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篇“ 盐度突变“的相关文章
- 温度、盐度突变对单环刺螠担轮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为探索单环刺螠担轮幼虫对温度、盐度变化的适应性,本研究设计了10、13、16、19(对照)、22、25、28℃共7个温度实验组,8、14、20、26、32(对照)、35共6个盐度实验组,及温度、盐度正交实验(温度13、16、19、22℃分别与盐度14、20、26、32、35做交互)。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对单环刺螠担轮幼虫的生长、存活具有显著影响;综合生长、存活指标,得到担轮幼虫的较适温度范围为13~22℃,水温19℃生长、存活最优;由19℃向高温突变较低温突变,担轮幼虫存活率较低但生长较快;但19℃向上突变幅度为6℃时担轮幼虫短时间内死亡,向下突变幅度为9℃时存活率低(10℃实验组96h存活率仅为12.1%);担轮幼虫的较适盐度范围为20~35,盐度32生长最优、盐度26存活最优;由盐度32向低盐度突变较高盐度突变,担轮幼虫生长较快、存活率较高;但盐度32向下突变幅度为24时担轮幼虫短时间内死亡;盐度是影响担轮幼虫生长及存活的主要因子。本研究得出了单环刺螠担轮幼虫生长及存活的适宜温度、盐度变化范围,为单环刺螠人工育苗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 张瑞标王珊珊栾会妮丛文虎刘振华
- 关键词:单环刺螠盐度突变存活
- 盐度突变对黄条鰤幼鱼渗透调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为探讨盐度突变对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幼鱼渗透调节功能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5、29(对照)、15、10、5、0共6个盐度组,分别将体质量为80~120 g的黄条鰤幼鱼放入不同盐度下进行120 h的盐度突变试验,分别在试验的6、12、24、48、72、96、120 h对黄条鰤幼鱼鳃丝中Na^+/K^+-ATP酶活力,尿、血浆、血清中Na^+、K^+、Cl^-含量,以及尿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并观察了盐度急性处理对黄条鰤幼鱼存活和渗透相关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0条件下,黄条鰤在25 min时出现部分死亡,50 min时全部死亡,其他各盐度组未出现死亡;盐度5、10、15试验组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黄条鰤鳃丝Na^+/K^+-ATP酶活力逐渐降低,总体上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35组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鳃丝Na^+/K^+-ATP酶活力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96 h后保持稳定且与48 h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盐度组鳃丝Na^+/K^+-ATP酶活力在72 h或96 h后根据盐度的不同呈现“U”形分布;从尿、血浆、血清中Na^+、K^+、Cl^-浓度变化看,盐度5、10、15组,在6~72 h内各离子浓度持续降低,整体上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在96 h达到最低值后保持稳定,盐度35组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各离子浓度均上升,在120 h达到峰值;从渗透压的变化看,盐度5、10和15组中尿和血浆渗透压随盐度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0.05),而盐度35组尿和血浆渗透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0.05),渗透压在72 h后开始趋于稳定,在各处理时间点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在低盐度(5、10、15)下,随着时间的延长鳃丝Na^+/K^+-ATP酶活力,尿、血浆、血清中Na^+、K^+、Cl^-浓度,以及尿和血浆的渗透压均持续下降,上述大部分测定指标均在96 h后趋于稳定,而在高盐度(35)下各项指标总体呈上升的趋势;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盐度5处理组的幼鱼鳃丝根�
- 柳学周史宝刘永山张言祥高全义徐永江王滨姜燕宋雪松
- 关键词:盐度突变离子浓度渗透压
