄园生态系统碳储量贺兰山东麓
- 1985-2035年密云水库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替格局与预测
- 2025年
- [目的]开展1985-2035年密云水库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替格局与预测研究,为流域“双碳”目标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nVEST-PLUS模型对该流域1985-2020年碳储量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并预测2035年3种情景(自然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下的碳储量变化趋势。[结果](1)1985-2020年,密云水库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35 a间碳储量增加2.35×10^(7) t,其中贡献程度最大的为林地,其次为草地和耕地,共占总碳储量约98%。(2)2035年,3种模拟情景下流域碳储量仍均趋于增长,相对来说在生态保护情景下,由于林地面积增长较多,导致碳储量保持较高水平。(3)流域碳储量呈现出“中南部高,西部、东北低”的空间格局,中南部对应流域山区地貌,为水源涵养核心区域,森林覆盖率较高,而西部、东北部主要分布草地、耕地及城镇建设用地等,相对碳储量偏低。[结论]碳储量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具有一致性,可通过生态建设增加林草地、控制林地转出及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扩张来促进生态系统碳储量巩固与提升。
- 刘小丹李垒张洪薛万来刘可暄薛晨旺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碳储量密云水库流域
- 基于InVEST模型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解析——以毕节市中心城区为例
- 2025年
- 以贵州省毕节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利用InVEST模型,探究研究区近30年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时空变化,为科学利用土地/发挥生态系统效益提供决策参考。研究表明,近30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面积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耕地净减少量132.89 km^(2)、林地净增加量88.69 km^(2);1992年、2002年、2012年及2022年总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为27.33×10^(6)t、27.56×10^(6)t、27.70×10^(6)t、28.33×10^(6)t和182.73 t/hm^(2)、184.27 t/hm^(2)、185.20 t/hm^(2)、189.41 t/hm^(2);1992-2022年总碳储量增加1.81×10^(6)t、平均每年增加0.06×10^(6)t,碳密度增加6.68 t/hm^(2)、平均每年增加0.22 t/hm^(2);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的碳储量分别增加2.26×10^(6)t、0.36×10^(6)t、0.18×10^(6)t,耕地碳储量减少1.8×10^(6)t。碳储量空间分布从内向外呈现“高—中—高”的环状趋势。
- 费家驹汪磊
-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储量生态系统
- 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乌审旗为例
- 2025年
- 随着防沙治沙任务的不断推进,毛乌素沙地植被盖度显著提升,其中草原和森林植被的增加主要源自荒漠植被类型转变。预测碳储量的时空变化,探究其变化的驱动因素,可为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乌审旗为例,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PLUS-InVEST模型探讨1990—2020年及2035年4种情景[自然发展情景(NE)、可持续协调发展情景(SC)、生态保护情景(EP)和经济发展情景(ED)]下碳储量时空变化,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探究引起碳储量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30年间乌审旗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扩张,草地和沙地面积缩减;草地和林地是主要碳储存地,30年间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266.59万t,林地面积的增长是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2)至2035年,在4种预测情景中,经济发展情景下区域碳储量增长面积比例最高,而在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减少的区域面积比例达到最大。(3)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得出DEM、NDVI和转入林地面积对碳储量变化的解释力较大;利用LMDI模型得出林地转入面积和经济发展促进碳储量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多情景分析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入地了解碳储量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还有利于制定满足城镇集约化和生态高质量发展且兼顾增汇的土地利用规划策略。
- 李悦赵红霞胡尔查胡尔查王铮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碳储量情景模拟毛乌素沙地
- 基于小班尺度的开州生态系统碳储量核算研究
- 2025年
- 本文以重庆市开州区为研究区,基于森林资源专项调查小班数据,采用生物量模型估算植被的碳储量,采用土壤容重与含碳率估算表层土壤的碳储量,同时结合气象参数,模拟碳储量在一年中的季节性波动趋势。经计算,开州区2022年植被与土壤碳储量总量为2 163.44万t,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温度与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超阈值后转负相关。
- 曾令友王勇吴家翔泽么塔
- 关键词:碳储量
-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模拟与预测
- 2025年
-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会随着土地利用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探讨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以及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对未来土地管理决策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基于1980—2020年5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在PLUS模型中利用修正后的土地利用数据分别模拟了SSP1-1.9、SSP2-4.5和SSP5-8.5三种情景下2030—2050年土地利用分布格局,并运用InVEST模型采用修正后的碳密度定量评估不同SSP-RCP情景下2030—2050年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1980—2020年耕地面积占比减少1.12个百分点,耕地部分转化为林地、建设用地,2020年长江流域碳储量相比于1980年降低5.43×10^(7)t。在SSP系列三种情景下未利用地面积均减少,其中SSP1-1.9情景下未利用地面积减量最多,减少了9.12×10^(5) hm^(2),而建设用地面积在三种情景下均上升。2030—2050年间,SSP1-1.9情景下碳储量增加2.22×108t,而其他情景碳储量均下降。研究表明,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长江流域碳储量均呈下降趋势,应加强土地的高效利用及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流域内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 万幸姬广兴陈伟强张亚丽黄珺嫦郭宇龙陈轶楠
- 关键词:碳储量长江流域
- 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二氧化碳浓度测量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二氧化碳浓度测量系统,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该基于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二氧化碳浓度测量系统包括:用于对二氧化碳浓度监测数据进行介入修改的补偿模组。本发明通过温度采集模块对环境温度进行采集并...
- 刘亮俊王文渊赵丹
- 一种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方法,属于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数据采集、遥感数据下载与预处理、数据栅格化处理、特征提取、碳储量估算这五个步骤予以实现。本发明通过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
- 任磊李富刚关晓军王剑琼娄海萍罗文昭
相关作者
- 牟长城

- 作品数:112被引量:822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固碳量 温室气体排放 红松林 透光抚育 沼泽湿地
- 吴庆标

- 作品数:60被引量:788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生物量 人工林 碳储量 营养元素 生态系统碳储量
- 王彪

- 作品数:11被引量:8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沼泽湿地 净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碳储量 固碳量 碳储量
- 黄从德

- 作品数:116被引量:1,282H指数:20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碳储量 巨桉 人工林 模拟氮沉降 氮沉降
- 李娜娜

- 作品数:5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天然白桦林 生态系统碳储量 固碳量 净初级生产力 白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