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50篇“ 生理生态响应“的相关文章
- 水分胁迫下内蒙古地区主要树种生理生态响应及高效种植技术
- 2025年
- 内蒙古地区是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胁迫对该地区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该文探讨了内蒙古地区主要树种在水分胁迫下的生理生态响应,分析了杨树、沙棘、松树、柠条等树种在干旱和季节性水分波动下的适应性机制。该文通过分析气孔导度、叶片含水量、光合作用等生理指标,揭示了不同树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响应特征,并基于对水分管理、土壤改良和植物生理调控技术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高效种植技术。研究表明,适宜的种植模式和技术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水分胁迫,促进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
- 王俊岭
- 关键词:水分胁迫树种生理生态响应高效种植技术
- 不同微塑料胁迫下水稻(Oryza sativa)的生理生态响应以及转录组学分析
- 2025年
- 为缓解传统塑料使用废弃后产生的微塑料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日益受到关注.可降解塑料在环境中易老化,而有关可降解塑料对植物的影响尚较鲜见报道,可降解塑料老化后给环境带来的生态风险也并不明确.为了揭示不同微塑料对植物的生态效应,以水稻(Oryza sativa)为研究对象,选择新鲜可降解微塑料(PLA-MPs)、老化降解后微塑料(aged PLA-MPs)和传统微塑料(PE-MPs),研究不同微塑料胁迫下水稻的生理生态响应特征和转录组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应对不同微塑料胁迫产生的生态效应不同,PLA-MPs和APLA-MPs相比于PE-MPs更易诱导水稻产生严重的氧化应激.与对照CK组相比,PE组和APLA组水稻的SOD值分别显著提高17.41%和36.48%,PE组和PLA组的POD分别显著提高21.91%和48.65%;PLA组和APLA组胁迫下的CAT值分别显著提高29.34%和24.91%;PLA组和APLA组胁迫下的MDA含量分别显著提高70.52%和135.94%.微塑料暴露下水稻叶绿素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产生显著变化,PLA组和APLA组水稻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1.28%和12.77%;最大光学量子产量(F_(v)/F_(m))分别显著降低13.95%和44.19%;非光化学荧光淬灭(NPQ_Lss)分别显著提升222.64%和143.40%.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微塑料暴露导致水稻四吡咯结合、血红素结合、氧化还原酶、铁离子结合和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富集,APLA组的水稻更多集中于水解酶类通路和氨基酸类代谢与生物合成通路富集,研究结果对于综合评价环境中可降解微塑料的潜在生态风险及其对植物的生态效应具有一定的实践与理论价值.
- 赖胜邱兰兰杨慧林刘淑丽陈晓玲陈晓玲
- 关键词:生态效应
- 不同环境条件下栓皮栎幼苗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
-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改善地球生态系统和调节全球气候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威胁。因此,促进森林天然更新和提高人工林恢复成功率是目前森林可持续经...
- 赵佳宝
- 关键词:生理生态响应栓皮栎遮阴生物量分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 两个种源木荷幼苗对干旱-复水的生理生态响应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讨不同种源树木对干旱-复水的生理生态响应,该研究以广东与福建种源木荷为对象,通过盆栽控水方式模拟干旱及复水条件,研究两个种源木荷的水力及碳生理特征、脯氨酸(Pr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干旱-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对照情况下,广东种源木荷的茎木质部水势(Ψ_(xylem))、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光合速率(A_(sat))与气孔导度(G s)均低于福建种源木荷的。(2)两个种源木荷的水力特征、Pro与SOD对干旱-复水的响应呈一致趋势,其中Ψ_(xylem)、RWC与Pro均能较快恢复至对照水平,而茎木质部栓塞程度与SOD未恢复至对照水平。(3)福建种源木荷叶片的A_(sat)对干旱的敏感性较广东种源的高且复水后恢复至对照水平需要更长时间。(4)复水后福建种源木荷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恢复速率高于广东种源木荷。综上认为,福建与广东两个种源木荷均不能通过短期复水(30 d)来修复被栓塞的木质部。尽管广东种源木荷的光合速率能够更快地恢复至对照水平,但其光合速率低于福建种源木荷,并且其NSC的恢复能力较福建种源荷的低。因此,在未来干旱加剧背景下,广东种源木荷的生长及存活可能受到更大威胁。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种源地气候条件对树木抗旱性的影响,为未来森林的经营与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 王德福赵楠邱万滨桑栋鑫黄国敏刘文飞沈芳芳段洪浪
- 关键词:光合特征木荷
- 水翁和乌墨幼苗种内-种间关系对水淹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
- 田梦洁
- 基于中宇宙实验的沉水植物穗状狐尾藻对多种环境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
- Dokuchaeva Valeriia
- 月季低磷胁迫下生理生态响应研究
- 本文以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墨红’为材料,选用0.25m M(正常磷水平)、0.025m M(中度低磷胁迫)和0.005m M(重度低磷胁迫)3种磷酸盐浓度溶液开展低磷胁迫试验,探究其对月季地上...
