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9篇“ 瘢痕癌“的相关文章
- TLR4/NF-κB信号通路在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及TAK-242对瘢痕癌细胞影响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分析皮肤瘢痕癌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及核因子kappa B(NF-κB)的表达,研究TLR4抑制剂TAK-242对瘢痕癌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及瘢痕癌组织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LR4、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TLR4、NF-κB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体外原代培养瘢痕癌细胞,采用TLR4抑制剂TAK-242作用于瘢痕癌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蛋白印迹实验检测TLR4、NF-κB、MMP9、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瘢痕组织及瘢痕癌组织中TLR4、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瘢痕组织相比,瘢痕癌组织中TLR4、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瘢痕癌组织中TLR4及NF-κB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经TLR4抑制剂TAK-242干预后,瘢痕癌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5),TLR4、NF-κB、MMP9、TGF-β1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TLR4/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瘢痕组织癌变的病理过程,TLR4抑制剂TAK-242可抑制瘢痕癌增殖,有望成为瘢痕组织治疗的新靶点。
- 霍文亮田小瑞张锦若梁钢王建明白培懿刘翠花董玉莹徐宽宽孟艳斌
-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ΚB增生性瘢痕瘢痕癌
- 不同部位烧伤瘢痕癌的外科治疗策略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烧伤瘢痕癌的创面修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38例烧伤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学诊断评估和手术方法,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肿瘤复发率和存活率。结果38例患者中,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53.63±9.74)岁,其中火焰烧伤32例,热水烫伤6例,癌变潜伏期(35.65±14.60)年。病变位于头部7例、下肢18例、上肢8例、躯干3例、面部2例。2例为基底细胞癌(浅表型1例,浸润型1例,病理分级:中分化1例,高分化1例),36例为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低分化2例,中分化10例,高分化24例)。3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6例截肢;另3例放弃治疗。创面修复方案包括植皮手术19例、局部皮瓣4例和游离皮瓣转移6例。中位随访时间2(2,3)年,3例放弃治疗的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余35例手术的患者中30例创面愈合良好且肿瘤未复发,5例肿瘤复发(3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死亡1例,存活2例;2例保守治疗,死亡1例,存活1例)。结论针对烧伤瘢痕癌的创面修复策略应根据肿瘤部位、性质、范围和患者全身条件进行个性化制定,早期切除病变是治疗的关键。植皮、皮瓣转移、游离皮瓣移植和截肢等方法可用于修复烧伤瘢痕癌的创面。手术治疗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但肿瘤复发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 赵筱卓沈余明
- 关键词:烧伤瘢痕癌烧伤瘢痕瘢痕溃疡鳞状细胞癌皮肤肿瘤
- 临床视角下的肺瘢痕癌诊疗进展
- 2024年
- 肺癌在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肺瘢痕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周围型肺癌,因其早期不易识别,影像学表现不易与陈旧性瘢痕病灶或炎症后良性肿块等进行鉴别,导致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进而延误治疗影响患者预后。本文从肺瘢痕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多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肺瘢痕癌的认识。
- 杨朝婷刘苗艳高瑞张艰
- 关键词:肺肿瘤瘢痕结核肺纤维化
- 14例头面部瘢痕癌溃疡创面的临床诊疗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头面部瘢痕癌溃疡创面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4例头面部瘢痕癌溃疡创面患者临床资料。男8例,女6例;发病年龄21~81岁,平均61.6岁。潜伏期1个月~70年,中位时间4年。发病部位:头顶部7例、颌面部6例、颈部1例。致伤因素:创伤5例,抓伤5例,烫伤2例,烧伤1例,针刺伤1例。病理检查结果示鳞状细胞癌9例、基底细胞癌3例、皮脂腺癌1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合并管状顶泌汗腺腺瘤1例。手术行单纯肿瘤扩大切除1例,肿瘤扩大切除+植皮修复1例,肿瘤扩大切除+局部皮瓣转移修复7例,肿瘤扩大切除+游离皮瓣移植修复5例。结果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33个月,平均27.8个月。2例(14.29%)患者出现瘢痕癌溃疡创面复发,其中1例术后化疗2个疗程,于术后2年复发,现予以口服中药治疗,仍健在;1例于术后1年复发,复发后化疗2个疗程,已死亡。1例患者行左眼及眼周肿瘤扩大切除+游离左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嵌合肌肉轴型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经抗感染和扩创缝合术处理后愈合良好;其余患者瘢痕癌溃疡创面均未复发,创面愈合良好。结论头面部瘢痕癌常见于中老年男性人群,主要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局部扩大切除、植皮或皮瓣修复是主要治疗方法。早期积极处理各种损伤后的创面,避免瘢痕反复破溃、感染是预防瘢痕癌变的根本。
- 陈新冲黄广涛
- 关键词:瘢痕癌溃疡创面皮瓣修复
