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7篇“ 粗死亡率“的相关文章
- 基于灰色残差修正的神经系统疾病粗死亡率及死亡占比预测
- 2021年
- 目的利用灰色残差修正对我国2019—2023年神经系统疾病的粗死亡率及死亡占比进行预测。方法先对2009—2018年我国城市和农村、男性和女性神经系统疾病粗死亡率和死亡占比的发展趋势及状况进行分析,继而建立灰色残差修正的预测模型,使用MATLAB编程,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粗死亡率及死亡占比的历年数据进行拟合,再预测2019—2023年的数据走势。结果我国神经系统疾病的粗死亡率及死亡占比将逐年升高,农村神经系统疾病将高于城市,男性的粗死亡率高于女性,并呈现增长态势。结论神经系统疾病是我国未来几年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有关部门应当做好应对措施。
- 赵冠华刘涛吴丹
-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粗死亡率MATLAB编程
- 我国寿险业粗死亡率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The paper conducts experimental study of crude death rate of insurance industry by using turning-point-having Logistic Model.
- 王艺明陈浪南
- 关键词:人寿保险业实证研究死亡率
- 主要疾病别粗死亡率及人口老龄化对其影响程度的预测方法被引量:7
- 1994年
- 主要疾病别粗死亡率及人口老龄化对其影响程度的预测方法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林汉生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在较发达地区将从11.74%上升到17.36%。中国在2000年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
- 林汉生
- 关键词:疾病死亡率人口老龄化
- H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的灰色预测与经济损失评价
- 1993年
- 韩雷亚
-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污染灰色预测
- 广饶县2019—2022年户籍居民死亡原因及主要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分析
- 2025年
- 目的通过分析该县2019—2022年户籍居民死亡原因及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类慢性病过早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为该县政府制定慢性病相关防控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山东省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收集该县2019—2022年户籍居民死亡病例和人口数据,分析测算该县粗死亡率、三大类疾病死亡率、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4类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该县2019—2022年男、女粗死亡率均呈先降低后增高的变化趋势,其中2020年最低,与总人群变化趋势一致。第二类疾病粗死亡率均高于第一类疾病和第三类疾病。该县2019—2022年粗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死亡病例集中在65岁及以上人群,粗死亡率骤增,占总死亡人数的4/5以上;85岁及以上死亡人数粗死亡率最高,构成比最高。2019—2022年4个年份中,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均高于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过早死亡率最高。从时间上看,心脑血管疾病的过早死亡率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恶性肿瘤过早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过早死亡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结论该县仍需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全力推进慢性病防控各项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积极落实慢性病防控措施,扩大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范围,规范慢性病健康管理,切实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 李莎莎刘颖
- 关键词:慢性病粗死亡率
- 2017—2021年长沙市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情况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2017—2021年长沙市现住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特征及去死因期望寿命,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分析比较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评价死亡情况。趋势检验采用双侧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7—2021年长沙市现住居民损伤和中毒年均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6.09/10万、35.15/10万。2017—2021年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粗死亡率)=404.181、316.359、210.612、236.338、281.160,P<0.05;χ^(2)_(标化死亡率)=388.137、296.101、195.096、222.768、223.019,P<0.05);不同年份全人群损伤和中毒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t=-5.691、-4.974,均P<0.05)。5~<15岁儿童死亡率最低,≥5岁人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021年去损伤和中毒死因后,男性期望寿命增加0.94岁,女性增加0.57岁。结论机动车交通事故是长沙市损伤和中毒死亡的主要亚死因,造成较大期望寿命损失。要针对不同人群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溺水和自杀的亚死因,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死亡的发生。
- 赵锦胡伟红周银柱陈水连邱劲松
- 关键词: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
- 2014-2023年台州市黄岩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负担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2014-2023年台州市黄岩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分布及疾病负担,为提高本地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黄岩区2014-2023年死因登记数据,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及潜在减寿率(PYLLR)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14-2023年,黄岩区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237.59/10万,标化死亡率184.24/10万;其中,男性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242.21/10万)高于女性(232.95/10万),标化死亡率(182.14/10万)低于女性(184.75/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23年,黄岩区本地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所致年平均PYLL、AYLL、PYLLR分别为2407.50人年、8.90年/人、4.44‰。结论黄岩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疾病负担较为严重,需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减少发病及死亡,从而改善居民健康水平。
- 郑媚牟盼盼舒幼平
- 关键词:粗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平均减寿年数疾病负担
