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0篇“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的相关文章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联合体质指数评估青年骨量减少的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估磁共振化学位移成联合体质指数(BMI)对于青年骨量减少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7名受试者按照双源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测量结果分为骨量偏少组(n=38)及骨量正常组(n=29)。对两组被试进行膝关节MRI扫描并测量髌骨脂肪含量分数(FF),同时计算受试者的BMI值。对两组的FF及BMI值进行比较,运用ROC曲线分别评价两指标及两指标联合对于骨量减少的诊断效能;并对比两种指标联合与单个指标的诊断准确性。结果骨量偏少组的髌骨FF值大于骨量正常组[(80.5±1.4)vs(78.6±1.2),P<0.01],而骨量正常组BMI值大于骨量偏少组[(23.1±2.0)vs(20.2±1.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FF值诊断骨量减少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68.4%、75.9%和0.808(95%CI:0.693~0.894);BMI值诊断骨量减少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73.4%、89.7%和0.858(95%CI:0.751~0.931);两种指标联合诊断骨量减少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86.8%、86.2%、0.920(95%CI:0.858~0.982);两种指标联合对于骨量减少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个指标(P=0.0136,P=0.0187)。结论磁共振化学位移成联合BMI指数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青年骨量减少,可以作为评估青年骨量的一种可靠办法。
王珊珊陈祖钦贺思健张泉周欣毕珣袁飞
关键词:青年骨量减少骨髓组织脂肪
探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及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在腹部含脂病变的应用
2020年
目的:本文主要比较腹部含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磁共振化学位移成、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的价值展开分析。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为我院2018年02月—2019年08月期间收治的腹部含脂病变患者(例数=45例),在诊治期间中分别应用化学位移成、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展开检查,分析病变在不同序列之中信号发生的变化。结果:在化学位移成序列中肝癌脂肪变性共23个(占51.11%)病灶检查结果信号呈显著下降,其中3个病灶检查结果都未出现明显变化。在用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序列中,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畸胎瘤共19个(占42.22%)病灶检查结果显示信号均呈显著下降。结论:腹部含脂病变患者的诊断工作中应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均可为患者的诊断提供科学且有效的信息。在临床中将两种方式联合展开诊断,可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可推广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沈昌琼向双
关键词:化学位移成像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评估腰椎终板炎患者骨髓脂肪含量的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技术定量评估腰椎终板炎患者腰椎骨髓脂肪含量变化,探讨各期终板炎患者腰椎脂肪含量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诊治并行腰椎MR检查及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的患者,选择MR检查提示腰椎终板炎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龄匹配的无终板炎人群作为对照组(n=48),分别行DXA测量腰1-4椎体骨密度(BMD)值(g/cm2)及MR图测量骨髓脂肪分数(FF)。测量骨髓脂肪含量选择经过腰椎正中的图,手工绘制腰椎感兴趣区(ROI),避开骨皮质及病变区,每样本测量两次,测量椎体脂相、水相信号强度,并计算出FF,求其均值作为最终统计分析结果。结果终板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BMD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各型终板炎组BMD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终板炎组FF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终板炎组间比较ModicⅠ与Modic Ⅱ及ModicⅢ有统计学差异(P<0.001);ModicⅡ与Modic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4)。结论 1.MR化学位移成作为常规MR检查基础上的无创性测定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方法,能够比DXA骨密度测量更早发现腰椎终板炎患者松质骨强度的变化;2.ModicⅠ终板炎腰椎脂肪含量低于ModicⅡ、ModicⅢ,提示在终板炎的演变过程中,可能伴随着椎体强度的改变。
常飞霞樊敦徽和建伟黄刚何建宏马小梅
关键词:化学位移成像
对比分析磁共振化学位移成与扩散加权成对良恶性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比较良恶性椎体骨折采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与扩散加权成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良性椎体骨折28例和恶性椎体骨折20例行磁共振化学位移成与扩散加权成诊断,比较鉴别良恶性椎体骨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恶性椎体骨折诊断化学位移成反相位信号敏感性93.3%,扩散加权成诊断敏感性86.76%;化学位移成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在良恶性椎体骨折鉴别中诊断中采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定量分析具有更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张梅舜曾桂华张竞成
关键词:椎体骨折化学位移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评估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技术评估绝经后女性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6例绝经后女性患者的腰椎1~4椎体(共计224个椎体),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和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得出每个椎体信号下降指数和骨密度值,按照骨密度T分数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分析三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的差异,探讨不同骨密度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56例患者224个椎体按照T分数进行分组,骨量正常组68个,骨量减少组72个,骨质疏松组84个,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的中位数分别是60.57%(67.86%~45.34%),58.22%(69.29%~49.49%),56.80%(67.52%~36.00%),骨质疏松组同正常组、骨量减少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骨量减少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化学位移成通过测定椎体下降指数可以反映椎体脂肪含量的变化,对骨质疏松做出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雷立存任庆云母建奎祁宇轩何丽刘斋
