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篇“ 皮质颗粒“的相关文章
- 细胞松弛素B改善冷冻引起的猪卵母细胞皮质颗粒迁移障碍被引量:1
- 2024年
- 旨在揭示冷冻后的猪GV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细胞骨架与皮质颗粒迁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所采集猪卵巢样品来自上海市嘉定区五丰上食屠宰场的健康经产母猪,每次采样选用体重70~90 kg、生产性能良好的浦东白母猪300头左右采取卵巢样品,采集卵巢数量120~150枚·次^(-1),挑选胞质分布均匀且紧密的GV期卵母细胞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组至少30枚细胞,利用细胞骨架稳定剂细胞松弛素B (cytochalasin B,CB)冻前处理猪GV期卵母细胞,冷冻解冻后经体外成熟培养,检测卵母细胞存活率、各时间点微丝与皮质颗粒荧光共定位情况、卵丘扩散程度、第一极体排出率、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水平和发育能力等指标。结果显示,冷冻前用CB处理可有效提高GV期卵母细胞解冻后存活率(44.11%vs. 27.91%,P<0.01)。在新鲜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可观察到皮质颗粒与微丝存在共迁移。冷冻会引起皮质颗粒-微丝迁移异常,而冷冻前CB的添加会缓解冷冻引起的迁移障碍,表现为CB处理组的微丝与皮质颗粒均成功迁移至质膜的比例更高,迁移均匀分布于质膜效果更好。冷冻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CB预处理的第一极体排出率((26.79±2.37)%vs.(8.13±0.30)%,P<0.01)、GSH水平(23.12±2.65 vs. 7.27±0.79,P<0.01)和孤雌激活后的卵裂率((20.91±2.84)%vs.(5.64±0.37)%,P<0.01)与囊胚率((5.00±0.03)%vs.(0.41±0.01)%,P<0.05)均有显著提高。本研究表明,微丝细胞骨架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胞内皮质颗粒由内部向质膜迁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两者存在一定共定位关系,通过冻前添加CB孵育可有效影响细胞微丝骨架与皮质颗粒的迁移程度,减轻了冷冻引起的细胞骨架异常分布,缓解了由冷冻引起的皮质颗粒-微丝迁移障碍,进而提升细胞抗冻能力,表现为促进胞质成熟的同时,提高了冷冻卵母细胞存活率、核成熟率与胚胎�
- 李婉君徐皆欢何孟纤孔钰婷张德福戴建军
- 关键词:皮质颗粒微丝玻璃化冷冻猪卵母细胞
- 细胞骨架对猪卵母细胞冷冻后皮质颗粒迁移与抗冻性的影响
- 李婉君
- Syntaxin4参与小鼠卵母细胞皮质颗粒的转运机制的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Syntaxin4参与小鼠卵母细胞皮质反应及对皮质反应的影响。方法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yntaxin4在小鼠卵母细胞表达;免疫荧光验证Syntaxin4与皮质颗粒在卵母细胞中的定位,分析Syntaxin4对小鼠卵细胞皮质反应的影响;活细胞实时拍摄系统观察降低Syntaxin4表达后皮质反应的动态变化。结果 (1)Syntaxin4在小鼠卵母细胞中表达,且在GV期和MII期无明显变化;(2)Syntaxin4与小鼠卵细胞皮质颗粒共定位;(3)活细胞实时拍摄证实降低Syntaxin4的表达后阻碍了皮质反应的进行。结论 Syntaxin4参与小鼠卵细胞皮质反应。
- 林孟思朱庆文徐爱萍王靖
- 关键词:卵母细胞减数分裂
- 不同直径的绵羊卵泡中卵母细胞核相及皮质颗粒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探讨绵羊体内卵母细胞的核相及皮质颗粒的分布特征,本研究根据绵羊卵泡直径将绵羊有腔卵泡分为早期有腔卵泡(l mm≤直径≤2.5 mm)与中期有腔卵泡(2.5 mm<直径≤7.5 mm)两组,用地衣红染色方法观察两组绵羊卵泡中卵母细胞的核相特征及所占比例,用FITC-PNA、Hoechst 33342双染方法观察两组绵羊卵泡中的不同核相时期的卵母细胞的皮质颗粒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绵羊早期有腔卵泡中的卵母细胞大部分处于GV1期,其核膜边缘不整齐,染色体呈细丝状,紧贴于核膜下均匀分布或集中于核膜下某处分布,皮质颗粒在胞质中密集、均匀的分布.绵羊中期有腔卵泡中的卵母细胞,大部分处于GV3~GV4期,其核膜边缘清晰、着色较轻,染色体短而粗,在核质中均匀分布,核质明显脱颗粒化,皮质颗粒开始向细胞膜迁移,部分卵母细胞的皮质颗粒在细胞膜下形成一圈密集的带状区域.由此可见,绵羊早期与中期有腔卵泡中的卵母细胞大部分处于GV期的不同阶段,其胞质中皮质颗粒开始发生迁移的时间早于生发泡破裂(GVBD)期.