- 黄赵强
- 关键词:月季低磷胁迫光合响应
- 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对海拔的生理生态响应策略
- 2024年
- 海拔变化会引起光照、温度以及湿度等一系列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对植物的物质代谢、结构和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植物功能性状特定的组合可以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策略。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是我国传统中藏药材,通常生长于2700—4500 m高海拔地带的平坦山谷及透光度较好的林下、林缘或草、灌丛中,其根状茎及根中富含的鬼臼毒素可以治疗多种癌症,其含量与植株生物量在各个器官的分配密切相关,但其生物量分配情况目前尚不清楚。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高寒草甸桃儿七生长、发育及对药用器官生物量的最大化分配,明确自然环境下桃儿七的资源获取和利用策略,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2个海拔的桃儿七为研究对象,对其功能性状、光合生理、生物量分配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探究自然生境下桃儿七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功能性状对海拔变化的响应策略,结果发现:(1)低海拔桃儿七净光合速率高于高海拔;随海拔的升高,桃儿七叶片中非结构性碳含量呈下降的趋势,但在细根中呈上升趋势;叶片Chla、Chlb、Chla/b及Chl(a+b)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桃儿七在较高海拔采取较低的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的“慢速偿还型”策略,表现出适应高寒草甸环境的性状权衡模式。(2)海拔对桃儿七的根、叶生物量分配策略影响显著(P<0.05)。随着海拔的升高,桃儿七对地下部分(根及根状茎)的生物量分配增加,根占比增加了40.00%,根状茎占比增加了25.93%,对地上部分茎和叶的生物量分配减少。各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呈等速生长关系,符合生态代谢理论。研究有助于为高寒草甸桃儿七的管理以及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以期推动道地性濒危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江金花高鹏斐丁娜娜田婷婷艾冬霞樊宝丽
- 关键词:生物量分配功能性状根状茎
- 两种景天科植物对不同剂量融雪剂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
-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常有大雪,积雪清除不当或不及时,将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为解决冬季道路积雪、结冰问题,价格低廉、喷洒方便和融冰效率高的道路融雪剂被广泛使用。但融雪剂以氯化物为主要成分,长期使用对路域生态环境,特...
- 陕莎莎
- 关键词:融雪剂土壤
- 不同抗旱性小豆根系对干旱-复水的生理生态响应被引量:5
- 2023年
- 为了探究不同抗旱性的小豆品种根系对于干旱-复水的生理生态响应规律,以京农2号、遵化红和B178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对根系形态、根系活力、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根系的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小豆的根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引起了小豆根干重、主根长、根系活力、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3个品种中京农2号的下降幅度最小,重度干旱胁迫(SS)下降幅分别是8.82%、12.15%、18.83%和15.80%,复水后,各指标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回升,但仍低于对照;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京农2号的增幅最大,SS处理下增幅分别是15.02%、86.76%、37.70%;根系MDA、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升高,且品种的抗旱性越强,增加量越大,复水后有所恢复但未达到对照水平。不同抗旱性小豆的干旱-复水后的恢复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整体表现为抗旱能力越强的小豆品种,干旱-复水后的恢复能力也越强。
- 单皓罗海婧张松张久刚张虎崔爱民薛超张永清
- 关键词:小豆根系干旱复水生理生态响应
相关作者
- 陈桂珠

- 作品数:282被引量:3,314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红树林 红树植物 秋茄 桐花树 湿地
- 多立安

- 作品数:142被引量:90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高羊茅 草坪植物 种子萌发 生活垃圾堆肥 草坪草
- 马姜明

- 作品数:168被引量:1,191H指数:19
-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马尾松人工林 檵木 群落 不同恢复阶段 马尾松
- 曾凡江

- 作品数:241被引量:1,794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骆驼刺 疏叶骆驼刺 干旱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 沙拐枣
- 赵长明

- 作品数:44被引量:38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 研究主题:菊粉 食品技术 菊芋 咀嚼片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