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6篇“ 类菌原体“的相关文章
植物原体系统分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0年
植物原体 (MycoplasmalikeOrganism ,MLO) ,现称Phytoplasma ,是一严重危害植物的病原原核生物 ,由于它难以人工培养 ,对其系统分存在很大的难度 。
罗焕亮陈文沛吉高康邵志方张景宁
原体病害被引量:1
1998年
在植物病害研究中,有一植物黄化病害,主要症状特点是:叶片黄化或变红,变小而革质化;腋芽萌发,节间缩短,形成丛枝;花器返祖花变成叶片;生长发育受阻滞,整个植株矮化.植物黄化病害是一种整株性病害,草本植物黄化病害症状往往显得比木本植物黄化病害明显.木本植物的黄化病害,往往是由一个枝条或一个枝梢表现症状,然后病情加重,以至扩散蔓延至整株.严重的最后枯死.属于植物黄化病害的主要作物有小麦丛矮病、玉米矮化病、水稻黄矮病、燕麦蓝矮病、马铃薯丛枝病、桑树萎缩病、泡桐丛枝病、枣疯病、柑桔黄龙病、甘蔗白叶病、椰树黄化病等.
周玲玲
关键词:类菌原体黄化病泡桐丛枝病桑树萎缩病柑桔黄龙病
桑萎缩病病原原体的提纯、致病性及抗血清制备研究被引量:10
1998年
用0.3mol/L甘氨酸缓冲液从病桑嫩叶提取病原原体(MLO),提取液上清经硅藻土柱层析分离,其洗脱液用高速离心浓缩,制备成部分纯化的病原MLO提纯物。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提纯病原注射到介体昆虫体内,使病原在昆虫体内繁殖,再将获毒虫放饲在健桑苗上传毒接种,获得表现典型萎缩病症状的病株。病柔韧皮部筛管细胞的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病原MLO粒子,证实提纯MLO具致病性。同时用提纯病原为免疫抗原制备兔抗血清,抗血清用健桑提取液吸收后,获得仅与病桑抗原产生反应的特异抗血清,免疫电泳测验、仅产生一条沉淀带。
夏志松山下修一土居养二
关键词:类菌原体提纯血清学
桑萎缩病的原体病原物及其超微病变特征被引量:13
1998年
对感染桑萎缩病的桑叶及嫩梢进行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发现,其韧皮部组织,筛管及伴胞内有多型性原体体为圆形及椭圆形,大小约为50~160nm,双层膜,厚度约为8~10nm,内含物中具有核质样的纤维状物质,而在健株叶梢中未观察到任何病原体.随着病害的发展,可观察到细胞成份的降解。第一,在感病植株叶肉细胞内存在部分细胞核的降解、核膜破裂或核质流失甚至核仁分散消失。第二,叶绿体内有不同程度的淀粉粒和嗜锇颗粒累积,部分叶绿体外膜破裂,基质流失,基粒降解。第三,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在数量上有所增加,部分线粒体嵴已降解。
徐均焕冯明光
关键词:透射电镜
桑树萎缩病原体的PCR检测被引量:4
1997年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多对引物探讨了桑树萎缩病原体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所用引物中只有R16F2/R2和R16(Ⅰ)F1/R1适用于桑树萎缩病原体的检测,呈现不同症状的黄化型、萎缩型和其它两种型的病株都扩增出原体16SrDNA的片段.根据组特异性引物对四种症状型中原体16SrDNA的扩增,对我国桑树萎缩病原体的分组状况进行了讨论.
戴群刘秉胜何泼李延成何放亭武红巾陈子文刘培源
关键词:类菌原体聚合酶链式反应桑树萎缩病
原体的侵入对泡桐组织和细胞的影响被引量:6
1997年
通过原体MLO侵入泡桐筛管,引起寄主细胞变化的观察和对细胞差别透性的分析、病健组织结构的观察,研究了MLO侵入泡桐后对寄主组织和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MLO的侵入使筛管细胞产生胼胝质,胼胝质的聚集堵塞了筛板孔和由胞间连丝连接筛管与相邻细胞的通道,使得皮部细胞的差别透性增大,木质部的差别透性减小,形成层相对厚度变薄。
宋晓斌郑文锋张学武马松涛
关键词:泡桐类菌原体
用PCR扩增16S rDNA检测泡桐组培苗丛枝病原体被引量:10
1996年
An oligonucleotide primer set (PaF/PaR) was designed fo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ication of an approximately 1. 2kb fragment DNA from Paulownia Witches’ broom(PaWB) MLO on the basis of 16S rRNA sequence from O-MLO. Amplification of a 1. 2kb DNA fragment from PaWB-MLO-infected plants DNA in total nucleic acid extrats of the host plant Paulownlh spp., but no l. 2kb DNA fragment was observed when healthy DNA was used as a template.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PCR method was able todetect PaWB-MLO in as little as 9. 4pg of total DNA from infected Paulernia tissue culture plantlets.
李江山金开璇汪跃熊耀国邱并生
关键词: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
几种植物原体(MLOs)的分子检测及其遗传相关性比较被引量:25
1996年
以密西根翠菊黄化病MLO16SrDNA序列为依据,参照有关引物序列,改进合成寡核苷酸R1和L1作为引物对,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甘薯丛枝病(SPWB),泡桐丛枝病(PWB),枣疯病(JWB)和枣疯病长春花(JPWB)罹病植株中提取的DNA为模板,扩增出了1.2Kb的MLO16SrDNA片段。该方法所需罹病植株的总DNA量分别为:甘薯丛枝病2×10-2ng/μl,泡桐丛枝病0.4×10-2ng/μl,枣疯病0.8×10-2ng/μl,感染枣疯病的长春花0.3×10-3ng/μl。对1.2kb16SrD-NA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首次确证枣疯病的罹病植株中存在枣疯病MLO和泡桐丛枝病MLO混合侵染的现象。
何放亭武红巾陈子文戴群
关键词:类菌原体植物
植物原体防治剂
本发明涉及植物原体防治剂,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组合物的有效成分是三十烷醇和甲基硫灵,有机溶剂为甲醇或三氯甲烷,另外还有聚氧乙烯去水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其配比依次为0.01-100份、0.1-500份、0.01-1...
戴群滕世云高树芳王殿久
RFLP在植物原体鉴定和分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6年
RFLP在植物原体鉴定和分中的应用林含新,谢联辉(福建农业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福州350002)植物原体(MycoplasmallkeOrgg-nism,简称MLO)为1967年日本学者土居原二首次发现,现已报道了近600种植物上有这病害...
林含新谢联辉
关键词:RFLP

相关作者

金开璇
作品数:14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类菌原体 丛枝病 MLO 带化病 泡桐丛枝病
汪跃
作品数:12被引量:6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类菌原体 丛枝病 MLO 泡桐 山楂
田国忠
作品数:166被引量:86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植原体 泡桐丛枝病 枣疯病 泡桐 丛枝病
胡勤学
作品数:40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研究主题:泡桐丛枝病 类菌原体 丛枝病 泡桐 CCL19
林木兰
作品数:20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研究主题:类菌原体 泡桐丛枝病 DNA 泡桐 柑桔裂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