- 王寒阳李捷鑫李文瑞刘爱菊曹慧郝永兰苏欣王春霞孙树春田树军
- 关键词:绵羊卵母细胞卵泡皮质颗粒
- 绵羊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核相变化及皮质颗粒分布特征研究
- 卵母细胞在体内的发育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对于绵羊卵母细胞成熟调节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从而制约了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研究通过对绵羊有腔卵泡中的卵母细胞及其在体外成熟过程中细胞核核相及皮质...
- 王寒阳
- 关键词:绵羊卵母细胞皮质颗粒
- 文献传递
- 小脑皮质颗粒与分子层对面部刺激反应的场电位特征
- 外部信息通过爬行纤维和苔状纤维传入小脑皮层后,调节神经元活动,参与运动调节和运动学习,可是有关外部相关信息在哺乳动物小脑皮质中传递的细胞、突触以及动力学机制还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应用局部场电位记录结合药理学技术,研究小鼠...
- 孙雷
- 关键词:小脑皮质三叉神经场电位
- 文献传递
- 小脑皮质颗粒层对感觉刺激反应的场电位特征
- 2014年
- [目的]观察在体小鼠小脑皮质颗粒层对感觉刺激三叉神经的场电位反应特征.[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经腹腔注射给予乌拉坦麻醉后,在小脑CrusⅡ小叶行开颅手术,开孔直径约为1.5mm,去除硬脑膜后,脑表面持续灌流给予人工脑脊液;感觉刺激选用一定压力的瞬间吹风刺激同侧胡须垫(10~500ms,60psi),刺激装置由电脑和膜片钳记录软件控制MASTER-8,且与电生理记录同步,电生理记录采用颗粒层场电位记录.[结果]吹风刺激可诱发小脑CrusⅡ区颗粒细胞层产生场电位反应.当刺激持续时间为10ms时,可诱发单峰场电位反应;当刺激持续时间大于30ms时,可诱发双峰反应,第1个峰值为刺激开始反应,具有全和无特征,第2峰值为刺激结束反应,振幅随着刺激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小脑皮质颗粒层对感觉刺激的反应具有高保真特性,刺激频率1~33Hz的刺激串均可诱发颗粒细胞层反应.随着刺激频率的增高,在第1个反应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压抑现象,刺激频率大于8Hz时,反应压抑现象显著(P〈0.05).[结论]颗粒细胞层对感觉信息的传递具有高频、高保真特性,可精确反映刺激的开始和结束信息.
- 孙雷邱德来初春平邴艳华
- 关键词:小脑皮质颗粒层场电位小鼠
- 小鼠卵子老化过程中皮质颗粒的变化和自发孤雌激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通过卵子老化过程中皮质颗粒的变化和自发孤雌激活比例,探讨老化卵子受精异常的原因。方法:对8~10周龄雌鼠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4h后,于不同时间段取出MII期成熟卵子分作体内不同时间老化组(MII+0h、MII+6h、MII+12h、MII+18h);成熟MII+0h卵子取出后体外分别培养6h、12h、18h作为体外老化组。对各组卵子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显示染色体形态和皮质颗粒分布。体内各组卵子取出后继续体外培养8h统计自发孤雌激活的比例和碎裂卵子数。结果:体内和体外MII+12h、MII+18h组自发皮质颗粒排放比例和皮质颗粒内迁数明显高于MII+0h、MII+6h组。体外MII+18h组自发皮质颗粒排放比例和皮质颗粒内迁数低于体内MII+18h组。体内MII+12h、MII+18h组卵子取出继续体外培养8h后孤雌激活比例和死亡比例明显高于体内MII+0h和MII+6h组。结论:卵子在老化过程中存在皮质颗粒自发排放和皮质颗粒内迁,以及自发孤雌激活和碎裂化,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老化卵受精能力的降低。卵子老化过程中皮质颗粒排放和内迁可能受到体内环境的影响。
