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7篇“ 矿床模型“的相关文章
- 矽卡岩矿床模型研究
- 2025年
- 【研究目的】矽卡岩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是中国多数成矿区带的主攻找矿类型之一。矿床模型不仅用于刻画成矿理论,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找矿勘查,是评价未发现矿床的重要技术方法,因此,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模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但系统总结近年研究进展相对薄弱。【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外矽卡岩矿床的资料,结合笔者长达20余年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矽卡岩矿床模型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叙述全球矽卡岩矿床的研究历史和主要类型,总结矽卡岩矿床的矿物组合和分带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综述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远成矽卡岩矿床和交代火成岩矽卡岩矿床的研究现状。以中国长江中下游和江南造山带中段湘中地区矽卡岩矿床为对象,从成矿系统角度,构建氧化性矽卡岩铜铁金矿床组合模型和还原性矽卡岩钨金锑矿床组合模型。【结论】两组成矿系统矿床模型拓宽了找矿方向,展望了矽卡岩矿床模型未来研究方向,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 谢桂青纪云昊吴晓林李伟朱乔乔张志远
- 关键词:矽卡岩矿床矿物组合分带模式矿床模型成矿系统
- 大冶式铁矿的矿床模型探讨被引量:1
- 2025年
- 富铁矿是中国大宗紧缺的战略性矿产,鄂东南矿集区“大冶式”铁矿是中国富铁矿的主要类型之一,前人对其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技术做过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提出“大冶式”铁矿为广义矽卡岩型矿床,但成岩成矿事件格架、矽卡岩铜矿与铁矿成矿差异、矿床组合模型和隐伏矿找矿有效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笔者全面整理分析20余年的地质和物探等资料,确定大冶式铁矿存在两期成岩成矿事件:早期矽卡岩铜铁矿床和成铜岩体,晚期矽卡岩铁矿和成铁岩体。早期成铜岩体和晚期成铁岩体在岩石组合、源区性质、地幔贡献比例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矽卡岩铜铁矿床含矿岩浆的地幔物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矽卡岩铁矿床。大型矽卡岩铁矿所需的硫主要来源于膏盐层,膏盐矿物中的硫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参与成矿作用,膏盐层参与矽卡岩铁矿床成矿作用的比例大于矽卡岩铜铁矿床。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了“大冶式”铁矿的矿床组合模型,提出幔源组分和膏盐层参与成矿比例的不同,是造成矽卡岩铜铁矿与铁矿成矿差异的主要原因。创建两套隐伏“大冶式”铁矿的有效找矿技术组合,分别为1∶5万~1∶1万高精度航磁+1∶2000地面高磁+井中磁测+可控音频大地电磁、可控音频大地电磁+广域电磁法+微动探测+多元素原生晕,建立了找矿模型,拓宽了鄂东南地区“大冶式”铁矿的找矿方向。
- 谢桂青朱乔乔高宝龙吴昌雄吴晓林李伟毛景文梅燕雄
- 关键词:矿床模型找矿技术
- 试论中亚造山带东部多宝山矿田斑岩铜浅成低温金系统成矿特征与矿床模型
- 2024年
-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发现该成矿系统存在两期成矿事件,以第一期为主,发生在早奥陶世;第二期为叠加成矿,发生在晚三叠世。成矿作用具有下部为隐爆角砾状铜矿化、中部为脉状铜矿化、上部为金矿化的空间结构特征,围岩蚀变从中心向两侧依次为钾化黑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黏土化带、碳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和硅化带。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从多宝山斑岩铜矿到争光浅成热液金矿床呈现大气水加入比例增大的趋势。根据第一期成矿斑岩具有高Ce^(4+)/Ce^(3+)(174~461;均值约290)、高f_(O2)埃达克质岩浆特征,进一步得出主成矿期与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相关的壳幔混源岩浆作用有关。成矿受古火山机构所制约,其北西到南东成矿深度增大与剥蚀程度相关,受铜山逆断层作用效应,暗示铜山断层以南为较好的找矿靶区。最后,本文建立了该区古生代斑岩铜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以期为该区进一步矿产勘探提供借鉴。
- 柏铖璘谢桂青赵俊康赵俊康李伟
- 关键词:成矿特征
- 基于三维Surpac软件的矿床模型构建及资源量估算应用——以老挝Luangprobang Phabon金矿床为例被引量:3
- 2023年
- Luangprobang Phabon金矿床位于老挝北部,金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厚层状灰岩地层中,受构造控制,属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本文根据研究区以往勘查成果,借助于三维Surpac软件构建了矿床地质数据库,建立了地表模型、矿体模型、块体模型,直观展示了各地质体空间赋存状态及相互关系。首次使用数据统计分析品位厚度变化特征,同时应用普通克里格法估算了资源量,将其与传统地质块段法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利用Surpac软件构建的三维模型估算资源量准确、可靠,三维数字化动态数据在矿山实际生产的应用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 王居松牛英杰陈向平刘铭涛曹锦元张志军郭豪坤
- 关键词:地质模型资源量估算SURPAC
- 陕西柞水-山阳金铜银多金属矿集区典型矿床模型和找矿预测被引量:3
- 2023年
- 柞水-山阳金铜银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较大,区内可划分出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浆热液活动相关的金、铜、银、铁、铅、锌、锑成矿亚系列,与晚三叠世中酸性岩浆活动相关的钼、钨成矿亚系列,与泥盆纪热水喷流沉积作用相关的碳酸盐岩容矿的铜、铁、铅、锌、银成矿亚系列等5个。归纳总结了矿集区金铜银多金属矿床找矿标志,分别建立了夏家店金矿床、池沟铜钼矿床、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龙头沟金矿床、王家坪金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型。通过区内综合找矿方法、找矿模型的具体运用,进行找矿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找矿进展。在圈定的夏家店和风沟-西田家沟2个找矿靶区预测金资源量42 t、银资源量450 t、铅资源量4×10^(4)t。提出了研究区金铜银多金属矿床找矿预查选区、普查评价和详查勘探3个阶段不同的找矿方法技术组合,为研究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模型和方法依据。
