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5篇“ 矿化类型“的相关文章
显微矿化类型含量对高灰煤配煤炼焦的影响
2024年
选用不同矿物分布、不同变质程度的高灰煤,通过对其炼制焦炭的质量与光学显微结构的对比分析,研究其矿物质分布对成焦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分含量接近的焦煤和肥煤,显微矿化类型含量较多时对焦炭的热性质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有更好的成焦性能;而显微矿质类型含量较多则会负面影响煤的成焦性;但对低变质气煤和高变质瘦煤来说,显微矿化类型含量对成焦性影响较小。基于上述试验结果,分析了富含显微矿化类型的中等变质程度焦煤或肥煤的成焦机理,认为富含显微矿化类型的焦煤或肥煤中矿物质并不完全属于惰性组分,在成焦过程中产生“增活降惰”的效应,其容惰能力加大,这种赋存条件有利于成焦。
白永建
关键词:高灰煤配煤炼焦焦炭质量
西藏革吉县珠勒地区发现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化类型被引量:2
2023年
1研究目的(Objective)大宗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行动计划在藏西北革吉—安多公路沿线部署和实施新一轮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以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成矿理论为指导,应用地、物、化、遥多种手段开展铜金矿产资源调查,助推藏西北铜多金属资源基地建设。
刘治博唐菊兴李志军王楠余杰段毅陈伟杨工明亓辉
关键词:浅成低温热液矿产资源调查矿产地质调查铜金矿化
广东一六地区矿化类型多样性及成矿规律研究
2023年
广东一六地区在原有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破碎带型铅锌矿、石英脉型黑钨矿、石英脉型白钨矿、矽卡岩型白钨矿、破碎带型锑汞矿的基础上,近年来,又相继发现了矽卡岩型银铅锌矿和云英岩型白钨矿。通过对一六地区不同矿化类型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成矿规律的初步研究和总结,建立该地区找矿预测模型,丰富了成矿理论,为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肖元贵余伟
关键词:矿化类型成矿规律
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铀矿床紫红色铀矿石矿化类型特征与成因分析
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铀矿床是我国北方特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但矿化特征特殊,具有品位高、矿层多等特征,但矿床成因一直存在争议,亟需新的证据来破解铀矿化成因机制。项目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产于氧化带内的紫红色铀矿石,具有明显的热...
刘旭
关键词:热流体活动层间氧化作用
滇西北衙地区基于矿化类型及其分带的金多金属找矿预测被引量:1
2022年
滇西北衙地区是云南乃至中国重要的Au多金属矿床集中区,近十余年来,区内Au多金属找矿勘查取得巨大进展。系统总结该区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经验,实现已有矿区深边部和区域新的找矿突破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根据典型矿床矿体赋存部位、控矿构造、容矿岩石、矿化蚀变、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成矿时代、成矿作用、物探特征、化探特征等因素,文章总结了北衙式Au多金属矿床的矿化类型及分带特征,基于矿床系统的“源、运、储、变、保”演化过程,把控制因素和找矿标志与矿化类型之间互为标志相融合,建立了北衙式“五位一体”多类型矿体“全位”找矿预测模型。通过分析研究区地质、矿床(体)、物探、化探资料及其之间的演变和印证关系,文章进行“缺位”找矿预测,圈定了北衙北层间破碎带(岩性界面)型Pb-Zn-Ag(Au)矿(T_(1))、白莲村裂隙脉型Au矿(T_(2))、白莲村东红土型Au-Fe矿(T_(3))、老马涧斑岩型Au(Cu)矿(T_(4))、马头湾东矽卡岩型Au-Fe-Cu矿(T_(5))、干海子西矽卡岩型Fe-Au-Cu矿(T6)以及下山口原生矿(T7)共7个找矿预测区。
