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66 篇“ 磁共振弥散成像 “的相关文章
磁共振 弥散 成像 被引量:2 1998年 在磁共振 成像 中,组织对比度不仅取决于每个像素内组织的T1和T2弛豫时间、质子密度,还与这个像素内存在的质子流动或弥散 现象有关。弥散 表示的是分子或质子的位移情况,与组织的弛豫时间无关。水分子的弥散 现象是水分子随意热运动引起的,弥散 的距离与方向将反映出水分子在弥散 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障碍”。水分子弥散 现象对磁共振 信号有一定的影响;在自旋回波脉冲中,它将加速组织的T2衰减。基于这一现象,设计出脉冲梯度磁 场(pulsed magnetic field gradi-ent)自旋回波技术,即在自旋回波脉冲序列中的180°再聚焦脉冲前后各加一个弥散 敏感梯度场,以检测水分子的弥散 。 弥散 成像 使用两个强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弥散 敏感梯度场,第一个梯度场使组织内质子失相位,第二个梯度场使失相位的质子再聚焦。弥散 成像 中,第一个梯度场使组织内质子失相位之后,弥散 速度较快的质子,不断改变自己在磁 场内位置,本身随机地产生去相位,第二个再聚焦脉冲梯度场因此不能使这些质子再聚焦,导致MR信号强度降低。也就是说在两个弥散 敏感梯度脉冲之间发生的弥散 现象使质子信号强度降低。弥散 缓慢的质子在第二个再聚焦脉冲的作用下,大部分出现再聚焦,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原有的信号强度(表现为相对的高信号)。弥散 速度不同的? 戴建平关键词:NMR 成像 弥散 磁共振 弥散 成像 血管密度:概念及潜在多种临床应用2024年 在磁共振 弥散 加权成像 中,当没有弥散 梯度磁 场(b=0s/mm^(2))时,血管包括微血管显示高信号;而即使在应用非常低的弥散 梯度磁 场(如b=1或2s/mm^(2))时,血管包括微血管显示低信号。因此,弥散 梯度磁 场“关闭”时图像和弥散 梯度磁 场“开启”时图像之间的信号差反映了组织血管密度,从而可通过磁共振 弥散 成像 血管密度(diffusion derived vessel density,DDVD)来量化这个现象。从磁共振 物理的角度,对于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 (echo planar imaging,EPI)序列,流动血液中的氢质子在被180°射频脉冲之前的第1个弥散 梯度磁 场失相位后,180°射频脉冲之后的第2个弥散 梯度磁 场无法完全重新聚焦,这是产生DDVD现象的原因。DDVD序列的分析只需要2个b值(其中1个是b=0s/mm^(2)),允许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扫描。与造影剂动态增强成像 相比,DDVD不涉及注射造影剂,数据采集速度更快,数据后处理也相对简单。与造影剂增强CT相比,DDVD无辐射。与造影剂增强MRI相比,初步经验表明DDVD定量测量更稳定。DDVD在评估多种疾病,包括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癌、肝血管瘤、直肠癌、先兆子痫、胎盘子宫植入、脑梗死缺血性半暗带等,均显示了较大的应用前景。 王毅翔 姚殿琦 李才应 肖本亨 Akmal Sabarudin Giuseppe Guglielmi关键词: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血管密度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磁共振 弥散 成像 参数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模式的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评估术前磁共振 检查中使用两种非高斯弥散 模型衍生的定量参数以及常规的表观弥散 系数(ADC)预测肝细胞癌(HCC)肿瘤包绕型血管(VETC)及微血管侵犯(MVI)联合表型方面的潜力。方法:前瞻性搜集105例HCC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两周内进行常规序列及多个b值(0~3000 s/mm^(2))的DWI检查。通过弥散 后处理技术获得体素内非相干运动(IVIM)模型、弥散 峰度成像 (DKI)模型的衍生定量参数及常规的ADC值,分别由2位放射科医生测量整个病灶的所有弥散 参数的平均值。由2位病理科医师联合VETC和MVI结果对HCC组织的微血管模式进行分类,将其分为3个不同的VETC/MVI(VM)组。比较不同VM分组间各个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组AUC值的差异。结果:IVIM-Dstar值、DKI-K值在不同VM分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VM-组的IVIM-Dstar值、DKI-K值低于VM±和V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不同VM分组间的DKI-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VIM-Dstar及DKI-K值鉴别不同VM分组的AUC值分别为0.756、0.863、0.630及0.653、0.802、0.673;IVIM-Dstar值及DKI-K值组成的联合模型鉴别不同VM分组的AUC值分别为0.769、0.896和0.702(P<0.05)。