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7篇“ 红斑鳞屑“的相关文章
- 皮肤镜在面部红斑鳞屑性疾病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 2024年
- 探讨皮肤镜在面部红斑鳞屑性疾病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皮肤专科跟踪治疗的面部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患者120例,包括面部激素依赖性与脂溢性皮炎患者,对皮肤镜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面部激素依赖性与脂溢性皮炎患者均在皮肤镜下观察到玫瑰花团结构,面部激素依赖性患者在皮肤镜下多为红色、深红色背景,可见分枝状、多形性血管形态,为网状、不规则排列,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多为黄红色、红色背景,可见多形性、线状、点状血管形态,为不规则、簇状排列,黄色鳞屑较多,部分可见毛周油滴、毛囊角栓。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皮肤镜对面部红斑鳞屑性疾病实施诊断与鉴别诊断,可通过其在皮肤镜下的不同特征进行甄别,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并在用药前后进行观察,依据皮肤镜下细微表现与临床症状体征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促使患者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促使患者降低经济压力,可在临床面部红斑鳞屑性疾病诊断治疗中推广应用。
- 何冬梅吴宇佳周红莲习沙
- 关键词:面部
- 皮肤镜在面部红斑鳞屑性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 2024年
- 探究面部红斑鳞屑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皮肤镜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在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接诊的80例面部皮肤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均为毛发红糠疹患病者,观察组均为斑块状银屑病(40例),在检查环节使用皮肤镜作为诊断手段,获得病变区域的信息,基于临床对红斑鳞屑性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背景特征对比,对照组黄色背景明显多于观察组,观察组亮红色背景显著多于对照组;从血管形态上对比来看,观察组线状、点状与线状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点状多于对照组;对比两组鳞屑颜色,对照组黄色、其他颜色均多于对照组,对照组白色多于对照组;对比血管分布情况,观察组弥漫分布、环状分布多于对照组,簇状分布、边缘分布少于对照组;对比两组鳞屑分布情况,对照组簇状、其他分布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弥漫分布多于对照组;两组在应用皮肤镜后疗效均优于应用前同时该两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面部红斑鳞屑性疾病的诊断中,由于该皮肤疾病种类繁多,同时不同疾病在表现上有重合的地方,所以会在检查上存在难点。皮肤镜在面部红斑鳞屑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基于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皮肤镜检查的信息,可以对两种疾病作出判断。皮肤镜在面部红斑鳞屑性疾病诊断中的使用,基于对皮肤镜下观察到的信息,快速找到患者疾病类别,能够快速组织治疗活动,同时利用皮肤镜下获得的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丰富且可靠的信息,促进治疗效果提升。
- 何冬梅吴宇佳周红莲习沙
- 关键词:皮肤镜
- 常见红斑鳞屑性疾病人工智能诊断模型的初步建立和评价
- 2023年
- 目的 构建常见红斑鳞屑性疾病的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实现常见红斑鳞屑性疾病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方法 利用1 600张银屑病、副银屑病、扁平苔藓、玫瑰糠疹、多形红斑的手机图像和ResNet 50算法建立诊断模型,比较模型与本院以及基层医院皮肤科医生的诊断结果,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 红斑鳞屑性疾病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对5种常见红斑鳞屑性疾病的平均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1、0.89和0.95,该模型的诊断效能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医生相当,相对基层医院的皮肤科医生更好。结论 红斑鳞屑性疾病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对疾病的判断效果良好,降低了医生判断的主观性,更为客观、便捷。
- 尚智伟夏丽晔李晶晶
- 关键词:人工智能
- 婴儿红斑鳞屑皮损处真菌菌丝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婴儿红斑鳞屑性皮损处真菌菌丝阳性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4月-2020年3月采集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门诊0~12月龄患儿红斑鳞屑性皮损处皮屑,进行荧光染剂Calcofluor White(CFW)荧光染色,高倍镜视野中发现菌丝或假菌丝,判定为阳性。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菌丝阳性率的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1 57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红斑鳞屑性皮损菌丝阳性86例,阳性率为5.45%。取材部位在颜面部(OR=0.056,95%CI:0.032~0.098)、头皮(OR=0.043,95%CI:0.010~0.183)、颈部(OR=0.128,95%CI:0.053~0.306)、躯干四肢(OR=0.046,95%CI:0.021~0.099)的菌丝阳性率低于尿布区;取材时间1~3月份(OR=0.310,95%CI:0.142~0.680)、4~6月份(OR=0.240,95%CI:0.114~0.506)、10~12月份(OR=0.471,95%CI:0.263~0.841)的阳性率低于7~9月份。分层分析发现尿布区皮损的菌丝阳性率与月龄和取材时间有关,颜面部皮损的菌丝阳性率与取材时间有关。结论 婴儿红斑鳞屑皮损处存在真菌感染可能,夏季、尿布区是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夏季颜面部皮损处菌丝阳性率也较高,临床医生需引起重视,针对重点人群积极采取检查措施,避免误诊。
