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3 篇“ 粒色 “的相关文章
谷子籽粒 类黄酮含量和粒 色 的QTL定位 被引量:1 2024年 谷子(Setaria italica L.)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籽粒 营养丰富,且富含多种类黄酮物质,对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谷子籽粒 类黄酮合成及粒 色 形成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较少。分析谷子类黄酮含量及粒 色 性状相关的QTL,为类黄酮合成关键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揭示谷子类黄酮合成及代谢机制和培育富含类黄酮谷子品种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以红粒 色 高类黄酮品种金苗红酒谷和黄粒 色 低类黄酮品种豫谷28为亲本构建的包含15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在谷子成熟期对籽粒 粒 色 和类黄酮含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对粒 色 和类黄酮含量进行QTL定位与分析,并对QTL置信区间内的候选基因进行预测。相关性分析表明,类黄酮含量与粒 色 呈显著正相关。共定位到4个与类黄酮含量相关和11个与粒 色 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号、2号、5号、6号、7号、8号和9号染色 体上,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2.01%~29.25%,6个为主效QTL,其中,qSC1-2和qFLA1-1、qSC7-1和qFLA7-1、qSC9-3和qFLA9-1为2个性状下共同定位到的QTL。通过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筛选出QTL置信区间内5个与类黄酮物质合成及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表明类黄酮物质的合成、代谢及利用相关基因极有可能控制了这些基因的表达。15个QTL分别聚集于7条染色 体上,基于基因功能注释,共筛选了5个与谷子类黄酮合成及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表明不同QTL位点参与到了共同遗传机制,并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类黄酮合成及代谢等有利基因的聚合育种。 秦娜 叶珍言 朱灿灿 付森杰 代书桃 宋迎辉 景雅 王春义 李君霞关键词:谷子 粒色 QTL定位 候选基因 不同粒 色 小麦籽粒 中叶酸及衍生物含量分析 2024年 叶酸在促进细胞生长、维持细胞活性、参与细胞增殖和分裂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彩色 小麦富含花青素、铁、锌、硒等功能营养物质,人们对彩色 小麦需求越来越大,为研究彩色 小麦籽粒 叶酸及衍生物的含量,以42份不同粒 色 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 谱法测定了3个生长条件籽粒 中四氢叶酸(tetrahydrofolate,THF)、5-甲基四氢叶酸(5-CH3-THF)、5-甲酰基四氢叶酸(5-CHO-THF)和5,10-亚甲基四氢叶酸(5,10-CH+THF)4种叶酸衍生物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叶酸衍生物在不同粒 色 的小麦中均有分布,总叶酸含量变异范围较广,变异系数为18.34%~21.10%,其中临4179总含量为66.99µg·100g^(-1),为高叶酸含量品种。5-CH3-THF和5-CHO-THF含量约为总叶酸含量的70%,且与总叶酸含量显著相关;紫粒 和蓝粒 品种的总叶酸平均含量分别为62.31和62.97µg·100 g^(-1),显著高于白粒 (41.90µg·100 g^(-1))和红粒 品种(44.36µg·100 g^(-1));基因型效应是影响总叶酸含量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小麦叶酸生物强化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田鹏 宋洁 李霞 王裕智 武棒棒关键词:小麦 粒色 叶酸 衍生物 不同粒 色 大麦萌发期抗旱性鉴定 2024年 为考察大麦种子颜色 与抗旱性的相关性,本研究以16份有色 大麦为材料,通过测定正常和15%PEG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苗长、根长和种皮颜色 指标Y (颜色 亮度)和U (颜色 浓度)值,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抗旱性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发芽势和萌发活力指数对干旱胁迫最敏感,根长和芽长的变化量最小;种皮颜色 亮度与抗旱性综合F值呈负相关关系,颜色 浓度与综合抗旱性F值呈正相关关系;综合各指标信息分析表明:16份材料呈现出籽粒 颜色 越浓、越亮抗旱性越强的趋势;深色 大麦萌发期抗旱性大于浅色 大麦;发现强耐旱性材料包括‘黄青稞’和‘乌西金青稞’,中度抗旱的材料包括‘普巴村农家种’和‘琼结野生大麦’,抗旱性相对最弱的材料为‘康青3号’、‘紫青稞’、‘日喀则17’等共12份。本研究将为有色 大麦抗逆性研究提供最新理论参考。 