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篇“ 眼震电图描记术“的相关文章
- 豚鼠眼震电图描记术
- 1991年
- 豚鼠眼震电图描记(ENG)是目前前庭学基础研究较为理想的功能检测方法之一。但至今尚无成熟方法学和典型图形的报导。本实验用国产仪器剖析该技术中各重要环节,寻找可靠易行方法,建立诱发和记录豚鼠正弦摆动视动性眼震(SPOKN)和正弦摆动前庭性眼震(SPVN)的动物模型和参考常值,为今后豚鼠前庭功能检测提供理想方法。
- 龚维熙薛善益
- 关键词:动物模型ENG
- 前庭功能联合眼震视图检查在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究前庭功能联合眼震视图(nystagmus view,VNG)检查在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比较裸眼检查和VNG对BPPV患者的检出率,并采用冷热试验检测BPPV患者前庭功能异常情况。结果VNG和裸眼检查原发性BPPV总检出率分别为91.18%、67.65%,两种检查方法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70,P=0.000)。水平半规管型、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VNG和裸眼检查检出有明显差异(χ^(2)=4.457、11.942,P<0.05)。不同类型的BPPV患者凝视检测、扫视异常数和平稳跟踪检测结果异常无明显差异(P>0.05);冷热试验显示BPPV异常患者与正常患者分别为66.67%和33.33%。结论前庭功能联合VNG检查对原发性BPPV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 王颖东李巧玉
- 关键词:眼震电图描记术前庭功能试验
- 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进展
- 2023年
- 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低,其特征表现为位置性眩晕以及Dix-Hallpike试验或正中深悬头位试验出现带扭转成分的单侧或双侧垂直下跳性眼震,需与中枢性眩晕相鉴别,给诊断带来困难,且常因患侧不能明确而降低手法复位的成功率.本文回顾相关文献综述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历史与发展,以期诊治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治疗方法精确定位,提高疗效.
- 杜娟李晓燕朱小明
- 关键词:半规管眼震电图描记术
- 新诊断未用药帕金森病患者的眼球运动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新诊断未用药帕金森病患者的眼球运动特点及其与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新诊断的未用药帕金森病患者75例与同期当地社区招募的健康对照者46名。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视频眼震电图记录下的眼球运动评估,包括水平方向上视觉介导的反射性扫视(水平扫视)和平滑追踪运动(SPEM),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运动症状(Hoehn-Yahr分期、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冻结步态问卷)和非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问卷、16项气味识别测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汉化基础版、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紊乱筛查量表)的评估。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眼球运动参数的差异,包括水平扫视的潜伏期和精准度以及视标光点分别以0.1、0.2、0.4 Hz频率水平移动时的SPEM增益值,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与健康对照存在差异的眼球运动参数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分别对扫视潜伏期、扫视精准度、不同频率SPEM增益值等眼球运动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敏感度及特异度分析,再将扫视潜伏期、扫视精准度和0.4 Hz改变最明显的SPEM增益值拟合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新发帕金森病组患者扫视潜伏期明显延长[(210.4±41.3)ms比(191.3±18.9)ms,t=-3.455,P=0.001]、扫视精准度降低(88.4%±6.8%比92.2%±6.1%,t=3.064,P=0.003)、SPEM增益值在0.1、0.2和0.4 Hz上与健康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0.68±0.15比0.74±0.14,t=2.261,P=0.026;0.72±0.16比0.79±0.16,t=2.704,P=0.008;0.67±0.19比0.78±0.19,t=2.937,P=0.004)。扫视潜伏期,扫视精准度,0.1、0.2、0.4 Hz频率SPEM增益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小于0.7,分别为0.641(P=0.010)、0.681(P=0.00
- 林茵周梦溪姜春燕吴丽和青赵蕾董幼镕陈伟
- 关键词:帕金森病眼球运动眼震电图描记术