- 手术治疗烧伤瘢痕癌多次复发1例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烧伤瘢痕癌是发生于烧伤瘢痕组织长期溃疡,而继发的一种具有侵袭性的皮肤恶性肿瘤。临床上时有报道,但并不常见,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复发率较低。本文报道一例高分化的烧伤瘢痕癌,经过反复手术且多次复发后最终接受截肢。目的 为探讨其多次复发的原因,同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以及总结该病例特点,加深对烧伤瘢痕癌的认识和提高诊疗水平,减少复发,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希望后续烧伤科医师加以避免,引起足够的重视。
- 庄金磊黄海刘唱金升元
- 关键词:烧伤瘢痕鳞状细胞癌复发
- 瘢痕癌调强放射治疗一例被引量:1
- 2022年
- 瘢痕癌(马乔林溃疡)多由瘢痕溃疡恶变而成,临床表现以溃疡经久不愈为主。瘢痕癌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的诊疗方案亦尚未达成共识。该文报道1例51岁女性瘢痕癌患者,其于25年前曾有大面积的皮肤烧伤史,于入院前3个月发现右侧小腿后上方肿物,局部破溃,难以愈合,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瘢痕癌。患者接受局部调强放射治疗(瘢痕癌病灶+转移淋巴结66 Gy/33F,亚临床病灶50 Gy/25F),治疗结束后复查MRI示肿物较前缩小,随访情况稳定。
- 李明玉张波
- 关键词:瘢痕癌调强放射治疗个案报道
- 乳头型瘢痕癌患者多学科合作治疗1例
- 2022年
- 目的:报告1例瘢痕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患者瘢痕史13年,破溃3年。行瘢痕溃疡扩大切除及中厚皮片游离皮片移植术。结果: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病理检查显示切除组织的远端、内侧、近端、外侧切缘及基底缘均未见癌细胞。术后14 d拆线,皮片完全成活,无明显瘢痕增生及色素沉着。结论:瘢痕组织扩大切除术及中厚皮片移植是瘢痕癌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 韩志新牛大伟
- 关键词:瘢痕癌自体皮移植术溃疡
- 皮肤瘢痕癌的临床特征(66例皮肤瘢痕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 目的:回顾性分析皮肤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有关皮肤瘢痕癌的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探讨皮肤瘢痕癌的临床特征,为之后制定皮肤瘢痕癌的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21年03...
- 蔺英振(KAUNG MYAT KYAW)
- 关键词:瘢痕癌瘢痕溃疡
- 老年皮肤瘢痕癌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皮肤瘢痕癌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情况及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完成治疗与1年随访的67例老年皮肤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老年皮肤瘢痕癌的临床特征,随访1年,记录患者预后情况,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老年皮肤瘢痕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67例皮肤瘢痕癌患者均为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其中45例慢性瘢痕癌患者,22例急性瘢痕癌患者;51例未合并局部淋巴结转移,16例合并局部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Ⅰ级17例,Ⅱ级25例,Ⅲ级15例,Ⅳ级10例;经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受伤时年龄≥60岁、溃疡病史、皮损直径11~15 cm、急性瘢痕癌、瘢痕癌临床类型-混合型、病理分级Ⅳ级、合并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除范围<病灶边缘2 cm均是老年皮肤瘢痕癌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皮肤瘢痕癌多为慢性瘢痕癌,患者有一定死亡与复发风险,可能与高龄、溃疡病史、皮损直径长、混合型、急性瘢痕癌病理分级高等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有预后不佳风险因素患者的早期干预,制定合理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
- 何晨曦郑德义
- 关键词:皮肤瘢痕癌溃疡淋巴结转移预后
- 31例烧伤后瘢痕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烧伤后瘢痕癌的临床特征,探讨瘢痕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烧伤后瘢痕癌患者性别、发病年龄、潜伏期、病变部位、院前就诊次数、院前诊断、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等临床资料,探讨瘢痕癌的防治方法。结果31例瘢痕癌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发病年龄为(59.2±15.7)岁,潜伏期为(31.7±19.1)年,发病部位为躯干部2例、腘窝部8例、小腿部13例、足部8例,院前正规就诊次数为(1.0±1.3)次,院前诊断为皮肤溃疡19例、皮下异物1例、皮肤结核2例、鳞状细胞癌7例、基底细胞癌2例,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鳞状细胞癌Ⅰ级22例、鳞状细胞癌Ⅱ级4例、基底细胞癌Ⅰ级5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切除治疗,术后行局部放射治疗者6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10年,7例患者于3年内复发(均为术后未行局部放射治疗者,其中5例患者再次入院治疗后未再复发,2例患者未再次治疗,分别于复发后1.5年与2年时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复发。结论早期积极处理烧伤后瘢痕溃疡创面是预防烧伤后瘢痕癌的根本,早期病理检查、早期手术治疗是诊治烧伤后瘢痕癌的关键,术后配合放射治疗是降低瘢痕癌复发的必要手段。
- 牛大伟韩志新李振超樊昌伟张红鸽
- 关键词:烧伤瘢痕癌皮瓣移植术
相关作者
- 郭瑞珍

- 作品数:185被引量:542H指数:12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
- 研究主题:淋巴瘤 瘢痕癌 EB病毒 非霍奇金淋巴瘤 癌变
- 王海青

- 作品数:18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
- 研究主题:瘢痕癌 病理性瘢痕 皮肤病理性瘢痕 癌变 肿瘤转移
- 任利成

- 作品数:105被引量:22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烧伤 外科皮瓣 琥珀酸 创面修复 瘢痕
- 胡成久

- 作品数:14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瘢痕癌 癌变 RAS基因 皮肤病理性瘢痕 RAS
- 张丕红

- 作品数:166被引量:485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烧伤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皮瓣修复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