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27 篇“ 神经外科患者 “的相关文章
神经外科 患者 术后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202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外科 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生物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21年1月-2024年6月期间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 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200例。通过病历回顾、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及随访信息收集了详细的数据。并统计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现况及病原菌分布等,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0例患者 中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23例。主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3.48%),铜绿假单胞菌(26.09%),肠杆菌科(17.39%),真菌(8.70%),及其他病原体(4.34%)。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颅内(65.22%),其次是伤口(21.74%)。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6.96%),头痛(65.22%)。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4 h(P=0.001)、ICU入住时间>7 d(P=0.01)、术前住院天数>7 d(P=0.03)、糖尿病患者 (P=0.04)、术中输血(P=0.02)、术后使用机械通气(P=0.01)等均为术后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进一步确认,手术时间>4 h(P=0.001)、ICU入住时间>7 d(P=0.02)、术中输血(P=0.03)、术后使用机械通气(P=0.01)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抗生素治疗效果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较好,但多重耐药性在部分病原体中较为常见。结论神经外科 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手术时间>4 h、ICU入住时间>7 d、术中输血和术后使用机械通气是术后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时丽娜 魏志玄 张小燕关键词:神经外科 术后颅内感染 抗生素敏感性 健康教育标准路径在神经外科 患者 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标准路径在神经外科 患者 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10例住院患者 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接受传统健康教育,研究组接受标准路径健康教育,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 负面情绪,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QLI)评估两组患者 的生活质量,采用赤峰市医院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估两组患者 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LI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标准路径可减轻神经外科 患者 围手术期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 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张海红关键词:神经外科 围手术期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用于神经外科 患者 的防跌倒康复训练设备 本发明涉及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神经外科 患者 的防跌倒康复训练设备,包括底座,底座正上方设置有跑步带,底座左右两侧的上方对称设置有用于限制双脚在跑步带上的跨度的限步组,跑步带的正上方设置有用于护住腰背不后倾的护腰组。... 朱丽娟 陈茂华 孙军 黄西西 林胜乐神经外科 患者 艰难梭菌感染的临床护理及防控2025年 目的 本研究探讨神经外科 艰难梭菌的分子流行特征及在院内监测条件下,及时且严格落实院内防控和个人卫生措施在控制院内艰难梭菌交叉传播的实效性,以及临床护理对神经外科 患者 艰难梭菌感染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单位自2011年1月开始进行艰难梭菌院内传播监测,其间发现神经外科 病房出现艰难梭菌交叉传播,通过科室感控责任护士监督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加强临床护理,同时继续监测病房艰难梭菌流行;并将分离培养的艰难梭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了解监测不同时期艰难梭菌的基因特征。结果 本研究涵盖神经外科 3个楼层的病房(病房一、病房二和病房三)住院腹泻患者 ,共计分离得12株艰难梭菌,主要为ST35和ST37,分离率为10.9%(12/110)。在监测前期,通过PCR-核糖体分型发现不同楼层的菌株之间存在同源性。在院感科督查下,由感控责任护士规范化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并对艰难梭菌患者 加强临床护理,在后续监测过程中未发现艰难梭菌的交叉流行。通过对分离到的艰难梭菌全基因组数据分析,发现交叉传播菌株属于携带多重耐药基因的ST-37型艰难梭菌。结论 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落实院内防控和个人卫生措施是减少院内传播和实现医院感染控制至关重要的措施。同时,精细化的临床护理能改善神经外科 艰难梭菌感染患者 预后。 毕夏菁 杨芷 赵平 童晓飞关键词:艰难梭菌感染 艰难梭菌 神经外科 临床护理 神经外科 患者 术后疼痛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效果观察2025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 患者 术后疼痛管理中循证护理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神经外科 术后患者 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 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n neurosurgery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after neurosurgery from January 2023 to January 202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postoperativ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vidence-based nursing. The pain scores,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surgery. Results: The pai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of neurosurgery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ain,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潘丽娜关键词:神经外科 术后疼痛 循证护理 疼痛评分 1M3S感染控制管理模式预防神经外科 患者 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1M3S感染控制管理模式预防神经外科 患者 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8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住院的94例患者 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7)与常规组(n=47)。