- 先天性眼球震颤眼动波形的层次聚类分析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用于先天性眼球震颤(CN)眼动波形自动分类和波形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的90例(90只眼)CN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年龄(12±9)岁。所有患者采用高速视频眼动仪记录眼动波形。对标准化后的眼动波形进行无监督机器学习层次聚类分析,获得可视化分类结果并予以波形命名,统计每种波形的发生比例,分析波形成分与CN患者视功能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90例(90只眼)CN患者的46620个有效眼动波形中,通过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自动分出7种波形,分别命名为波形Ⅰ(14259个,30.59%)、波形Ⅱ(11498个,24.66%)、波形Ⅲ(4083个,8.76%)、波形Ⅳ_(1)(5430个,11.65%)、波形Ⅳ_(2)(3451个,7.40%)、波形Ⅳ_(3)(3015个,6.47%)及波形Ⅳ_(4)(2663个,5.71%);有2221个(4.76%)波形未分类。波形Ⅰ、Ⅱ、Ⅲ分别与3种CN基本眼动波形即速度递增型冲动型、速度递减型冲动型及钟摆型波形相符,波形Ⅳ1~4为复杂波形。波形Ⅰ、Ⅱ、Ⅲ及Ⅳ_(1~4)在90例患者中的发生比例依次为78.89%(71例)、41.11%(37例)、17.78%(16例)、20.00%(18例)、7.78%(7例)、15.56%(14例)和11.11%(10例)。38例(42.22%)患者仅表现为1种眼动波形,其余52例(57.78%)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眼动波形,其中23例(25.56%)存在3种或3种以上眼动波形,5例(5.56%)存在4种眼动波形。患者眼动波形中波形Ⅰ所占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有显著相关性(r=-0.39;P<0.01),波形Ⅱ所占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无相关性(P>0.05)。以波形Ⅰ为主导的CN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0.19±0.14)优于以波形Ⅱ为主导的CN患者(0.45±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结论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可实现CN眼动波形的自动分类和波形诊断,为CN的精准诊断与评估提供
- 刘彦孜史学锋
- 关键词:眼震先天性眼震电图描记术眼球运动
-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被引量:2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和观察组(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视频眼震图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的自发性眼震、扫视试验、平滑跟踪试验及位置试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检测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眼震电图显示眼震峰速下降、潜伏期延长、精确度下降、欠冲及过冲发生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平滑跟踪试验Ⅲ、Ⅳ型异常检出率和位置试验Ⅰ、Ⅱ及Ⅲ型检出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DGF-BB和NOS水平低于对照组,但TCD各动脉血管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41,P=0.02)。结论与单纯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方法相比,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眼震异常状态、血清PDGF-BB和NOS水平、TCD指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 高博吕涛唐琴白洁
- 关键词:眼震电图描记术一氧化氮合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马来酸桂哌齐特甲磺酸倍他司汀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 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初步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通过分析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central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CPPV)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探讨CPPV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例C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36、14、70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眼震特征、伴随的其他中枢眼动异常、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在头部相对于重力变化时均表现出短暂的眩晕和诱发的眼震,但眼震的特点不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眼震的典型特征。3例患者行复位治疗均无效,并且都伴有视眼动系统异常的体征或其他中枢系统症状。MRI、PET-CT、血生化结果证实了病因分别为慢性出血、炎症和副肿瘤小脑变性。3例患者虽病因不同但病变部位均涉及中枢速度存储机制(velocity storage mechanism,VSM)。结论VSM破坏,导致反馈性旋转信号修正通路受损,头位相对于重力发生变化时呈现CPPV的临床表现。
- 吴海燕王素菊高志强姜鸿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眼震电图描记术