- 杨尚武黄浩王小婕朱秀兰宋亚丽修良昌邢福祺
- 关键词:小鼠卵子皮质颗粒孤雌激活
- 玻璃化冷冻对猪MⅡ卵母细胞皮质颗粒分布及其激活后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本实验旨在探讨玻璃化冷冻保存对猪MⅡ期卵母细胞皮质颗粒分布和孤雌激活后早期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实验将卵母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毒性实验组和冷冻组。采用EFS40和EDFS40两种玻璃化冷冻液处理,卵母细胞经恢复后对其进行染色,观察皮质颗粒的分布;并对另一部分卵母细胞实施孤雌激活,观察早期胚胎的发育。结果表明:毒性实验组和冷冻组卵母细胞皮质颗粒部分释放、完全释放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毒性处理组和不同冷冻组间对皮质颗粒的分布无显著差异。与毒性实验组相比,冷冻处理组显著降低皮质颗粒在皮质区分布的比例(P<0.05)。EFS40毒性实验组孤雌激活后的存活率、卵裂率、囊胚发育率均显著高于EDFS40毒性实验组(86.6%vs.75.0%)、(61.8%vs.40.7%)、(30.2%vs.23.5%)(P<0.05)。EFS40冷冻组存活率显著高于EDFS40冷冻组,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显示,抗冻保护剂处理和玻璃化冷冻均导致猪卵母细胞皮质颗粒释放,与EDFS40相比采用EFS40较适合猪MⅡ期卵母细胞冷冻保存。
- 郑天威傅祥伟吴国权贾宝瑜朱士恩
- 关键词:卵母细胞皮质颗粒OPS法
- 体外受精中皮质颗粒与多精受精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及人不同受精状态时皮质颗粒(CG)的分布情况及分级,找出体外受精(IVF)中CG与多精受精的相关性,以期指导IVF的临床工作。方法选择小鼠不同成熟时期及小鼠和人不同受精状态的卵母细胞,经荧光标记后分别观察CG的分布和迁移情况。结果小鼠2PN的卵母细胞中92.2%的CG分布为Ⅲ级,3PN的卵母细胞中8.6%的CG分布为Ⅲ级;人2PN的卵母细胞中100.0%的CG分布为Ⅲ级,3PN的卵母细胞中17.6%的CG分布为Ⅲ级;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后,体外培养时间分别延长到48和60 h,CGⅢ级所占比例分别降至73.3%和20.0%,同时体外受精的3PN率逐渐增加到10.0%和16.7%。结论 3PN卵母细胞中CG释放不完全,因而不能阻止多精受精;过熟或老化的卵母细胞,CGⅢ级所占比例下降,而3PN率上升;证实了小鼠及人IVF中CG与多精受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 张轶乐孙莹璞苏迎春郭艺红王芳
- 关键词:体外受精皮质颗粒多精受精
相关作者
- 石德顺

- 作品数:602被引量:1,157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
- 研究主题:水牛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猪卵母细胞 体外受精
- 张轶乐

- 作品数:44被引量:258H指数:9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妊娠率 胚胎移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多胎妊娠 体外受精
- 陆凤花

- 作品数:181被引量:263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水牛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核移植 水牛卵母细胞
- 彭宇洪

- 作品数:30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卵母细胞 小鼠 促排卵 体外发育 胞浆
- 王晓丽

- 作品数:127被引量:237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水牛 卵母细胞 玻璃化冷冻 体外成熟 水牛卵母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