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2篇“ 第一肝门阻断“的相关文章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用的第一肝门阻断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用的第一肝门阻断器,涉及肝脏外科手术领域,该阻断器包括:底座、分别连接在底座上的绕接座与定位带,绕接座上连接有用于截断肝脏第一肝门通道的阻断带,且绕接座上设有限位阻断带的通孔,阻...
- 陈雄孟塬马志刚李玉鹏
- 一种肝胆外科用第一肝门阻断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第一肝门阻断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肝胆外科用第一肝门阻断装置,包括第一肝门体、阻断机构二和阻断机构一,所述阻断机构二位于阻断机构一的顶端,所述阻断机构一位于第一肝门体的外端,所述阻断机构一包括弹性弧形夹环。...
- 杜加录
- 腹腔镜第一肝门阻断在微波消融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第一肝门阻断在微波消融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超声引导微波消融的20例巨大肝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0~70岁,中位年龄42岁。血管瘤单发5例,多发15例;肿瘤直径10~15 cm。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术前进行肝脏三维可视化重建,制定消融方案;术中腹腔镜第一肝门阻断后,采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穿刺肝血管瘤微波消融;术后复查CT,采用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消融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第一肝门阻断次数的中位数为2(1~3)次,阻断时间24(15~45)min,平均消融时间(26.4±2.7)min,术中出血量(16±6)ml,术后住院时间4(3~7)d。术后血红蛋白尿1例,发热12例,经对症处理后降至正常。无发生出血、胆漏、邻近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微波消融完全缓解率为70%(14/20),部分缓解率为25%(5/20),总缓解率为95%(19/20)。结论对于巨大肝血管瘤微波消融治疗,采用腹腔镜第一肝门阻断以减少血流"热沉降效应",可获得良好疗效,且具有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 晋云王峻峰胡苹苹杨超孙志为储心昀杨蕾
- 关键词:血管瘤微波消融技术腹腔镜
- 一种可分离的腹腔镜下第一肝门阻断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分离的腹腔镜下第一肝门阻断器,包括:操作器、阻断环和阻断带,阻断带两端均设置有壳体,壳体卡接在阻断环内,阻断环卡接在操作器的一端,操作器呈中空管状,且内部设置有限位板和可转动的弹片,弹片通过钢丝连接...
- 胡明
- 文献传递
- 控制性第一肝门阻断法在肝切除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研究控制性第一肝门阻断法在肝切除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脏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03例患者,其中男性133例,女性70例,年龄(52.9±19.2)岁。随机数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接受间断式Pringle第一肝门阻断法者72例为Pringle阻断组;接受控制性第一肝门阻断法者66例为控制性阻断组;接受单纯门静脉阻断法者65例为门静脉阻断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断肝出血量、总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门静脉阻断组的断肝出血量(226.7±117.9)ml多于Pringle阻断组(115.7±84.2)ml和控制性阻断组(128.1±103.6)ml,总手术时间(173.6±51.7)min长于Pringle阻断组(128.4±36.5)min和控制性阻断组(136.1±4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天Pringle阻断组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587.5±189.2)U/L高于控制性阻断组(361.2±158.3)U/L和门静脉阻断组(358.2±162.7)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609.4±172.5)U/L高于控制性阻断组(414.8±162.2)U/L和门静脉阻断组(395.6±158.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Pringle阻断组的AST和ALT水平均下降,但仍然高于控制性阻断组和门静脉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间歇性Pringle法肝门阻断、控制性第一肝门阻断和门静脉阻断三种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均是安全有效的,控制性第一肝门阻断方法更简便,且对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 夏俊贾冉钱叶本许业传张超
- 关键词:肝切除术再灌注损伤入肝血流阻断
- 一种腹腔镜肝脏手术的第一肝门阻断的带线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镜肝脏手术的第一肝门阻断的带线装置,包括探入杆、操作手柄以及施力绳;探入杆为中空杆件,一端和操作手柄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在该自由端上设有固定阻断线的线环,靠近该自由端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切口,...
- 胡伟陈红张功铭李锴
- 文献传递
- 一种腹腔镜下第一肝门阻断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镜下第一肝门阻断器,包括锁套和阻断带,锁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第三本体和圆台状尾部;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均为圆柱状,直径均为0.8cm,第一本体、第三本体和圆台状尾部呈刚性,...
- 付必莽付仕锋刘权应谢楠黄世华李春满胡明魏雷李刚
- 文献传递
- 肝癌切除术中Glisson蒂横断与第一肝门阻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比较肝癌切除术中Glisson蒂横断与第一肝门阻断的应用。方法为展开此次研究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进入本院进行治疗的肝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基础,将参与研究患者分为均数相等的两个小组,两组参与研究患者例数相同,均为28例,分组采用随机信封方式,在尊重患者护理意愿基础上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Glisson蒂横断,对比两组手术质量以及术后的各项恢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Glisson蒂横断后,肝脏血流阻断时间与传统第一肝门阻断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B对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概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 d引流量、肝功能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更加具有优势(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中Glisson蒂横断与第一肝门阻断均为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两者对比而言Glisson蒂横断治疗方法更加理想,手术效果优势明显,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效果更好,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王伟丁焕新万茂林张小平董文理
- 关键词:肝癌切除术第一肝门阻断
- 腹腔镜下第一肝门阻断装置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腹腔镜下第一肝门阻断装置,可以限制阻断环拉紧路径的,防止因扭转造成手术失败,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阻断环与连接塞可拆卸,方便更换,减低使用局限性;包括外套管、内套管、连接...
- 吴新权陈卫波陈学敏孙冬林安勇蔡辉华胡俊
- 文献传递
- 肝癌切除术中Glisson蒂横断与第一肝门阻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对比肝癌切除术中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与第一肝门血流阻断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27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肝切除术者62例(Glisson组),采用第一肝门血流阻断肝切除术者65例(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Glisson组和传统组的手术出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lisson组手术时间、术后2 d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均P<0.05);术后第1、3天两组的ALT、AST、TBIL、PT均较术前显著的升高,同时ALB较术前显著的降低(均P<0.05);Glisson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ALT、AST、PT水平均低于传统组(均P<0.05);Glisson组手术并发症率与传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2.90%vs.18.46%,P>0.05)。Glisson组与传统组1、3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中采用Glisson蒂阻断病变侧血流较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有利于减轻手术后肝功能损害,促进患者恢复。
- 周松强游燊邱福南陈实黄龙王耀东
相关作者
- 王茂旭

- 作品数:47被引量:17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 奥曲肽 缺血再灌注损伤 奥曲肽治疗
- 刘厚东

- 作品数:62被引量:14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胰腺炎 肺水肿 失血性休克 高原失血性休克 胃癌
- 程广明

- 作品数:68被引量:181H指数:7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肝门阻断 谷氨酰胺 内镜治疗 重症急性胆管炎 超声引导
- 房学东

- 作品数:334被引量:1,478H指数:19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研究主题:胃肿瘤 腹腔镜 胃癌 直肠癌 结直肠癌
- 郑泽霖

- 作品数:191被引量:964H指数:19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甲状腺癌 外科手术 胃癌 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