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3篇“ 睾丸生殖细胞“的相关文章
MRI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在MRI中的表现,进一步提高MRI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结果13例睾丸生殖细胞瘤中,3例精原细胞瘤,T1WI均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呈轻度强化;1例胚胎性癌,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卵黄囊瘤,T1WI及T2WI呈高低信号,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混合型生殖细胞瘤,其中T1WI呈高低信号7例,呈低信号1例,T2WI呈高低信号6例,呈高信号2例,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病理类型不同MRI表现不尽相同,MRI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林亚南程敬亮张勇
关键词:生殖细胞肿瘤病理类型磁共振
MRI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 研究不同病理类型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在磁共振中的表现,进一步提高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 13例睾丸生殖细胞瘤中,3例精原细胞瘤,T1WI均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呈轻度强化;1例胚胎性癌,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卵黄囊瘤,T1WI及T2WI呈高低信号,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混合型生殖细胞瘤,其中T1WI呈高低信号7例,呈低信号1例,T2WI呈高低信号6例,呈高信号2例,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病理类型不同MRI表现不尽相同,MRI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
林亚南程敬亮张勇
关键词:生殖细胞肿瘤病理类型磁共振
PRTFDC1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PRTFDC1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大量研究,发现PRTFDC1的表达水平是一个与TGCT高度关联的因素。通过对TGCT患者体内PRTFDC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可以判断...
陈佳鸿方树敏黄晓妮黄培生卢剑铭陈奕豪施永城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TGCT)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01月至2023年10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行睾丸根治术的TGCT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NLR的最佳截断值,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高、低NLR组间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CS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3例患者,包括21例(63.6%)精原细胞瘤和12例(36.4%)非精原细胞瘤。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高NLR预示着更差的CSS(P<0.001)和PFS(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高NLR(HR=18.225,95%CI:1.806~183.859,P=0.014)是CS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高NLR(HR=11.371,95%CI:1.751~73.847,P=0.011)也是PF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术前NLR高值是影响TGCT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NLR越高患者的CSS和PFS越差。
李宗阳张志磊祝涛吴玉书郭志凡臧运江
关键词: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一种猪睾丸生殖细胞分离纯化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猪睾丸生殖细胞分离纯化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梯度加载装置、沉降装置、流速调控装置,梯度加载装置包括单开口烧杯、双开口烧杯、止水夹、磁力搅拌器;沉降装置包括沉降瓶,沉降瓶内口设有旋流防止器,沉降瓶颈部设有沉...
杨化强吴珍芳李彬赵鑫张健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初期阶段的早期检测
本发明涉及检测对象中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更特别地是睾丸上皮内瘤变(TIN))的初期阶段的方法,并且涉及miR‑371a‑3p作为用于检测TIN的生物标志物的用途。其还涉及miR‑371a‑3p特异性引物和/或miR‑371...
迈克·施皮克曼尼纳·温特加赞费尔·贝尔格阿洛·拉特克
48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超声及临床表现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超声特点及临床表现,提高超声医师诊断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水平,同时在青少年时期对风险因素进行早期监测干预可以减少肿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舟山分院、舟山医院、舟山妇幼保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病历资料,分析睾丸体积、形态、内部回声、血流分级及阻力指数的超声表现,同时结合超声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超声诊断睾丸肿瘤的敏感性100%,与病理对照,超声诊断精原细胞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胚胎性癌的准确性分别为100%、87.5%、100%;非精原细胞肿瘤AFP均为阳性,精原细胞肿瘤PLAP均为阳性,胚胎性癌CD30均为阳性。结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有较为特征的超声表现及生化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睾丸肿瘤早期的监测、诊断、分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醒临床医师对存在风险因素的青少年进行早期干预,减少肿瘤的发生。
张自红吕明顺程琳刘珍
关键词:生殖细胞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睾丸肿瘤
关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MiR-371a-3p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s)来源于未分化的胚胎生殖细胞,在模仿胚胎和胚外发育阶段的同时保留胚胎生殖细胞的生物学和生化特征。在TGCTs的临床实践中有3种常用的经典肿瘤标志物,分别为甲胎蛋白、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乳酸脱氢酶,虽然这些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中常用于诊断、风险评估和确定患者病情,但是目前使用的生物标志物敏感性和特异性低于60%,不利于TGCTs的临床治疗。有研究指出循环microRNAs在TGCTs中有特异性,并可能满足临床需求。本文就TGCTs中miR-371a-3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刘盼刘志波
关键词: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肿瘤标志物
基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生物治疗新思路研究进展
2023年
睾丸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男性,其中生殖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睾丸肿瘤。目前普遍认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由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在机体青春期后可进一步发展为侵袭性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近年来,男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逐渐增加,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具有高度遗传易感性和多基因遗传特性,基因突变及其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和miRNA的调控均可影响其发生发展与治疗敏感性。因此靶向突变基因或参与调控的miRNA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并为针对性生物治疗的研究拓展方向,除此之外,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还具有抗原特异性,一些针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特点开发而来的肿瘤疫苗以及生物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使用的治疗方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备十分广阔的前景。
张鑫辉(综述)刘智勇(审阅)
关键词: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肿瘤生物治疗靶向治疗
睾丸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复发风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肿瘤医院的睾丸肿瘤患者共计69例,其中经病理证实生殖细胞肿瘤57例。采用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精原与非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差异。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睾丸生殖细胞瘤复发的风险因素,同时构建预测模型并计算模型的C-index指数。结果睾丸精原与非精原细胞瘤的患者在年龄(Z=-3.254,P<0.05)和肿瘤T分期(χ^(2)=4.613,P<0.05)方面存在差异;而在肿瘤体积、肿瘤侧别、淋巴转移及复发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提示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更容易出现复发[风险比(HR)=16.389,95%可信区间(CI):2.946~91.164,P<0.05];肿瘤的体积越大,其术后复发的风险越高(HR=1.008,95%CI:1.001~1.016,P<0.05);治疗前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复发的几率相对较高(HR=33.524,95%CI:5.226~215.031,P<0.01);右侧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相对不容易出现复发(HR=0.170,95%CI:0.040~0.724,P<0.05)。构建预测模型的C-index指数为0.879(95%CI:0.793~0.965)。结论患者的年龄和肿瘤T分期在精原与非精原细胞瘤间存在显著差异。肿瘤体积、病理类型、淋巴结受侵以及肿瘤的侧别都是影响睾丸生殖细胞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
李靖田沛任君凯何朝宏连振鹏
关键词: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复发

相关作者

赵海霞
作品数:102被引量:37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
研究主题:竹节参 五子衍宗方 自然衰老大鼠 竹节参总皂苷 DNA损伤
金龙金
作品数:69被引量:244H指数:9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弱精子症 精子 DNA损伤 氯化汞 线粒体
张长城
作品数:292被引量:1,562H指数:20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
研究主题:竹节参 竹节参总皂苷 衰老 五子衍宗方 淫羊藿总黄酮
夏潮涌
作品数:102被引量:422H指数:1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DNA含量 细胞核 DNA倍体分析 图像分析系统 肿瘤细胞
袁丁
作品数:296被引量:1,646H指数:22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
研究主题:竹节参 竹节参总皂苷 衰老 五子衍宗方 自然衰老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