- 徐建荣秦红张凡李倩云李剑
- 关键词:婴儿红斑鳞屑
- 常见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皮肤镜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关性专家共识(2021)被引量:9
- 2021年
- 皮肤镜作为一项无创且快速的辅助诊断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诊疗中,显著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及诊疗准确率。大多数皮肤病的皮肤镜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存在关联,研究其关联性有助于加深对皮肤镜征象的理解。本共识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常见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皮肤镜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关性进行描述,以期提高皮肤科医师对此类疾病皮肤镜特征的认识。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华夏皮肤影像人工智能协作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刘洁晋红中崔勇李航邹先彪孟如松李薇薇许阳辛琳琳陈柳青陶娟周城徐峰王钧程刘跃华涂平董慧婷杨希川刘业强陈浩
- 关键词: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皮肤镜组织病理学银屑病湿疹
- 陈明岭教授从血从毒辨治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经验被引量:3
- 2019年
-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是因症状表现相似而归纳为一类的皮肤病。陈明岭教授认为,因症辨别,审症求因,审因论治,为诊治该类疾病的特色,从而创造性的提出从血从毒辨治红斑鳞屑性皮肤病。陈老强调,血热、血燥、血瘀三者致病,互相交结则病情缠绵,初以血热为主,久则虚,顽则瘀夹虚;血毒、热毒、火毒邪势炽盛、顽固,或者有传染性,走窜,容易损毁肌肤,治宜凉血解毒。
- 宋玮王瑷向浩瑜陈明岭
- 关键词:名中医经验
- 基于PCA-SVM模型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识别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为提高多特征信息重叠情况下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识别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识别分类方法。结合临床学与病理学选取34个特征指标,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法降维处理,降维处理后形成12个综合指标,将处理后训练样本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并建立分类识别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扁平苔藓、玫瑰糠疹、慢性皮炎和毛发红糠疹等6种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达96.0%,较支持向量机方法和反向传播算法方法,平均准确率分别提升13.9%和17.2%。
- 徐明月林泽轩顾彦
- 关键词: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主成分分析法支持向量机降维
- 皮肤影像技术在头面部红斑鳞屑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皮肤无创影像技术目前主要包括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皮肤镜、皮肤超声等。头面部红斑鳞屑性疾病种类繁多易混淆,组织病理检查因有创性而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皮肤影像技术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组织病理检查的不足。在此对RCM与皮肤镜在上述疾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玉兰李艳张丽媛李国星孙东杰
- 关键词:皮肤镜面部
- 临方调配与红斑鳞屑类皮肤病
- 王萍
-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皮肤镜诊断专家共识被引量:35
- 2016年
- 皮肤镜是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具有放大作用,可以透过表皮角质层,显示表皮和真皮浅层的色素和血管结构[1],与组织病理表现有一定对应关系。皮肤镜最初应用于诊断色素性肿瘤[2],近年来皮肤镜检查已经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如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良性或恶性非色素性皮肤肿瘤、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毛发及甲病等。
- 刘洁邹先彪
- 关键词:色素性皮肤扩张无创检查血管性疾病蕈样肉芽肿
相关作者
- 孙东杰

- 作品数:53被引量:184H指数:7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痤疮 皮肤镜 皮肤 痤疮丙酸杆菌 皮肤性病学
- 刘清

- 作品数:14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红皮病型银屑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银屑病 治疗痤疮 红皮病型
- 刘桂丽

-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黄骅开发区博爱医院
- 研究主题:二期梅毒 红斑鳞屑 梅毒 阴囊
- 瞿锐

- 作品数:42被引量:15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银屑病患者 二期梅毒 银屑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液流变性变化
- 包图雅

- 作品数:21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1医院
- 研究主题:咪喹莫特 银屑病 皮肤基底细胞癌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