邓贵仲 代欢 程田田 彭玉琳 旦巴 昌西关键词:PEG-6000 耐旱性 不同粒 色 藜麦挤压面条品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探究不同粒 色 藜麦挤压面条品质特性的差异及机理,该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粒 色 藜麦粉的基础组分、糊化特性、挤压面条微观结构、蒸煮品质、活性成分及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白藜麦粉中淀粉含量最高,糊化后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也最高。红、黑藜麦粉及挤压面条中的多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白藜麦粉和挤压面条。挤压后,淀粉结晶度均下降,白藜麦面条中淀粉的结晶度最高。红(2.25 min)、黑藜麦(2.75 min)面条的蒸煮时间短,但蒸煮品质显著低于白藜麦面条(P<0.05)。扫描电镜显示白藜麦面条淀粉凝胶网络结构更加连续致密,导致其淀粉水解率和预计升糖指数显著低于红、黑藜麦面条(P<0.05)。该研究为高品质藜麦面条的生产加工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汤晓智 张红玉 余梦兰 陈凤莲关键词:蒸煮品质 营养特性 微观结构 甘蓝型油菜粒 色 基因GWAS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李梦薇不同粒 色 藜麦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活性研究 2024年 本文选取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白、红、黑三色 藜麦,测定其总黄酮和花青素的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不同粒 色 的藜麦中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差异显著,其中黑色 藜麦的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红色 藜麦和白色 藜麦,达到了2.811 mg·g^(-1)和57.88μg·g^(-1)。花青素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藜麦中总黄酮对菌种的抑制效果依次为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大肠杆菌16 mg·mL^(-1)、枯草芽孢杆菌32 mg·mL^(-1)、金黄色 葡萄球菌256 mg·mL^(-1)。三色 藜麦总黄酮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且黑色 藜麦最强。 王海云关键词:总黄酮 抑菌 不同粒 色 藜麦品质评价及体外消化特性的研究 周宏伟甘蓝型黄籽油菜粒 色 基因候选区间的QTL-Seq定位及连锁标记开发 2024年 甘蓝型油菜黄籽性状遗传来源较为复杂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开发难度大.相比于传统QTL定位,结合二代深度测序等生信方法直接对甘蓝型油菜黄籽基因进行染色 体定位、基因挖掘和标记开发,将有助于黄籽遗传机理的研究.利用甘蓝型油菜黄籽临保系63-2和黑籽67-1配制杂交组合,构建F 2粒 色 分离群体.遗传分析表明:该群体中黄籽性状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以法国甘蓝型油菜Darmor-bzh基因组为参考,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和全基因组重测序将黄籽性状基因定位于C03染色 体6.1~9.0 Mb置信区间内,同时基于基因组变异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获得与粒 色 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4个和InDel标记5个. 王瑞 郭青青 徐新福 卢坤 李加纳 曲存民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分子标记 豇豆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花色 粒 色 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分子标记开发 程柳洋氮肥运筹对不同粒 色 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高义恒
相关作者
李加纳 作品数:485 被引量:2,383 H指数:2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甘蓝型油菜 油菜 甘蓝型黄籽油菜 甘蓝型 基因家族 梁颖 作品数:125 被引量:858 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甘蓝型油菜 油菜 基因 甘蓝型 粒色 谌利 作品数:149 被引量:922 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甘蓝型油菜 甘蓝型黄籽油菜 油菜 甘蓝型 甘蓝型黄籽 王瑞 作品数:160 被引量:789 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甘蓝型油菜 甘蓝型黄籽油菜 油菜 基因 基因家族 唐章林 作品数:195 被引量:1,148 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甘蓝型油菜 油菜 甘蓝型黄籽油菜 甘蓝型 甘蓝型黄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