Delong检验结果表明,IVIM-Dstar、DKI-K以及两者组成的联合模型在鉴别不同VM分组的效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 非高斯弥散 模型定量参数在术前预测HCC的VETC及MVI联合表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陈千娟 龙莉玲 李晨晖 谢金桓 张会婷关键词: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CT灌注成像 与磁共振 弥散 成像 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4年 分析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应用CT灌注成像 与磁共振 弥散 成像 诊断的有效性。方法 从本医院当中选取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患者实施CT灌注成像 与磁共振 弥散 成像 ,对比病理诊断结果,分析CT灌注成像 与磁共振 弥散 成像 诊断效果。结果 在70例疑似患者中,确诊50例阳性,71.43%,联合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单一CT灌注成像 、磁共振 弥散 成像 ,对比有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相比单一CT灌注成像 、磁共振 弥散 成像 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联合诊断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单一CT灌注成像 、磁共振 弥散 成像 (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 与磁共振 弥散 成像 联合诊断可提高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准确性。 夏巴海提·伊明 米克热娜依·买买提江关键词:CT灌注成像 磁共振弥散成像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 弥散 成像 的ADC直方图对子宫内膜癌分级分期及Ki⁃67表达的评估价值被引量:6 2024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 弥散 表观弥散 系数(ADC)直方图参数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探讨ADC直方图的应用价值。方法: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的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纳入研究,术前完成3 T磁共振 弥散 成像 并由工作站获取ADC图,术后均有病理分级、分期以及Ki⁃67表达水平。Mann⁃Whitney U检验用于评估不同组之间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Ki⁃67表达与ADC直方图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不同组间差异参数的诊断性能。结果:(1)子宫内膜癌病理高、中、低分化组的ADCmean、ADCske和ADCkur分别为(1.37±0.53)×10^(-3)mm^(2)/s、1.36±0.52、1.70±0.64,(0.92±0.50)×10^(-3)mm^(2)/s、0.92±0.51、1.10±0.54,(0.73±0.40)×10^(-3)mm^(2)/s、0.73±0.41、0.86±0.41;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Ⅱ、Ⅲ、Ⅳ期的ADCmean、ADCske、ADCkur分别为(1.38±0.53)×10^(-3)mm^(2)/s、0.11±0.69、0.38±1.79,(1.01±0.49)×10^(-3)mm^(2)/s、0.15±0.73、0.36±1.33,(0.74±0.40)×10^(-3)mm^(2)/s、0.06±0.47、0.59±0.55,(0.56±0.29)×10^(-3)mm^(2)/s、0.07±0.47、0.52±0.57。不同级及不同分期肿瘤之间的ADC直方图参数存在统计学差异。淋巴结阳性及阴性组的ADCmean、ADCske、ADCkur分别为(0.62±0.25)×10^(-3)mm^(2)/s、0.01±0.56、0.56±0.59,(1.14±0.55)×10^(-3)mm^(2)/s、0.03±0.72、0.28±1.46。淋巴结阳性组ADC参数显著低于淋巴结阴性组。(2)ADCmean、ADC10th、ADC50th、ADC90th和Ki⁃67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在盆腔淋巴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ROC曲线分析中,ADCmean、ADC10th、ADC50th、ADC90t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6、0.776、0.803、0.834,ADC90th的AUC与ADC10th、ADC50th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ADC直方图定量参数有助于预测子宫内膜癌的分级、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也有助于肿瘤Ki⁃67表达的评估。 曹蕾 杨立赟 田浩 李敏达 赵金丽关键词:表观弥散系数 直方图分析 磁共振 弥散 成像 技术在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中的应用2024年 癫痫是一种由局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并通过网络传导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中约1/3的病人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癫痫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癫痫发作,称药物难治性癫痫。