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54篇“ 病死率“的相关文章
- Beta受体阻滞剂减少危重症患者的住院病死率
- 2025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住院期间使用Beta受体阻滞剂对危重症患者住院病死率、总住院时长及ICU住院时长的影响。方法:检索MIMIC III数据库,识别大于等于18岁的危重症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使用Beta受体阻滞剂,分为非BBs组(Beta-blockers)和BBs组。使用倾向评分匹配对两组患者进行了1∶1匹配。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总住院时长、ICU住院时长。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eta受体阻滞剂与住院病死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8509例符合条件的危重症患者。倾向性评分匹配后,9914对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匹配前后,BBs组的住院病死率均小于非BBs组,而BBs组的总住院时长、ICU住院时长均大于非BBs组。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使用Beta受体阻滞剂与危重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减少显著相关[OR=0.381, 95%CI:0.342-0.424, P<0.001]。结论:住院期间使用Beta受体阻滞剂可显著降低危重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然而却会延长危重症患者的总住院时长及ICU住院时长。
- 袁晓思李泽雄吴库生
-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住院病死率
- 血栓弹力图指标与ICU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指标与重症医学科(ICU)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间诊断为脓毒症,并就诊当天进行TEG的18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脓毒症患者住院转归分为生存组(n=112)和死亡组(n=73),分析基线特征及TEG指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评估TEG指标与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EG指标对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预测价值,并根据最佳截取值分组绘制住院病死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各分类变量分层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85例ICU脓毒症患者中,死亡73例,住院病死率39.5%。两组脓毒症患者R值、K值、α角、氧合指数、总胆红素(TBIL)、乳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K值每增加1分钟,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将增加21%[HR=1.21,95%置信区间(95%CI)为1.1~1.33,P<0.001];最大振幅(MA值)每增加1 mm,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将减少4%[HR=0.96,95%CI 0.93~0.98,P<0.001]。K值和MA值预测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4(95%CI 0.760~0.887)和0.648(95%CI 0.552~0.719)。K值最佳截取值为2.15时,敏感度为0.685,特异度为0.857,阳性预测值为0.758,阴性预测值为0.807;MA值最佳截取值为55.45 mm时,敏感度为0.397,特异度为0.866,阳性预测值为0.660,阴性预测值为0.688。根据K值与MA值最佳截取值将患者分为低K值组(<2.15 min)和高K值组(≥2.15 min)、低MA值组(<55.45 mm)和高MA值组(≥55.45 mm)。K-M生存曲线显示,高K值组住院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低K值组(Log-rank检验:P<0.0001);高MA值组住院累积存活率显著高于低MA值组(P<0.0001)。�
- 江子欣杨其霖潘泽林陈洁茹熊旭明张振辉
- 关键词:脓毒症住院病死率
- 基于MIMIC-Ⅳ数据库对外周血NLR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院内病死率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院内病死率评估中的价值,并分析影响TBI患者病死率的临床因素。方法从MIMIC-Ⅳ(2.0)数据库中提取2008—2009年间首次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1602例TBI患者数据,收集并分析院内存活组(1425例)和院内病死组(177例)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TBI患者院内病死率的相关因素。通过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外周血NLR的预测效能并与患者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预测效能进行比较。结果与院内存活组相比,院内病死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占比高;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合并症的占比高;平均动脉压较低,而心率则较高(均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与院内存活组相比,院内病死组患者外周血NLR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阴离子间隙升高、尿素氮水平升高、血钠和血钾水平均升高、凝血功能相关的国际标准化比值上升、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延长(均P<0.05)。与院内存活组相比,院内病死组患者的SOFA评分较高、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12分者占比高(均P<0.05)。另外,院内病死组较院内存活组患者抗生素使用者占比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率、外周血NLR、血钠、血钾、PT、SOFA评分及GCS评分均为患者院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院内外周血NLR、SOFA评分的AUC值分别为0.78、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外周血NLR预测TBI患者院内病死率的截断值为12.14。结论外周血NLR与SOFA评分效能相似,可用于评估TBI患者的院内病死率;外周血NLR结合其他临床因素可更全面地评估TBI患者的院内病死率。
- 张国栋韩冠哲何锋李远超路贵王运刚李树利郭锋杰程振国
- 关键词:中性白细胞病死率
- 急性脓毒症病死率对老年急性肺炎的临床预后结局评估价值
- 2025年
-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急性脓毒症病死率评分体系在评估老年急性肺炎患者临床预后效果方面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研究时段锁定在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选取了80例老年急性肺炎病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关键临床数据,包括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急性脓毒症病死率(MEDS)评分、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为了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跟踪记录患者在28 d内的病情变化,并统计病死率数据。结果 80例患者中,有10例在28 d内死亡,病死率为12.50%。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与存活下来的患者相比死亡患者的年龄明显偏大,PSI评分和MEDS评分也显著更高,同时血清CRP和PCT浓度也呈现出更高的水平(P<0.05)。为了探究哪些因素能够作为预测老年急性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我们采用了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尽管患者的年龄以及血清CRP和PCT浓度与病情发展有关,但它们并不具备预测患者临床预后的能力。相反,PSI评分和MEDS评分被证实为能够显著预测老年急性肺炎患者临床预后结局的关键因素。结论 MEDS评分在评估老年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预后方面具有显著的价值,有望成为未来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参考工具,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丁田霞王宏燕
