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3篇“ 磨痂术“的相关文章
在深Ⅱ度烧烫伤患者创面早期处理中的效果
2024年
目的 探讨对深Ⅱ度烧烫伤创面早期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烧烫伤患者分为组[(钝性清创)+脱细胞异种真皮,n=16]及对照组[削(锐性清创)+换药,n=15],收集2组烧烫伤患者住院期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烧伤面积、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信息),治疗前和早期治疗时(治疗后第7天)的临床体征(体温、疼痛感及疼痛分级)及血液生化指标(血糖、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积、C反应蛋白及总渗透压),采用温哥华量表评分(VSS)评估2组烧烫伤患者治疗后第3及6个月时的瘢痕,采用视觉评估法评估2组烧烫伤患者治疗后第6个月时烧伤区域关节活动度评分和累及关节情况。结果 2组烧烫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烧烫伤患者治疗后第7天时体温、疼痛感、血糖水平、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积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组烧烫伤患者治疗后第7天时C反应蛋白高于治疗前、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总渗透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组患者同时点的疼痛分级、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减少(P<0.05或P<0.01),治疗后第3及6个月时瘢痕色泽、质地、充血及疼痛、瘙痒VSS评分分值降低(P<0.01);2组烧烫伤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关节活动度评分及累及关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的早期运用可帮助烧烫伤患者平稳度过溶期,减轻局部及全身炎症、促进早期愈合,治疗效果良好。
庞梦茹刘思业袁媛雷雨
关键词:瘢痕清创术磨痂术创面愈合
联合水胶体敷料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联合水胶体敷料对大鼠背部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建立大鼠背部皮肤烫伤创面模型,伤后病理切片验证烫...
顾佳
关键词:磨痂术水胶体敷料创面愈合
文献传递
在烧伤创面中的临床应用全国专家共识(2021版)被引量:9
2021年
作为烧伤外科三大清创式之一,适用于处理以深Ⅱ度为主的新鲜烧伤创面。尽管该式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各单位应用该式的时机、器具、步骤、后敷料选择以及后换药方式等仍有较大不同,造成临床效果参差不齐。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专家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筛选分析高级别证据文章,多次深入讨论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共识,以期为在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王一兵吴军赵冉
关键词:烧伤磨痂适应证禁忌证
重视在早期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被引量:7
2020年
在处理早期深Ⅱ度烧伤创面时,具有定位准确、几乎不伤及正常组织、保留间生态组织、简便易行、不受烧伤部位和面积限制、创面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少、瘢痕轻、适应证广泛等优点,对深Ⅱ度创面的早期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王德昌赵冉
关键词:烧伤磨痂术
联合DR脱细胞异种皮移植治疗四肢深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联合DR脱细胞异种皮移植治疗四肢深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研究组行联合DR脱细胞异种皮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瘢痕形成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不同时间段血清TNF-α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瘢痕形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3、7、15d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深Ⅱ度烧伤实施联合DR脱细胞异种皮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创面愈合时间更快、皮肤血运恢复时间更快,而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李波张承德徐向荣
关键词:磨痂术安全性
对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间生态组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皮肤作为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具有着重要的保护和调节功能,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代谢产物排泄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烧伤作为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烧伤患者尤其是深度烧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诸多复杂情况,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
张诚
关键词:磨痂术血液流变学
烧伤创面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烧伤创面的愈合过程包括坏死组织的清除、肉芽组织的增生和上皮化3个部分,坏死组织的清除是烧伤创面处理的第1步。尽管已经有多种辅助清除坏死组织的外用药物,外科清创仍然是烧伤创面清创的主流方式。烧伤创面的外科清创包括切、削
赵冉曹永倩臧成瑜王一兵
关键词:烧伤伤口愈合磨痂术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联合创面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联合创面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给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创面治疗,对照组给予凡士林油纱布+创面治疗,比较两组后创面愈合率、创面积液程度、黏连程度、疼痛评分等情况。结果:两组后9d、27d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后15d、21d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后3d创面积液程度和黏连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后6d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后15d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后3个月的创面瘢痕生长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局部或全身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联合创面可有效促进深Ⅱ度烧伤患者伤口愈合,提高愈合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创面分泌物和创面瘢痕的生长。
张斌杰周丽娜
高频超声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3月-2016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深Ⅱ度烧伤患者26例,均行。采用高频超声检测患者前健侧正常皮肤、创面,以及后即刻与后1、3、5、7、10、14、21d创面皮肤组织结构和血流信号,计算血流信号百分比。根据前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与正常皮肤血流信号百分比的对比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明显降低组19例和明显降低组7例。记录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检验、t检验和X2检验,对26例患者前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和创面愈合时间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2组患者前正常皮肤表皮层呈连续平滑线状强回声,真皮层回声弱于表皮层,真皮-皮下组织分界呈较真皮层强的不连续线状回声,逐渐过渡到皮下组织。无明显降低组患者前创面表皮层呈不连续的不光滑线状回声,回声弱于正常皮肤表皮层;真皮-皮下组织分界未见明显异常。后即刻及后1d,未见表皮层线状强回声,表皮层完全脱失;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回声较前未见明显改变,真皮层表面平整伴有真皮浅层部分失,但真皮组织总体保存较完好。后3、5d可见表皮层呈不连续线状强回声,不连续表皮层再生。后7、10d可见表皮层呈部分连续线状强回声,部分连续表皮层再生。后14d,再生的表皮层厚于正常皮肤表皮层且呈不光滑线状强回声,厚度不均匀。后21d,再生的表皮层厚于正常皮肤表皮层,呈较光滑线状强回声,厚度较均匀。明显降低组患者前、后即刻及后1d,创面表皮层和真皮层组织结构与无明显降低组大体相似,但真皮一皮下组织分界回声呈不同程度减弱;后3、5d未见表皮层线状强回声,未见表皮层再生;后7、10d可见不连续�
臧成瑜曹永倩薛文君赵冉张敏张曰厚冯璋王一兵
关键词:烧伤超声检查多普勒磨痂术血流信号
高频超声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研究背景:  深Ⅱ度烧伤目前仍是烧伤外科治疗的重点及难点,保守治疗因需多次换药,不同程度增加患者的疼痛,并且创面易感染加深,勉强愈合会增加瘢痕的发生率,影响外观及正常生理功能。是近十几年来烧伤外科新开展的治疗方法,...
臧成瑜
关键词:超声诊断磨痂术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王一兵
作品数:155被引量:652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烧伤 磨痂 磨痂术 瘢痕 创面愈合
薛文君
作品数:72被引量:172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磨痂术 吸入性损伤 扩张术 坏死性筋膜炎
王德昌
作品数:139被引量:342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严重烧伤 休克期 淋巴循环 烧伤休克
王明青
作品数:53被引量:205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磨痂术 扩张术 休克期 扩张皮瓣
曹永倩
作品数:45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磨痂术 创面 磨痂 磨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