- 王瑞廷王瑞廷冀月飞成欢武春林张启李弦
- 关键词:找矿预测
- 一种适用于陡倾斜沉积变质铁矿床模型中硫含量估值方法
- 本发明涉及硫含量估值方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陡倾斜沉积变质铁矿床模型中硫含量估值方法,包括S1:对矿床不同部位进行分别命名;S2:根据各个命名的矿床部位的形状,判定该处矿床部位是否为硫含量的高低;S3:根据矿床部位...
- 岳利平白俊杨兆林赵乐涛张世利徐飞飞白旭晨
- 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矿床模型被引量:10
- 2022年
-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矿带,本文对其时空分布和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提出了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矿深部动力学模型和矿床模型,旨在推动区域进一步锡银找矿工作。研究表明,锡多金属矿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具有明显的成群分布特点,空间上夹持在二连—贺根山、黄岗—甘珠尔庙和西拉木伦深大断裂带之间,矿化时代集中在150~130 Ma之间,但在个别大中型矿床中表现出多期成矿的特征。尽管锡矿化规模巨大,但目前揭露的高分异含矿花岗岩体并不多见,成矿作用可能与该区高的成矿元素背景值有关,但同时矿体下部可能存在隐伏高分异岩体。锡多金属成矿系统以锡铅锌银为主,鲜有共生或伴生钨矿化,不同阶段或类型矿化是深部岩浆房多期次出溶的不同或相同性质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成矿流体与围岩的反应也会影响流体的组成和演化。岩浆流体出溶、地层活化萃取、地幔物质、大气降水、热卤水和变质热液共同参与了成矿作用,尤其是深部镁铁质岩浆底侵及脱气不仅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同时也可能提供了大量的成矿元素和挥发组分。在成矿过程中,流体温压的下降、不同来源流体混合、超临界流体不混溶作用、流体多次沸腾和水岩反应等是金属元素超常富集的主要机制。
- 周振华毛景文
- 关键词:锡多金属矿壳幔作用大兴安岭南段
- 露天矿山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模型构建分析
- 2021年
- 针对露天矿山矿床地质特征研究不够深入及矿床模型构建失真的问题,提出露天矿山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模型构建分析研究。通过露天矿山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模型构建方法的研究,从模型构建流程分析和建模过程设计两方面完成露天矿山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模型构建设计分析。经过实验验证,详细的分解介绍了设计的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模型构建过程,推动露天矿山的深入开发。
- 钟锐
- 关键词:露天矿山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模型
- 华南地区三叠纪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矿床模型被引量:18
- 2021年
- 华南以中生代成矿大爆发为特征,燕山期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程度较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三叠纪矿床,但三叠纪矿床的分布规律和矿床模型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基于最新研究成果,论述华南三叠纪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提出成矿规律,初步地建立成矿动力学模型。华南地区三叠纪矿床分布较为广泛,目前确定的46个三叠纪矿床分布于5个区带,形成于晚三叠世(230~200 Ma),被划分为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侵入岩有关的远端金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和MVT型铅锌矿床4种主要类型。在空间上,华南三叠纪矿床存在成矿元素分带性,由西向东依次为MVT型铅锌矿床、卡林型金矿床、侵入岩有关的远端金锑矿床、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华南5个成矿区带普遍存在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叠加成矿作用,在南岭西段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和滇东南老君山地区还发育加里东和印支期的叠加成矿作用。
- 谢桂青谢桂青张长青毛景文张长青李伟
- 关键词:三叠纪卡林型金矿床成矿规律矿床模型
-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资源量的估算方法
- 2021年
- 矿产资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矿资源可以更好的辅助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这也被国际上所重视。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利用矿体体积与比重等数据来进行相应的估算,已经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体积法是相关专业人才用来预测检验的方法之一,体积法可以很好的针对相关工作的精准度与估算对象出现不稳定因素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更新,使这项技术能得到更广泛的使用。目前关于探索资源量估算的方法与技术都正在不断的加强与探索中,为此本文将以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资源量的估算方法为讨论背景,认真进行分析与探讨。
- 杨上海揭道乾
- 关键词:矿床模型地质信息资源量
相关作者
- 肖克炎

- 作品数:367被引量:2,775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矿产资源 成矿预测 矿产资源评价 资源潜力 GIS
- 毛景文

- 作品数:511被引量:10,327H指数:7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地质意义 成矿流体
- 陈建平

- 作品数:636被引量:4,340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成矿预测 遥感 隧道 GIS 基于GIS
- 丁建华

- 作品数:121被引量:1,213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矿产资源 东天山 成矿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资源潜力评价
- 谢桂青

- 作品数:196被引量:4,711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成矿作用 中生代 地球化学 成矿 鄂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