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63篇“ 盆腔器官“的相关文章
基于影像学的盆腔器官脱垂有限元研究进展
2025年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一种常见疾病,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其发生与分娩、腹盆腔压力增高、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相关;且目前POP的诊断仍依赖于较为主观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基于真实人体影像学数据的POP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使用Mimics、Geomagic Wrap、Solidworks等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和模型构建,并应用ANSYS等软件进行力学分析,POP有限元模型可以较为精准地模拟POP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力学特征。本文综述了基于影像学的POP有限元研究应用,介绍了针对POP诊断治疗构建的有限元模型,综述了有限元用于模拟分娩的相关研究、有限元力学分析用于POP的相关研究、基于POP发生原因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及其应用、针对POP治疗的有限元模拟研究,并展望了有限元在优化POP治疗和治疗后研究及新型材料应用于POP中的前景。
白惠君沈栗帆刘萍陈春林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生命质量腹盆腔有限元研究MIMICS影像学
盆腔器官脱垂宫骶韧带基因芯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5年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进展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方法:自公共数据库GEO下载数据集GSE12852和GSE28600,通过在线工具GEO2R分析获取差异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制作基因之间PPI网络。收集子宫脱垂及非子宫脱垂的骶韧带组织各4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KRT5、KRT19、CLDN7、CLDN4在骶韧带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两个数据集的差异基因经交集后,共有53个基因在POP患者的骶韧带中低表达。GO和KEGG分析发现,低表达基因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细胞间连接等功能或通路相关。在PPI网络上,KRT5、KRT19、CLDN7、CLDN4基因可能在POP进展起到关键作用。免疫组化实验证实KRT5、KRT19、CLDN7、CLDN4蛋白水平在POP骶韧带中表达下调。结论:通过芯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实验验证,筛选了与POP密切相关的基因和通路,其中KRT5、KRT19、CLDN7、CLDN4可能在POP的进展发挥重要作用。
王莉孙园丁彩云丁锦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基因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基因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非手术治疗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5年
目的检索并总结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非手术治疗及管理的相关证据。方法根据"6S"证据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UpToDat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库、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网站中与POP患者非手术治疗及管理相关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临床决策、临床最佳实践,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1月31日。由2名研究者根据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和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评价工具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JBI证据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进行证据整合和分级。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5篇,其中临床决策支持3篇、指南8篇、最佳实践2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1篇。从检查与评估、治疗计划、生活方式、期待疗法、功能锻炼、物理治疗、子宫托、药物治疗、随访观察9个方面归纳了39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POP患者非手术治疗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具有科学性与全面性,为医务人员制订POP患者非手术治疗及管理方案和POP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了循证依据。
何林倩李希西伍虹瑾兰锶鍚蒋洪
关键词:循证护理盆腔器官脱垂非手术治疗
一种可CT引导的阴道后穹窿穿刺注射盆腔器官群模块
本申请涉及医用教具或医用实验模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CT引导的阴道后穹窿穿刺注射盆腔器官群模块及其制作方法和女性盆腔模型,本申请提供的盆腔器官群模块或女性盆腔模型用于目前临床上的经阴道后穹窿穿刺注射生物凝胶的改进操作的...
