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篇“ 白杨派“的相关文章
- 一种辅助鉴别白杨派植物方法及使用试剂盒
- 本发明涉及林木分子辅助育种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杨属间不同派系关系辅助鉴定方法及可使用的鉴定试剂盒,可对不同杨属派系种间与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性基因EXPA1的克隆,比对分析派系间的序列变异规律,并通过派系间的序列特征分析,...
- 王艳徐吉臣鲁仪增仝伯强赵云朝李文清孙涛韩义穆艳娟孙延国畅盼王毅张利李庆伟
- 41个白杨派无性系生长和干形性状综合选择
- 2024年
- 对白杨派无性系进行造林试验,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良无性系。本研究选用41个白杨派无性系苗木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营建无性系对比试验林,通过测定各无性系8年生胸径、树高、材积、通直度和冠幅,并进行变异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无性系。结果表明,无性系间各性状差异显著,各性状的重复力范围为0.557~0.888。通过对生长和通直度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良无性系1316、220、2-00、1237、8和1211,其材积分别超过对照LM50杨48.3%、46.1%、27.6%、28.1%、18.8%,且树干较直。其中1316、220和2-00为雄株,不飞絮。这6个优良无性系可以在鲁西黄泛平原区推广应用。
- 郑占敏石杰孟令军李合印李双云仲伟国韩友吉刘鑫悦李善文张晓艳
- 关键词:白杨派无性系综合评价
- 白杨派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选择白杨派的毛新杨、银白杨、银腺杨(84K)、银毛杨、截叶毛白杨、鲁毛50等为亲本,开展杂交育种,获得遗传变异丰富的杂种无性系,选育白杨派新品种。对白杨派的21个杂种无性系及对照鲁毛50进行无性系测定,对苗木、1~6 a的胸径、树高及7 a的胸径、树高、材积等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综合选择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苗木胸径、苗高、1~7 a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等性状的方差分析,除分枝粗度差异不显著外,无性系其他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各性状遗传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2.94%~68.88%,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达68.88%;苗木胸径、苗高、1~7 a树高和胸径、7 a材积、冠幅、分枝度、分枝角度、枝下高和冠表面积的广义遗传力在0.7257~0.9668,22个性状属于高遗传力,受强遗传控制;胸径和树高对材积的相关系数呈极显著相关;冠幅、枝下高和树冠表面积对树高、胸径和材积呈极显著相关或显著相关。对7年生无性系的1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5.692%;运用主成分第1主成分值和7 a材积多重比较,选出YX-50、峰雄和13-16无性系,材积分别超过对照62.0%、50.9%和28.1%,杂交育种效果显著。选育的峰雄(毅杨1号)、YX-50(毅杨2号)和13-16(毅杨3号)已被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和国审良种。峰雄(毅杨1号)和YX-50(毅杨2号)具有速生、干直等优良特性,适于培育大径材和纸浆材;13-16(毅杨3号)为雄株,具有干直、窄冠等特性,适于城乡绿化和行道树栽植。
- 许兴华李善文潘瞳黄启伦孟宪伟许兴成安新民张志毅
- 关键词:白杨派无性系遗传变异分析
- 33个白杨派无性系综合评价和选择被引量:2
- 2023年
- 对白杨派无性系进行造林试验,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选育出优良无性系。以白杨派的33个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测定5年生试验林内各个无性系的胸径、树高、材积、树干通直度等性状,对数据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等,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无性系。结果显示,无性系的各个性状存在广泛变异,胸径、树高、材积、树干通直度的变幅分别为7.0~13.6 cm、8.1~13.5 m、0.0111~0.0846 m^(3)、0个~1.6个,变异系数分别是16.5%、11.7%、37.9%、87.0%,重复力分别为0.676、0.645、0.743和0.722,无性系间存在的变异主要受遗传控制。通过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选出5个优良无性系:8、02-8-21、220、15和1316,具有速生、干直等优良特性,材积分别超过对照窄冠白杨3号141.6%、120.9%、109.5%、108.1%、105.8%,分别超过对照LM50杨81.9%、66.2%、57.7%、56.6%、54.9%,遗传增益分别是60.9%、49.2%、42.8%、42.0%、40.7%。无性系02-8-21、220、15和1316均为雄株,无性系8号为雌株。
- 田书勇张锋商玉冰乔艳辉仲伟国韩友吉李双云任飞李善文董玉峰庄若楠
- 关键词:白杨派无性系综合评价
- 一种辅助鉴别白杨派植物方法及使用试剂盒
- 本发明涉及林木分子辅助育种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杨属间不同派系关系辅助鉴定方法及可使用的鉴定试剂盒,可对不同杨属派系种间与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性基因EXPA1的克隆,比对分析派系间的序列变异规律,并通过派系间的序列特征分析,...
- 王艳徐吉臣鲁仪增仝伯强赵云朝李文清孙涛韩义穆艳娟孙延国畅盼王毅张利李庆伟
- 白杨派种间杂交育种与栽培
- 樊军锋
- 基于荧光SSR标记的10个白杨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为分析白杨派优良无性系之间的遗传关系,采用毛细管电泳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10个白杨派优良无性系DNA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7对位点多态性高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41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5.9个,每个引物扩增多态位点在4~8之间。无性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区间为0.415~0.902,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57,遗传变异性丰富。Shannon指数和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4334和0.6943,表明无性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10个白杨派无性系中,秦白杨1号、秦白杨3号、秦白杨5号与84K聚为一类,07-17-18、07-23-23与07-30-11与I-101聚为一类,与实际亲缘关系相符。利用2对多态性SSR引物PMGC-2020和PMGC2607构建了白杨派无性系指纹图谱,该图谱可将无性系全部区分开。
- 程玮哲樊军锋周永学高建社俞永玮王烟霞
- 关键词:白杨派SSR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
- 基于RSAP标记的10个白杨派无性系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分析
- 2021年
