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63篇“ 神经动力学“的相关文章
- 基于神经动力学结构的欠驱动AUV轨迹规划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神经动力学结构的欠驱动AUV轨迹规划方法及系统,应用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障碍物和目标数据编码到一个预构建的地图中,其中每个节点由八个方向神经元表示;通过消除超出AUV转向能力范围的神经元之...
- 陈铭治朱大奇陈伟沣李鸿飞柏基波刘原庞文
- 一种基于协同神经动力学的无人车非凸优化控制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协同神经动力学的无人车非凸优化控制方法,旨在提高无人车在复杂非凸条件下的控制稳定性和准确性,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无人车连续的非线性运动学模型,通过泰勒展开和前向欧拉方法得到无人车离散的线性化误差模...
- 金龙刘付颖苏振明
- 基于改进神经动力学解算的移动声源TDOA定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神经动力学解算的移动声源TDOA定位方法,涉及TDOA定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声信号源的轨迹方程,并基于轨迹方程构建声传感器坐标方程;S2、将声传感器坐标方程转换为线性方程;S3、构...
- 崔银巧肖秀春宋致远林振涛郝献举
- 一种基于神经动力学解决伪凸优化问题的分布式算法
- 2025年
- 伪凸优化作为非凸优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代工程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投影法及惩罚方法的神经动力学方法,求解具有不等式约束及等式约束的分布式伪凸优化问题.相较于已存在的各类算法,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分布式系统中提高了各智能体间通信的效率,仅使用涉及系统决策的状态变量进行相互通信,因此能够节省大量通信资源.本文基于非光滑分析和Lyapunov理论,证明了网络系统中的所有智能体的状态变量在有限时间内进入可行域内并永驻其中,并且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达成一致,然后渐近收敛到所考虑的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同时给出了两个数值实验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
- 喻昕李浩宇
- 关键词:神经动力学
- 基于非凸范数的固定时间神经动力学稀疏信号重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非凸范数的固定时间神经动力学稀疏信号重构方法,步骤如下:S1、建立L<Sub>0</Sub>范数最小化优化模型;S2、用L<Sub>1‑μ2</Sub>混合范数优化模型去近似L<Sub>0</Sub>范数...
- 巨兴兴郑金兰杨鑫松韩信欧阳炳豪林海
- 基于自适应神经动力学算法的电-氢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能量管理方法
- 2025年
- 近年来,在能源需求持续攀升和氢能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氢综合能源系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大量分布式资源的接入,系统呈现出愈加显著的多主体特征,给电-氢综合能源系统的能量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动力学算法的电-氢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能量管理策略。首先,考虑火力机组、风光机组、电解槽、储氢罐、氢化工等能源设备的运行成本及约束,建立了电-氢综合能源系统能量管理模型。其次,针对此优化模型的求解,建立了一种分布式自适应神经动力学优化算法。该算法不仅保留了神经动力学算法计算时间短、速度快的特点,还减少了自变量初值对求解的影响。在算例中,所提方法同时与集中式方法和交替方向乘子法的求解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在计算效率上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 管文博李基源常馨月薛屹洵苏珈李泽宁
- 基于神经动力学模型预测的多AUV编队自适应控制方案
- 2025年
- [目的]针对复杂海流和障碍干扰会影响多自主水下航行器(AUV)编队控制问题,提出一种神经动力学模型预测解决方案。[方法]首先,针对各种障碍干扰以及动态避障过程中期望收敛速度过快导致的AUV滞回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神经动力学模型预测的多AUV编队自适应控制方案(NDP-ABS),引入活性源、抑制源,结合最优控制实现动态避障、编队控制和期望跟踪,以解决势场类算法的局部最优问题。其次,考虑到NDP环节在控制律中引入的未知非线性因子以及海流扰动,基于非线性自适应反步法对AUV期望跟踪控制器进行设计,解决浅层海流扰动以及非线性因子对AUV期望跟踪控制的干扰。最后,利用李雅普诺夫理论证明系统的稳定性。通过6组仿真,以验证NDP-ABS方案的有效性。[结果]结果表明,相较于NDP-BS方案,编队稳定性提高36.8%,避障造成的路径代价减少58.3%。[结论]NDP-ABS编队方案具有避障代价低、抗海流干扰能力强、稳定性高等优点,在多AUV非显式编队控制中具有明显优势。
- 张继文徐博王储岩王朝阳
- 关键词:自主水下航行器编队控制生物启发
- 基于神经动力学优化的柔性内窥镜机器人最优遥操作控制被引量:1
- 2025年
- 柔性内窥镜机器人具有连续体结构,在微创手术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但连续体结构的非线性变形特征导致柔性内窥镜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神经动力学的柔性内窥镜机器人最优遥操作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构建图像空间下内窥镜机器人主从运动映射机制,建立柔性内窥镜运动学模型,获得图像特征速度与驱动速度的映射关系;其次,基因关节运动约束将机器人运动控制转化为二次规划最优控制问题,并使用基于神经动力学的实时求解器进行高效求解;最后,在输尿管镜机器人平台开展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减小人工操作误差和速度振荡,目标点跟踪误差被控制在2.5%以内,同时有效提升了碎石术中器械操控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张杰阳何帅邓震何炳蔚
- 关键词:最优控制
- 神经动力学技术联合麦肯基力学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神经动力学技术联合麦肯基力学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寻找更优的颈椎病临床治疗手法方案。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且基本资料相匹配的3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麦肯基治疗组(16例)和联合治疗组(1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物理因子及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神经动力学手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颈椎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测量,同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椎ROM、VAS、NDI评分组间差异对比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的颈椎ROM(屈曲、伸展、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分别为(42.65±3.12)°、(40.88±4.05)°、(41.18±4.52)°、(42.06±4.70)°、(73.53±5.80)°、(74.71±7.39)°、VAS评分为(0.76±0.75)分、NDI评分为(3.82±3.47)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神经动力学技术联合麦肯基力学疗法能更好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颈椎活动受限症状,加快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是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 张振发张桂芳张珊珊韩秀兰赖建洋王楚怀
-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 基于磁共振成像观测的双相障碍神经动力学演化分析方法
-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磁共振成像观测的双相障碍神经动力学演化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二阶截断所述额叶‑杏仁核环路的动力学多项式方程,并根据所述动力学方程对所述前额叶‑杏仁核环路的功能脑网络由不同的初始大...
- 龙镜亦柳小波郭甜龚迅骆小婉商利飞
相关作者
- 张智军

- 作品数:226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冗余度机械臂 二次规划问题 机器人 神经动力学 求解器
- 孔令东

- 作品数:19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求解器 神经动力学 实数域 二次规划问题 拉格朗日乘数法
- 朱大奇

- 作品数:229被引量:2,035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海事大学
- 研究主题:水下机器人 故障诊断 容错控制 自治水下机器人 信息融合
- 陈涛

- 作品数:54被引量:90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控制器 神经动力学 无人机 递归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 陆启韶

- 作品数:229被引量:787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分岔 稳定性 动力学 非线性动力学 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