- 2023年仁寿县居民死因分析
- 2025年
- 目的通过分析2023年仁寿县户籍居民死亡情况,了解仁寿县户籍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顺位,为政府保障公民健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23年仁寿县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进行分类,使用Excel 2007、SPSS 22.0等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仁寿县2023年户籍人口报告粗死亡率790.18/10万,标化死亡率225.56/10万。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分别去除此5类死因后,居民期望寿命平均可增加11.02、6.19、6.17、3.77和2.91岁。幼儿组0~4岁、儿童组5~14岁和青年组15~44岁人群的首要死因是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中年组45~64岁人群首要死因是肿瘤,老年组65岁以上人群首要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单病种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其他冠心病、肺癌、急性心肌梗死。肿瘤死亡率为202.46/10万、损伤和中毒外部死亡率为47.87/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仍是影响仁寿县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针对变化的疾病谱政府各部门需紧密联系,提出高效有力的防控措施,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 叶丽陈春俊沈钰珠
- 关键词:粗死亡率死因顺位
- 2009-2021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分析与预测研究被引量:8
- 2024年
- 背景随着不良生活方式流行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及时了解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心血管疾病死亡流行趋势,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可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目的分析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并预测2022—203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流行趋势。方法按性别、城乡、地区和年龄划分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发布的《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09—2021年)》中选取心血管疾病死亡数据进行整理,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变化趋势。并使用R(4.3.1)软件建立GM(1,1)模型,预测2022—203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结果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由2009年的235.83/10万上升至2021年的353.31/10万,AAPC为3.3%(95%CI=2.8%~3.8%,P<0.001);标化死亡率由2009年的281.82/10万下降至2021年的221.24/10万,AAPC为-1.9%(95%CI=-2.6%~-1.2%,P<0.001)。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不同性别(AAPC男性=-2.0%,AAPC女性=-2.1%)、城乡(AAPC城市=-1.3%,AAPC农村=-2.4%)、地区(AAPC东部=-2.1%,AAPC中部=-2.2%,AAPC西部=-1.0%)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其中女性下降幅度大于男性,农村大于城市,中部地区大于东部和西部地区。GM(1,1)模型结果显示,2022—203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将持续上升至461.57/10万。结论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整体粗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而整体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负担仍面临严峻挑战,预测2022—2030年我国心血管病粗死亡率将持续上升,应制订实施科学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重点关注男性、农村和老年居民。
- 苗立鹏任柯好李梦蝶吕军城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GM(1,1)模型
- 2016—2020年保山市消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保山市消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流行特征,评价近年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控效果,为进一步制定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6—2020年保山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分析保山市消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16—2020年保山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1.22/10万~80.32/10万、64.96/10万~79.67/10万,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7.79/10万~98.07/10万、84.50/10万~101.76/10万,女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51.08/10万~63.27/10万、44.10/10万~61.26/10万,女性下降幅度高于男性[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5.24%、-7.99%;APC=-2.01%、-4.67%];肝癌、胃癌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粗死亡率分别从2016年的13.21/10万、9.76/10万下降至2020年的10.65/10万、6.84/10万,女性总体下降趋势高于男性(APC=-10.12%、-8.97%;APC=-3.80%、-8.39%);标化死亡率从2016年的13.24/10万、9.55/10万下降至2020年的9.68/10万、6.18/10万,女性总体下降趋势高于男性(APC=-12.38%、-11.18%;APC=-6.60%、-10.59%);结直肠癌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粗死亡率分别从2016年的7.36/10万下降至2020年的6.43/10万,男性总体下降趋势高于女性(APC=-4.62%、APC=-3.51%);标化死亡率从2016年的7.14/10万下降至2020年的5.74/10万,男性总体下降趋势高于女性(APC=-7.04%、APC=-5.33%)。结论2016—2020年保山市消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女性下降幅度高于男性,今后防治工作应以结直肠癌为重,同时加强男性肝癌、胃癌防治工作。
- 罗赛美李明松李蔚邓丽龙欣甜徐仙会
- 关键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
相关作者
- 底秀娟

- 作品数:83被引量:310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死亡率 死因顺位 死因监测 标化死亡率 粗死亡率
- 轩水丽

- 作品数:37被引量:23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死因顺位 死因监测 死亡率 粗死亡率 慢性病
- 朱谦

- 作品数:116被引量:907H指数:17
-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HIV 流行病学 艾滋病病毒
- 许汴利

- 作品数:336被引量:2,176H指数:23
-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 狂犬病
- 郭万申

- 作品数:194被引量:1,256H指数:17
-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麻疹 流行病学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