试验组实施1M3S感染控制管理模式,常规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管理质量。结果:管理后,两组医院感染知识掌握度、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医院感染防控配合度评分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对人文态度、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环境及设备管理的满意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 实施1M3S感染控制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 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及能力,减少患者 医院感染风险,有效提升患者 感染控制管理满意度。 焦亚星 吴娅琦关键词:神经外科 医院感染 预防神经外科 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综述 2025年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固,导致血管阻塞与静脉回流受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见于神经外科 患者 。该病症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肿胀与局部疼痛,对患者 的康复过程产生严重影响。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外科 治疗中,对神经外科 患者 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分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成因与预防护理措施,为外科 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于明秀 沈约 彭利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 长期卧床 功能锻炼 神经外科 患者 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及实证研究 目的:系统检索国内外神经外科 患者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ntraoperatively Acquired Pressure Injury,IAPI)预防的相关证据,并进行提炼与汇总。将所得最佳证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转化... 黄彩虹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 实证研究 神经外科 患者 的疼痛评估及镇痛治疗策略2024年 通过对神经外科 患者 的疼痛评估进行详细研究,进一步明确最有效且符合患者 个体情况的镇痛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我院采用镇痛泵进行疼痛治疗的神经外科 手术患者 ,样本病例包括男性76例,女性46例,不同肿瘤类型共计122例。研究对象包括幕上肿瘤及幕下肿瘤患者 ,并确保在前台,翼点,顶部等不同的开颅部位都包含在内。结果 研究发现,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患者 比例为79.5%,术后疼痛评分在1h、2h、4h、24h和48h时的NRS评分依次为3.26、2.18、2.16、2.76和1.37,而WBFS评分在相应时间点的是3.46、2.77、2.00、2.77和1.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使用了镇痛泵后,患者 NRS评分及WBFS疼痛评分均低于未用者,且镇痛泵使用在4h、24h、48h时能显著降低患者 NRS评分,而在4h、24h时能显著降低WBFS评分,性别因素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对于神经外科 患者 ,适当的疼痛评估及适时采用镇痛治疗策略可以显著降低患者 的术后疼痛,其中静脉自控镇痛泵可能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疼痛管理方式,性别因素在疼痛评估和镇痛治疗中已被证实具有显著影响。 刘晓芳关键词:神经外科 疼痛评估 镇痛治疗 静脉自控镇痛泵 性别因素 护理对神经外科 患者 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及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围绕针对神经外科 病人手术后期实施护理工作对于并发症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神经外科 手术治疗的病人八十六名当作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平均、随机的原则将所有病人划分为两个小组,对两个小组内病人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于干预组内病人实施特别护理,而对于参照组内病人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针对两个小组病人入院和出院时期的GCS评分和Karnofsky评分情况进行总结对比,结合各项数据来掌握两个小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入院和出现的时候,干预组的病人GCS评分及Karnofsky评分相对于参照组内所有病人的结果较高,并且在并发症发生概率方面也表现的更为优秀。结论 对于神经外科 病人手术后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病人的身体恢复效率,促进病人生活质量的提升,控制病人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适合大范围的在临床中加以运用。 江清清关键词:护理 神经外科 并发症 患者满意度 KARNOFSKY评分
相关作者
韩如泉 作品数:311 被引量:1,364 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外科 麻醉 神经外科手术 麻醉管理 围术期 周建新 作品数:170 被引量:1,195 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外科 脑损伤患者 脑脊液 重症 脑损伤 王强 作品数:168 被引量:921 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外科 万古霉素 X线计算机 脑脊液 多层螺旋CT 张建男 作品数:72 被引量:179 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神经外科患者 导管 约束手套 颅内动脉瘤 张永琴 作品数:65 被引量:289 H指数:8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神经外科 健康教育 神经外科患者 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