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69篇“ 石油类污染物“的相关文章
- 一种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荧光检测装置
-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荧光检测装置,包括:上位机,用于与下位机进行通信;驱动电源,用于驱动荧光光路模块进行荧光检测任务;下位机,用于与上位机进行通信;荧光光路模块,用于接收下位机发送的指令,并根据指令对目标样品...
- 郭鹏然梁维新巫培山陈宇萍雷永乾
- 复合菌群去除石油类污染物研究进展
- 2024年
- 以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为依据,综述了复合菌群技术去除油污染的研究现状。提出特异性纯培养菌群已逐步发展成新的研究方向,其结构设计应建立在对天然菌群作用机制的认知上,以微生物间的效应关系以及底物特征为依据,针对性构建具有协同效应的外源菌群。随着对复合菌群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入,外源菌群强化修复技术将得到长足发展。
- 黄迪姜岩夏斌
- 关键词: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复合菌群微生物修复
- 焦化洗油污染地下水出露河段石油类污染物的扩散模拟与分析
- 2024年
- 近年来突发石油类水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精准识别石油类污染物在水体的迁移规律成为了应急处置的关键。本文利用3EWATER水质模型,对喀斯特地貌下某焦化公司泄露洗油经地下水出露沟谷河道后,在水体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地貌岩溶系统对石油类污染物有积累作用,降雨会导致水中污染物浓度显著增长;河流曼宁系数设为0.13时,模拟流速与水文站实测流速相关系数为0.92,模拟准确度高;距出露点3.4 km兴趣点断面的模拟浓度范围为0.05~15.3 mg/L,实测浓度范围为0.05~35.10 mg/L,决定系数为0.77;距出露点18 km兴趣点断面模拟浓度范围0.05~0.83 mg/L,实测浓度范围0.05~9.32 mg/L,相关系数降低到0.33。这说明洗油成因的石油类污染物因其化学成分复杂,在喀斯特自然河道水体中物化转化机制及运动规律具有特殊性。研究成果拓展了复杂情势水体和独特成因石油类污染水环境数值模拟应用,为掌握石油类污染峰团运移情况,科学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 朱彬黄代宽徐磊谢蔚嵩安思危王程程龚效宇张重乾黎伟朱令叶樑锴张少剑
- 关键词:溢油事故水动力模型水质模型
- 基于荧光光度法的水中石油类污染物便携原位测定装置研制与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研制了一种基于荧光光度法的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原位测定装置,该装置采用浸入式水下探头设计,通过测定石油类污染物中芳烃组分的荧光强度检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实验考察了最佳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以及不同激发光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设计开发了适于水下检测的一体式光路。结果表明,研制的原位测油装置在水中油质量浓度在0~20 mg/L范围时具有良好线性结果;在1 mg/L和10 mg/L下仪器的示值误差小于3%;在10 mg/L时,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研制装置的原位检测结果与实验室萃取-荧光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良好(R=0.9998),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1.2%~114%。该装置无需使用有机溶剂萃取,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可应用于水中油的快速、原位检测。
- 巫培山陈宇萍梁维新郭鹏然雷永乾潘佳钏
- 关键词:石油类污染物荧光光度法
- 一种石油类污染物分类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油类污染物分类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涉及污染识别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待测石油类污染物的红外光谱数据;将待测石油类污染物的红外光谱数据输入到石油类污染物分类模型中,确定待测石油类污染物的种类;石油类污染...
- 孔德明何绍炜沈阅高剑慧崔艳飞
- 一种适用石油类污染物监测用水质采样装置
- 本发明属于水质监测采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石油类污染物监测用水质采样装置。所述的采样细颈玻璃瓶上端口与下端口内分别密封镶嵌有小翻板活塞、大翻板活塞,小翻板活塞、大翻板活塞的两端通过连接轴分别与外侧的小传动盘、大传...
- 王丹君张小红李莉霞张晓缝
- 渗漏区地下水水位波动对石油类污染物迁移影响模拟研究
- 2023年
- 为探究石油类污染物迁移规律,模拟分析渗漏区地下水水位波动对石油类污染物迁移影响。利用GMS软件开展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构建石油类污染物迁移模型。联立求解地下水流方程与石油类污染物迁移方程,获取石油类污染物迁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水位的不断下降,迁移距离先小幅度增长后大幅增长,从垂直方向看污染浓度逐渐呈现下降的情况,从水平方向看污染浓度先下降后保持在一定的浓度水平上;随着水位的不断上升,迁移距离先大幅度增长后平稳增长,从水平方向上看污染浓度呈现逐渐下降的情况,而从垂直方向上看污染物浓度先下降后上升。
- 张家兴王楠
- 关键词:地下水水位波动石油类污染物
- 黄河三角洲近海典型石油类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及其生物富集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胜利油田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省东营市,是我国第二大石油产区,与黄河三角洲紧密相连。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及航运的迅猛发展,黄河三角洲近海地区必将受到石油污染。石油中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如蒽、萘、菲等多环芳烃和环烷酸、苯并[a]芘等典型污染物,具有显著的致癌、致畸以及致基因突变特性,这些石油类污染物质会对海洋环境系统、海洋生物及微生物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对黄河三角洲近海中典型石油类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及生物富集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典型石油类污染物对黄河三角洲近海海域中不同生物层次的毒性效应及生物富集研究进展,进而探明了典型石油类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生物富集的相关机理,对后续海洋溢油风险评估、生态系统稳定及人类生命健康具有重大作用。
- 司盼盼张海东季银利王海洋孔强张焕新
- 关键词:海洋生物生物富集
- 水封洞库石油类污染物地下水时空分布模拟被引量:2
- 2023年
- 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和FEFLOW软件对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建设造成的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地下水漏斗进行预测,目的是分析地下水封洞库施工期涌水对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通过水封洞库中油品向周边地下水的扩散实现的,因此项目选择石油类物质作为污染物代表因子进行模拟。营运期非正常情况下,项目营运30年内,油品扩散造成的地下水中石油类含量最大值不超过0.03 mg/L,营运期,岩壁里地下水的压力大于洞库内任何点的储油静压力,此时对流作用主要由围岩朝向洞库内部方向,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污染源主要为水封洞库储油向周边地下水的对流扩散作用。营运30年后,油品扩散造成的地下水中石油类浓度0.015 mg/L等值线的迁移距离最大为228米。
- 洪淑娜
- 关键词:地下水封洞库地下水环境涌水量
- 一种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检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G01N 30/06,具体涉及一种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采集的土壤试样装入快速溶剂萃取仪中,用溶剂快速冲洗萃取,并进行循环萃取过程,然后经氮气吹扫浓缩,小柱净化,洗脱定容即得试样;2)...
- 徐伟忠
相关作者
- 刘晓艳

- 作品数:173被引量:672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土壤 石油污染 石油类污染物 湿地 石油类污染
- 黄廷林

- 作品数:874被引量:4,648H指数:32
-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水源水库 造粒流化床 氨氮 扬水曝气 沉积物
- 任磊

- 作品数:23被引量:407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石油类污染物 石油污染 污染物迁移 非点源污染 黄土高原地区
- 张新颖

- 作品数:81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
- 研究主题:湿地 石油类污染 复合污染土壤 柴油 聚氨酯海绵
- 王玉田

- 作品数:311被引量:1,346H指数:19
-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系
- 研究主题:光纤 光纤传感器 荧光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光纤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