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207篇“ 社区获得性“的相关文章
2020-2022年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研究旨在分析2020-2022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急诊收治的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学的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门急诊收治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送检的17423例病原菌标本,详细记录感染部位等信息并分析病原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送检的标本主要包括血液、痰液和尿液,共检出6613例非重复病原菌株,检出率为37.95%。大肠埃希菌(19.16%)、肺炎克雷伯菌(9.56%)、鲍曼不动杆菌(7.38%)、白念珠菌(7.35%)、金黄色葡萄球菌(6.77%)为检出率前五位的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x^(2)=13.051,P=0.001),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则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x^(2)=24.392,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1月内合并有创诊疗操作、1月内合并皮肤损伤、3月内合并血液透析史、3月内抗菌药物应用史为发生社区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020-2022年社区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菌。鉴于病原菌种类和感染风险因素的特定分布,临床医师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更为有针对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赵文江马臻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学特点
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脑膜炎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5)
2025年
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脑膜炎(CABM)是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非医源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菌感染疾病,儿童多见,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成长。早期精准诊断、规范治疗是儿童CABM诊治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本指南针对CABM的早期识别、诊断与病原学送检、影像学检查、抗菌药物治疗等重要临床问题开展研究证据检索,并形成科学意见推荐,以规范临床医师在CABM临床诊断实践中的行为,改善患儿预后,减轻家庭及社会疾病负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国家儿童感染与过敏性疾病监测中心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刘钢舒赛男
关键词:细菌性脑膜炎细菌感染性疾病社区获得性临床实践指南
医院获得性社区获得性脓毒休克患儿临床特征与预后差异
2025年
目的探讨收治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内不同发生地点脓毒休克的诊治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纳入单中心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脓毒休克患儿203例,将其分为医院获得性脓毒休克组(医院获得组)45例和社区获得性脓毒休克组(社区获得组)158例。比较2组人口学、基础疾病、感染灶、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分析脓毒休克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医院获得组较社区获得组年龄更大[5.6(10.3)岁vs.2.1(6.8)岁],基础疾病[62.2%(28/45)vs.36.1%(57/158)]、恶血液/肿瘤疾病[44.4%(20/45)vs.18.9%(30/158)]、存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比例[31.1%(14/45)vs.1.8%(3/15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获得组白细胞[1.42(10.61)×10^(9)/L]、血小板[26(133)×10^(9)/L]低于社区获得组[8.15(13.53)×10^(9)/L,151(188)×10^(9)/L],C反应蛋白[138(112)mg/L]高于社区获得组[64(9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灶方面,医院获得组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为感染灶的占比低于社区获得组[8.9%(4/45)vs.29.1%(46/158),6.7%(3/45)vs.20.3%(32/158)],血流感染占比高于社区获得组[35.5%(16/45)vs.11.1%(2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获得组真菌阳率大于社区获得组[8.9%(4/45)vs.1.3%(2/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获得组使用两种抗微生物药物占比高于医院获得组,使用三种及以上抗微生物药物占比高于社区获得组,抗真菌药物使用比例医院获得组高于社区获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获得组脑功能障碍占比高于社区获得组[17.7%(8/45)vs.6.3%(10/158)],住院时间长于社区获得性组[15(21)d vs.11(17)d],住院病死率高于社区获得克组[31.1%(14/45)vs.15.8%(25/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院获得性脓毒休克、合并恶血液/肿瘤疾病、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乳酸、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
岳燕科连甜甜康磊刘帅耿文锦徐梅先
关键词:预后
PCT、NLR、CAR对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中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SCAP)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22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SCAP组及非SCAP组,再根据SCAP患者28 d生存状态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检验指标,计算NLR、CAR。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SCAP患者28 d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SCAP组年龄、PCT、NLR、CAR、WBC、中粒细胞计数(NEU)、冠心病占比高于非SCAP组,而淋巴细胞计数(LYM)、ALB水平低于非S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年龄、PCT、NLR、CAR、WBC、NEU、慢阻塞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占比高于存活组,LYM、ALB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9,95%CI:1.020~1.120)、慢阻肺(OR=5.633,95%CI:2.019~15.712)、PCT(OR=1.045,95%CI:1.002~1.090)、CAR(OR=2.170,95%CI:1.616~2.915)是SCAP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CT、NLR、CAR联合检测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PCT、NLR、CAR对SCAP患者28 d内死亡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更好。
李晓烂何永鸿邓俊张鹤王宋平
一种治疗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SCAP)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人参、柴胡、黄芩、蒲公英、鱼腥...
