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60篇“ 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文章
- 病毒性乙型肝炎
- 这本小册子是编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并参考1970-1986年国内外有关乙型肝炎文献编写而成。
- 陈继烈编著
-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心理弹性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析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弹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调查心理弹性,线性回归分析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90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弹性评分平均(57.50±6.55)分;经单因素分析,疾病接受度低下、希望水平低下、家庭月收入<5000元以及自我效能低下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CD-RISC评分低于疾病接受度良好、希望水平良好、家庭月收入≥5000元以及自我效能良好的患者(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接受度、希望水平、家庭月收入以及自我效能是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弹性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相对较低,疾病接受度、希望水平、家庭月收入以及自我效能是其心理弹性的相关影响因素。
- 郑燕香
-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心理弹性
- 中药垂苓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 2023年
- 观察中药垂苓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结果。方法 自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进行治疗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选取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患者。其中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用中药垂苓汤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ALT)、血清HBV-DNA的改善情况、中医证候治疗效果以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本组相应方法治疗后,观察组ALT复常率、血清HBV-DNA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纯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医垂苓汤剂与拉米夫定结合用于慢性病毒性乙肝的治疗,疗效明显,病人康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王春亮
- 关键词:拉米夫定临床疗效乙型肝炎
- 连续性护理对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遵医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2023年
- 探究在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用随机数字法等量分组,对比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连续性护理)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HBV-DN载量、HA、PC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遵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用连续性护理能够持续性的维持患者的积极治疗态度,提升遵医依从性,可以减少体内的病毒含量,延缓肝硬化进程,获得较好的疾病控制效果,推荐使用。
- 张洁
- 关键词:连续性护理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遵医依从性生活质量
- 胸腺法新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价值
- 2022年
- 结合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治疗现状对胸腺法新联合恩替卡韦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为研究组(n=46,采取胸腺法新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方案)及常规组(n=46,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分析用药安全性,同时分析指标水平变化分析临床疗效,并结合两组生存质量水平对胸腺法新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价值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研究组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ALB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果示研究组肝功能指标更趋近于正常水平;两组在病毒学指标上均表现出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的规律,其中研究组各病毒学指标转阴率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P<0.05,满足统计学差异;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组间对比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9.13%较常规组77.74%提升11.39%,组间对比P<0.05,满足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各指标(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精神健康)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各指标水平均有显著提升(P<0.05)且体现出研究组各指标评分高于常规组,结果示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水平更高。结论 胸腺法新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价值体现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及病毒学指标转阴率,并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继而使得临床有效率显著提升且不良反应与单药治疗无明显差异具有应用安全性,在临床中具有推广价值。
- 任玲
- 关键词:胸腺法新恩替卡韦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 替诺福韦联合五酯滴丸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 2022年
-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联合五酯滴丸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50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替诺福韦联合五酯滴丸治疗,对照组采用替诺福韦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如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等。结果:观察组HBeAg转阴率72.00%(18/25)、ALT复常率88.00%(22/25)高于对照组的HBeAg转阴率55.00%(11/25)、ALT复常率64.00%(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转阴率92.00%(23/25)比对照组的HBV DNA转阴率88.00%(22/25)高(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AST、A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接受替诺福韦联合五酯滴丸治疗,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疗效理想。
- 丘苑芳邱国海曾黎明李俊张洁贞
-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替诺福韦临床疗效
- 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评价病毒性乙型肝炎采用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58/60)高于对照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乙型肝炎采用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率,对康复产生促进作用。
- 唐莉
- 关键词:病毒性乙型肝炎
- 替诺福韦联合五酯滴丸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 2022年
- 观察并评价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应用替诺福韦与五酯滴丸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74例自2021年年7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系统随机化法实施分组,各组均纳入患者37例,全部患者均应用基础疗法,对照组联合应用替诺福韦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恩替卡韦及五酯滴丸,对比临床疗效、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功能效果与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更优,LN、IV-C、HA等各项指标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应用替诺福韦与五酯滴丸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有助于促进病情缓解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边玉洁边敬
-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替诺福韦免疫功能用药安全性
- 恩替卡韦联合香参抗纤颗粒对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LSM、肝功能、APRI和血清炎症因子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联合香参抗纤颗粒对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脏弹性硬度(LSM)、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和血清炎症因子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长江大学附属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试验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香参抗纤颗粒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LSM、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APRI、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LSM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LSM为4.69±0.58,显著低于对照组(5.36±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ALT、AST、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ALT、AST、总胆红素水平为(32.52±5.08) U/L、(35.12±5.10) U/L、(21.57±5.42)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32.52±5.08) U/L、(41.58±5.61) U/L、(30.25±5.2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APR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APRI为0.49±0.13,显著低于对照组(0.89±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IL-6、TNF-α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IL-6、TNF-α和CRP水平为(4.29±0.88) ng/L、(6.63±1.24) ng/L、(7.63±1.42)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8.26±0.93) ng/L、(11.21±1.34) ng/L、(9.98±1.35)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4%(2/46)与对照组6.52%(3/4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抗纤颗粒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LSM、肝功能、APRI和血清炎症因子。
- 陈卫兵刘芳于文虎
-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肝功能
- 恩替卡韦联合替诺福韦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效果观察
- 2022年
-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替诺福韦(TDF)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HBV)肝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6例病毒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诺福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HBV-DNA病毒载量水平及转阴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LT、AST、PT、HBV-DN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上述生化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观察组HBV-DNA的转阴率(95.2%)高于对照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功能BUN、CR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TV与TDF双联抗病毒可加速改善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功能,更快速抑制肝炎病毒复制,加快预后恢复,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 戴小灵古宝欢杨振辉曾剑清何佳良
- 关键词: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乙型肝炎肝衰竭
相关作者
- 池晓玲

- 作品数:357被引量:88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中医 肝硬化 疗效观察
- 陈红鸽

- 作品数:70被引量:246H指数:8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
- 研究主题:生物等效性 药代动力学 过敏性休克 石杉碱甲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韩晋

- 作品数:256被引量:957H指数:1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
- 研究主题: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抗菌肽 小菜蛾 溶出度
- 李秀惠

- 作品数:395被引量:1,765H指数:2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重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
- 萧焕明

- 作品数:220被引量:53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中医 运气学说 慢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