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0篇“ 痛性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章
糖尿神经病合并格林巴利1例并文献复习
2025年
糖尿神经病(PDN)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感觉周围神经病。在众多致因素中,远端对称多发神经病(DSPN)占据主导地位。而格林巴利综合征则是一种急炎症周围神经病,又称慢炎症脱髓鞘多发神经神经病(CID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脱髓鞘周围神经病。当糖尿神经病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时,情通常会得更为复杂。首先,这两种疾存在密切关联及潜在的共同理生理机制。研究显示,在其发进程中,免疫系统可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两种疾所表现出的症状可能会相互交织、彼此重叠,因此很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明确它们各自独特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化,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总之,对糖尿神经病并发格林巴利的探讨不仅能加强我们对神经病的理解,也能为人提供更精确、更有成效的医疗策略,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本研究通过综合文献综述,深入探讨了格林巴利综合征与糖尿神经病的发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案,旨在促进这两种疾的及早诊断与有效治疗。Diabetic painful neuropathy (PDN) is a common clinical class of sensory peripheral neuropathy. Among the many causative factors, distal symmetrical polyneuropathy (DSPN) dominates. The prevalence of PDN in the diabetic patient population is estimated to be as high as 16%, and 39% of patients in this group fail to receive timely and effective therapeutic measures. Whereas,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is an acute inflammatory peripheral neuropathy, also known as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 (CIDP), which is an immune-mediated demyelinating peripheral neuropathy. When diabetic painful neuropathy is combined with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the condition usually becomes more complex. Fi
曾睿邓玉杰赵宇航李成乾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温经通络法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神经病的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法联合针刺治疗对糖尿神经病(PDPN)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神经传导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临沂市中医医院的68例P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甲钴胺、度洛西汀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温经通络中药足浴联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血糖水平、疼程度、睡眠质量、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正中神经SNCV、正中神经MN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经通络中药足浴联合针刺疗法治疗PDPN,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情恢复。
尹小妹孙世宁田象菊刘兴梅
关键词: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温经通络法针刺神经传导功能
糖尿神经病诊治现状
2024年
糖尿神经病(PDPN)是糖尿的常见并发症,几乎可以影响身体的每一个组织。PDPN不仅会导致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导致糖尿足甚至截肢等严重并发症。治疗PDPN的基本原则是控制高血糖和其他可改的危险因素,但这些可能不足以预防或改善PDPN。本文拟对PDPN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
陈宇超
关键词: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中医药治疗糖尿神经病的临床RCT证据图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通过证据图方法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神经病临床RCT现状进行梳理与展示,以期充分挖掘并发挥中医药治疗糖尿神经病的优势,促进中医药治疗糖尿神经病临床和循证医学的共同发展。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并对文献中相关信息进行整理,然后以文字和图表相结合的方式对证据进行分析和展示。结果纳入中医药治疗糖尿神经病相关文献125篇,总的来说文献量较少,但整体发文趋势呈逐年增长,但是临床试验规模大多较小。中医药治疗糖尿神经病主要干预措施以中药口服、针灸为主,中药汤药多以益气活血温阳通络为主,关注较多的结局指标包括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指标、总有效率、血糖、中医证候积分,在感觉检查、远期预后、情志心理方面关注较少。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显示相关随机对照研究大多质量不高,同时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量非常少。结论中医药方法对治疗糖尿神经病具有一定优势,但目前相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大多不够严谨,也没能将中医特色更好地展现出来,从循证医学角度来说高质量证据较少,未来需要进一步改善。
陈凤张广德
关键词:中医药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神经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神经病(PDN)患者脑结构及功能状况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糖尿(DM)组(n=12)、糖尿周围神经病(DPN)组(n=14)和PDN组(n=14)。分析3组一般临床生化指标。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的脑结构及脑区功能。结果3组的年龄、糖尿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游离脂肪酸(FFA)、白蛋白(ALB)、肌酐(Cr)、尿酸(U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胱抑素(Cys-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血钙(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DPN组的左侧角回灰质体积(GMV)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PDN组的右侧小脑蚓部低频振幅(ALFF)及左侧内侧额上回低频振幅分数(fALF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N患者左侧角回GMV异常,可能与其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较高相关。PDN患者右侧小脑蚓部ALFF及左侧内侧额上回fALFF降低,可能与其疼的发机制相关。
王淑倩惠灿灿程雨微胡秀娟印小蓉崔梦捷黄沁仪尹杨柳孙艳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
住院2型糖尿神经病患者的脑功能磁共振的相关研究
目的糖尿神经病(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PDN)是糖尿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约20%-50%的糖尿(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和57.2%的糖尿周围神经病...