-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比值对ICU全因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比值(RAR)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全因病死率的联系,探讨RAR的预测价值。方法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中提取ICU住院患者资料,采用四分位数方法,将RAR分为4个区间,分析不同区间RAR的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联合三次样条回归及亚组分析探讨RAR与ICU全因病死率的关系,并计算各亚组的交互P值,制作森林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AR的预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27473例ICU患者,RAR分成4个区间,RAR≤3.51有6738例,3.515.21有6894例;Cox回归显示,RAR是ICU全因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三次样条回归显示,RAR与ICU全因病死率呈非线性关系;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71,高于单独应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AUC=0.6518);DCA显示,RAR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心脏外科监护病房(CSRU)、外科监护病房(SICU)及创伤外科监护病房(TSICU)中,亚组具有交互作用,风险比(HR)及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CSRU 1.53(1.43~1.63)、SICU 1.06(1.01~1.11)、TSICU 1.02(0.96~1.09)。结论RAR是ICU全因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ICU全因病死率具有预测意义,但在TSICU中并无价值。
- 冯浠镰张伟杨柳柳
-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
- 入重症监护病房时氧合指数对脓毒症患者30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时氧合指数(PaO_(2)/FiO_(2))对脓毒症患者30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23年10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合并症、感染部位、入ICU时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入ICU 24 h内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治疗情况及预后指标等。根据入ICU时PaO_(2)/FiO_(2)将患者分为Q1组(PaO_(2)/FiO_(2)为4.1~16.4 cmHg,1 cmHg≈1.33 kPa)、Q2组(PaO_(2)/FiO_(2)为16.5~22.6 cmHg)、Q3组(PaO_(2)/FiO_(2)为22.7~32.9 cmHg)、Q4组(PaO_(2)/FiO_(2)为33.0~94.8 cmHg),比较4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aO_(2)/FiO_(2)与脓毒症患者患者30 d死亡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比PaO_(2)/FiO_(2)、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脓毒症患者30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711脓毒症患者,其中Q1组428例、Q2组424例、Q3组425例、Q4组434例;30 d死亡622例,30 d总病死率为36.35%。4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入ICU心率、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感染部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乳酸(Lac)、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pH值、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及最大浓度、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住院病死率、30 d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入ICU时的PaO_(2)/FiO_(2)每增加1 cmHg,30 d死亡风险将降低2%〔风险比(HR)=0.98,95%可信区间(95%CI)为0.98~0.99,P<0.001〕,Q4组30 d死亡风险较Q1组降低41%(HR=0.59,95%CI为0.46~0.76,P<0.001)。拟合曲线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PaO_(2)/FiO_(2)与30 d病死率呈曲线关系。拐点�
- 毕春华朱曼晨倪辰张宗峰亓志玲程焕焕李宗强郝翠平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氧合指数
- 多种评分系统对体外膜氧合支持下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 探讨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上机前多评分系统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7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因各种原因导致心源性休克并使用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eno-arterial ECMO,VA-ECMO)治疗的100例患者,随访30天,根据撤机后30天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35例)和死亡组(6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ECMO前24 h内血生化资料、呼吸机参数、既往病史等资料,计算VA-ECMO前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VA-ECMO后存活率(survival after veno-arterial ECMO,SAVE)评分及改良SAVE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Whitney U检验分析筛查与患者预后相关的血生化指标和临床评分,再通过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各评分对患者短期预后(出院后30天病死率)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AVE评分、改良SAV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OFA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AUC为0.696[95%置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CI)0.592~0.801],SAVE评分AUC为0.617(95%CI 0.498~0.736),改良SAVE评分AUC为0.664(95%CI 0.545~0.782),但各评分曲线下面积较小(AUC<0.75)。结论 SOFA、APACHEⅡ、SAVE评分及改良SAVE评分对ECMO患者的预后评估临床价值有限,未表现出明显优势。
- 卢远波王晓源吕光宇
-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预后评分心源性休克病死率
- 某三甲医院2012年及2022年两年度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比较及预后影响因子分析
- 2025年