李兴杜革术张希龚聪李家宇赵飞李圆菲
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新生儿临床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新生儿血培养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种类,并对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儿,通过血培养共检出病原菌99株(82.50%),其中41株(41.41%)为革兰阴菌,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17株(17.17%)及阴沟肠杆菌9株(9.09%);56株(56.57%)为革兰阳菌,常见的为表皮葡萄球菌(34株,34.34%)及人葡萄球菌(9株,9.09%);真菌2株,均为白色念珠菌。药敏检测结果显示,氨苄西林对主要革兰阴菌的耐药较高,尤其是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均超过80%,甚至达到100%,对头孢二代和三代药物的耐药也较高,但对头孢三代抗生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敏感较高,达到100%,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妥布霉素)的敏感也较高,尤其是阴沟肠杆菌,敏感达到100%;主要革兰阳菌对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红霉a素)耐药极高,达到88.24%及76.27%,已不建议使用,而对复方新诺明较高,达到50%,但对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利奈唑胺)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妥布霉素)的敏感较高,达100%。结论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新生儿以革兰阳菌感染为主,常见的病原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及人葡萄球菌为主,其对多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情况,临床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合理用药。
于宝磊
关键词: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合理用药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诊疗路径单中心实践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探讨抗感染治疗在单中心的规范应用及感染控制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中心收诊住院的所有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新生儿,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及诊疗过程,对诊疗选择和诊疗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49例患儿中,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检出率为59.2%(29/49),病毒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占80.7%(21/26);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检出率为18.4%(9/49),呼吸道病毒合并细菌感染检出率4.1%(2/49)。病毒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患儿相比,具有较高的阳接触史(76.9%比30.0%,P<0.05),出现发热症状的比例较少(23.1%比60.0%,P=0.053)。所有患儿治疗用抗生素的使用率为26.5%,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的治疗用抗生素使用率差异显著(0比100%,P<0.05)。两组患儿NICU收治率无明显差异(11.5%比20.0%,P>0.05),均好转或治愈出院,7 d内再入院率均为0。所有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院内接受呼吸道隔离,院内呼吸道病毒感染率为0。结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标准化临床管理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对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患儿进行鉴别诊断和精细化诊疗,减低抗生素的应用比例和时间,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以全院和病区感染控制监测结果为依据的抗生素选择,明确的抗生素引入和撤退标准,准确及时的病原体检测,社区呼吸道接触病史和新生儿病房的呼吸道疾病感染控制是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诊疗的重要环节。
黄鸿眉徐晨光黄海波薛银易艳芝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诊疗病原体
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分析
2024年
探讨和分析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10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参考组与研究组,分别提供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实施治疗;就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研究组与参考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00%、86.00%无显著差异;致病菌清除率90.63%与90.32%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率4.00%与6.00%同样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炎因子水平更低,且症状改善速度更快,P<0.05。结论 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采用左氧氟沙星能够更好地保证临床疗效,实现较高的细菌清除率,使病人的炎反应得到有效控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
韦永权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老年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转移脓肿1例
2024年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常见的毒较强的细菌,主要存在于医院获得性感染^([1])。20世纪80年代首次报告在社区健康人群中获得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随后感染率一直在上升,常在人群中仅表现为皮肤感染,无其他已知的风险因素。现报道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转移脓肿患者1例,希望借此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王雅波陈诚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社区获得性
社区获得性摩氏摩根菌肺脓肿伴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摩根菌属只有摩氏摩根菌一个种,是一种条件致病菌^([1])。该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常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在致病条件下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发生泌尿系统、切口感染,还可导致腹泻或食物中毒。近年来已有摩根菌引起肝脓肿^([2])、腹膜炎^([3])、妊娠期前庭大脓肿^([4])等感染的临床报道。现将慈溪市龙山医院确诊的1例摩氏摩根菌肺部社区获得性感染病例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临床医生对该致病菌的认识。
孙贺斌颜伏归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感染肺脓肿肺炎

相关作者

李建生
作品数:1,342被引量:7,734H指数:41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龄大鼠 证候 脑缺血 脑缺血再灌注
曹彬
作品数:346被引量:4,642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社区获得性肺炎 呼吸道感染 肺炎 肺部感染 肺炎支原体
刘又宁
作品数:781被引量:6,845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机械通气 抗菌药物 SARS 急性肺损伤 抗生素
何礼贤
作品数:454被引量:6,448H指数:3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肺炎 肺部感染 抗菌治疗 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
余学庆
作品数:325被引量:3,092H指数:34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证候 中医证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