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0篇“ 神经成像“的相关文章
- 一种基于声电耦合的高分辨率外周神经成像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声电耦合的高分辨率外周神经成像系统,包括电刺激诱发模块、超声扫描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信号输出模块、电刺激组件、超声换能器组件以及成像装置;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信号处理单元以及增强提取单元,信号处理单元配置有...
- 宋西姊贺靖媛孛茹婷李瑞华明东
- 基于数字孪生与视神经成像融合的眼底图像评价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数字孪生与视神经成像融合的眼底图像评价方法,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眼底数字孪生模型;将获取的OCT和OCTA眼底图像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区域并进行像素融合得到眼底融合图像;将所述眼底融合图像...
- 强京灵张蓓张欣王金志张江波吴宁勇杨永利
- 基于MR神经成像定量评估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及周围淋巴结
- 2025年
- 目的:探讨MR神经成像定量评估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及周围淋巴结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实验设计,纳入32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基于MR神经成像技术采集双侧面神经MR高分辨薄层图像,测量双侧面神经不同节段(包括迷路段、膝状神经节、水平段、垂直段、茎乳孔段、腮腺段主干、颞面干、颈面干)直径以及耳周、腮腺淋巴结的定量指标(数量、最大淋巴结的长短径)。采用配对t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双侧面神经直径、周围淋巴结定量指标差异。结果:面瘫侧膝状神经节、茎乳孔段、腮腺段主干、颞面干、颈面干直径明显大于健侧(均P<0.05),但迷路段、水平段、垂直段直径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瘫侧耳周淋巴结的数量明显多于健侧(P=0.001)。结论:MR神经成像可定量评估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结构变化:膝状神经节、茎乳孔段、腮腺段主干、颞面干及颈面干增粗;同时发现患侧耳周淋巴结数量增多。上述发现可辅助评估疗效、判断预后。
- 刘丽华黄慧敏冀晓东王巍胡明
- 关键词:急性周围性面瘫BELL面瘫面神经
- 在神经成像研究中意外发现的伦理讨论
- 2025年
- 在神经成像技术研究过程中,如果产生的意外发现能给研究参与者带来明显医疗帮助,且已获得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应告知其意外发现。对此,通过互惠原则、利他原则和轻松救助理论可以对其提供伦理辩护。除此之外,通过轻松救助理论论证了研究人员应承担适度寻找意外发现的道德责任,但需权衡研究方案的成本和效益。最后,文章提出了意外发现的分类和具体反馈计划,以确保研究参与者能及时获得对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发现。但是,划定意外发现的范围颇具挑战,需综合考虑意外发现的科学有效性、临床意义和可操作性等因素。
- 冯龙飞
- 关键词:告知义务
- 基于数字孪生与视神经成像融合的眼底图像评价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数字孪生与视神经成像融合的眼底图像评价方法,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眼底数字孪生模型;将获取的OCT和OCTA眼底图像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区域并进行像素融合得到眼底融合图像;将所述眼底融合图像...
- 强京灵张蓓张欣王金志张江波吴宁勇杨永利
- 神经成像数据共享中的伦理问题探究
- 2024年
- 近年来,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脑功能和疾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大量且更易获取的神经成像数据将对认知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助力脑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发展。目前,神经成像数据共享逐渐成为趋势,但随之而来的一些伦理问题也值得思考。从公众、研究人员、用户和数据中心四个共享主体梳理了神经成像数据共享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责任伦理的基础上,结合贝尔蒙特原则的指导,提出了加强神经伦理委员会建设、完善知情同意模型、构建数据共享基础设施、建立数据隐私保护机制以及引入监管保护措施的治理对策,为促进神经成像数据的共享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被试的贡献提供一定的参考。
- 吴周康何晓松
- 关键词:神经成像数据共享伦理问题责任伦理
- 盆腔神经成像中iMSDE序列的参数优化及应用
- 目的:(1)探讨改进的运动敏感驱动平衡(improved motion-sensitized driven-equilibrium,iMSDE)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
- 刘惠
- 关键词:图像质量
- 具有光电刺激和记录功能的神经成像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光电刺激和记录功能的神经成像系统,包括柔性植入式神经电极、PCB电路板和记录相机,所述PCB电路板和所述记录相机分别与所述柔性植入式神经电极连接。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备上述具有光电刺激和记录功...
- 陶虎顾驰魏晓玲周志涛周渝
-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实现术中神经成像: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被引量:1
- 2024年
- 背景:目前主要的神经成像方式,如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和高分辨率超声,均无法为医生提供术中实时定位图像。随着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手术目标区域的直接可视化成为现实,这为神经的术中实时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案。目的:归纳并总结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实现术中神经成像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近红外荧光成像,光学成像,神经成像”为中文检索词,以“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optical imaging,nerve imaging”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重点为2010年1月至2023年7月,同时纳入少数经典远期文献,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中英文文献重复性研究、低质量期刊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最后纳入6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吲哚菁绿引导下的近红外荧光成像在临床上已被用于术中血管、输尿管和胆管等管状器官以及各种肿瘤的识别与定位,是目前在精准外科手术中应用比较成熟的术中成像方法。(2)在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实现术中神经荧光成像的研究中,吲哚菁绿是目前唯一的一种应用于临床研究的近红外荧光染料。(3)理想神经显影剂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在围术期容易给药,logD在pH=7.4时数值为0.5-3.0,分子质量<500 Da,有近红外窗口中的激发和发射波长,能够在神经组织中长时间保留,具有较高的SBR值以及较高的安全性。(4)未来近红外神经荧光显影剂的开发中,研究者们应该将重心放在合成吲哚菁绿与神经特异性靶点的复合物中。(5)在应用前景方面,该技术不仅能使术中神经荧光成像将成为现实,而且在原位监测神经再生以及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也将取得巨大突破。
- 高文平张志华韩飞郝卫国
- 关键词:光学成像神经成像显影剂吲哚菁绿
-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磁共振神经成像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的磁共振神经成像特征及诊断效率,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06—2023-09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CIDP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3.0T MRI进行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分析MRN诊断CIDP的效果(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分析MRN的成像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MRN诊断CIDP的敏感性81.94%(59/72),特异性82.00%(41/50),阳性预测值86.76%(59/68),阴性预测值82.00%(41/50),准确率81.97%(100/122),误诊率18.00%(9/50),漏诊率18.06%(13/72)。CIDP患者的MRN特征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增粗,信号增强及强化(“袖套征”)。43例患者臂丛神经(BP)和51例患者腰骶丛神经(LSP)出现增粗肥大,观察组患者BP及LSP神经根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马尾神经信号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N主要用于评估CIDP患者周围神经的形态、信号、强化等成像特征,具有准确率高、敏感性强的特点,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患者病情,可作为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辅助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萌迪苏春贺翟冬枝
- 关键词: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磁共振成像神经成像成像特征
相关作者
- 刘定西

- 作品数:245被引量:1,396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 MR 神经成像
- 孔祥泉

- 作品数:328被引量:2,217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MR MRI诊断 磁共振
- 孔祥泉

- 作品数:81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MRI 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神经成像 MRA
- 明东

- 作品数:943被引量:1,122H指数:18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 研究主题:脑电 脑-机接口 脑电信号 脑机接口 功能性电刺激
- 刘丽华

- 作品数:24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MR图像 手术模拟 神经成像 脑实质 听神经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