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7 篇“ 米香型白酒 “的相关文章
米 香型 白酒 被引量:1 2022年 国家标准如是说米 香型 白酒 的国家标准号是GB/T 10781.3—2006。1.定义以大米 等为原料,经传统半固态法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 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具有以乳酸乙酯、β-苯乙醇为主体复合香的白酒 。 李寻 商昭关键词:米香型白酒 乳酸乙酯 半固态法 白酒发酵 勾兑 提高米 香型 白酒 乙酸乙酯含量并降低杂醇油含量的酿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提高米 香型 白酒 乙酸乙酯含量并降低杂醇油含量的酿造方法;本发明属于白酒 酿造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提高了米 香型 白酒 中的乙酸乙酯含量,且没有增加额外的酿造时间;本发明的方法将大米 外层磨粉,米 粉可以作为其他用途并未浪... 郭珂棋米 香型 白酒 不同季节智能化酿酒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变化规律研究2025年 以广西天龙泉酒业米 香型 白酒 智能化酿酒生产过程醪液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梯度稀释平板涂布法、酸碱滴定法和气液相色谱分析仪对不同季节糖化和发酵阶段醪液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变化规律和关键微生物演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逐步摸索与掌握实际生产过程中各参数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为智能化生产工艺调控奠定基础,以提升原酒质量及稳定性。 万瑞杰 梁斯梅 张龙 吴金燕 朱梦珍 吴春柳 银冬艳 梁孝湘 韦文凤关键词:米香型白酒 风味物质 蒸馏工序对米 香型 白酒 中乳酸乙酯和β-苯乙醇的影响探讨 2025年 乳酸乙酯与β-苯乙醇相结合形成米 香型 白酒 的特有风味物质,可通过控制蒸馏工序以改善米 香型 白酒 出现乳酸乙酯和β-苯乙醇偏低的现象。本试验模拟了5个阶段收集蒸馏酒,探究蒸馏过程对白酒 中乳酸乙酯和β-苯乙醇含量的影响。白酒 的酒精度回收主要集中在蒸馏工序的第1—3阶段,乳酸乙酯和β-苯乙醇回收主要集中在蒸馏工序的第3—5阶段,因此,蒸馏工序的最中心阶段——第3阶段尤显重要。提高生产的白酒 品质可采取缓火蒸酒、复蒸、三蒸等蒸馏方式,同时对糖化发酵工艺进行更为精准的操作控制,才能更好地提高白酒 质量与食用安全。 覃洁 伍彦华 林海滨 陈晔关键词:米香型白酒 乳酸乙酯 Β-苯乙醇 蒸馏 风味物质 7种米 香型 白酒 小曲微生物群落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 2025年 为了揭示米 香型 白酒 小曲的微生物组成及与自身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作用关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米 香型 白酒 小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不同小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广西地区7种小曲样品中共检测到10个优势真菌属、42个优势细菌属(相对丰度大于1%定义为优势属),其中,Saccharomycopsis、Aspergillus是主要的优势真菌属;Weissella、Pediococcus是主要的优势细菌属。PCA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结果显示,小曲C和小曲D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最相似。共检出10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1-辛烯-3-醇、芳樟醇、苯乙醇均存在于所有小曲中。相关性分析表明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关性较大的优势微生物属为Trichoderma、Monascus、Candida、Bacillus、Klebsiella、Pantoea。通过解析优势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作用关系,明确了对小曲挥发性风味物质贡献较大的微生物菌属,为后续广西米 香型 白酒 小曲的菌种优化和品质改良提供一定的借鉴。 侯慧 郝俊光 HAFIZ Umer Javed 万瑞杰 戴梓茹 张龙 张纯广 祁岑关键词:米香型白酒 小曲 微生物 挥发性风味物质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解析天龙泉米 香型 白酒 的挥发性组分特征 2025年 采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技术解析了天龙泉米 香型 白酒 挥发性组分特征。