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855篇“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章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本书内容包括: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增进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心理潜能、强化多元智能、改善学习力、增强自我效能感等。
孟万金著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卫生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活动的融合教育模式探索
2025年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幼儿教育中的基础性内容,旨在培养幼儿的积极心理,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启蒙阶段,除了关注幼儿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更多还需要把握好幼儿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和身心健康问题。通过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活动,能够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主要育人目标,为幼儿创建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带给幼儿更好的体验,深化幼儿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活动中,能够基于幼儿的实践参与,提供给幼儿启发和引导,以此来体现教育价值,提高教育成效。对此,文章主要分析当前幼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活动融合教育中的挑战,并阐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活动教育的必要性,以此来执行可行性教育策略,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钮万海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以“五育”促“心育”——五育并举视角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2025年
本文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下,深入探讨了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通过构建“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研究发现,“五育并举”视角下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能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潘纬织熊慧敏
关键词:五育并举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马千珉
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及展望
2025年
新的课程方案重新定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课标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了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强调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分解到不同学科课程中,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给予学生更为丰富和多元的学习体验。新课标注重通过跨学科教学模式,淡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单纯理论灌输,实现与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促进,建构更加贴近学生现实需求积极心理融合教育
张国敏
关键词:学生心理教育学科融合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对策研究?——以X学院为例
2025年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产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当下解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不足、资源匮乏、活动参与度低等现状,高职院校应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采取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深度与广度、丰富心理辅导资源、提升活动吸引力以及建立长期培养机制等策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马琴芳
关键词: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活动的融合教育模式探索
2024年
聚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活动”的融合教育模式探索,借助四类专项活动:以自然为媒,经游戏激发幼儿内心积极情感;以环境浸润,将大德育精神渗透一日常规;开展特色“四心”活动,全方位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在高校与幼儿园协同提质方面,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为幼儿园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旨在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将心理健康元素多维度渗透至幼儿日常教育中,为幼儿积极人格特质的养成和心理健康品质的提升开辟新路径。
盛洁赵梦雅
关键词:幼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
2024年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逻辑指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情绪的培养和积极人格的塑造为核心,其教育内容、理念、方法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能进一步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活力与创新力。本文从两者融入的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价值逻辑出发,探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与重要性,为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出实践路径与价值遵循。
田甜田甜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学
创伤后成长目标下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24年
基于创伤后成长的目标,阐述了创伤后成长带来的积极变化,分析了个体心理支持性因素在“知、情、意”心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指出主动反刍、感恩、心理韧性等关键变量起到的核心作用。从培养大学生主动反刍、引导大学生常怀感恩之情和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强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以期促进大学生创伤后成长能力的提升,将对创伤的干预转化为育人的契机。
苗欣雨张凡迪
关键词:创伤后成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4年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作为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视和关注处理大学生已出现的问题心理,并未秉持预防大于治疗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偏离了育人目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通过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方式化解心理危机,让大学生最直观体验到幸福感,能够形成良好的隐性教育功效。因此本研究以“三全育人”为基石,从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出发,探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路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尹耀平
关键词:三全育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相关作者

孟万金
作品数:121被引量:2,136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公平 残疾儿童 积极心理品质 量表
官群
作品数:59被引量:667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超常教育 外语 英语 积极心理品质
张冲
作品数:71被引量:72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积极心理品质 情绪智力 量表编制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
郑祥专
作品数:23被引量:130H指数:8
供职机构:三明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 性教育
陈虹
作品数:71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编辑部
研究主题: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积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