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1篇“ 盐生植被“的相关文章
扬黄新灌区典型植被光谱特征分析
2022年
以宁夏扬黄新灌区典型渍化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Unispec-SC便携式光谱仪,通过野外调查以及实地勘测得到的光谱数据,分析研究了扬黄新灌区多种典型植被(冰草、地肤、苜蓿、蒿等)的光谱特征及变化规律,提取分析典型植被的高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植被光谱也呈现典型的红边及绿峰特征,但随着土壤分含量增大,会给植被长造成一定的影响,植被覆盖降低,光谱反射率受土壤光谱干扰较为明显。
关红杨刚
关键词:植被指数土壤盐渍化
新疆准噶尔盆地未开垦碱土分与植被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未开垦碱土为研究对象,测量土壤含量、pH、电导率、八大离子等指标,采用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采样区碱土分布特征与植被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以硫酸-氯化物土、硫酸土为主。中、重度硫酸-氯化物土、硫酸土以链状或条带状集中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的苏打土、苏打碱土呈点状分布。(2)昌吉回族自治州以真植被为优势种,如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泌植被为优势种,如琵琶柴(Reaumuria songarica)、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3)二次多项式较好地表达了土壤分与植被多样性关系,土壤含量在5~10 mg·g^(-1)之间时,Shannon-Wiener指数、Hurlbert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达到最大值;pH在8.4~9.2范围内,植被物种更为丰富,分布较均匀。(4)植被优势种与土壤性状的PCA分析表明,土壤分是影响琵琶柴、梭梭、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柽柳(Tamarix chinensis)分布的关键因子,而刺毛碱蓬(Suaeda acuminata)、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主要受土壤pH、CO_(3)^(2-)的影响。本研究为未开垦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梁萌米晓军李晨华李晨华赵金马健王玉刚
关键词:盐分准噶尔盆地
典型植被群落演替退化遥感监测研究
湿地是介于陆地态系统和水态系统之间的多功能态系统,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长在湿地中的植被往往具有很高的耐性,可以改良滨海湿地渍土,同时抵御海浪冲击,防止海岸侵蚀,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干扰,湿地植被发...
王文硕
关键词:遥感时间序列分析
基于参数优化SVM方法识别植被钠离子光谱特征被引量:8
2020年
新疆渍土地分布广、面积大,在这些渍土地上长着多种类型的植物,它们对改良渍土地、维护态稳定、促进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关研究表明,许多土植物大量吸收钠,钠与钾都能增加细胞渗透压,以适应高环境,产膨压而促进细胞的伸长,因而对其长是有益的,能部分代替钾的功能。因此掌握植物的钠特征,有助于了解植物对态环境的长期适应和响应,使用高光谱技术实现有效诊断叶片钠特征。首先,对实测冠层高光谱数据,采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和db5小波对原始光谱进行9层小波分解,求取最佳分解层数为5层。其次,对光谱数据进行5层db5小波分解,对分解后的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建立了小波植被指数,筛选出可敏感表征钠离子含量的小波植被指数。最后,利用SVR, LS-SVR, PSO-SVR和PSO-LS-SVR模型建立植被钠离子含量的估算模型,并与由原始光谱构建的光谱植被指数建立的估算模型进行比较。此外,引入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作为对比,评价参数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在高光谱技术估测植被叶片钠离子含量的优势。结果表明:(1)5种模型预测结果表明, PSO能有效优化SVR和LS-SVR模型参数(c,g),提高模型精度和预测能力,优化后的模型具有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以及稳健性能好等特点。(2)综合小波指数构建的模型是综合多尺度、多分辨率数据的反演模型,其能从不同侧面反映植被的信息,因而综合小波指数构建的4种模型优于单一小波指数构建的模型。(3)对比两种类型的植被指数反演结果,单一小波植被指数构建Na^+含量的预测模型可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单一光谱指数估测Na^+含量效果不佳,这是因为小波变换可以减少原始光谱的噪声,凸显光谱的细节信息,增强其反演Na^+含量的精度;综合小波植被指数构建的模型精度和预�
邓来飞张飞张飞张飞
关键词:盐生植被钠离子小波变换
水胁迫下典型植被梭梭光谱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荒漠地区由于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分常成为制约植被长的因素之一,水分胁迫对植物长势和产量的影响比任何其他胁迫都要大。随着高光谱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已有众多学者利用高光谱数据研究植被遭受胁迫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对象多集中于甜菜、棉花、玉米、水稻等作物,针对干旱区植被遭受胁迫作用的研究较少。梭梭作为荒漠、半荒漠地区的典型植被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和态效益。选择梭梭作为研究对象,培育一年梭梭,并设置三个水分梯度,形成受不同水分量胁迫的梭梭。使用原始光谱、红边位置参数,结合植被指数及二维相关光谱研究其叶片光谱特征,为干旱区利用高光谱遥感监测植被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分析梭梭叶片反射光谱曲线发现,在可见光至中红外各波段范围内,受不同水分量胁迫作用的梭梭叶片光谱反射率有显著差异。在可见光(350~610nm)波段,各水分处理的梭梭叶片反射率依次为100mL>500mL>200mL,这是由于100和200mL水分促进梭梭内部叶绿素合成,使该波段反射率降低,而过多的水分(500mL)对梭梭内部的叶绿素合成没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在红光区(611~738nm),随着水分量的增多,受不同水分量胁迫的梭梭叶片光谱反射率依次减小。在738~1 181和1 228~1 296nm波段,受不同水分量胁迫作用的梭梭叶片光谱反射率为:200mL>100mL>500mL;在1 182~1 227nm波段,受不同水分量胁迫作用的梭梭叶片光谱反射率为:100mL>200mL>500mL。这是由于植被细胞结构对近红外区域的反射率影响较大,因而受不同水分胁迫作用的梭梭叶片光谱反射率有显著差异。在1 300~1 365和1 392~1 800nm波段,受各水分胁迫作用的梭梭叶片反射率为:100mL>200mL>500mL。这表明在500mL水分胁迫量范围内,水分越多,叶子的细胞液、细胞膜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越强,使得反射率下降。通过对原