娄德波李其在周云满范莹琳刘欢
关键词:矿化类型矿化分带找矿预测
河南卢氏南阳山地区稀有金属矿床矿物学特征及矿化类型被引量:12
2021年
河南省卢氏县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产地之一,其中官坡镇矿集区为典型的稀有金属矿床。本文选取南阳山地区稀有金属矿为研究对象,应用光谱分析、全岩化学成分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详细研究了其含锂矿物矿物学特征,结果显示,矿石中主要元素为锂、钽、铌,铍、铷、铯达到了伴生含量要求;锂主要赋存在锂辉石中,铌、钽主要赋存在铌钽铁矿并形成独立矿物,铷、铯主要赋存在白云母和长石中,铍主要赋存在绿柱石中。本文还总结了南阳山地区不同花岗伟晶岩的矿化类型:(Ⅰ)黑电气石微斜长石型;(Ⅱ)含黑电气石钠长石型;(Ⅲ)白云母锂辉石钠长石型;(Ⅳ)锂云母钠长石型。本研究为该地区锂和其他稀有金属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并为东秦岭地区进一步寻找稀有金属提供依据。
张彦锋张杰陶世旭郑广明李书文田晓敏贾宝川裴满意莫家琛张璜范云峰
关键词:稀有金属矿物学特征矿化类型
右江盆地SEDEX金矿化类型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卡林型金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金矿化类型之一,尽管已经有大量关于卡林型金矿床的研究成果发表,但在巨量Au来源及成矿动力学背景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本研究以右江盆地中-上二叠统火山-沉积岩中新发现的自然Au为视角,通过高精度的电子探针(EPMA)、纳米离子探针(NanoSIMS)和原位激光剥蚀(LA-ICP-MS)相结合,进行自然Au的纳米矿物学、白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中-上二叠统火山-沉积岩中发育大量具喷流沉积(SEDEX)特征的硫化物结核(白铁矿-黄铁矿-石英-重晶石),自然Au主要以纳米级颗粒(1~5μm)赋存在白铁矿裂隙中. EPMA分析显示,自然Au中伴生Hg、Cu、Zn、Sb等低温成矿元素,与卡林型金矿床成矿元素组合(Au-As-Hg-Sb±Cu±Zn)基本一致.自然Au寄主矿物白铁矿具有较低的Co/Ni比值(平均0.12)、高的Ti含量(主要介于39~890 ppm (1 ppm=1μg/g),部分测点Ti含量可达10000 ppm以上),以及低的Cu(1~32 ppm)、As(1~920 ppm)、Zn(0~5 ppm)和Au(0~0.53 ppm)含量.这种低Co/Ni比值和Ti富集特征表明,白铁矿形成于沉积-成岩过程且与高Ti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有关.白铁矿δ34S值介于20.30‰~34.29‰(平均25.86‰),揭示其形成于一个硫酸盐较为封闭,而H2S较为开放的环境,有机质参与的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为大量硫化物的沉淀提供S.以上这些证据显示与峨眉地幔柱有关的海底热水喷流导致低温成矿元素Au-Sb-Hg±Cu±Zn在中-晚二叠世火山-沉积岩中初步富集.结合前人研究,综合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可能为大规模的卡林型金矿化提供了成矿物质基础.尽管峨眉地幔柱与卡林型金矿化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但无疑本次的研究发现对重新审视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陈军陈军黄智龙杨瑞东苏文超苏文超叶霖
关键词:自然金卡林型金矿床右江盆地
哀牢山南段长安金矿区矿化类型及富集规律
2020年
云南长安金矿床位于哀牢山金矿带南段。通过对长安金矿区内矿体地质特征、矿化类型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了金的矿化模式和富集规律。将该矿区内已发现的57个似层状、透镜状、脉状、囊状金矿体的矿化类型归结为4型16类。长安金矿处于铜厂、长安冲两个喜马拉雅期石英正长斑岩体热液成矿系统的外带,F 6等断层破碎带、喜马拉雅期岩浆岩体(脉)接触带、早期的辉绿岩和煌斑岩脉是金矿化富集的有利部位,对应地往往形成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四类)、岩体接触带型(九类)、蚀变岩体型(两类)金矿(化)体,各类金矿(化)体露头遭受风化剥蚀在其附近山坡、沟谷、山坳洼地中形成第四系残坡积土型(一类)金矿化体。向阳组二段、南板河组的砂岩、含砾砂岩是金成矿有利地层岩性,断裂构造+有利的地层岩性+岩浆岩“三位一体”叠加的部位易富集形成富厚的工业金矿体。
