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528篇“ 社会创新“的相关文章
社会创新被引量:28
2000年
本文定义了社会创新的概念 ,并指出了社会创新的意义 ,概述了已有组织在创新方面的困难 ,并提出了完成一个创新要经过的若干阶段 。
司徒.康格
关键词:社会创新社会机构社会需求社会组织
全文增补中
国家治理的社会创新: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的治理现代化
2025年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探讨社会创新在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由于人口新国情与治理现代化之间的限度,中国人口治理的社会创新始终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治理的创新实践从工具主义导向的偶发性举措创新,到市场驱动下的政策形式创新,再到风险叠加背景下的工具理性创新,最终发展至人口国情下的实质性社会创新。通过构建一个涵盖“横向协调、纵向协同、长远规划”的三维模型,重新建立健全人口发展支撑和服务体系的理论解释框架。该框架的主旨内涵是国家治理的社会创新,要求从整体视角审视人口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促进国家战略转向为社会行动。即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在未来实践中,将进一步拓展为“发展性—社会包容”“普惠性—社会投资”“基础性—社会动员”“兜底性—社会保护”的治理现代化矩阵。
朱荟
关键词:社会创新
“共生”与“韧性”:2024中国城乡更新背景下的社会创新设计研究综述
2025年
在城市化进程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驱动下,城乡更新正从“大规模拆建”逐步转向“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更新”。这一策略以低干预、高灵活性为特征,聚焦于资源优化、空间活化和社区参与,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需求。近年来,“微更新”成为城乡更新研究的热点,不仅在城市老旧社区的更新中展现了强大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也在乡村空间的生态修复与文化振兴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将探讨社会创新设计在“微更新”背景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分析如何在多主体协作中构建共生关系,以及设计赋能空间韧性与社会可持续性。通过梳理2024年度涵盖政策与技术导向,多主体协作机制,设计媒介与路径,以及社会效益与评价等相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旨在总结“微更新”在城乡更新中的理论进展与实践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郑春晖何莎
关键词:韧性
社会工作的社会性与再嵌入策略——新波兰尼视角下社会创新的启示被引量:2
2024年
近年来,社会工作取得了空前发展,其社会性如何实现也引发了争议。在建制化和市场化的双重压力下,社会创新被视为一个有前景的突破口。面对内涵尚未清晰的社会创新以及纷繁复杂的相关实践,本文提出以新波兰尼的第三运动理论来理解社会创新的内涵及社会性的核心含义。在第三运动与市场化、国家保护的区分中,社会性得以确立,“社会再嵌入”是实现社会性的基本策略。本文分析了社会工作机构开展的绿色家政工、女工社企、乡村活化等社会创新项目的“脱嵌-再嵌入”过程。研究揭示了在市场脱嵌和国家主导的社会保护不足的情况下,项目如何精准定位需求、改变社会关系,使面对问题的弱势群体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行动主体。这些项目在一定范围内有力地承担了社会保护的角色。因此,社会工作应当在实践中整合社会创新的再嵌入策略,成为社会创新的主体,从而开拓社会性实践的空间,构建以广泛的国家-社会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保护。
郜宪达兰树记陆德泉
关键词:社会创新社会工作
数字社会创新何以可能--一个知识计量学的分析
2024年
数字社会创新为整合技术创新社会创新的双重优势带来新契机。文章在界定数字社会创新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计量法对数字社会创新主题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基于九大聚类,以社会取向和创新过程为基本维度构建了两维知识框架:其一,数字社会创新从分别面向商业、政治、社会和生活等的数字赋能初期形态过渡到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为支撑的数字社会创业形态,所指涉的广义社会取向是以实现多元混合价值为目标的取向;其二,数字社会创新过程展现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并借由行动者的主动架构或被动采纳与社会环境进行互动循环发展的过程。文章以此知识框架为进一步理解数字技术赋能或驱动的社会创新现象提供理论视角,以期发展国内数字社会创新理论研究,助力数字化转型实践。
李庆真李婷吴彬
关键词:知识框架社会取向
AI时代的社会创新理论
2024年
人工智能(AI)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也重塑了人类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诞生于工业时代的传统社会创新理论在AI时代的解释力逐渐势微,学术界提出了重建AI时代社会创新理论的新任务。本文在比较传统社会创新与数字社会创新的基础上,提出AI社会创新的内涵,以此建构AI时代的社会创新理论。本文强调AI社会创新有助于智能识别漂浮的社会问题,推进解决方案的最优匹配,促进社会创新成果的扩散。围绕AI在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案匹配过程中的作用,本文以社会问题的紧迫性和解决方案的新颖性为框架,首次提出AI自主搜索式、AI赋能生成式、AI自主修补式、AI赋能探索式四种AI社会创新模式。研究发现拓展了已有社会创新理论的内涵。