邓来飞张飞张飞张飞袁婕
关键词:梭梭水分胁迫二维相关光谱光谱指数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细菌对植被演替的响应被引量:8
2018年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黄河三角洲光板地和4种植被(翅碱蓬、獐茅、白茅和罗布麻)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以期揭示其与植被演替的关系。5个土壤样本共获得31976条有效序列,分类得到27门、62纲、78目、196科、569属的细菌。变形菌门是植被样地的优势门,相对丰度为36.4~53.2%;而拟杆菌门是光板地的优势门,相对丰度为46.2%。随植被正向演替,土壤质量和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且OTU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RDA分析显示,獐茅和白茅土壤细菌组成相近,其余样地细菌组成差异较大。随着植被正向演替,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主导理化因素由电导率逐渐转为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碱解氮。
苗菁宗万松吕敏丁晶王晓凤郭笃发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细菌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
黄河三角洲植被演替对土壤真菌碳源代谢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探究土壤真菌碳源代谢水平与植被演替之间的关系,是理清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变化的重要步骤。采用Biolog-FF微孔板培养法,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真菌的碳源代谢活性特征。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每孔平均吸光值(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值)表现为白茅>罗布麻>柽柳>马绊草>光板地,20~40cm土层则表现为白茅>马绊草>柽柳>罗布麻>光板地,即随植被正向演替,土壤真菌碳源代谢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样地土壤真菌群落的香农-威尔指数H、丰富度指数S和辛普森指数D按演替顺序均有显著提高,同一样地不同土层中,除马绊草群落,其余样地的3种指数均表现为0~20 cm>20~40cm,说明植被正向演替过程改善了土壤中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了群落中常见物种的优势度。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真菌吸光值、真菌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全氮、碱解氮、土壤有机质、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显著促进了土壤真菌的碳源代谢活性,土壤含量则显著抑制真菌的碳源代谢活性(P<0.05);土壤主成分分析表明,纤维醇、鸟氨酸和D-甘露醇等是0~20 cm土层下土壤真菌利用的主要碳源,D-山梨醇、丙三醇和L-天冬氨酸等则是20~40 cm土层下土壤真菌利用的主要碳源,表明糖类、醇类和酸类是控制土壤真菌碳源代谢发差异的主要碳源。土壤真菌碳源代谢水平与植被演替关系的结果为黄河三角洲的态恢复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王娟娟王倩姜爱霞裴振王晓凤郭笃发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盐生植被土壤真菌
黄河三角洲土壤微物碳源代谢活性随植被演替响应及机理
黄河三角洲地区具有从“光板地—强耐植被—轻度耐植被”完整的演替序列,是研究土壤微物碳源代谢多样性与植被演替关系的天然实验室。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微物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微物结构多样性方面,对于土壤微物代谢...
裴振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文献传递
植被演替对土壤微物碳源代谢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物的碳源代谢特征,并探讨了土壤微物碳源代谢水平与植被演替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质量随植被正向演替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植被从"裸地-强耐植物-轻耐性植物"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物碳源代谢活性极显著增强(P<0.01).土壤微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按演替顺序逐渐增加,且与全氮、碱解氮呈现显著(P<0.05)正相关,与土壤度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随着"光板地-强耐植物-轻度耐植物"的演替,微物利用的碳源种类不断增加,所利用的各类碳源数量上也越来越接近.全氮(Total nitrogen)和碱解氮(Available nitrogen)显著促进了微物的碳源代谢活性,土壤度则显著抑制了土壤微物的碳源代谢活性.
裴振孔强郭笃发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黄河三角洲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植被演替的响应
本实验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metagenomics)以黄河三角洲区域的光板地(滨海滩涂)、翅碱蓬群落、獐茅群落、白茅群落和罗布麻群落共5种不同覆被类型下0-20cm、20-40cm深度土壤为研究对象,从植被、土壤、真菌三...
王艳云
关键词:土壤生态真菌群落盐生植被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郭笃发
作品数:61被引量:877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黄河三角洲 镉 主成分分析 演替 土壤
马春
作品数:28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生态学 生态恢复 生态足迹 数学模型 盐生植物
张凤华
作品数:286被引量:1,629H指数:22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
研究主题:干旱区 玛纳斯河流域 盐碱地 绿洲农业 脱硫石膏
姜爱霞
作品数:25被引量:267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咸水入侵 盐生植被 黄河三角洲 降雨因子 水环境
李洪远
作品数:226被引量:1,587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研究主题:土壤种子库 可持续发展 生态恢复 湿地 城市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