关键词:化学位移成像脂肪含量骨质疏松
对比分析磁共振化学位移成与扩散加权成对良恶性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磁共振化学位移成(CSI)与回波平面序列扩散加权成(DWI-EPI)对急性良恶性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9例女性,5例男性;年龄25~82岁,平均63岁)和13例恶性椎体骨折病例(6例女性,7例男性;年龄41~83岁,平均60岁)。1.5 T磁共振常规采集T1WI、STIR和T2WI,对DWI-EPI进行定性和定量(测量表观扩散系数)分析,对反相位图病变的信号强度进行定性评价,对同相位、反相位之间的信号丢失(信号强度比)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双尾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和ROC曲线进行统计检验分析,记录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CSI定量分析对良恶性骨折的鉴别显示了较好的诊断效能(P=0.03),而DWI-EPI定量分析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31)。CSI反相位定性分析评价良恶性椎体骨折诊断能力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4%、50.0%和70.4%(P=0.03);而DWI-EPI定性分析(b=400 s/mm2)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6%、57.1%和70.4%(P=0.05)。结论 CSI定量分析对鉴别良恶性椎体骨折有一定价值,而CSI定性分析和DWI-EPI定性分析对良恶性椎体骨折诊断效能较低,DWI-EPI定量分析不适合鉴别良恶性椎体骨折。
胡翼江徐正道张同华贾迪杨宇王兆平陈建新沈钧康
关键词:化学位移成像扩散加权成像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骨折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0例患者分别按腰椎和髋部骨密度T分数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所有患者均行MRI化学位移成,通过测量MRI化学位移成中同反相位图上腰椎1-4椎体的信号强度,计算椎体信号下降指数,分析3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的差异,并同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值分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按照腰椎骨密度分组,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中位数分别是59.73%(21.84%-72.35%)、59.64%(21.55%-78.42%)、57.04%(34.77%-77.30%),通过两两比较,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与骨量减少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85)。按照髋部骨密度分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中位数分别是62.41%(21.84%-77.63%)、58.39%(40.96%-78.42%)、54.76%(21.55%-77.30%),通过两两比较,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腰椎信号下降指数和髋部骨密度值呈显著正相关(rp=0.351,P=0.004),腰椎信号下降指数和腰椎骨密度值无显著相关(P=0.379)。结论:MR化学位移成通过测量椎体信号下降指数能够反映椎体骨髓脂肪含量变化,在骨质疏松的诊断中可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雷立存何丽刘斋任庆云
关键词:骨质疏松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
目的:应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技术定量测定椎体信号下降指数,探讨不同骨密度组脂肪含量的区别,分析骨密度值和椎体信号下降指数的相关性,从而评估化学位移成技术在反映骨髓的生理、病理变化的价值,为临床评估骨质疏松患者骨质量的变...
雷立存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骨质疏松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法检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脑部代谢物的改变研究
目的:  通过磁共振化学位移成法(2D-1HMRS)对单纯原发性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脑部代谢物浓度相对定量检测,了解患者脑部代谢物浓度的变化,比较单纯原发性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脑损害程度。  ...
叶碧娣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文献传递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定量测量肩袖损伤后冈上肌脂肪性退变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MR化学位移成技术在定量测量肩袖损伤后冈上肌脂肪性退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例临床上疑有肩袖损伤或肩峰撞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行MR间接关节造影后,进行常规序列和化学位移序列MRI扫描。根据MR间接关节造影检查结果,肩袖损伤后冈上肌肌腱病理改变可分为4组:正常组、肌腱炎组、部分撕裂组和完全撕裂组。通过测定冈上肌的信号强度,然后分别计算出信号强度抑制率和信号指数值作为反映脂肪变性程度的指标,对比分析正常组和肩袖损伤各组的冈上肌脂肪变性程度。统计学方法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正常组、肌腱炎组、部分撕裂组和完全撕裂组冈上肌信号强度抑制率中位数分别是-5.51%(-7.85%~3.50%)、-14.78%(-29.31%~-5.63%)、-31.74%(-45.54%~-13.63%)和-44.50%(-57.32%~-26.27%),信号强度指数中位数依次为3.91%(-4.37%~13.83%)、12.75%(5.73%~27.38%)、25.17%(14.32%~34.13%)和38.26%(27.66%~53.94%)。正常组与部分撕裂组、正常组与完全撕裂组、肌腱炎组与完全撕裂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与肌腱炎组、肌腱炎组与部分撕裂组、部分撕裂组与完全撕裂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化学位移成技术是定量测定冈上肌脂肪性退变程度的一种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手段,有助于对肌腱病变进行分级并指导临床治疗。
包磊姚伟武杨世埙
关键词:冈上肌肌肉病变脂肪变性化学位移成像

相关作者

杨振燕
作品数:157被引量:550H指数:1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CT 磁共振成像 CT诊断 骨肉瘤 MRI
靳令经
作品数:275被引量:609H指数:1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肉毒毒素 肉毒毒素治疗 A型肉毒毒素 脑分水岭梗死
雷立存
作品数:41被引量:225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伪影 骨质疏松
何丽
作品数:65被引量:224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MRI表现 脑白质 MRI诊断
姜蕾
作品数:25被引量:223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乳腺 新辅助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