采用该技术并结合多种检索比对方式在天龙泉米 香型 白酒 中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505种,其中339种为天龙泉米 香型 白酒 的潜在香气活性组分,包括86种酯类、50种芳香族、42种醇类、40种醛类、32种含氧杂环化合物、30种酮类、25种萜烯类、19种有机酸类、11种含硫化合物和4种含氮杂环化合物,表明了米 香型 白酒 中香气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含量角度上,不同贮存期的米 香型 白酒 样品呈现明显差异,在时间维度上具有一定规律。其中,变化较大的化合物是醇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可能是受到了企业生产工艺的调整和陈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共同影响。该研究更深入地认识了米 香型 白酒 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丰富了米 香型 白酒 风味化学的研究体系。 谢凯筠 张龙 梁振荣 韦玉婵 李江 叶静萱 余晓乾 韦海丹 甘秋莉 陈双 徐岩关键词:米香型白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 液液萃取 挥发性化合物 不同贮存环境对光瓶米 香型 白酒 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5年 光瓶米 香型 白酒 分别放置于低温避光、恒温恒湿、阳光直射、常温避光条件贮存,通过感官品评和理化指标的检测,研究不同贮存环境对光瓶米 香型 白酒 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避光环境变化较小,阳光直射影响最大,出现了异味。本研究可为光瓶米 香型 白酒 存放环境提供参考,酒体宜进行密封,干燥、避光保存。 柳玉洪 邓慧成 杨浩良 李方鹏 吴叶能 梁忠文 赵晶关键词:感官 一种复合米 香型 白酒 发酵工艺研究 2024年 以传统米 香型 白酒 的发酵工艺为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米 香型 白酒 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籼糯米 添加量10%,复合功能菌添加量0.18%,发酵料液比1∶2.0(g∶mL),发酵时间12 d。在此条件下,复合米 香型 白酒 的感官评分为88.5分,出酒率83.6%,酸酯总量为19.8mmol·L^(-1)。 高岚关键词:米香型 白酒 发酵 一种米 香型 白酒 自动控温发酵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米 香型 白酒 自动控温发酵罐,涉及发酵设备领域,包括发酵罐体(10)与罐盖(20),罐盖(20)通过法兰可拆卸安装在发酵罐体(10)上方;罐盖(20)底端中部设置温控器(21),发酵罐体(10)中部同轴设置... 赵瀛生米 香型 白酒 糖化发酵过程物质变化规律研究2024年 为研究米 香型 白酒 糖化、发酵过程的物质变化规律,以湘山小曲为糖化发酵剂,以大米 为原料,进行固态糖化、半固态发酵,对米 香型 白酒 糖化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总酸、酒精含量等多项指标进行动态跟踪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糖化的进行,糖化醪还原糖及总酸不断增加,糖化24 h时糖化醪温度达到最高;发酵醪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发酵醪总酸及乙醇含量在发酵96 h后不再增加;发酵醪中乙醇的积累主要在前发酵阶段;在不同条件下糖化和发酵所得基酒差异较为明显,较优的糖化和发酵条件为:糖化环境温度控制在25℃左右,糖化时间为36 h,用曲量为0.7%,发酵温度控制在20~25℃。 朱宝生 韦丽婷 邱杰 覃泽广 廖祖跃 梁艳玲关键词:米香型白酒 发酵规律
相关作者
蒋世云 作品数:67 被引量:357 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米香型白酒 潲水油 废弃油脂 贮藏 十八碳二烯酸 刘功良 作品数:234 被引量:566 H指数:14 供职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发酵 黄酒 果酒 蜂蜜 酵母 白卫东 作品数:877 被引量:3,879 H指数:23 供职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黄酒 发酵 风味 广式腊肠 客家黄酒 耿鹏飞 作品数:13 被引量:14 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米香型白酒 十八碳二烯酸 米香型 甘蔗糖蜜 发酵法 肖冬光 作品数:631 被引量:2,347 H指数:21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酿酒酵母 面包酵母 高级醇 酿酒酵母菌株 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