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篇“ 石斑鱼属“的相关文章
- 基于ND1基因石斑鱼属鱼类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从分子水平分析我国石斑鱼属鱼类物种分类关系,澄清分类争议,2019—2021年在广东、福建、海南、浙江、香港地区等沿海省市或地区水产市场、渔港码头,及澳大利亚采集石斑鱼属鱼类37种91尾,基于NADH脱氢酶亚基Ⅰ(ND1)基因综合分析它们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试验结果显示:37种石斑鱼ND1基因同源序列为645bp,种间遗传距离0.0062~0.2636,平均遗传距离0.1547。以九棘鲈属为外类群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进化树上石斑鱼属鱼类主要形成两个基本分支,大多数种类在进化树上聚类关系清晰,节点拥有较高支持率。部分形态分类存在争议的石斑鱼:吊桥石斑鱼/电纹石斑鱼、花点石斑鱼/白背石斑鱼、萤点石斑鱼/纹波石斑鱼,进化树上均聚为姐妹分支,但支长能清晰区分各物种,两两间ND1遗传距离均较大(大于2%),揭示其各自应为独立的物种。黄鳍石斑鱼与细点石斑鱼ND1遗传距离仅为0.0062,进化树支长极短,两者在分子水平可能为同一物种。试验结果展示了37种石斑鱼分子系统分类关系,澄清部分形态相似物种同种异名分类争议,可为石斑鱼属鱼类物种分类奠定分子水平分类依据。
- 何浩斌张国庆郜梓涵胡凯红林佳欣周萌黄燕华梁日深
- 关键词:石斑鱼属线粒体DNA系统发育
- 西太平洋沿海石斑鱼属鱼类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进化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研究测定了分布于西太平洋沿海的35种石斑鱼属鱼类共142个个体线粒体基因COⅠ及核基因TMO-4C4标记序列,基于最大似然法与贝叶斯法构建分析了石斑鱼类分子系统进化关系。同时,探讨了COⅠ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石斑鱼属鱼类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问题。结果显示:35种石斑鱼属鱼类COⅠ同源序列为636 bp,编码212个氨基酸,TMO-4C4同源序列为486 bp,编码162个氨基酸,在COⅠ基因中,种间遗传距离在0.030—0.202,平均遗传距离为0.143,物种间遗传距离均大于Hebert推荐的物种鉴定最小种间遗传距离0.020(2%)。种内遗传距离0.000—0.008,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48倍,显著大于种内平均遗传距离,表明COⅠ基因可作为石斑鱼属物种鉴定的有效条形码基因。基于COⅠ及TMO-4C4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35种石斑鱼主要形成2个主要类群,类群Ⅰ由细点石斑鱼(Epinephelus cyanopodus)和蓝棕石斑鱼(Epinephelus multinotatus)等22种石斑鱼聚成,类群Ⅱ由吊桥石斑鱼(Epinephelus morrhua)和小点石斑鱼(Epinephelus epistictus)等13种石斑鱼组成。部分存在同种异名争议的种类如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褐石斑鱼(Epinephelus bruneus)和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马拉巴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经COⅠ及TMO-4C4序列差异及进化分析,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结果支持近期的分类研究,云纹石斑鱼/褐石斑鱼和斜带石斑鱼/马拉巴石斑鱼均为独立的物种,并非同种异名的分类。
- 梁日深唐丰寿何浩斌汪健李江涛李清清陈轶之林蠡张凯
- 关键词:石斑鱼属DNA条形码系统进化
- 20种石斑鱼属鱼类的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应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方法对20种石斑鱼属鱼类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计算各石斑鱼间的核型进化距离。结果表明:六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xfasciatus)和东大西洋石斑鱼(E.marginatus)核型似近系数最大(0.9986),核型进化距离最小(0.0014),亲缘关系最近;蜂巢石斑鱼(E.merra)和巨石斑鱼(E.tauvina)核型似近系数最小(0.8289),核型进化距离最大(0.1877),亲缘关系最远;20种石斑鱼属鱼类的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表明,具有复杂核型的物种与简单核型物种间表现出较远的遗传距离;本结果将为石斑鱼属鱼类系统演化、资源合理利用及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 吕国敏黄小林李涛刘付永忠蔡云川马志洲黄忠
