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8篇“ 磷利用效率“的相关文章
- 38份饲用燕麦品种苗期磷利用效率综合评价
- 2024年
- 为探讨饲用燕麦在低磷环境下的变化及响应机制,筛选出磷高效饲用燕麦品种,以38份饲用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法,在低磷(0.02 mmol·L^(-1)KH_(2)PO_(4),LP)和正常磷(1 mmol·L^(-1)KH_(2)PO_(4),NP)处理下,测定和分析供试燕麦品种苗期形态、根系等相关的15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各燕麦品种的磷效率类型。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根冠比、总根长、根尖数、磷素利用效率均值显著升高(P<0.05);株高、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生物量、根直径、磷含量和磷累积量显著下降(P<0.05)。低磷胁迫下,根尖数、根分叉数、根冠比等根系相关指标的变异系数较高,分别为49.24%、55.24%、46.11%。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耐低磷综合评价值(D),将其与15个指标的耐低磷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投影面积、根尖数、根分叉数、磷素利用效率的耐低磷系数与综合评价值D值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结合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了7个耐低磷鉴定指标,建立了耐低磷综合评价值D值回归方程。聚类结果将38份燕麦划分为磷高效型、磷中效型、磷低效型3类,其中优牧1号、科纳、甜燕1号饲用燕麦为磷高效型。
- 余静菠张慧丽李进关皓周青平陈仕勇
- 关键词:饲用燕麦低磷胁迫磷效率
- 番茄自然群体磷利用效率分析及耐低磷种质筛选
- 2024年
- 以蛭石为基质,通过营养液控制,在幼苗期对包括196份材料的番茄自然群体进行了正常磷浓度及其10%和1%(830、83和8.3μmol·L^(-1)HPO_(4)^(2-))磷水平处理,并以幼苗地上部干、鲜质量、株高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为依据,对该自然群体进行了磷效率评估和耐低磷材料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在所检测指标中变异较大,材料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以低磷处理地上部鲜质量、干质量与正常磷处理的比值作为耐低磷评价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分别获得了1%磷水平下3个耐低磷番茄材料TS-653、yf4和pl1,和10%磷水平下3个耐低磷番茄材料TS-26、TS-643和TS-653,并分析了它们的相对磷含量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磷含量比值。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材料的磷效率综合值,基于散点图,筛选出在3个磷水平下均表现为高效的番茄种质TS-614。
- 李品甘宁陈家伟项思翔沈静漪欧阳波卢永恩
- 关键词:番茄耐低磷磷高效
- 高效聚磷菌筛选及在低碳磷比废水中的磷利用效率研究
-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双碳”目标(碳达峰和碳中和)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污水处理行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标改造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措施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完成“双...
- 孟凡安
- 关键词:聚磷菌磷利用效率微生物群落
- 秸秆还田条件下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中磷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磷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研究6~7 a秸秆还田条件下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中磷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的影响,为玉米种植科学施磷提供参考。于2021—2022年在黑龙江省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九三分公司所属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进行田间试验,按全程机械化玉米生产方式,分别设不施磷肥(P0)、当地推荐施磷量80%(P1)、当地推荐施磷量(P2)和当地推荐施磷量120%(P3)4个处理,研究磷肥用量对玉米生长、产量、磷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农场P1、P2和P3玉米产量和产量性状均无显著差异;磷肥用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总量影响显著,3个农场中均以P3处理最高,2021年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玉米干物质积累量较P1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2.74%、11.16%、14.63%,2022年大西江和七星泡农场较P1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7.88%、11.02%;玉米磷吸收量整体上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2021年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成熟期P3处理玉米磷吸收总量显著高于P1,分别较P1增加了17.75%、17.45%、25.25%,2022年大西江和七星泡农场分别增加了11.65%、16.96%,但玉米籽粒磷吸收量无显著差异;P1显著提高了磷肥农学效率和磷肥偏生产力,2021年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磷肥农学效率分别较P2处理提高了61.04%、38.45%、17.84%,2022年大西江和七星泡农场磷肥农学效率分别较P2处理提高了18.37%、19.03%,磷肥偏生产力2021年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分别较P2处理提高了30.33%、27.69%、23.57%,2022年大西江和七星泡农场分别较P2处理提高了22.42%、24.31%;3个农场P1、P2和P3磷肥表观利用率整体上无显著差异。经过6~7 a秸秆还田且连续实施大豆-玉米轮作培肥条件下,磷肥施用量可较当地推荐磷肥用量降低20%,磷肥用量过多仅增加玉米营养体磷积累,降低磷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
- 刘新蒋雨洲张吉立岳志强黄锐王鹏
- 关键词:磷肥玉米磷吸收
- 同步提高酸性土壤缓冲性能和磷利用效率的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和施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同步提高酸性土壤缓冲性能和磷利用效率的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和施用方法,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酸性土壤调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石灰1‑6份,钙镁磷肥1‑6份,粪肥5‑80份;其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数计,石灰1...
