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6篇“ 穗发芽“的相关文章
- 一种小麦抗穗发芽检测装置
- 本发明涉及小麦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小麦抗穗发芽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和固定于所述机架的检测罩,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有试验板,所述检测罩将所述试验板覆盖,所述检测罩和所述试验板之间设为检测腔,所述检测罩一侧翻转有盖板,所述检测...
- 孙华卫凌冬张道荣唐清周芳菊汤清益刘先斌王志顺王鑫
- 种子萌发与穗发芽
- 2024年
- 种子的萌发是指种子胚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活跃状态,并逐步生长成幼苗的过程。正常的种子萌发是作物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基础,标志着种子内部生物化学的变化和生长物质合成的开始,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能量和养分。种子萌发的过程复杂而精密,受基因、种子贮藏物质代谢.
- 董慧雪王际睿
- 关键词:穗发芽种子胚种子萌发生物化学
- 水稻抗穗发芽基因SDR3.1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抗穗发芽基因SDR3.1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该InDel标记产物的序列位于第3号染色体第5999678到5999836位之间;InDel标记产物如SEQ ID No.3所示,当第89...
- 圣忠华郭乃辉胡培松唐绍清胡时开焦桂爱魏祥进谢黎虹邵高能王玲赵凤利唐杰王玉博
- 植物生长抑制剂对藜麦农艺性状和穗发芽抗性的影响
- 2024年
- 藜麦果实无休眠或休眠期短,成熟时云南大部分地区雨季尚未结束,在收获前期遇持续阴雨天气或在潮湿环境下易发生穗发芽现象,严重影响藜麦产量和品质。为有效地控制藜麦穗发芽,以易穗发芽的WQ6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初花期(B1)、盛花期(B2)、灌浆期(B3)分别喷施脱落酸(A1)、矮壮素(A2)、多效唑(A3)3种植物生长抑制剂,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探究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植物生长抑制剂对藜麦农艺性状和穗发芽抗性的影响。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穗发芽抗性,发现各处理的穗发芽隶属函数均值都小于CK,盛花期喷施矮壮素处理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低,穗发芽抗性最强。各处理均能极显著矮化植株、影响产量,A2B1、A1B2、A2B2、A3B2、A1B3处理能够显著增加产量。综合藜麦产量、穗发芽抗性以及抑制剂成本,在盛花期喷施200mg·L^(-1)多效唑效果最好。
- 杨招娣郭凤根王仕玉刘正杰龙雯虹
- 关键词:植物生长抑制剂农艺性状穗发芽抗性
- 一种基于调节小麦种子休眠水平和穗发芽抗性的TaPer64-2A基因的CAPS标记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调节小麦种子休眠水平和穗发芽抗性的TaPer64‑2A基因的CAP S标记和应用,涉及植物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所述TaPer64‑2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CAPS标记为Ta...
- 常成张海萍马传喜高威卢杰司红起葛文扬陈璨
- 利用OsWRKY28基因创制水稻抗穗发芽新种质
- 王寅雯
- 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穗发芽抗性育种利用效率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小麦穗发芽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限制因子。具有抗穗发芽特性的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是改良栽培小麦穗发芽抗性的重要基因资源,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穗发芽抗性位点,评价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导入系抗穗发芽育种利用效率,筛选抗穗发芽小麦新材料,为小麦穗发芽抗性育种提供数据和材料支撑。【方法】以抗穗发芽的人工合成小麦SYN792和四川地方品种涪陵须须麦为母本,以穗发芽敏感品种川麦45为轮回亲本,构建2个BC1F7群体。2017年,通过整穗发芽鉴定法对2个BC1F7群体的1796个株系进行穗发芽表型初筛,然后利用与人工合成小麦PHS-3D和地方品种PHS-A1穗发芽抗性位点连锁的SSR标记进行分子标记选择,筛选出整穗发芽率(SGR)小于35%且携带PHS-3D和PHS-A1抗性位点的导入系;2018和2019年,连续2年对初筛选出的PHS-3D和PHS-A1导入系进行整穗发芽率、籽粒发芽指数(GI)和产量相关性状鉴定,其中,籽粒发芽鉴定试验设置25℃(18GI)和32℃(19GI)2个发芽温度。通过不同环境下穗发芽抗性和产量数据,分析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导入系抗穗发芽育种利用效率,筛选抗穗发芽且综合性状好的优异导入系。【结果】经整穗发芽鉴定初筛,从1796个衍生系中筛选出SGR值小于35%的株系537个;进一步对筛选出的537个株系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发现332个株系导入了人工合成小麦PHS-3D和地方品种PHS-A1穗发芽抗性位点,包括人工合成小麦导入系73个、地方品种导入系259个;地方品种PHS-A1导入系的频率显著高于人工合成小麦PHS-3D导入系。2018和2019年通过对332个穗发芽抗性位点导入系穗发芽鉴定发现,不同年份穗发芽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发芽指标SGR和GI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趋势;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导入系的3个穗发芽指标平均值(18GI、18SGR和19SGR)
