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6篇“ 第四纪红粘土“的相关文章
天然降雨下紫色土和第四纪粘土坡面侵蚀过程研究
选取南方壤区紫色土和第四纪粘土两种典型土壤类型,通过天然降雨实验,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对紫色土和第四纪粘土两种土壤的坡面侵蚀过程中径流变化、产沙量变化、土壤团聚体以及粒径分析来阐述我国南方壤区的土壤坡面侵蚀过程.结果...
刘家明查轩黄少燕
关键词:坡面侵蚀紫色土第四纪红粘土天然降雨
第四纪粘土壤侵蚀研究
我国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并且承担着巨大的人口压力,水土保持工作责任重大。2011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水利部对《水土保持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全国范围内全面落实《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监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李龙香
关键词:第四纪降雨径流
文献传递
退化第四纪粘土重建森林恢复27年后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以严重退化第四纪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模式重建森林恢复27a后的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建模式27a后群落Marglef丰富度指数R为封育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马尾松林分>强烈干扰马尾松林分,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P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表现为封育马尾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较大,而竹节沟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较小。群落稳定性大小顺序为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封育马尾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
李凤黄荣珍樊后保肖龙李燕燕廖迎春
关键词:第四纪红粘土多样性稳定性
中亚热带第四纪粘土的粒度特征被引量:47
2006年
中国南方第四纪粘土的成因尚有洪积、冲积、风成、坡麓堆积风化等多种说法。中亚热带5个土沉积剖面的粒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1)5个土沉积剖面的粒度组成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粉砂(4~63μm)为优势粒组,其含量的平均值为48.12%~68.89%,粘粒(〈4μm)含量平均值变化于23.83%~50.10%,砂(〉63μm)含量平均值〈5%。推测中亚热带土母质具风成特性,沉积后经历了较强的风化成壤过程。(2)粒度参数高度相关,频率曲线以双峰为主体,概率累积曲线表现为三段式和五段式,表明中亚热带各地土的沉积环境较为一致,但分选具一定复杂性。(3)在剖面上,土粒度分布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棕黄色层的平均粒径值较均质土层和网纹土层粗,粉砂含量较高。
朱丽东叶玮周尚哲李凤全杨立辉
关键词:中亚热带第四纪粒度分布
退化第四纪粘土重建森林模式及其土壤恢复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以江西严重退化第四纪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9种模式重建的林龄10年的森林,调查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全P、速效P明显增加,而且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有机质;土壤全钾、有效钾都较大程度提高。(2)土壤有机质、全氮浓度随土层深度明显下降,有效磷、有效钾、有效氮浓度则随土层深度平缓下降,全磷、全钾浓度随土层变化不明显。(3)各重建森林模式的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也呈较大幅度降低;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呈不同幅度增加;不同重建模式总孔隙度变化的差异较大。
刘苑秋杜天真郭晓敏杨国平罗良兴
关键词:退化红壤第四纪红粘土土壤恢复
第四纪粘土发育的壤在施用石灰和石膏后元素的淋溶特征被引量:4
2000年
本文利用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施用石灰和石膏对第四纪粘土发育的壤中元素淋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后10cm土层中除Ca2+以外的阳离子元素的淋失量减少,而SO2-4;一和HCO-3的淋失量增加;施用石膏后10cm土层中所有阳离子元素、特别是Al3+的淋失量增加。壤中Ca2+的淋失以自由态为主,施用石膏后与SO2-4结合的比例增加。不同处理中 30cm土层处铝的淋失以自由态为主; 10cm土层处铝的淋失在石灰处理中以羟基铝为主,在石膏处理中初期与SO2-4结合的比例增加,后期主要以自由态淋失。除了施用石灰的表层壤溶液中羟基铝比例增加外,在所有的亚表层壤溶液中以及施用石膏的表层壤溶液中与SO2-4结合的铝比例增加。
孙波Moreau,R
关键词:第四纪红壤石膏
第四纪粘土侵蚀区生物多样性恢复重建研究 (Ⅱ)恢复重建关键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7
1998年
在水土流失区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环,植物稀疏、物种单调、生物种群稀少、群落组合单一。由于水土流失区水土资源条件很差,土壤中有效水分的贮量很低,难以确保一般植物正常越夏的水分要求;土壤养分很低,难以确保一般植物的正常生长繁殖。因此,要实现生物多样性恢复重建目标,必须从研究水土流失区土壤的持水状况开始,研究侵蚀土壤的退化过程和机理;研究植物对水土流失区恶劣环境的适应和筛选适应恶劣环境的植物品种,从而提出严重水土流失区水土保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流失区的开发思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善提供依据。在水土流失区水土资源恢复重建是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条件和归宿。生物多样性总是同水土保持、水土资源的恢复重建密不可分,而植物群落多元化,则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条件。
杨艳生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红粘土
第四纪粘土侵蚀区生物多样性恢复重建研究 (Ⅰ)恢复重建原则和模式被引量:12
1998年
概括地论述在水土流失区侵蚀土壤基本生态特征;实现生物多样性恢复重建原则、步骤和实施模式。
杨艳生
关键词: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恢复重建
第四纪粘土侵蚀劣地桃树种植试验被引量:6
1997年
第四纪粘土区是江西省的主要水土流失区之一,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13.9%.“色沙漠”就是对第四纪土侵蚀劣地的一种形象描述,其表土层乃至亚表土层被剥蚀后的裸露网纹层土壤养分贫乏,结构不良,保水保土能力极差,加之降水分布不均和季节性高温,一般植物很难成活和正常生长.桃树是一种重要的落叶果树,它分布很广,适应性强,栽培容易,开始结果早,盛果期早,早期收益高,只要栽培管理得当,易获丰产.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本试验,以最少的经济投入,快速恢复第四纪粘土区侵蚀劣地的植被,达到“三种效益”一齐上的目的,为侵蚀劣地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1 试验地基本情况本试验从1987年开始在泰和县老虎山小流域内进行.试验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6℃,最低气温-6℃,最高气温40.4℃。
吴雨赤
关键词:树种第四纪红粘土侵蚀劣地
第四纪粘土区侵蚀土壤退化机理研究被引量:21
1997年
土壤退化过程总是从环境劣化开始,进而使土壤剖面形态毁损和土质变坏,并逐步使自然肥力消失。土壤环境的劣化表现为植被衰败,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稀疏马尾松和草灌→裸地,与此同时,土壤剖面形态从具有完整发生层A-B-C构型,逐步形成仅有B-C构型,最后仅剩C层,土质的变坏表现为止内的板实,表层抗冲、抗蚀性能减弱。土壤物质的流失,贮水能力的下降,有效水容量降低和土壤养分元素的流失等。从中可以看到,土镶退化中最主要的是土壤贮水性能下降和养分元素的明显流失两条。因此,土壤反退化亦应从这两方面着手。
杨艳生
关键词:第四纪红粘土土壤退化水土流失

相关作者

杨艳生
作品数:47被引量:51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土壤侵蚀 土壤 水土保持 侵蚀土壤 水土流失
周尚哲
作品数:118被引量:859H指数:21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第四纪 ESR测年 第四纪冰川 青藏高原 冰期
吕喜玺
作品数:43被引量:652H指数:13
供职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
研究主题:土壤侵蚀 金沙江 土壤 碳 侵蚀土壤
史德明
作品数:63被引量:1,110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土壤 长江流域
查轩
作品数:123被引量:1,218H指数:20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 红壤 降雨侵蚀力 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