王利东周云满王菡
关键词:矿化类型
华北陆块北缘哈毕力格地区铀矿化特征及矿化类型探讨
2020年
哈毕力格位于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四子王旗-正镶白旗岩浆岩带。铀矿化发育于新太古界乌拉山群第2岩段灰黑色石英岩中,矿化体主要受区域性褶皱乌兰哈达-猴儿山背斜和区内断裂构造控制。白云母化、电气石化、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等与热液作用有关的蚀变类型发育。铀矿物以晶质铀矿为主,主要发育于黄铁矿脉或黄铁矿晶体边缘及裂隙中,少量以矿物包裹体的形式发育于石英和钾长石矿物颗粒中。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U与Bi、W、Re、Mo等典型的岩浆热液型元素密切相关。结合区域岩浆活动认为,哈毕力格地区至少存在两期铀矿化,早期区域变质作用使石英岩和变粒岩原岩中的铀发生了初步富集,后期花岗闪长质岩浆侵入作用促使铀进一步富集成矿。
黄志新李子颖任全焦永玲
关键词:华北陆块北缘铀矿化特征成矿类型
小秦岭地区大湖-秦南钼矿床矿化类型、Re-Os定年及找矿方向被引量:4
2020年
小秦岭地区大湖-秦南钼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属于小秦岭-外方山成矿亚带。矿化类型可分为含钼次生石英岩型和细脉浸染型。含钼次生石英岩型矿石构造有角砾状构造、团块状构造、蜂窝状构造、细脉网脉状构造和块状构造;蚀变以细脉浸染状钾化、硅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硬石膏化为特征。细脉浸染型矿化通常与花岗质岩石关系密切,偶尔也见于含钼次生石英脉边部的片麻岩中;蚀变通常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和少量的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等。含钼次生石英岩型含有含钼花岗质岩石角砾。野外证据表明,含钼花岗质岩石向含钼次生石英岩内部表现为,含钼花岗质岩石角砾逐渐变小,并逐渐被含钼次生石英岩包裹,含钼石英脉增厚,高岭土化、硬石膏化增强。这一特征反映了二者之间的成因联系。两种矿化类型中获得的12件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223.6±4.1)^(196.1±3.0)Ma以及(197.8±3.2)和(196.1±3.3)Ma,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99+14/-25)Ma。这些年龄数据表明,该区的成矿作用发生于印支期或早燕山期。钼矿化时空上与花岗斑岩脉和正长斑岩一致,含钼花岗质岩石的矿化和蚀变样式与斑岩型矿床类似。辉钼矿中w(Re)为0.894×10^-6~2.964×10^-6,反映钼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这一时期,区域上以碱性岩岩脉产出为特征,因此本区成矿作用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下,应注意找寻与印支期花岗质岩石有关的斑岩型钼矿床。
张元厚刘金伟文斌杜尚泽屈文俊
关键词:RE-OS定年小秦岭

相关作者

曾庆栋
作品数:242被引量:2,219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金矿床 金矿 成矿预测 钼 流体包裹体
李厚民
作品数:235被引量:3,248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金矿床 铁矿床 金矿 成矿作用 铁矿
唐冬梅
作品数:84被引量:975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东天山 伟晶岩 镁铁-超镁铁岩 铜镍矿 成矿作用
刘建明
作品数:263被引量:3,670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西秦岭 成矿作用 地质意义
曾载淋
作品数:95被引量:1,168H指数:26
供职机构: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研究主题:钨矿床 钨矿 成矿 勘查开发 成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