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76篇“ 精神家园“的相关文章
- 精神家园
- 《人生哲思录》丛书汇聚了周国平先生对人生的哲思妙语,共分四册,分别是《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内容涉及生活态度、人生境界、生活质量、人生况味、人生难题、爱、性与爱、女人和男人、婚姻和家庭、人...
- 周国平著
- 关键词:散文集
- 精神家园
- 本书将以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为重点,以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和价值建设问题、现代化过程中物化和文化的一般问题、不同文明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当代文化哲学“转型”等问题为语境,系统反思当代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问题。
- 李德顺
- 关键词:文化
- 精神家园
- 沙叶新著
- 关键词:沙叶新日记
- 母语,我们的精神家园
- 2025年
- A.缘起为了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般性大会宣布:从2000年起,国际母语日设定在每年的2月21日。2025年2月21日是第26个国际母语日。母语充满了情感的魅力,是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基石,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繁荣的重要纽带,是蕴含精神营养、促进心智健康生长的“母乳”,是孕育灵魂、唤醒思想的“摇篮”,是多元文明的根本保障。保护和传承母语有助于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繁荣,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心理认同,对个人、民族和国家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 彭新华胡海雄杨佳杰
- 关键词:精神营养心理认同精神家园多元文明国家认同
- 春节: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社会实践研究
- 2025年
- 精神家园是人民情感依附、文化认同与心理归属的场所,通过人们具象化的社会实践得以呈现,其中共同的文化纽带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媒介。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主要节日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与国、生态与农事、礼俗与社会、祖先与神灵等各类关系的规训与恪守,以及对于家国情怀的实践。从家园遗产的视角来看,春节的原生主体是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并以“一体多元”的模式呈现;春节的内容主要关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祝愿、国家繁荣昌盛的期许、普天同庆的愿景等,而其蕴含的中国人对于个体、家庭、国家、人类社会认知的价值观则是通过节日期间各类文化事象的践行与分享来实现。从共同体的视角看,春节既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又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社会实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智慧贡献。
- 吴兴帜梁昭莉
- 关键词: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符号机制研究
- 2025年
-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离不开符号机制的支撑与推动。符号不仅是文化内涵的体现,更是促进民族认同、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文化符号之网,中华民族共同命运的精神本质得以展现。在符号累积的空间中,“身体共在”的感官体验刺激了空间人群的情绪,唤醒了共同情感;在符号的复合型结构中,“共向”元素的组合塑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象;在解释系统中,通过“真正的指号”的理性判断,生成了共有精神家园的意象。经由共享文化符号的传递、扩展与再创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族人民能够在符号的多层次意义中找到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理论意义、文化立场和情感价值。
- 马慧
-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符号共享中华文化
- 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 2025年
-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增进情感归属,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根基;促进文化传承,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回应人民需求,夯实精神家园基础力量。困境:情感动员功能式微,民族文化内涵弱化,产业发展模式滞后。路径:积蓄情感能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化文化认同,更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理念;激活产业动能,构建“体育+”现代产业体系。
- 曹高丁戴彬青觉
-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大江大河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四渎”为例
- 2025年
- “江河淮济”组成的“四渎”是中华大江大河的代表,同时也是构筑和标识“大一统”空间秩序的重要人文符号。自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对于四渎的祭祀是其完成“大一统”的政治昭告,亦是其对实现“大一统”的希冀。四渎流域是中华民族诞育交融的核心区域,一方面“大江大河”之气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蕴含着爱国主义、奋斗包容、以民为本的内涵,是中华民族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另一方面,“四渎”在长期的历史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内涵丰富、相互包容的“大河”文化,不同质性的文化类型在此交错发展、衍生共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宝库。对“四渎”所蕴含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有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魏欣宝路其首
- 关键词:大一统民族精神
- 回归生活:现代化生活场景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
- 2025年
-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建立价值认同、明确精神归属的根本途径。生活场景具有超越其他场景的普遍性、生活性、协同创新性,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虚实结合的重要载体。人们同生活环境的互动形式在历史演进中表现为惯常行为的无意识的传统生活场地、顺从行为的被动适应的现代生活场所、漫游行为的主动感知的现代化生活场景。人们的漫游行为深度嵌合现代化生活场景,已经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范式,可以通过发挥消费力、创造力、精神力,激发生活场景的活力,推动生活场景的重构,营造生活场景的生态,从而推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刘洋张雅倩
-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
- 中华体育精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多维向度及实践
- 2025年
-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体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情感纽带,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气。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通过对《关于体育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的解读与分析,从资源拓展、理论研究、教育实践、文化传承等多维向度,充分认识体育在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探寻中华体育精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实践进路,为建成体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各民族团结友谊的合力。
- 赵富学
- 关键词:体育强国中华体育精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关作者
- 吴锋

- 作品数:157被引量:214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报刊发行 报纸发行 报刊 媒介经营 自办发行
- 曾萍

- 作品数:15被引量:61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
- 研究主题: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建设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
- 郭建宁

- 作品数:202被引量:756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和谐社会 毛泽东
- 李堂

- 作品数:26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理想信念 精神家园 精神信仰
- 李抒望

- 作品数:1,151被引量:40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共临沂市委党校
- 研究主题: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 领导干部 科学发展观 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