- 刘泽厚王琴叶美金万洪深杨宁杨漫宇杨武云李俊
- 关键词:小麦人工合成小麦穗发芽产量相关性状
- 田间穗发芽对四川盆地中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明确田间穗发芽对四川盆地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四川盆地水稻优质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桂朝Ⅱ号和西科恢768这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成熟期收集田间穗发芽和未发芽籽粒,分析穗发芽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组分及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对于加工外观品质而言,穗发芽导致西科恢768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分别显著降低4.44%、7.48%、3.83%,桂朝Ⅱ号则分别显著降低13.88%、8.90%、34.94%,穗发芽同时导致西科恢768和桂朝Ⅱ号整精米粒重分别降低10.99%和3.57%。穗发芽导致西科恢768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了23.71%和22.6%,桂朝Ⅱ号则分别显著增加了23.19%和9.98%。较未发芽籽粒(对照),穗发芽导致西科恢768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降低0.9%和1.43%;桂朝Ⅱ号则分别显著降低0.35%和0.33%。穗发芽导致西科恢768的淀粉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显著降低82.72%、96.68%和95.66%,进而导致消减值和回复值分别显著降低127.71%和95.27%;桂朝Ⅱ号则显著降低56.55%、72.63%和57.66%,其消减值和回复值分别显著降低61.18%和31.8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淀粉RVA谱特性与加工外观品质和稻米组分密切相关,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与糙米率(r=0.752、0.805、0.695)、精米率(r=0.853、0.904、0.801)、整精米率(r=0.651、0.752、0.584)、整精米粒重(r=0.696、0.731、0.709)、蛋白质含量(r=0.708、0.626、0.728)和脂肪含量(r=0.915、0.861、0.946)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垩白粒率(r=-0.966、-0.963、-0.945)和垩白度(r=-0.812、-0.834、-0.819)则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田间穗发芽严重影响四川盆地中籼稻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且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
- 刘佳影苏治源李秋萍刘泽茜徐嘉欣刘婷婷刘睿刘钰婷何宇欣邓飞任万军
- 关键词:穗发芽糊化特性
- 香豆素抑制藜麦籽粒及穗发芽的作用研究
- 藜麦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且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拥有“粮食之母”的美誉。藜麦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但穗发芽会严重影响藜麦的营养与经济价值,解决藜麦穗发芽对提高藜麦的...
- 潘鑫
- 关键词:花被香豆素穗发芽
- 一种调节植物种子休眠及穗发芽抗性基因TaCDPK21-7A及其InDel标记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植物种子休眠及穗发芽抗性基因TaCDPK21‑7A及其InDel标记和应用,涉及植物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所述TaCDPK21‑7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TaCDPK21‑7A...
- 张海萍常成马传喜卢杰高威
相关作者
- 张海萍

- 作品数:117被引量:252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小麦 穗发芽 分子标记 抗穗发芽 穗发芽抗性
- 马传喜

- 作品数:269被引量:1,522H指数:24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小麦 分子标记 多酚氧化酶 穗发芽 抗穗发芽
- 常成

- 作品数:127被引量:31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小麦 分子标记 穗发芽 抗穗发芽 穗发芽抗性
- 卢杰

- 作品数:102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小麦 抗穗发芽 穗发芽 CAPS标记 小麦穗发芽
- 曹佳佳

- 作品数:33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小麦 抗穗发芽 小麦穗发芽 穗发芽抗性 穗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