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68篇“ 磷素形态“的相关文章
亚热带天然林地土壤形态组成及空间分异特点研究
2025年
为了解亚热带天然林地土壤组成的空间分异特征,本研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莲花山景区的天然林地为对象,分别采集坡顶、中坡(山腰)、坡脚等3个地形部位的上层土样(0~15、15~30 cm)和代表剖面的分层土壤样品,并且采集根际土壤,进而详细鉴定土壤形态。结果表明:无论是上层土样还是剖面分层土壤分析结果均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全、各形态的有机、Ca_(2)-P、有效含量均呈现明显的表聚特征,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研究土壤无机的平均比例高于有机比例;有机占全的比例、活性有机和中度活性有机占有机的比例呈现坡脚>坡顶>中坡的规律,并且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显著下降。林地土壤中的有机主要以中度活性有机和中稳性有机形态存在;无机主要以闭蓄态(O-P)和Fe-P的形式存在。与对应土层的细土比较,根际土壤中含有较低的全、较低的pH,较高的有机碳、有效、有机比例、活性有机占有机的比例和Ca_(2)-P占全的比例。各形态有机、Ca_(2)-P、Al-P、有效含量与有机碳呈极显著相关。分析认为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吸收、枯叶返回地表及地表径流的迁移是造成天然林地土壤空间差异的主要驱动因
周华萍张舟娜章明奎
关键词:土壤磷形态有机磷
酸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形态研究
2024年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功能材料,在改良土壤方面引起广泛关注,而酸改性生物炭使其成为富生物炭,在改善土壤环境的同时将其作为一种缓释肥应对于土壤养分贫瘠问题.为了解不同原材料来源的富生物炭中形态、含量及释放规律,寻求适于制备缓释肥的材料,本研究选用玉米和小麦秸秆、稻壳及法桐树皮四种农林废弃物于550℃热解后采用酸浸渍法制备富生物炭进行实验探究.结果表明:生物炭改性后表面孔隙结构增多,比表面积增大;稻壳生物炭累积提取总量最多,释放最快,前期快速释放,后期缓慢释放;释放过程与拟二级模型更加吻合,释放以化学过程为主;富生物炭中主要以H_(2)O-P、NaHCO_(3)-P等适宜植物生长的形式存在,而稻壳生物炭中该种最多;稻壳生物炭综合效果最好,具有作为制备新型缓释肥的潜力.
李佳谢林花王淑新范旭银雷小利
关键词:磷释放磷素形态
盐分梯度对土壤中不同形态转化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不同盐分梯度下土壤形态的差异及转化,以宁夏平罗旱地农田非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通过等量添加NaCl和Na_(2)SO_(4)设定非盐渍化(N)、轻度盐渍化(L)和中度盐渍化(M)3个盐分梯度,设置不添加肥(S)和添加KH_(2)PO_(4)(P)2个肥处理,分析盐分梯度对土壤中不同形态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含盐量越高,有效含量越低;②未添加肥处理中,土壤有机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添加肥处理中,土壤有机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在各盐分梯度下土壤有机含量均表现为M>L>N;③培养97 d后,3种盐渍化土壤中,未添加肥处理下无机库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a_(10)-P>Ca_(8)-P>Fe-P>O-P>Al-P≈Ca_(2)-P;添加肥处理下,随盐分含量升高,Ca_(10)-P和O-P含量占比增加,Fe-P和Al-P含量占比减少;④未添加肥处理中土壤Al-P与碱性酸酶(ALP)呈显著正相关;添加肥处理中土壤Ca_(10)-P、O-P与ALP和植酸酶(PHY)均呈显著负相关,Al-P、Fe-P与ALP和PHY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从盐分对形态差异性影响的角度,为探索不同盐分梯度下土壤形态的转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小林高乾程刘雨星王相平张俊华姚荣江
关键词:盐分土壤磷素形态酶活性盐渍化土壤
肥配施对黑土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2024年
通过2年田间试验,采用修正的Hedley分级方法,定量评价不同种类肥配施在土壤不同库中的分配及其有效性变化,为提出玉米种植体系“源-作物-土壤”相匹配方案提供基础支撑。试验共设6个处理:不施肥(ck)、100%酸二铵(FP)、25%钙镁肥+75%酸二铵(T1)、50%钙镁肥+50%酸二铵(T2)、75%钙镁肥+25%酸二铵(T3)、聚酸铵∶酸二铵=2∶1(T4)。结果表明:施用肥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增产幅度为9.13%~25.39%;T1~T4的玉米产量与FP基本持平。施用肥可以增加玉米植株吸量,其肥利用率为10.61%~22.24%;T1~T4的肥利用率比FP显著提高5.72~11.63百分点。施用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含量和活化系数,与FP相比,T1~T4的土壤有效含量增加5.86%~24.91%,其中T1更能显著提高土壤的生物有效性。施用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活性和低活性含量,显著降低中活性含量;T1~T4的土壤活性含量比FP提高7.05%~28.79%。肥配施增加了土壤活性(H2O-P、NaHCO3-P)和低活性(HCl-P)的含量,降低了中活性(NaOH-P)和残余(Res-P)占总的比例。合理的肥配施推荐25%钙镁肥+75%酸二铵(T1),促进了土壤中活性向活性转化,提高土壤的生物有效性,有利于玉米产量形成和提高肥利用率。
雷烁李翠兰谢修鸿张晋京张晋京
关键词:磷肥黑土磷素形态磷素有效性玉米
菌剂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以FD11(普瑞斯特氏菌Priestia sp.)和CH07(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两种溶菌剂为试验材料,进行菌剂灌根盆栽试验,测定溶菌剂施用对玉米生长、根际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土壤不同形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溶菌剂可改善根际土壤养分特征和微生物学特性,增加根际土壤的活性源含量,对玉米幼苗表现出良好的促生作用。与不施菌剂相比,FD11处理玉米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31.88%、36.39%、104.00%;根际土壤碱解氮、有效、速效钾分别增加了21.90%、107.67%、5.77%。施用溶菌剂的土壤H_(2)O-Pi(Pi为无机)、NaHCO_(3)-P和NaOH-P含量增加,但HCl-Pi和Residual-P含量显著降低。施用溶菌剂改变了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在细菌属分类学水平上,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海洋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节杆菌属等功能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综合以上分析,施用溶菌剂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增加了活性源的含量,从而改善了土壤肥力,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和幼苗生长。此项研究可为新型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万水霞李帆李帆郭志彬王静蒋光月郭志彬