王淑倩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低频振幅
加巴喷丁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神经病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加巴喷丁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神经病(PDPN)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PDPN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9例。单一组采用依帕司他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联用加巴喷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病症状评分(TTSS)、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神经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度(MCV)]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88%,46/49)高于单一组(71.43%,35/49),P<0.05。治疗后,联合组疼、烧灼感、感觉异常、麻木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正中神经和腓神经SCV、MCV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4%,6/49)与单一组(8.16%,4/4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依帕司他治疗PDPN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神经病症状,增加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神经传导速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刘伯语许晓娜曹旭娄政驰
关键词:加巴喷丁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依帕司他神经传导速度
乙酰左卡尼汀治疗糖尿神经病1例
2024年
患者女,17岁,主因“多饮多食多尿3月余,双足疼半月余”于2021年3月8日入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三多一少症状,1个月前输注葡萄糖液后突发意识不清,随机血糖36.2mmol/L,糖化血红蛋白15%,尿酮体■,尿糖■,血气分析:p H 6.8,PCO_(2)8mm Hg,BE-14.7mmol/L,诊断为“1型糖尿酮症酸中毒伴昏迷”,行胰岛素降糖治疗。胰岛素治疗16d后出现双足背皮肤麻木及触,足背伸时疼加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8分,无体位低血压、胃潴留、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予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疼无改善,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李照青刘思娜李欣杨兆军何一凡张波
关键词:体位性低血压皮肤麻木三多一少尿酮体
25(OH)VitD、MGO在T2DM合并神经病患者中的水平及对情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甲基乙二醛(MGO)在2型糖尿(T2DM)合并神经病患者中的水平及对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T2DM合并神经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T2DM未合并神经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25(OH)VitD、MGO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析25(OH)VitD、MGO水平对T2DM合并神经病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程、收缩压、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别、年龄、舒张压、身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25(OH)VitD水平低于对照组,MG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25(OH)VitD水平与T2DM合并神经病呈负相关(P<0.05),MGO、TNF-α、IL-6、hs-CRP及IL-8水平与T2DM合并神经病均呈正相关(均P<0.05)。排除混杂因素后,血清25(OH)VitD、MGO、hs-CRP是T2DM合并神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25(OH)D3水平与MGO、TNF-α、IL-6、hs-CRP、IL-8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25(OH)VitD预测T2DM合并神经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6(95%CI:0.834~0.954),灵敏度为96.84%,特异度为76.45%。MGO预测T2DM合并神经病的AUC为0.912(95%CI:0.856~0.966),灵敏度为94.85%,特异度为77.95%。结论血清25(OH)VitD在T2DM合并神经病患者中低表达,而MGO在该类患者中高表达,上述指标水平对T2DM合并神经病情均有一定预测价值。
钟倩谢小美余美君邱成旭钟燕
关键词:甲基乙二醛2型糖尿病
糖尿神经病诊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糖尿神经病是糖尿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部分患者因早期疼可忍受而延误诊治,随着情进展患者疼较为剧烈,严重影响工作生活。为缓解糖尿神经病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文章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糖尿神经病的机制和治疗进行研究,期望能指导临床,为糖尿神经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目前国外多从周围神经炎症反应、离子通道改、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小胶质细胞活化等方面研究糖尿神经病机制,治疗多从阻断离子通道、抗氧化、营养神经方面联合止药物对症处理,能产生一定的止效果,但长期使用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较明显。中医将糖尿神经病归为“消渴痹”范畴,治疗长短期效果较好,中医认为“久入络”,疼的产生以血瘀为主要机制,治疗以通瘀为大法,佐以益气、温阳、化痰、养阴等,综合达到气血阴阳平衡的状态。治疗多采用中药汤剂口服以及穴位贴敷、浴足、放血等方法,内外合治以提高疗效。但由于中医各家对于糖尿神经病发生的机制有不同的看法,对于通瘀药物选择及配伍也各不相同,目前尚没有明确的中医诊疗规范,笔者综各家辨证思路及临床用药经验,以期为该中医临床治疗提高可靠的方法。
陈蕾魏婉冰胡天赤
关键词: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中医疼痛机制

相关作者

李全民
作品数:245被引量:51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倪洪岗
作品数:27被引量:130H指数:5
供职机构:贵阳中医学院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痛性神经病变 加味 Β-内啡呔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夏威
作品数:36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老年2型糖尿病 Α-硫辛酸
李际敏
作品数:67被引量:460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薛耀明
作品数:565被引量:3,304H指数:2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 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