- 温度和盐度突变对菲律宾蛤仔斑马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为研究温度和盐度对蛤仔新品种斑马蛤耗氧排氨的影响,以野生蛤仔为对照,实验设置15、20、25、30和35℃五个温度梯度和20、25、30、35和40五个盐度梯度,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斑马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显著(P<0.05)。在温度15—35℃内,随着温度的增加,耗氧率和排氨率整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在20—40盐度内,耗氧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高值。在水温为15℃,盐度20—40内,斑马蛤的O鲶N为9.534—62.008;在盐度为35,水温在15—35℃内,斑马蛤的O鲶N是20.700—74.138。与野生蛤仔比较,斑马蛤的耐高温能力要强于野生蛤仔,从Q10的变化反映出斑马蛤对温度的敏感性相对较弱,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比较强;斑马蛤的耐低盐和耐高盐能力强于野生蛤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蛤仔斑马蛤的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 聂鸿涛霍忠明侯晓琳陈赟杨凤闫喜武
-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耗氧率排氨率
- 盐度突变对豹纹鳃棘鲈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研究了豹纹鳃棘鲈幼鱼由盐度为30向低盐(盐度为25、20、15)及向高盐(盐度为35)突变过程中其耗氧率、排氨率、代谢率、排泄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改变后,豹纹鳃棘鲈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现升高趋势,突变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盐度突变范围的增大,变化趋势更为明显。O∶N比无论向低盐度或高盐度突变均降低。在各突变盐度水平下,豹纹鳃棘鲈基础代谢消耗的底物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糖类为辅。
- 姚学良蔡琰张振奎张勤孙志景江曙光
- 关键词:盐度耗氧率排氨率
- 盐度突变对青蛤(Cyclinasinensis)鳃Na^+/K^+-ATPase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2年
- 研究了盐度23下青蛤(Cyclina sinensis)鳃、斧足、外套膜和内脏团中Na+/K+-ATPase的活性差异,并以活性高的鳃组织为对象,对青蛤实施了低盐(23→16)和高盐(23→36)突变的胁迫,监测了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盐度23下青蛤鳃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盐度突降胁迫下,鳃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于前16 d逐渐升高,第17d起显著升高(p<0.05),第18 d达到峰值,于第20 d回落,但仍高于起始水平;在盐度骤升胁迫下,鳃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于前13d逐渐降低,第14 d起显著降低(p<0.05),于第15 d达到最低值,继而回升至平稳水平,但仍低于起始水平。青蛤不同盐度胁迫下其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的响应方式不同,低盐时活性增加,而高盐时活性下降;此外,青蛤在盐度胁迫下对自身渗透压的调节则需较长时间。
- 林听听来琦芳陆建学么宗利李子牛王慧周凯
- 关键词:青蛤盐度突变
- 盐度突变对凡纳滨对虾渗透调节中血蓝蛋白和糖酵解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盐度突变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淋巴渗透压、血蓝蛋白、血糖、己糖激酶(HK)以及丙酮酸激酶(PK)活力的影响。以蜕皮间期对虾为实验材料(初始湿体重为(2.485±0.303)g),设盐度30为对照组,4个不同的盐度突变幅度(为2、4、6、8)为处理组(用S2、S4、S6和S8表示),于降低盐度和恢复盐度至30的不同时间点采样,实验持续7d。结果表明:(1)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渗透压会随盐度变化而变化,S4组对虾血淋巴含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处于较低水平;(2)随着盐度突变幅度的增加,血蓝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的采样点增多;(3)S4组对虾血糖含量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S6、S8组对虾血糖含量相对较高;(4)整个实验过程中,S4组对虾肝胰脏中HK活力处于较低水平,而S6与S8组对虾肝胰脏中HK活力处于较高水平;(5)S2、S4组对虾肝胰脏中PK活力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6和S8组对虾肝胰脏PK活力在盐度突变后与对照组肝胰脏PK活力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 李英王芳赵卓英董双林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盐度血蓝蛋白血糖糖酵解