- 关键词:石斑鱼属核型似近系数进化距离聚类分析
- 石斑鱼属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信息评估被引量:5
- 2013年
-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分析了已登录到GenBank中的6条石斑鱼和1条豹纹鳃棘鲈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初步揭示了石斑鱼属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蛋白质编码基因、差异位点、选择压力及系统发育等信息。结果表明:1)与大多数脊椎动物一样,石斑鱼属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均编码37个基因,基因排列顺序与其它硬骨鱼类一致,其中,基因差异位点比例最大为ND6(33.9%),16SrRNA的差异位点比例最小(13.5%);2)6条石斑鱼线粒体基因组中,所有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Tajima’s D检测均为不显著的负值,且Ka/Ks均远小于1,都显示出较强的净化选择作用;3)结合分子系统树的置信度和与序列的信息量,对石斑鱼线粒体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在属内种间的系统进化分析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Cytb和ND2基因是理想的分子标记。
- 黄小林吕国敏刘付永忠李涛蔡云川马志洲黄忠
- 关键词:石斑鱼属线粒体基因组分子标记
- 中国海域习见石斑鱼属鱼类矢耳石形态特征被引量:8
- 2011年
- 以采自中国海域12种石斑鱼标本为基础,分析了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探讨了耳石形态在该属鱼种识别方面的应用。结果显示,12种鱼类矢耳石形态近似,耳石细长,呈三角形或梭形,由听沟开口处形成的前部凹刻"V"形或浅宽,形成显著或不显著的侧叶。12种鱼耳石长宽比1.76~2.41,矩形趋近率0.60~0.72,充实度17.24~36.58。耳石外部轮廓、边缘光滑度、听沟前部形态、凹刻类型等特征同是本属鱼种耳石形态识别的主要依据,基于傅里叶系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耳石形态种间分异较显著。结果表明,听沟同是石斑鱼属鱼类耳石形态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耳石形态可以实现石斑鱼属鱼种的初步分类检索,耳石形态在鱼类系统分类上有良好的应用研究前景。
- 王英俊叶振江张弛窦硕增
- 关键词:石斑鱼属矢耳石
- 从细胞色素b部分序列探讨石斑鱼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20
- 2006年
- 石斑鱼的分类在学术界尚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采用PCR技术,测定了分布于中国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aes)、青石斑鱼(E.awoara)、六带石斑鱼(E.sexfasciatus)、褐石斑鱼(E.brunneus),长棘石斑鱼(E.longispinis),吻斑石斑鱼(E.spilotoceps),巨石斑鱼(E.tauvina)以及石斑鱼亚科侧牙鲈属的侧牙鲈(Variola louti)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402bp的序列,结合GenBank提供的7种中国无记录的石斑鱼:青铜石斑鱼(E.aeneus)、海丰石斑鱼(E.haifensis)、犬牙石斑鱼(E.caninus)、东大西洋石斑鱼(E.marginatus)、白斑石斑鱼(E.multinotatus)、德氏石斑鱼(E.drummondhayi)、淡点石斑鱼(E.labriformis),把这14种石斑鱼作为内群,对他们的序列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以同为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的侧牙鲈属(Variola)的侧牙鲈作外群,分别用MP法、NJ法对内、外群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14种石斑鱼402bp的mtDNA Cytb部分序列的碱基组成上,A+T的含量为53.6%高于G+C含量(46.4%),序列中转换颠换比为4.78,没有突变饱和;(2)青石斑鱼与六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与巨石斑鱼、长棘石斑鱼与吻斑石斑鱼分别聚在一起,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3)系统树中,大西洋与太平洋种类各枝交替汇合,表明石斑鱼的Cytb序列有严格的保守性,也可能是协同进化的结果;(4)揭示在良种选配或遗传管理时,避免居于同枝的石斑鱼混交,将大西洋种类与太平洋种类杂交可能是遗传改良的一种途径。
