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4篇“ 砖石建筑“的相关文章
建筑类型学视角下满洲里地区历史俄式砖石建筑特征分析
2024年
历史建筑作为时代繁荣和文明更替的见证者,承载着深刻的历史内涵。满洲里砖石建筑体系,经受地域气候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综合塑造,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类型。文章通过实地调查测绘、文献查阅整理等基础研究方法,选取40余处代表满洲里历史砖石建筑遗址。在类型学原型理论的指导下,对这些建筑的材料、装饰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原型提取和对比分析,以期得出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并在文章结论思考部分点明了气候、资源、技术是其建筑形态特征的主导因素;民族、文化、居住者地位使建筑形态多样化、个性化;建筑智慧的长期积累与更新,创造了低能耗、低成本的地域营造模式。研究丰富了内蒙古地区传统建筑文化语言及形态,为边远地区历史建筑保护研究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吴迪郭勇强
关键词:中东铁路传统建筑保护
基于改进YOLOv5s的砖石建筑裂缝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砖石建筑裂缝检测方法。首先,在主干网络上使用SPD‑Conv,避免细小裂缝的细粒度特征丢失;其次,为了更好地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在网络模型Neck部分使用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
李佐勇翁文杏郑祥盘刘伟霞李炜
墙锚的历史溯源西方砖石建筑一种重要加固构件
2023年
墙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西方砖石建筑加固的结构构件,最早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仅承担结构功能的木质系梁和系杆;后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在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北美地区逐渐发展出独特装饰风格的铁质墙锚.
党新元(文/图)
关键词:古罗马时期建筑加固结构构件装饰风格砖石建筑历史溯源
砖石建筑遗产健康评价标准体系研究——以太原永祚寺无梁殿为例
2023年
建筑遗产保存至今,由于受到自身材质的特性以及所处自然人文环境的多重影响,难免会遭受不同程度的侵蚀损坏。文章基于砖石建筑遗产的残损病害特征,借助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及层次分析法,通过划分不同影响因子对各个指标层健康风险的影响程度,对建筑本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构建完整的砖石建筑遗产健康评价标准体系,使之高效地应用于砖石建筑的保护工作中。
李晋芳李文强王崇恩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西方学者视角下高棉砖石建筑外来文化交流影响研究综述
研究东南亚建筑文化是研究中国建筑文化到一定阶段时必然的引申。《高棉砖石建筑中的东亚建筑形式源流与转译研究》课题在今天的研究意义已经突显。面对国内研究相对贫乏的现状,本文以西文研究资料为基础,系统梳理西方研究者关于高棉砖石...
伍沙
关键词:文化交流
采用弹塑性损伤力学的砖石建筑遗产结构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研究中华门城堡的结构安全性能及残损病害的成因,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基础上,引入受拉和受压损伤变量.基于ANSYS的usermat子程序,开发砖石建筑遗产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采用本构模型对中华门城堡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通过子程序中的受拉和受压损伤变量,反映结构整体的损伤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门城堡最大拉应力出现在拱券与南部城砖砌体墙的交接处、东西及南侧条石砌体墙的上部,最大压应力出现在南侧条石砌体墙下部;损伤变量的分布与中华门城堡现状残损较为吻合.
王浩宇淳庆张承文华一唯
关键词:砖石砌体建筑遗产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中东铁路砖石建筑遗产冻融循环风险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冻融循环对砖石建筑遗产病害与老化的作用机理,以位于严寒地区的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为例,探索跨区域群体性文化遗产冻融循环风险的识别、评价与管控方法。确定砖石建筑遗产两种主要病害的测量方法与指标权重,量化评估遗产个体脆弱性,耦合以温度与湿度为基本参数的环境风险因子,得到遗产冻融循环风险水平。根据风险特征,提出建立多尺度工具平台,逐级渗透的保护教育方式及分级巡查维护等应对策略。
李琦刘大平闫楚倩
关键词:冻融循环中东铁路
一种提高砖石建筑抗震强度的房框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基础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提高砖石建筑抗震强度的房框,针对现有的人们在对砖石结构进行加强抗震时,大多都是在进行建造的时候对房体进行铺设钢管或者一些支撑体,这些支撑体在进行安装时比较困难,且不能够对已经建好...
孟立波
文献传递
测定传统砖石建筑砌体结构抗压强度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定传统砖石建筑砌体结构抗压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支架,支架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下端设置有撞击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集料箱,集料箱内部底面设置有套筒,套筒内滑动安装有活动杆,活...
李汀珅王少潜
文献传递
苏州砖石建筑遗产修缮中的“可识别性”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国际遗产保护理念中的"可识别性"研究历史较短,并且在中国建筑上的表现与适用性有待优化。文章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为基础,以传统修复技术手段为视角,以苏州地区砖石建筑遗产的修复为例,试图探究可识别性在其中的理解与运用并且得出优化方法。笔者通过对苏州遗留砖塔等修缮事件的研究,最后提出的观点是苏州地区砖石建筑修缮并不需要为了可识别而识别,而是在新旧区分的同时首先把握好整体性和可逆性原则,用材料本身的颜色、纹理和质感来表达新旧差异,工艺技术上做到修复部分相对和谐,以此为修缮实践提出相应策略。
朱希
关键词:可识别性

相关作者

曹亦斌
作品数:6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湖北文理学院
研究主题:不均匀沉降 下渗 网袋 砖石建筑 体积分数
梁学战
作品数:32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文理学院
研究主题:土质边坡 岩土力学 滑坡 边坡 渗流场
刘桐
作品数:31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高熵合金 定向凝固 铸态 合金 高塑性
曹林涛
作品数:209被引量:305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北文理学院
研究主题:路表 沥青混合料 沥青路面 海绵 钢筋
程春雨
作品数:7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工程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搭配 齿轮啮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