- 侯静涛蒋佳丽沈芳姿刘学文汪明霞朱强伍玉鹏谭文峰
- 同步提高酸性土壤缓冲性能和磷利用效率的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和施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同步提高酸性土壤缓冲性能和磷利用效率的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和施用方法,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酸性土壤调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石灰1‑6份,钙镁磷肥1‑6份,粪肥5‑80份;其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数计,石灰1...
- 侯静涛蒋佳丽沈芳姿刘学文汪明霞朱强伍玉鹏谭文峰
- 施肥对小麦新品种中麦578与伟隆169的产量及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 张彩云
-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磷利用效率差异的生理机制
- 2023年
- 为探讨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小麦品种产量以及氮、磷利用效率差异的生理机制,于2018-2020年在陕西省杨凌区开展了2个施肥水平(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和15个小麦品种,共计30个处理的大田试验。两年小麦的产量范围分别为1928~4590 kg·hm^(-2)和2537~8473 kg·hm^(-2),小麦品种和施肥均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品种和施肥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两年试验结果均表现为NP高产-CK高产的品种有‘伟隆123’‘伟隆121’‘中麦895’。品种和施肥也显著影响氮、磷利用效率,二者交互作用也显著。第一年NP氮高效-CK氮高效品种为‘伟隆123’,第二年为‘伟隆169’‘伟隆121’‘漯麦8号’‘小偃58’‘西农979’和‘伟隆158’。两年结果均表现为NP磷高效-CK磷高效品种为‘伟隆169’和‘伟隆123’。高产小麦品种主要与花期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高、花后旗叶SPAD(叶绿素相对含量)变化速率快,促进花前可溶性糖转运有关。氮利用效率高的小麦品种花期叶面积指数和旗叶碳氮比大,花后旗叶碳氮比变化速率快、可溶性糖转运量大。磷利用效率较高的小麦品种花期叶面积指数高、可溶性糖转运量大和花期地上部生物量大。综合考虑小麦产量与氮、磷利用效率,在试验环境条件下供试品种‘伟隆123’为高产和氮、磷高效品种。
- 王云凤杨茂林郑景瑞刘力杜文婷罗彩霞张树兰
- 关键词:氮利用效率磷利用效率
- 花生磷利用效率及土壤盈余磷分布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特征
- 2023年
-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提高作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是促进作物生长和节约养分资源的关键。为探究不同耕作措施下花生磷吸收效率及土壤盈余磷分布,在胶东半岛的莱西望城、招远夏甸和招远齐山三个试验点开展免耕、浅耕、深耕和深松四种土壤耕作措施下花生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深耕和浅耕提高了花生产量、磷吸收和磷利用效率。相同磷肥用量下,随着单产每增加1 000 kg/hm^(2),磷吸收量、磷肥回收率、磷肥偏生产力、磷肥耕作效率分别提高4.30 kg/kg、0.09 kg/kg、20.40 kg/kg和0.20 kg/kg,花生产量的提高和磷的吸收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团聚体大小有效磷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组成有关,在大于2 000μm团聚体中有效磷含量随丛枝菌根真菌和腐生真菌的增加而增加,在53~250μm团聚体中细菌所占比例与团聚体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250~2 000μm团聚体中放线菌微生物种群占比与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上述研究表明,深耕和浅耕是改善花生田植株生长和磷吸收的较优耕作方式。
- 孟翠萍张佳蕾吴曼杨丽玉梁海燕沈浦张正吴琪
- 关键词:花生微生物种群耕作措施磷利用效率
- 施磷对鲜食甘薯产量、品质及磷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徐薯32为例被引量:4
- 2023年
- 为了探索适宜的磷肥用量,提高鲜食型甘薯的经济产量和磷肥利用率,以徐薯32为例,于2018—2019年进行两年的田间试验(土壤有效磷含量为31.70 mg·kg^(-1)),比较了不同施磷量对鲜食甘薯产量、品质、磷积累和磷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施磷水平(P_(2)O_(5)),分别为0(P_(0))、25(P_(25))、50(P_(50))、75(P_(75))和100 kg·hm^(-2)(P_(100))。结果表明:1)与P_(0)相比,施磷显著提高了鲜薯产量和商品薯产量,以P_(75)处理最高,其次为P_(50)处理,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施磷显著提高了薯块中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在P_(50)处理下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3)在生育期90~120 d,施磷显著提高了甘薯的磷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量。4)磷表观利用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下降,磷农学效率则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在P_(50)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鲜薯产量、品质、经济产量和磷肥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P_(2)O_(5)的适宜用量为50 kg·hm^(-2)。
- 刘明郑冬梅靳容赵鹏张强强朱晓亚王静唐忠厚
- 关键词:鲜食甘薯磷肥用量磷利用效率
相关作者
- 吴鹏飞

- 作品数:238被引量:1,141H指数:17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杉木 根系 植物 植物根系 低磷胁迫
- 马祥庆

- 作品数:407被引量:3,808H指数:34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杉木 杉木人工林 根系 植物 人工林
- 赵学强

- 作品数:62被引量:66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水稻 铝毒 铝 酸性土壤 植物
- 沈仁芳

- 作品数:165被引量:2,134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水稻 磷 酸性土壤 铝 铝毒
- 邹显花

- 作品数:83被引量:446H指数:13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
- 研究主题:杉木 根系 植物 斑块 低磷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