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5篇“ 电针夹脊穴“的相关文章
- 芪参通脉饮Ⅰ号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气虚血瘀型Wagner 0级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芪参通脉饮Ⅰ号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气虚血瘀型Wagner0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Wagner0级糖尿病足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电针夹脊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芪参通脉饮Ⅰ号治疗,两组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踝肱指数(ABI)、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微循环血流指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TC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BI、神经传导速度、微循环血流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通脉饮Ⅰ号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气虚血瘀型Wagner0级糖尿病足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神经病变情况。
- 顾召林权夏联恒李婉婷高杰
- 关键词:电针夹脊穴气虚血瘀
- 电针夹脊穴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枕神经痛提供新的思路,丰富针灸治疗枕神经痛的理论。方法:应用SPSS26.0分析程序将72名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人。对照组穴位选择...
- 孙美琦
- 关键词:枕神经痛针刺电针夹脊穴
- 电针夹脊穴结合导引治疗功能性腰椎不稳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结合导引治疗功能性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5—12月在上海市中医院骨伤科就诊的功能性腰椎不稳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1例、其余2组各2例失访)。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及功能锻炼治疗;电针联合功能锻炼组在所选病灶两侧的华佗夹脊穴进行电针治疗,同时进行功能锻炼;电针联合导引组在选取病变节段两侧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同时进行导引功法锻炼。3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JOA评分和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腰椎稳定性相关影像学参数(腰椎矢状位曲度、腰椎活动度及过伸过屈位片椎体滑移距离、角位移),统计3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ODI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电针联合导引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3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矢状位曲度、椎体滑移距离、角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腰椎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均<0.05),且电针联合导引组腰椎活动度明显大于其他2组(P均<0.05)。治疗4周后,电针联合导引组愈显率为100%(38/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21/39)和电针联合功能锻炼组的81.6%(31/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针联合导引治疗功能性腰椎不稳的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恢复腰椎稳定性。
- 杜玲怡陈德塔李玉梅樊天佑
- 关键词:电针导引夹脊穴
- 电针夹脊穴对压力诱导退变椎间盘纤维环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对压力诱导退变椎间盘纤维环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5只。通过外置轴向加压器械诱导腰椎间盘退变(IVDD)模型,轴向加压28 d后使用MRI评估造模效果。电针组在造模成功后第1天开始电针双侧夹脊穴治疗28 d。电针干预结束后观察记录4组实验兔的精神状态、饮食、活动和对外界的刺激情况并评分;使用MRI观察各组椎间盘的信号强度并行Pfirrmann分级评估;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比较4组椎间盘纤维环组织形态及亚细胞结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实验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中的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5(ADAMTS-5)抗体阳性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实验兔的综合反应评分降低(P<0.01),椎间盘信号消失,Pfirrmann分级明显升高,纤维环组织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纤维软骨细胞增多,胶原纤维组织内的纤维细小,排列紊乱,纤维环细胞中ADAMTS-5抗体阳性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实验兔的综合反应评分升高(P<0.01),椎间盘信号改善,Pfirrmann分级降低,纤维环结构和胶原纤维形态改善,纤维环细胞中ADAMTS-5抗体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轴向加压刺激能明显破坏纤维环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并引起纤维环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而电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退变的纤维环,进而延缓IVDD。
- 汪敏邹璟周婷程佩边清灵刘子慧杨澳黄国付
-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电针纤维环磁共振成像
- 电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应用电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2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结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疼痛程度、血清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多裂肌脂肪浸润(FI)和T2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量表(JOA)、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医证候积分、FI、T2值、前列腺素E_(2)(PGE_(2))、P物质(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LDH患者效果较佳,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 席林杨洸杨洸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温针灸电针夹脊穴
- 电针夹脊穴联合润肌丹油外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联合润肌丹油外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和康复新液纱布换药,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及电针腰部夹脊穴和润肌丹油纱布换药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8 d。比较2组治疗前后创面总面积、踝肱指数(ABI)、血白细胞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创面总面积均明显缩小(P均<0.05),ABI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白细胞计数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8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润肌丹油外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效果更好,能明显改善肢体缺血,更好地促进创面愈合。
- 林权盖利利徐春辉夏联恒顾召王婷萱高杰
- 关键词:电针夹脊穴糖尿病足溃疡
- 活血通络洗剂联合电针夹脊穴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吕亚楠
- 温针灸并电针夹脊穴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分析
- 2024年
- 总结温针灸并电针夹脊穴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1年3月-202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通过数字随机分组的规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均34例。予以两组患者连续1个月的龙胆泻肝汤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连续1个月的温针灸并电针夹脊穴结合围刺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睡眠情况、疼痛情况、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对温针灸并电针夹脊穴结合围刺治疗的治疗方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研究组通过治疗后的VA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通过治疗后的分值(P<0.05);同时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普遍较高(P<0.05);统计两组病情改善情况发现研究组的疗效更为确切(x2=2.668,P<0.05);结论温针灸并电针夹脊穴结合围刺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案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有良好的疗效,配合中药治疗能够进一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李媛媛
- 关键词: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温针灸电针夹脊穴围刺
-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析电针夹脊穴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析电针夹脊穴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河南省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的150例失眠伴抑郁障碍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75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75例)接受电针夹脊穴治疗方案,两组均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心理状态、临床疗效、睡眠质量、局部一致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对照组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枕叶、顶叶、小脑存在ReHo值有差异的脑区(P<0.001,经AlphaSim校正);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伴抑郁障碍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显示存在脑功能异常,患者接受电针夹脊穴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并能够提升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纠正脑功能异常。
- 胡丽丽王健
- 关键词:失眠抑郁障碍电针夹脊穴
- 电针夹脊穴对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咳嗽反射的影响及脑功能机制研究
- 蒋颖
相关作者
- 王升旭

- 作品数:188被引量:1,601H指数:2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 研究主题:针刺 针灸治疗 睡眠剥夺 电针夹脊穴 针灸疗法
- 黄国付

- 作品数:180被引量:1,058H指数:17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电针 夹脊穴 带状疱疹 夹脊 电针结合
- 高杰

- 作品数:163被引量:335H指数:9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胶囊 糖尿病足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电针夹脊穴
- 张红星

- 作品数:360被引量:2,333H指数:23
-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电针 针灸疗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 高脂血症 丰隆穴
- 刘银妮

- 作品数:36被引量:22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带状疱疹 电针夹脊穴 神经干细胞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 脑缺血再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