- 【目的】评判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SAP)标记对杨树无性系良种的鉴定效果,为杨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品系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白杨派10个优良无性系(秦白杨1号、秦白杨3号、秦白杨5号、84K、I-101、新疆杨、毛白杨30号、07-17-18、07-23-23、07-30-11)为材料,从9条RSAP引物组成的3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6对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组合,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法及POPGENE 32软件检测并分析扩增产物多态性,计算遗传多样性相关指标;选取多态性高且能区分所有无性系的引物,构建白杨派10个无性系的指纹图谱;利用NTSYS 2.1软件计算各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基于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6对引物组合从10个白杨派无性系中共扩增多态位点133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2.17个,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326,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88,表明无性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丰富。利用2个引物组合Rs2/Rs4和Rs2/Rs7的6个多态性位点,即可将10个白杨派无性系全部鉴别开来。10个白杨派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00~0.817,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594。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510处,10个白杨派无性系被分成两大类,新疆杨和毛白杨30号聚为一类,其余无性系聚为另一类,与其实际亲缘关系大致相符。【结论】RSAP分子标记可有效用于杨树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分析,运用毛细管电泳检测可准确定位多态位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缺点。
- 程玮哲樊军锋高建社周永学
- 关键词:白杨派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
- 11个白杨派无性系抗旱性综合评价被引量:4
- 2019年
-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5个I-101(Populus alba)×84K(P.alba×P.glandulosa)的优良杂种无性系(秦白杨1号、秦白杨2号、秦白杨3号、‘02-21-13’、‘02-3-32’)、6个I-101(P.alba)×毛白杨(Poplus tomentosa)的优良杂种无性系(‘03-4-22’‘04-14-15’‘04-17-12’‘07-17-18’‘07-23-23’‘07-30-11’)和3个对照无性系(84K、I-101、毛白杨)为供试材料,在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对各无性系生长、生理差异进行分析。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适宜的指标,对各无性系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各无性系的大部分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以叶片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净光合速率、苗高、单叶面积、生物量为抗旱性综合评价的指标。结果表明,采用TOPSIS法评价各无性系的抗旱能力,抗旱能力较强的为‘02-21-13’‘02-3-32’‘03-4-22’‘04-14-15’‘07-17-18’秦白杨1号秦白杨3号。
- 郑涛樊军锋高建社周永学
- 关键词:白杨派水分胁迫抗旱性TOPSIS综合评价
- 基于荧光SSR标记的白杨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进行白杨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毛白杨种质资源保存、评价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所收集的白杨派无性系采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荧光SSR-PCR产物检测,利用所得结果评价种源及无性系间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16对SSR引物对272个无性系进行检测,共检测到106个等位基因,每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11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625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值为0.561,平均期望杂合度(He)值为0.432,表明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有9个位点的Ho/He大于1,表明杂合度比较高。对其中来自毛白杨6个集中分布区的234个无性系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2%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源间,98%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种源内无性系间;由不同种源间的等位基因模型可知,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和河北5个种源的无性系均有特有等位基因,杂交时可以适当选择不同种源的无性系作杂交亲本以拓宽杂交种的遗传基础,或种源间适当引种增加毛白杨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结论】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均表明,北京与河北种源亲缘关系最近,河南与陕西、山东与山西亲缘关系也较近,分别聚为3大类群,而相同种源的无性系并没有完全聚到一类,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种源间相互引种或遗传变异造成的。研究结论为毛白杨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姚俊修毛秀红李善文刘学良吴德军
- 关键词:毛白杨种质资源
相关作者
- 高建社

- 作品数:60被引量:510H指数:1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杨树 白杨派 引种 抗旱性 无性系
- 周永学

- 作品数:78被引量:533H指数:1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杨树 引种 白杨派 奥地利黑松 抗寒性
- 樊军锋

- 作品数:165被引量:1,188H指数:19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油松 杨树 奥地利黑松 美洲黑杨 抗寒性
- 李善文

- 作品数:112被引量:612H指数:16
- 供职机构: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无性系 杨树 黑杨派 黑杨派无性系 白杨派
- 姚俊修

- 作品数:75被引量:182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接骨木 鹅掌楸 绒毛白蜡 无性系 白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