- 不伴有眩晕症状突发性聋病人前庭功能评价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的不伴有眩晕症状突发性聋病人前庭功能的特点。方法将152例不伴有眩晕症状突发性聋病人,按听力曲线分为低频下降型组、高频下降型组、平坦下降型组及全聋型组,以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在发病2周内行眼震电图描记法的变温实验及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检查。结果突发性聋病人前庭功能低下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低频下降型组及全聋型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平坦下降型组(χ~2=30.09,P<0.05)。各组突发性聋病人oVEMP和cVEMP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频下降型组明显低于平坦下降型组(χ~2=34.83、7.47,P<0.05)。结论突发性聋病人即使不伴有眩晕,其半规管及耳石器功能也可能受累,其中以低频下降型病人前庭功能低下阳性率最高。
- 刘俞
- 关键词:前庭功能试验眼震电图描记术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 优势偏向在外周性眩晕患者前庭功能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 分析变温试验优势偏向(directional preponderance, DP)与自发性眼震(spontaneous nystagmus, SN)和前庭觉障碍的相关性,明确DP与外周性眩晕患者疾病所处时期的关系,探讨其在前庭功能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外周性眩晕患者394例,比较动静态姿态平衡台感觉结构以及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y, VNG)测试中SN、半规管功能减弱(unilateral weakness, UW)及DP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变温试验中,有SN和DP的患者其末次眩晕发作时间与检查相距的时间分别平均为4.4 d和7.3 d,而无SN和DP的患者平均时间分别为18.3 d和17.5 d。根据是否存在DP,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DP组203例、无DP组191例。比较两组SN的发生率,DP组21.67%(44/203)、无DP组2.09%(4/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27,P=0.000)。在DP组中,动静态姿态平衡台感觉结构测试提示前庭功能不足者165例(81.28%),无DP组中前庭功能不足者123例(64.4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6,P=0.000)。结论 变温试验DP阳性患者更易发生SN和前庭觉不足导致的平衡障碍;DP可能和SN一样,与外周性眩晕患者疾病所处的发作时期有关。
- 王璟周玉娟余菁顾峻
- 关键词:眩晕前庭功能试验眼震电图描记术
-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变化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通过检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PCIV)患者前庭神经电生理和眼动功能的变化以探讨PCIV的前庭功能变化。方法对已经由临床和磁共振动脉成像或CT血管造影证实为PCIV的患者分别进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及前庭双温交替试验(alternate bithermal caloric test,BT)等检查,并将各项检测数据与对照组的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cVEMP,o VEMP的潜伏期及左侧峰间振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和对照组cVEMP左右侧潜伏期差异分别为(t=11.4、9.55、7.17和7.71,P〈0.00)。左侧峰间振幅差异(t=3.07,P〈0.00)。oVEMP左右侧潜伏期差异分别为(t=7.88、5.35、7.58和6.39,P〈0.00)。左侧峰间振幅差异为(t=2.33,P〈0.00);右侧峰间振幅及双侧振幅差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G检查病例组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及视动试验的异常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扫视试验:χ~2=7.35,P〈0.01;平稳跟踪试验及视动试验:χ~2=8.08,P〈0.005)。病例组半规管轻瘫指数阳性率43%,对照组18%,两组半规管轻瘫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P〈0.05)。结论 VEMP主要检测前庭神经的电生理变化,VNG和BT注重于视眼动和视前庭功能检测,能够在神经体征和影像学变化出现前敏感检测出PCIV的前庭功能异常变化,对PCIV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较大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林细康季晓林罗高青叶华严金柱
- 关键词:眩晕前庭功能试验眼震电图描记术后循环缺血
相关作者
- 赵桂萍

- 作品数:31被引量:155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眼震电图 眼震电图描记术 眼球运动 重症肌无力
- 陈文弦

- 作品数:198被引量:800H指数:1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研究主题:喉气管狭窄 气管狭窄 喉狭窄 咽鼓管 软骨细胞
- 孙永柱

- 作品数:55被引量:263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研究主题:眼震电图 眼球震颤 喉癌 喉肿瘤 眩晕
- 崔鹏程

- 作品数:172被引量:659H指数:1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研究主题:喉气管狭窄 气管狭窄 软骨细胞 喉狭窄 喉气管重建
- 周红

-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眼震电图描记术 视频眼震电图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眼球运动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