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4篇“ 神经毒性物质“的相关文章
- 中脑类器官及其高速大规模制造方法、利用它筛选神经毒性物质和筛选多巴胺能神经元相关疾病药物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中脑类器官及其制造方法、利用它的神经毒性物质的筛选方法以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相关疾病的药物筛选方法,其中该制造方法可以高速、快速制造类器官,从而实现快速的药物筛选,阻断异常分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死核现象,并减少类器官...
- 韩东旭郭浩姚雪瑞金哲龙金南衡
- 乳果糖口服溶液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治对肝性脑病患者神经毒性物质、炎症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乳果糖口服溶液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治对肝性脑病患者神经毒性物质、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接受肝性脑病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通过乳果糖口服溶液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进行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肝功能各项指标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氨水平以及β-内啡肽等毒性物质较之于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较之于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炎症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尿、血淀粉酶(AMY)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而观察组较之于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性脑病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与乳果糖口服溶液联合治疗肝性脑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炎症因子和神经毒性物质水平,值得推广。
- 赵勇娜李志勤高莉萍谢颖
- 关键词:乳果糖口服溶液门冬氨酸鸟氨酸炎症
- 钒神经毒性机制及抗钒神经毒性物质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钒是一种过渡金属,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长期过量接触会对人体多个器官或系统造成功能性和器质性损害。本文从钒神经毒性的线粒体损伤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神经递质途径等机制及利用抗氧化类、多巴胺类及其他化合物降低钒神经毒性作用来进行综述,为钒神经系统损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 刘梅(综述)王海燕(审校)李红(审校)
- 关键词:钒神经毒性拮抗作用
- 乳果糖口服溶液联合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毒性物质、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乳果糖口服溶液联合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毒性物质、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肝性脑病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乳果糖口服溶液)和观察组(47例,乳果糖口服溶液+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比较两组的神经毒性物质、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β-内啡肽、血氨、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果糖口服溶液联合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神经毒性物质水平、炎症因子水平。
- 曹芳张广文闫亚平
- 关键词:肝性脑病乳果糖门冬氨酸鸟氨酸神经毒性物质
- 六味醒神颗粒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患者神经毒性物质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 探讨六味醒神颗粒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患者神经毒性物质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76例进行观察,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2次/d;研究组给予六味醒神颗粒联合纳洛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HDS评分、血清β-内咖肽、血氨及炎症因子水平(IL-6、CRP、IL-10、TNF-α)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HDS评分、血清β-内咖肽、血氨、IL-6、CRP、IL-10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研究组MMSE、HDS评分分别为(24.56±3.48)分、(22.83±3.1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β-内咖肽、血氨、IL-6、CRP、IL-10、TNF-α水平分别为(45.72±9.64)pg/ml、(96.48±15.52)μmol/L、(13.47±3.54)ng/L、(15.68±3.97)mg/L、(10.88±4.21)ng/L、(13.08±4.43)n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六味醒神颗粒联合纳洛酮可有效降低肝性脑病患者血清β-内咖肽、血氨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认知功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焦克德于丽秋陈小莉
- 关键词:纳洛酮肝性脑病炎症因子
- 马钱子总生物碱神经毒性物质基础和白芍总苷干预作用的研究
- 中药马钱子(Semen Strychni)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面部神经麻痹、肿瘤等疾病,临床应用广泛,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古代文献记载...
- 李淑娟
- 关键词:马钱子总生物碱神经毒性白芍总苷干预作用PC12细胞
- 姜黄素对神经毒性物质解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姜黄中的主要酚类化合物姜黄素(CUR)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作用。CUR普遍存在于姜黄物种中,历史上被用作草药,许多研究表明CUR对于包括大脑在内的各种动物组织的毒性物质损害均有保护作用,CUR可有效治疗多种由神经毒性物质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然而由于缺乏相关人体试验的结论.
- 王超
- 关键词:神经毒性物质解毒作用神经系统疾病动物组织酚类化合物脂质过氧化
- 基于原代海马神经元的神经毒性物质高内涵筛选方法的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建立基于原代海马神经元模型的神经毒性物质高通量筛选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应用高内涵筛选技术定量检测11种药物对原代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数量、线粒体质量、Mn SOD水平、γH2AX水平和神经突起生长等参数的影响。结果安眠酮、多虑平、地西泮、氯苯那敏和氯氮平等在抑制细胞存活的同时,引起线粒体质量改变,Mn SOD水平、γH2AX水平升高,细胞突起变短;艾司唑仑使线粒体质量下降,抑制细胞突起生长;苯巴比妥促进细胞神经突起生长;阿司匹林引起线粒体质量下降;麻黄碱引起γH2AX水平升高。结论与文献已有数据进行比较,神经毒性检测正确率高,可为进一步的神经毒性评价及神经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于红燕祁妍敏李学会董莉莎姚碧云
- 关键词:神经毒性
- 基于高分化PC12细胞的神经毒性物质高内涵筛选方法的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建立基于高分化PC12细胞模型的神经毒性物质高内涵筛选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应用高内涵筛选技术定量检测11种药物对高分化PC12细胞的细胞数量、线粒体质量、细胞核面积、细胞膜通透性、Mn SOD水平、γH2A.X水平、细胞面积、细胞圆度、细胞宽度、细胞长度和细胞宽长比等参数的影响。结果安眠酮、多虑平和地西泮等在抑制细胞存活的同时,引起线粒体质量改变,膜通透性增大,Mn SOD水平、γH2A.X水平升高,细胞长度减小、圆度增大、面积减小等;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能够促进细胞存活或促进细胞神经突起生长。结论与文献已有数据进行比较,神经毒性检测正确率高,多参数表征的一般毒性较单一参数表征的一般毒性检测正确率要高。可使用高分化PC12细胞作为高内涵筛选的神经毒性评价模型,以细胞数量、线粒体质量、Mn SOD水平和γH2A.X水平作为细胞毒性指标,以细胞宽长比作为神经毒性指标,对神经毒性物质进行有效筛选。
- 祁妍敏李学会董莉莎高雅刘文丽赵鹏姚碧云
- 关键词:神经毒性
- 神经毒性物质在多发性硬化发病及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有炎症侵润、髓鞘脱失及轴索变性、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丧失,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越来越多学者认为神经毒性机制参与了MS的发病,为MS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神经毒性物质,是指对胶质细胞、神经元、轴索具有直接毒性作用,能导致其坏死、凋亡的物质,主要有兴奋性氨基酸、氧化物、凋亡相关蛋白、钙离子、钙蛋白酶等。本文就MS的神经毒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舒崖清胡学强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神经毒性
相关作者
- 祁妍敏

- 作品数:41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民用航空局
- 研究主题:飞行员 民用航空器 航空器 患病率 客舱
- 姚碧云

- 作品数:53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
- 研究主题:锰 毒性预测 中草药 SH-SY5Y细胞 苯并[A]芘
- 于红燕

- 作品数:38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民用航空局
- 研究主题:飞行员 串联质谱法 血液 人血浆 初筛检测
- 李学会

- 作品数:9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
- 研究主题:神经毒性 锰 PC12细胞 高分化 SH-SY5Y细胞
- 董莉莎

- 作品数:4被引量:9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
- 研究主题:神经毒性物质 神经毒性 GFAP PC12细胞 高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