张展鹏方文航王雅丽潘震
经阴道分娩高龄初产妇产后早期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高龄初产妇产后早期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24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头沟医院建档并经阴道分娩的153名高龄初产妇的临床基本资料和产后6周POP发生结局,根据产妇产后6周复查时是否发生盆腔器官脱垂分为非POP组(n=91)和POP组(n=62)。采用单因素差异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产后早期POP发生的独立因素;按是否使用分娩球进行亚组分析,观察校正混杂因素后POP家族史与产后早期POP发生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产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使用分娩球和POP家族史是影响产后早期POP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在未使用分娩球的产妇中,采用Logistic回归校正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孕前BMI和会阴裂伤前后,POP家族史对POP发生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使用分娩球的产妇中,无论是否校正,POP家族史对POP发生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产妇孕前BMI和POP家族史是经阴道分娩高龄初产妇产后发生早期POP的危险因素,而使用分娩球是保护因素。同时针对有POP家族史的产妇,尽可能推荐其使用分娩球,可最大程度降低产后早期POP的发生风险。
朱微波李奇迅孔令蕤赵汉青
关键词:高龄初产妇盆腔器官脱垂分娩球影响因素
超声评价肛提肌裂孔面积及形态在盆腔器官脱垂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盆底支持结构损伤而引发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度法对脱垂部位进行特异性描述,该方法能提供详细的描述信息,但不能直观评估盆腔的功能状态。超声检查由于具有操作简便、实时动态成像、成本低、无创伤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可弥补POP-Q评分系统的不足,发现早期没有临床症状的轻度POP。本文综述了超声断层成像技术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产后POP女性中的应用以及盆底超声引导下POP患者的治疗现状,以期为临床提供诊断检查方法,帮助孕产妇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谭琦殷伟红
产后康复护理对降低产后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
2025年
分析产后康复护理在减少产后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加速盆底功能复原方面的效果。方法 在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临西县人民医院收集并分析了138例产后产妇的数据,这些产妇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拥有69例样本。对照组接受标准护理流程,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额外引入产后康复护理服务。在审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频率、盆底肌肉张力的评估等级以及情绪状态的衡量差异时,对比两组数据揭示了显著的见解。结果 在观察组中,尿失禁的发生率仅为5.80%,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亦为2.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尿失禁发生率30.43%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26.09%,此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在盆底肌肉张力的评估中,观察组的优秀评级比例(76.81%)显著超越对照组(39.13%),此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成员在焦虑与抑郁评分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成员,且此差异已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P<0.05)。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基础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产后康复护理服务能显著降低产后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并改善产妇的情绪状态。因此,产后康复护理服务是一项有效的干预措施,不仅有助于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生理恢复,还能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杨辉
关键词: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
保留子宫的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效果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的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VSSLS)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效果。方法将92例中重度PO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阴道前后壁修补术(VAPWR)治疗,观察组接受VSSLS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应用盆底功能障碍量表(PFDI-20)评价生活质量;应用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量表(PISQ-12)评估性生活满意度、性行为疼痛、性行为频率、性行为的感知控制情况;记录2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PFDI-20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维度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性生活满意度、性行为频率及性行为的感知控制得分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性行为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性行为疼痛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SSLS作为一种治疗中重度POP的手术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薛晓丹周艳菲阎慧娟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
个体化预测盆腔器官脱垂盆底重建手术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盆底重建手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22年8月期间于本院行盆底重建手术的301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压力性尿失禁,228例)和观察组(发生压力性尿失禁,7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重建手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重建手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验证模型的一致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及区分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50岁、绝经、产次≥3次、有高血压、有糖尿病、有阴道分娩、有会阴裂伤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绝经、产次≥3次、有高血压、有糖尿病、有阴道分娩、有会阴裂伤均是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重建手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理想曲线与校正曲线的拟合度较好,实际概率与预测概率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56~0.939),表明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价值和区分度良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望成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重建手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预测工具。
刘燕孙艳周明刘晨浩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盆底重建术
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术与腹腔镜骶骨韧带固定术治疗中盆腔器官脱垂疗效比较
202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术(LP)与腹腔镜骶骨韧带固定术(LSC)治疗女性中盆腔器官脱垂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中盆腔器官脱垂(POP-Q)评分≥Ⅱ度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LP,n=32)和对照组(LSC,n=30),通过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POP-Q中Aa、Ba、C、Ap、Bp点的位置以及阴道总长度(TVL)、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20(PFDI-20)和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FIQ-7)来评价客观治愈率和主观生活质量,并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留置尿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6个月Aa、Ba、C、Ap、Bp指示点的测量值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V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PFDI-20及PFIQ-7较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术是治疗中盆腔器官脱垂的新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及住院天数少,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更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选择。
王真真周媛田静沈雪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

相关作者

王建六
作品数:1,339被引量:6,816H指数:3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癌 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子宫内膜肿瘤 盆底重建
朱兰
作品数:864被引量:9,307H指数:4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尿失禁
郎景和
作品数:1,457被引量:23,679H指数:7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异位症 妇产科学 生殖内分泌学 卷首语 亚学科
鲁永鲜
作品数:140被引量:93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盆腔器官脱垂 阴道 妇科外科手术 女性 尿失禁
张晓红
作品数:307被引量:1,734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盆腔脏器脱垂 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