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1篇“ 用血安全“的相关文章
- HIV检测质量管理和临床用血安全的若干研究
- 2024年
-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做好AIDS检测的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将重点分析加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以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时探讨HIV检测质量管理与临床用血安全之间的关系,提出提高临床用血安全的措施,旨在为改善AIDS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建议,以促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升。
- 王帅郝俊峰韩美辰
- 关键词:艾滋病HIV检测质量管理临床用血安全
- 医院输血科的规范化管理体系构建与用血安全保障策略分析
- 2024年
-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输血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随之而来的输血安全问题也愈发突出。为应对这一挑战,本文提出了一套全面的管理体系,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技术与设备管理、质量控制到风险管理各个方面入手,以提升输血工作的整体安全性和效率。与此同时,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供血管理、用血流程管理、输血前检查、输血过程监控以及输血后随访的具体策略,确保患者在整个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规范化管理体系不仅有效提高输血工作的安全性,还能显著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 余斓任启凡张姣莉
- 关键词:输血科用血安全风险管理
-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用血安全的影响分析
- 2023年
- 研究临床用血的过程中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安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22年2月~2023年1月期间,计划在我院输血治疗或需要手术备血的84例病人作为分析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配血方式进行准备,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配血方式联合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方式配血,对比两组患者输血后迟发型溶血、过敏、发热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在42名患者中,根据检测结果显示,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总计占21.42%(9/42),其中Rh血型系统抗-C抗体患者占7.14%(3/42)、抗-D抗体患者占2.38%(1/42),抗-E抗体患者占4.76%(2/42),NMS血型系统抗-M抗体患者占4.76%(2/42),Lewis血型系统抗Lea抗体患者占2.38%(1/42)。在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患者出现迟发型溶血、过敏、发热分别为0(0.00%)例、1(2.38%)例、2(4.76%)例、总发生3(7.14%)例,对照组患者出现迟发型溶血5(11.90%)例、过敏7(16.67%)例、发热5(11.90%)例情况分别有5(11.90%)例、7(16.67%)例、5(11.90%)例、总发生17(40.47%)例,经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临床用血病人输血前,采用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对病人抗体阳性结果进行有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择符合病人的血液制剂进行输注,有利于减少病人不良反应的产生,提高临床病人的用血安全性,具有应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 陈伟丽仲霞顾星
- 关键词: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临床用血安全性
- 依法保障用血安全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被引量:1
- 2022年
- 2022年7月28日,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的《吉林省献血条例》(以下简称修订《条例》),该条例将于2022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血液是一种无法人工合成的宝贵资源。我国是人口大国,血液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医疗技术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吉林省献血工作同样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 安然
- 关键词:献血工作用血安全安全防线依法保障人口大国生命健康
- 血站完善血液发放程序在临床用血安全的作用观察
- 2022年
- 血液发放是安全血液链最后一环,为了确保临床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血站必须及时、准确地输送正确血液,血流量必须为100%高。在实践中,精确分配血、确保最佳用血以及应用严格技术程序和控制系统至关重要,这是血液质量的保证。本文研究了临床用血的不确定性,为用血提供了指导,进行了血液发放的相关制度方法的介绍,并确保了全面控制、控制和有效措施,以改善临床血液管理并确保安全使用。
- 卢宁
- 关键词:临床用血安全
- 多闭环管理模式在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中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构建输血信息化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规范用血诊疗行为,提升临床工作效率,提高用血行为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分析临床用血传统模式的缺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电子病历五、六级评审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以信息化为载体对临床用血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再造。结果:将输血管理制度及重点监管环节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及管理部门要求,建立安全、合理的用血信息化管理模式。结论:用血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的应用实现了用血全程可追溯、用血信息全院共享和条码化管理,有助于医院对临床用血的安全性的监管需求,提升了临床用血综合管理水平。
- 侯梦薇兰欣王宝燕张瑞宁员辉卫荣
- 关键词:临床用血安全闭环管理合理用血
- 广东省用血安全资料数字化、无纸化管理现状与思考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输血信息系统模式下用血安全资料、档案纸质和数字化、无纸化保存管理"双轨制"并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走访和电话问询方式收集了广东省59家三甲医院(其中3家为新冠肺炎患者广州市定点收治医院)输血科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电子签名、用血安全资料纸质及数字化、无纸化管理的现况。结果所调查医院输血科均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用血安全纸质资料及档案管理,也开展、开发和建立了输血信息化系统:13家医院输血科实现CA电子签名;6家医院输血科实行用血安全资料、档案"双轨制"保存,按规范要求保存用血安全纸质资料的同时实现无纸化管理;广州市3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输血科,对新冠肺炎病区送检的纸质用血申请资料严格按实验室三级防护要求消毒处理后,再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保存。结论用血安全资料、档案采取纸质和数字化、无纸化"双轨制"保存管理,是医疗机构对用血安全资料、档案实现实时监督和管理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突发急性传染病与紧急医学救援时,可有效克服纸质资料、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较突出问题,发挥其在临床实践工作的作用,为用血安全全程质量控制、实现无纸化实时监督管理提供基础性支持和有效依据。
- 钟丽娜郑新波莫建坤连万民李旭丽陈波杨翰坤易哲戴光德黄龙覃尚谦冯剑锋罗焕泉
- 关键词:双轨制
-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用血安全效果评价
- 2021年
- 目的输血前对患者血液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探讨抗体筛查对患者临床用血安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0例临床用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0例,研究组进行交叉配血联合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照组只进行交叉配血,分析2组在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同时对检出的抗体进行鉴定。结果研究组筛出抗体阳性5例,其中4例抗体为Rh血型系统的抗-E抗体,1例为MNS血型系统的抗-M抗体。结论临床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同时筛查不规则抗体,可显著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安和兵王腾飞常永峰李凯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交叉配血用血安全输血反应
- 患者安全目标: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被引量:11
- 2020年
- 阐述用药和用血安全管理的意义,分析用药和用血安全中常见的风险点,探讨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确保用药和用血安全的具体措施及效果体会,预防意外伤害,保障患者安全。
- 钟林涛李朋梅张镭芦宏凯孙阳
- 关键词:用药安全用血安全风险点
- 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与用血安全分析
- 2020年
- 目的研究分析规范医院输血科管理对确保用血安全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8年度已开始执行规范化管理期间178例血样样本及输血事件纳入实验组,将该院2017年度行常规管理期间182例血样标本及输血事件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管理质量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血液报废率为2.81%低于对照组的23.63%(P<0.05);实验组试剂库存期、首袋发血时间以及红细胞库存期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资料完整率以及临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管理质量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输血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为1.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9%(P<0.05)。结论在医院输血科实施规范化管理制度后可以降低血液报废率,并显著提升用血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李明邓卫
- 关键词:输血科用血安全
相关作者
- 钟丽娜

- 作品数:17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用血安全 输血科 安全输血 全自动 分析仪
- 莫建坤

- 作品数:58被引量:175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输血科 用血安全 电泳 安全输血 地中海贫血
- 李旭丽

- 作品数:3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
- 研究主题:用血安全 双轨制 用血 敷料 微球
- 叶海辉

- 作品数:5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襄樊医院
- 研究主题:信息系统 输血科 用血安全 ISO15189 安全防护管理
- 罗焕泉

- 作品数:7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用血安全 分析仪 无纸化 全自动 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