关键词:溶磷菌根系形态磷素形态微生物群落结构
施肥对我国农田土壤形态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形态影响土壤生产力,施肥可改变形态。基于我国农田施肥对影响的30篇文献808组数据,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究施肥对我国农田土壤形态及有效性的效应及影响因,选择合理的施肥方式以提高利用率。结果表明:总体上施肥增加所有形态含量[效应值(E)≥0.14],显著提升有效含量(E=1.44,95%置信区间:1.13~1.74)。氮钾肥有机肥配施(E=2.27,95%置信区间:1.70~2.85)对有效含量的提升显著高于单施肥和氮钾肥配施等施肥方式,施量(≥300 kg/hm^(2))越高、施肥年限(≥20年)越长,有效增加幅度越大;与数据所涉及的其他土壤类型相比,初育土(E=2.01)有效效应值更高,土壤pH 6~8(E=1.63)、初始有机质含量为≥30 g/kg(E=2.00),有效效果提升优于土壤其他条件;高温高湿(气温≥10℃,降水≥800 mm)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利用率。以上结果为因地制宜制定农田管理方案、提高土壤利用率提供科学指导。
刘双凤杨德志王凤徐晋玲
关键词:磷素形态有效磷施肥META分析
施肥配施生物炭对南方酸性稻作土壤形态的影响被引量:4
2024年
针对南方酸性稻作土壤专性吸附和固定能力强的问题,采用微区试验,以正常施(75 kg/hm^(2))不施生物炭为对照,探讨不同肥水平(P2O575、60、45、30 kg/hm^(2))和生物炭配施(40、60、80 t/hm^(2))对土壤不同形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减施肥配施生物炭后全、有效、树脂、碳酸氢钠无机及稀盐酸的含量显著增加,残留态的含量显著降低。(2)肥水平≥45 kg/hm^(2)时,配施生物炭处理的全和有效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17.1%~46.7%和32.5%~76.3%。(3)肥水平≥45 kg/hm^(2)时,配施生物炭处理的树脂和碳酸氢钠无机的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50.8%~160.3%和36.1%~118.3%。(4)减施肥导致氢氧化钠有机含量较对照下降38.4%~39.8%;处理间氢氧化钠无机的含量无显著差异。(5)配施生物炭后稀盐酸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57.9%~352.1%;减施肥处理的浓盐酸有机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施的处理组合;施量为30 kg/hm^(2)时,浓盐酸无机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合;配施生物炭显著降低残留态的含量。(6)土壤全、有效的含量与树脂、碳酸氢钠无机、稀盐酸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添加生物炭有利于提高南方酸性稻作土壤的含量,促进有机向无机的转化,提高土壤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肥施用可低至45 kg/hm^(2)。
苏贵锐荣飞龙张薇张满云吴爱平陈法霖
关键词:生物炭水稻土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土壤肥力特征与形态分布状况
2024年
以贺兰山东麓6个酿酒葡萄子产区典型葡萄园为研究对象,分析0~60 cm土层土壤pH和有机质、氮、、钾、全盐含量特征,采用修正的Hedley分级方法测定形态。结果表明,试验所选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土壤pH均值为8.33,呈碱性,有机质和全氮、全含量平均为7.18、0.36、0.44 g·kg^(-1),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碱解氮、有效和速效钾平均为23.21、11.23、63.05 mg·kg^(-1),分别处于6、3、4级水平。6个子产区之间土壤肥力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银川产区土壤综合肥力最高,且养分具有表聚性。Hedley分级中无机的主要供给源,其中盐酸提取态和残余态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碳酸氢钠-无机(0.79*)和树脂(0.43)是有效的主要来源。以上结果可为后期施肥及管控提供参考依据。
罗园园陈萍谷传申谢静波王娟解艳玲鲍举文马文礼
关键词: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土壤肥力磷素形态
菌对安全利用类农田镉污染土壤形态影响及机制研究
镉(Cd)是我国农田土壤中毒性最强、分布最广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土壤镉的点位超标率高达7.0%。《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将耕地划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由于安全利用类镉污染(镉含量介于0.6-...
杨生浛
关键词:土壤修复解磷菌
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积累和形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有机肥料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但不同种类有机肥料和施用模式的农学效应、提升土壤基础肥力的作用机制及生态环境风险尚欠明确。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不同施用模式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形态的影响,探讨了...
姚龙仁
关键词:稻田土壤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相关作者

王新民
作品数:88被引量:585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怀牛膝 冬小麦 控释氮肥 栽培管理 磷素
李月芬
作品数:76被引量:577H指数:1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土壤 羊草 地球化学特征 苏打盐碱土 地球化学
赵兰坡
作品数:264被引量:2,310H指数:26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黑土 苏打盐碱土 玉米 土壤 硫酸铝
侯彦林
作品数:122被引量:1,428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研究主题:降水量 土壤含水量 生态平衡施肥 土壤墒情 施肥模型
李翠兰
作品数:118被引量:550H指数:14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玉米 土壤 胡敏酸 富里酸 胡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