- 目的比较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监护室2012、2022年度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分析各年度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纳入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监护室2012年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2例,2022年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2例。比较各年度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各年度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2012年度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30例,存活52例,病死率为36.59%;2022年度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16例,存活36例,病死率为30.77%;2012、2022年度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5,P=0.009)。在2012、2022年度,不同性别、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其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554,P=0.037)、乳酸(OR=1.062,P=0.035)及SOFA评分(OR=1.199,P=0.028)是影响2012年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性别(OR=1.234,P=0.023)、总胆固醇(OR=1.358,P=0.028)及SOFA评分(OR=1.388,P=0.034)是影响2022年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预测2012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均P<0.05),乳酸、总胆固醇、SOFA评分预测2022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均P<0.05)。结论2022年度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较2012年下降,男性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仍高于女性患者,且患者病死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SOFA评分为影响2012、2022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屈怡帆魏兵王军宇武军元
- 关键词:病死率预后危险因素SOFA评分
- 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与急诊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为了明确营养评分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mNUTRIC)评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治疗的43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在院治疗期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98例)和死亡组(138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各个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mNUTRIC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padua静脉血栓风险评分、慢性肾衰竭比例、肺炎比例、C反应蛋白、乳酸浓度、中性粒细胞均高于存活组,预后营养指数、胆碱酯酶、胆碱酯酶白蛋白比值、淋巴细胞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NUTRIC评分[OR=1.254,95%CI(1.109,1.417)]、C反应蛋白[OR=1.004,95%CI(1,1.007)]、肺炎[OR=1.82,95%CI(1.017,3.257)]是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NUTRIC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3,95%CI(0.623,0.742),mNUTRIC评分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49.3%,C反应蛋白的AUC为0.602,95%CI(0.533,0.671),肺炎的AUC为0.582,95%CI(0.516,0.647)。【结论】mNUTRIC评分是急诊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 李水仙唐俊鹏杨正飞刘婉弟王鹏飞
- 关键词:脓毒症营养
- 西维来司他钠治疗未能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ALI/ARDS患者的28天病死率:一项小型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他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有效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的SAP合并ALI/ARD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西维来司他钠治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1∶1匹配干预组和对照组,最终两组各纳入55例患者。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因、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情况、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Lac)、氧合指数(OI)、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28 d非机械通气天数(VFD)、ICU住院时间、28 d存活且非ICU住院天数、28 d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因、CRRT情况、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Lac、CRP、IL⁃6水平降低(均P<0.05),OI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ALT、Cr、AMY水平降低(均P<0.05),BUN水平升高(P<0.05);干预组患者Cr、AMY水平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治疗后OI水平升高(P<0.05),CRP、IL⁃6水平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ac、ALT、TBIL、Cr、BUN、AMY水平和治疗前OI、CRP、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28 d VFD较多(P<0.05),ICU住院时间、28 d存活且非ICU住院天数及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西维来司他钠能安全用于SAP合并ALI/ARDS患者的治疗,能有效改善全身炎症反应和氧合指数并增加28 d VFD,但未能减少ICU住院时间、未能降低28 d病死率。
- 李昂燕宪亮许铁李丽耿润露叶英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指标病死率
相关作者
- 岳茂兴

- 作品数:800被引量:1,552H指数:2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
- 研究主题:临床救治 救治 四氧化二氮 疗法 MODS
- 钱素云

- 作品数:811被引量:3,881H指数:2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PICU 脓毒症 PEDIATRIC 直通车
- 赵玉生

- 作品数:264被引量:1,412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老年
- 张淑文

- 作品数:530被引量:3,506H指数:3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研究主题: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急性胰腺炎 内毒素血症
- 刘红旭

- 作品数:547被引量:2,555H指数:2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参元丹 心力衰竭 中医药治疗 中医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