- 朱世华杨迎春郑文娟沈锡权邹记兴
- 关键词:细胞色素B石斑鱼属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 龙胆石斑鱼工厂化养殖养殖技术试验
- 2023年
- 龙胆石斑鱼在分类学上隶属鲈形目,鲈亚目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是石斑鱼中个体较大的品种,属一种新开发养殖的鱼种。其中含有大量的高质量蛋白,几乎不含有脂肪,同时还含有一些氨基酸和多种无机盐以及铁和钙与磷等多种矿物质,食用以后能促进身体代谢、缓解身体虚弱,能起到良好的滋补作用。其含有的大量胶质进入人体以后能增加上皮组织的生长速度,同时也能促进胶原细胞再生,经常食用能细嫩肌肤,也能美白肌肤。
- 田丽丽刘珊孙志新马建军刘长森
- 关键词:工厂化养殖石斑鱼属龙胆石斑鱼鲈形目石斑鱼亚科
- 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被引量:1
- 2023年
- 赤点石斑鱼又称“红斑”,隶属鲈形目、(鱼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为暖水性海水鱼养殖品种,因其肉质鲜美和高营养价值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养殖鱼(艾红等,2000;徐文刚等,2021)。长期以来,赤点石斑鱼养殖苗种主要靠天然采捕,养殖面积及产量的增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陈省平等,2012)。近年来对赤点石斑鱼养殖模式、饵料选择、养殖盐度等有了一些研究(辛俭等,2005;林利民,1995;贾芬等,1994;王涵生等,2002)。
- 翁祖兴
- 关键词: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养殖鱼石斑鱼属养殖面积
- 青红杂交斑及其交母本生长对比分析
- 2023年
- 石斑鱼属于鲈形目、科、石斑鱼属,具有营养丰富、体重/名肉质细嫩等特点,是我国的重要海水经济鱼类之一。杂交育种被广泛应用于石斑鱼的新品种培育,已通过国家审定的3个石斑鱼新品种(虎龙杂交斑、云龙杂交斑、金虎杂交斑)均是采用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
- 杨宇晴刘苏吴锦辉李忠罗裕燕甘松永黄培卫黄锦雄
- 关键词:杂交育种技术石斑鱼属新品种培育鲈形目营养丰富
- 石斑鱼成鱼养殖技术
- 2020年
- 石斑鱼属鲈形目、鲔科、石斑鱼属,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该属鱼体呈椭圆形,中长,侧扁,体披细下栉鳞,体色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该鱼体表上点缀着石斑一样的条纹、斑点,因此,被人们习惯称之为石斑鱼。该属有数十个品种,其中人工养殖最多的是鞍带、斜带、点带石斑鱼。石斑鱼商品鱼养殖主要模式为网箱、池塘和工厂化养殖,现将其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 钟小庆张海发
- 关键词:石斑鱼属点带石斑鱼体色鲈形目
相关作者
- 李涛

- 作品数:60被引量:23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幼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卵形鲳鲹 石斑鱼
- 吕国敏

- 作品数:44被引量:27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集鱼效果 翡翠贻贝 总脂含量 鞍带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
- 黄忠

- 作品数:120被引量:543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卵形鲳鲹 凡纳滨对虾 饲料 斑节对虾 抗氧化能力
- 刘付永忠

- 作品数:60被引量:54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 研究主题:斜带石斑鱼 仔鱼 盐度 赤点石斑鱼 稚鱼
- 蔡云川

- 作品数:25被引量:113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 研究主题:分子标记 盐度 精子 温度 水产养殖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