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15篇“ 神经元网络“的相关文章
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预测药物共晶粒径
2025年
采用球磨工艺,以茶碱为原料药,以4-氨基苯甲酸为共晶形成剂,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辅料,制备了茶碱-4-氨基苯甲酸药物共晶,采用响应面模型研究了辅料质量分数、球料质量比和研磨时间对药物粒径的影响,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ANN)提出了一种球磨法制备药物共晶粒径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辅料质量分数、球料质量比和研磨时间3个主效应是影响药物粒径的显著因素,辅料质量分数与球料质量比、辅料质量分数与研磨时间、球料质量比与研磨时间是影响粒径的显著交互效应,球料质量比的平方和研磨时间的平方是影响显著的二阶效应。随着辅料质量分数、球料质量比和研磨时间水平的增加,药物共晶粒径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各因素采用中等水平时,药物粒径可以低于70μm。最优结构的ANN模型可以准确预测药物共晶粒径,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关系数R达到0.9896,高于多线性回归模型的0.8424。
范祥元宋宇蒋俊龙陈言庆王辉杜陈侠
关键词:茶碱共晶球磨人工神经元网络
一种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墙体热阻测量方法
本发明涉及墙体热阻测量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墙体热阻测量方法,该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墙体热阻测量方法,通过人工神经元网络预测被测墙体内部导热热流,能够在不破坏墙体的情况下,准确测量围护结构内部的导热热...
陈星妮程元霞徐斌
一种基于隐式神经元网络的大地电磁二维反演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大地电磁反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隐式神经元网络的大地电磁二维反演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实测数据和待反演模型;对待反演模型进行网格剖分,得到网格坐标参数,确定接收器坐标参数;将网格坐标参数输入至隐式...
刘颖李昊洋孙剑
神经元网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元网络,包括:并列设置的抑制性读控制晶体管和兴奋性读控制晶体管;与上述两晶体管纵向堆叠对顶设置的写控制晶体管;所述写控制晶体管与读控制晶体管的源极相背设置;所述写控制晶体管的漏极与一磁性隧道结的第...
孔繁生周华
神经元网络构建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FPGA平台的神经元网络构建方法及装置,通过构建基于FPGA平台的胞体间室hGLM,将尖峰序列信号输入至胞体间室hGLM并输出神经元的尖峰放电序列信号;将多个树突间室与胞体间室层级连接并构建基于FPG...
邓斌张楠王江
用于计算条件概率的神经元网络拓扑
描述了一种估计移动设备操作的条件概率的系统。将来自第一移动设备传感器和第二移动设备传感器的输入数据流输入到神经元网络中,其中,将第一输入数据流和第二输入数据流变换成第一神经元和第二神经元的可变激发速率。该系统学习第一输入...
A·加马拉马达卡N·D·斯特普
四维语言:用语言学解构神经元网络
2024年
本研究探讨了语言学方法在理解神经网络和大脑功能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大脑如何编码和处理信息的过程.通过将神经元神经网络的功能类比为语言素,揭示了大脑处理信息的复杂性,开创了对介观的一种全新研究.本文还探讨了神经网络中时间维度的影响、记忆的形成和演变以及自我意识的语言学框架.这项跨学科研究为人们理解大脑的认知和信息处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未来的神经科学和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杨华陈俭
关键词:神经元网络
基于浮栅晶体管的神经元网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浮栅晶体管的神经元网络,包括多节点输入单:所述多节点输入单包括一多输入端浮栅晶体管,多输入端浮栅晶体管的多个栅极输入端分别连接外部的多个仿生传感器输入信号,源极接地,漏极作为所述神经元网络的输出端...
王青陈静吕迎欢谢甜甜赵瑞勇
基于浮栅晶体管的脉冲神经元网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浮栅晶体管的脉冲神经元网络,包括多节点输入单和脉冲产生单:所述多节点输入单包括一多输入端浮栅晶体管,多输入端浮栅晶体管的多个栅极输入端分别连接外部的多个仿生传感器输入信号,源极接地,漏极接脉冲产...
王青陈静吕迎欢谢甜甜赵瑞勇
基于不同化学突触神经元网络抗扰特性比较
2024年
目的:基于5类不同的化学突触模型,研究基于Hodgkin-Huxley神经元模型的神经元网络抗扰特性。方法:采用Hodgkin-Huxley神经元模型和化学突触,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构建不同拓扑结构的生物神经元网络,通过构建不同化学突触神经元网络对比研究了在叠加一定高斯白噪声的正弦波信号刺激下神经元抗扰的特异性,分析不同刺激信号下神经元网络的信号传递模式。采用相关系数法计算网络神经元10在两种刺激信息下第0~50 ms的相关系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神经元网络的抗扰特性与化学突触模型具有相关性,基于不同化学突触模型搭建的神经网络抗扰波形不同。第1~5类化学突触搭建的网络在两种刺激信号下,神经元10前50 ms相关系数分别为0.141 2、0.914 5、0.996 5、0.567 3、0.881 6。由此可见,第2、第3类化学突触相比于其他几类化学突触有更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第2、第3类化学突触模型最为复杂;第4、第5类化学突触延时反应最快。结论:第2、第3类化学突触模型最适合研究神经网络抗扰特性,此研究为构建神经元网络过程中选择化学突触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启示。
宋英健逯迈李响
关键词:神经元网络数值模拟

相关作者

许少华
作品数:168被引量:1,020H指数:19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学习算法 过程神经元网络 神经网络 过程神经网络 过程神经元
王江
作品数:341被引量:717H指数:1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神经元 神经元网络 闭环 脑电信号 针刺
邓斌
作品数:185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神经元 神经元网络 闭环 生物神经网络 针刺
魏熙乐
作品数:150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神经网络 神经元 闭环 神经元网络 脑电信号
李会艳
作品数:71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基底核 生物神经网络 神经元网络 闭环 帕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