手术切除致痫灶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手段。因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手术治疗面临诸多问题,例如术前病因学诊断不准确、术中易损伤功能区、术后预后评估不理想等。近年来,磁共振 弥散 成像 技术不断进步,其在分析白质结构改变、脑结构网络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术前病因学诊断、术中功能区保护和术后预后评估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磁共振 述弥散 成像 技术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黄雨达 曹航 王凝瑞 魏鹏虎 单永治 赵国光关键词:药物难治性癫痫 手术治疗 术前诊断 术后评估 磁共振 弥散 成像 的方法和系统 一种方法可以包括获取至少两组成像 数据,至少两组成像 数据中的每组成像 数据可以由磁共振 扫描仪通过使用弥散 序列扫描对象获取的磁共振 信号生成(510)。该方法还可包括针对至少两组成像 数据中的每组成像 数据,确定与由弥散 序列引起的误... 李国斌 刘楠 李兆鹏基于磁共振 弥散 成像 的组织血管密度指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磁共振 弥散 成像 的组织血管密度指标检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建立b值分布,并基于MRI扫描仪在每个b值处进行弥散 成像 磁共振 扫描,输出每个b值对应的图像,所述b值代表弥散 成像 梯度磁 场的强度;分别选取b值为... 王毅翔CT灌注成像 与磁共振 弥散 成像 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年 分析在对患上了急性脑梗死的人开展诊断工作中用CT灌注成像 效果突出,还是用磁共振 弥散 成像 效果突出。方法 试验节选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这个当中的患者,是患上急性脑梗死的,共计纳入40例临床病历资料,关键在于都有进行CT灌注成像 、磁共振 弥散 成像 检查,经患侧及健侧检查情况对比、各项检查获取参数对比等,分析两种检查技术的运用效果。结果 患有脑梗死的这些人在急性突发的时候,用磁共振 弥散 成像 查看后的关键点在于都是高信号;超急性期患者中有15例CT灌注成像 检查异常,13例磁共振 弥散 成像 检查呈现为高信号。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CT灌注成像 技术的使用可将患者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清晰呈现出来,磁共振 弥散 成像 技术的使用可用于判断脑梗死程度及病灶范围,二者相辅相成,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全面且细致的参考依据。 杨绍全关键词:CT灌注成像 磁共振弥散成像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 弥散 成像 诊断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分析2022年 分析短暂性脑缺血(TIA)应用磁共振 弥散 成像 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21.1.1-2022.7.31;7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发一比一纳入两组,A组CT检查,B组磁共振 弥散 成像 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CT诊断TIA阳性28例、阴性7例;磁共振 弥散 成像 诊断TIA阳性34例、阴性1例。B组诊断准确性、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7.14%、97.14%,明显高于A组的80.00%、80.00%,有统计差异(P0.05)。B组脑缺血直径为(9.71±2.89)mm,明显高于A组的(6.77±1.65)mm,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应用磁共振 弥散 成像 诊断准确性高,敏感性理想,可为疾病诊断及预后治疗提供科学参考,可行推广。 鞠新强关键词:磁共振弥散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 脑卒中
相关作者
伍建林 作品数:474 被引量:2,740 H指数:23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CT 肺肿瘤 隋庆兰 作品数:139 被引量:601 H指数:1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CT诊断 生殖细胞瘤 MRI诊断 张福琛 作品数:24 被引量:97 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八五医院 研究主题:CT 肝癌 伽玛刀 疗效评价 伽玛刀治疗 顾雅佳 作品数:197 被引量:2,021 H指数:2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乳腺 乳腺癌 乳腺肿瘤 MRI 张强 作品数:17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弥散成像 CT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扫描 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