- 盐度突变对半滑舌鳎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研究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由盐度30突变至0、10、20、35和40盐度后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对半滑舌鳎血液渗透压和鳃丝Na+/K+-ATP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突变后,各处理组的血液渗透压和鳃丝Na+/K+-ATP酶活性均随盐度的变化而相应地上升和下降,且其变化幅度与盐度的变化幅度直接相关。各处理组血液渗透压在经历盐度变化6 d内有峰值变化,峰值出现在2 d时,6 d后血液渗透压趋于稳定;而鳃丝Na+/K+-ATP酶活性在经历盐度变化9 d时调节至稳定状态,峰值则出现在6 d时,峰值大小亦与盐度的变化幅度正相关。本研究表明半滑舌鳎对盐度可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田相利王国栋董双林房景辉刘营
- 关键词:盐度血液渗透压
- 盐度突变对凡纳滨对虾稚虾蜕皮和呼吸代谢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波动幅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稚虾蜕皮、耗氧率、排氨率和排尿率的影响。实验以D_1蜕皮期的对虾为实验材料,虾的初始湿体重为(2.485±0.303)g,实验设盐度29为对照组(用C表示),4个不同的盐度波动幅度(分别为2、4、6、8)为处理组,分别用S2、S4、S6和S8表示,每个处理设10个重复。实验分别于降低盐度和恢复盐度至29的不同时间点采样,测定对虾的耗氧率、氨氮和尿素的排泄率,实验持续7 d。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降低盐度后,S4组、S6组及S8组对虾的蜕皮整体提前1 d,且S6组对虾的蜕皮较为集中;(2)降低盐度后,所有处理组对虾耗氧率均呈现先下降后随着蜕皮到来逐渐升高的趋势,且降盐后S4组和S6组对虾耗氧率的下降速度最快(6 h),在升盐过程中,仅对照组在6 h和S4组在6 h和12 h处对虾的耗氧率与升盐前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对虾的排氨率呈现出盐度波动后下降的趋势(S8组除外),并随蜕皮期的到来升高(S4组除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S4组、S6组对虾的排氨率较低,S8组对虾的排氨率较高;(4)对照组和S8组对虾的排尿率同样表现出与蜕皮高峰相吻合的关系,而S2组、S4组及S6组对虾的排尿率在降盐24 h后趋于稳定。
- 李英王芳董双林孙皓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盐度突变蜕皮排氨率
- 温度和盐度突变对近缘大眼剑水蚤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的突变及温度、盐度突变的交互作用对近缘大眼剑水蚤24 h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近缘大眼剑水蚤由20℃向高温突变的存活率较向低温突变的存活率高;由32.07向低盐度突变的存活率较向高度突变的存活率高。两因素突变的试验结果显示,温度、盐度突变对近缘大眼剑水蚤的作用极显著,温度和盐度突变的交互作用显著,盐度突变影响主要,温度突变影响次之,交互作用影响相比最小。
- 蒋翰鹏孙雪峰张辉王天令张文香
- 关键词:盐度突变存活率
- 盐度突变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2
- 2008年
- 研究了盐度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突变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是显著的。研究结果表明,盐度突变组(30~27、30~24、30~21、30~18和30~15)血细胞内O2-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酚氧化酶(PO)活力升高,盐度突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盐度突变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对照组显著高于盐度突变组(P<0.05)。
- 叶建生王兴强马甡阎斌伦
- 关键词:盐度突变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
相关作者
- 来琦芳

- 作品数:191被引量:720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碳酸盐碱度 盐碱水 盐碱地 青海湖裸鲤 凡纳滨对虾
- 王慧

- 作品数:104被引量:600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青蛤 碳酸盐碱度 盐碱地 盐度 水产养殖技术
- 周凯

- 作品数:172被引量:826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碳酸盐碱度 凡纳滨对虾 青蛤 青海湖裸鲤 盐碱水
- 董双林

- 作品数:587被引量:5,010H指数:39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刺参 凡纳滨对虾 对虾 盐度 混养
- 么宗利

- 作品数:146被引量:651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碳酸盐碱度 盐碱水 青海湖裸鲤 凡纳滨对虾 青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