刘志阳刘志阳
关键词:社会创新社会创业数字技术
论高校科研转化对社会创新的贡献
2024年
高校很多科研项目课题对应对社会挑战至关重要。要战胜这些挑战,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社会创新。然而,很多创新想法未能得到实际应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利益相关者没有完全在科研项目中发挥作用。文章揭示了高校社会创新的兴起,深入分析了高校科研项目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今后加强高校社会创新的做法,并讨论了这种创新形式是否受到应用科学大学的关注以及对他们的重要性。
Isabel RoesslerCort-Denis Hachmeister陈颖(翻译)
关键词:社会创新创新生态系统
国外高校社会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比较和经验启示被引量:1
2024年
在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社会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纷纷将社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双创教育及职业教育。在梳理社会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概念、分析其在国外高校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英、美、日、韩高校专业融入型、通识平台型、新增专业型、创业项目型四种社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差异化使用情境,以及在课程体系改进、实践平台建构、育人队伍培育等方面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钟晓华孙湘茗
关键词:高等教育
社会创新系统构建中共创设计作用研究:基于4个生活实验室案例的比较研究
2024年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社会的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构建社会创新系统为多方参与和最大程度地释放社会创造力提供条件。本研究基于系统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采用多案例比较分析、事件分析法和时序区间方法,选择4个典型生活实验室(Living Lab)案例,从社会创新系统视角深度剖析不同主导者构建过程、关键资源和路径。研究结果为不同主导者构建Living Lab的时序区间和构建路径模型,并讨论了系统构建过程中共创设计的作用。
宋东瑾
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1
2024年
新时代乡村发展迎来重大机遇,但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显著。社会创新不仅是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内生动力,也是打破乡村“外源—内源”二元结构、实现乡村新内源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力量。研究在理论层面解读社会创新与乡村社会创新的概念特征,在实践层面梳理国内外乡村社会创新的实践演进,阐释新时代乡村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总结新时代乡村社会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展望未来乡村社会创新研究的重点领域。结果表明,乡村社会创新的本质在于增强乡村社会的行动能力与实现可持续的社会效益,以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社会创新视角下的中国乡村发展历经初步尝试阶段、曲折摸索阶段、正式实践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乡村社会创新通过创新触发、创新过程、创新表征和创新目标,积极助推乡村振兴和乡村新内源发展,乡村振兴也能反馈并加强乡村社会创新。针对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和实践需要,乡村社会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在于重构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新时代的乡村社会创新研究应着力于审视乡村社会创新的逻辑演进与理论探索、识别乡村社会创新的关键要素与隐形门槛、总结乡村社会创新的网络演化与驱动机制、实现乡村社会创新的动态跟踪与效应评估,以期为乡村振兴新内源发展的中国道路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参考。
陈劼绮陆林路幸福
关键词:社会创新

相关作者

纪光欣
作品数:124被引量:32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企业文化 社会创新 企业管理 管理思想 创新文化
巩淼森
作品数:74被引量:307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创新 用户体验 产品设计 移动互联网 交互设计
耿春雷
作品数:113被引量:22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公益 社会创新 阻锈剂 社会管理创新 钢筋混凝土
季铁
作品数:106被引量:712H指数:15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
研究主题:文化 社会创新 产品设计 乡村 数字化
李长海
作品数:98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 WTO 经济导刊》编辑部
研究主题:CSR 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 社会创新 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