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0篇“ 红树林沉积物“的相关文章
- 健康与死亡红树林沉积物特征对比分析
- 2025年
- 为探究红树林死亡后短期内的沉积物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以北海市白龙港健康和死亡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健康与死亡红树林生态系统沉积物的pH、总有机碳、水溶性盐、总硫化物、机械组成以及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沉积物的pH、总有机碳和水溶性盐含量在健康与死亡红树林间差异不显著,但健康红树林的总硫化物含量显著大于死亡红树林(P<0.05);(2)0~20 cm的沉积物机械组成在健康与死亡红树林中较为相似,但健康红树林20~40 cm的沉积物主要由粗砂粒组成,而死亡红树林中主要由细砂粒组成;(3)健康红树林沉积物α多样性显著大于死亡红树林(P<0.05),β多样性差异不显著,健康与死亡红树林中微生物类群组成大体相似,少数微生物群落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迟杆菌门(Latescibacter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等相对丰度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4)健康红树林沉积物中pH、总有机碳和水溶性盐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在死亡红树林中只有总有机碳与微生物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红树林死亡后短期内变化较大的是沉积物的总硫化物含量、微生物的α多样性、以及理化因子与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红树林退化死亡的长期生态效应,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支持。
- 黄小影韦海航覃杰田红灯杨景竣李进华覃振凯刘秀
- 关键词:红树林沉积物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 红树林沉积物生防芽孢杆菌资源筛选及防效评价
- 2025年
- 【目的】利用红树林沉积物丰富的微生物资源,筛选具有广谱拮抗活性的生防芽孢杆菌Bacillus spp.,为开发高效绿色生防制剂防治梨火疫等重要农业病害提供支撑。【方法】利用芽孢杆菌耐高温特性,采用抑菌圈法特异筛选对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具有拮抗活性的芽孢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其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拮抗活性,重点检测其对梨火疫病和草莓炭疽病的室内防治效果。【结果】筛选到10株对梨火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其中,抑菌作用较强的3株芽孢杆菌为PBIB1、PBIB4和PBIB7;经基因组测序鉴定,PBIB1和PBIB4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PBIB7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这3株菌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番茄青枯病菌、草莓炭疽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均具有拮抗活性,对梨火疫病的室内防效分别为82.83%、78.84%和68.86%,对草莓炭疽病的室内防效分别为92.31%、90.38%和67.30%。【结论】从红树林沉积物中筛选到的3株生防芽孢杆菌对作物细菌和真菌病害有较广谱的拮抗作用,具有进一步开发生防制剂和应用的潜力。
- 高雅王美红杨凤环刘国红余超陈华民
- 关键词:红树林梨火疫病拮抗活性
- 腐殖质类似物AQDS改变红树林沉积物硝酸盐还原的分配
- 2025年
- 红树林生态系统作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来自流域上游的营养物增加的挑战,受到氮富集的威胁.本研究探讨了漳江口和泉州湾红树林沉积物在不同氮负荷下的氮缓冲体系,特别关注了腐殖质类似物AQDS对NO_(3)^(-)还原过程及其影响.研究发现,AQDS促进NO_(3)^(-)还原,可通过其醌类结构提高DNRA速率和N_(2)O产生速率,降低Anammox速率.其中,在高氮负荷条件下添加AQDS时,沉积物可凭借高效的反硝化作用减少NO_(2)^(-)积累对Anammox的抑制,提高了Anammox占比.此外,沉积物的DOC/NO_(3)^(-)比值影响着NO_(3)^(-)还原过程的竞争,高比值有利于DNRA,低比值有利于反硝化.总之,AQDS提高红树林沉积物的氮保留能力,抑制Anammox途径的氮去除,在高氮负荷条件促进反硝化途径的氮去除并减轻对Anammox的抑制,在低氮负荷条件下则相反.这些发现凸显了腐殖质对红树林沉积物氮缓冲能力的关键作用,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启示.
- 马笑戴泽涛王飞飞张宁杨盛昌曹文志
- 关键词:红树林沉积物氮去除
- 茅埏岛红树林沉积物有机碳埋藏特征解析被引量:1
- 2024年
- 以茅埏岛北部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区域,旨在探究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埋藏特征和来源.基于放射性同位素(^(210)Pb)采用恒定沉积速率模式分析沉积速率(SAR)、有机碳密度、埋藏速率(OCAR)、有机碳潜在来源及贡献率.茅埏岛红树林湿地的沉积速率约为1.8cm/a.沉积物以粉砂和黏土为主,粒径随深度变化基本保持稳定,且过剩^(210)Pb活度与深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沉积环境较为稳定.沉积物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0.66g/cm^(3),埋藏速率为120.01g/(m^(2)·a).通过碳氮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结合多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可知,沉积物有机碳来源总体以海陆混合来源为主,其中海源占比50.3%,陆源占比33.4%,树源贡献占比16.3%;表层沉积物以陆源和树源输入为主,树源贡献率最高达46.4%.红树林植被组成、成林时间等是影响沉积物有机碳埋藏重要因素.
- 于洋水柏年吕聪聪李滨李雪丽魏珍胡成业
-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有机碳沉积物
- 一种便捷采集红树林沉积物的装置及其取样方法
- 本发明涉及采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便捷采集红树林沉积物的装置及其取样方法,该便捷采集红树林沉积物的装置包括采样管、接驳件和封堵件;所述采样管底端可拆卸地配置有取样头;所述接驳件可拆卸地配置在所述采样管的顶端,所述接...
- 彭逸生梁晋胡博文庄雪茵
- 红树林沉积物聚乙烯降解菌的筛选和降解特性
- 2024年
- 【目的】探究湛江市麻章区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对聚乙烯(PE)塑料的降解特性,丰富红树林塑料降解菌种类。【方法】在湛江市麻章区红树林的高、中、低潮带随机选取9个样点,并采用五点采样法从红树林表层2~5 cm的沉积物中取样。将采集到的沉积物样本在以聚乙烯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分离、纯化,以筛选出能够降解PE的菌株,并通过显微形态分析、分子鉴定等方法确定其种属;通过测定生长曲线、失重率、以及分析官能团变化来验证菌株对PE塑料的降解性能。【结果与结论】从沉积物中共筛选出K1-1、K1-2和K1-3三株PE降解能力较强的菌,分别为威尼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venetianus)、Pseudomonas juntendi和维德曼芽孢杆菌(Bacillus wiedmannii)。在120 d的培养周期中,这些菌株的生长曲线均呈抛物线形态。经三株菌作用后,PE表面生成羟基,并形成氨基和羟基化合物,羟基取代羰基,导致PE表观和内部结构明显改变。经120 d处理后,PE膜的失重率分别为6.42%、5.38%和5.73%,其中K1-1菌株处理后PE塑料的失重率相较于目前报道的红树林沉积物中最高降解效率菌株Bacillus gottheilii处理后塑料的失重率提升3.55%。威尼斯不动杆菌(A.venetianus)在PE塑料降解上具有一定潜力,这丰富了湛江红树林沉积物中PE降解菌的种类,为PE塑料的生物降解提供理论支持。
- 卫婉聂芳红张敏林红英魏云丽吕广洲照那木拉康丹菊HAY AnthonyGOONERATNE Ravi陈进军
- 关键词:红树林沉积物聚乙烯塑料降解菌降解性能
- 两株红树林沉积物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天然产物是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到现代青霉素的发现,说明了在天然产物中寻找新药物是非常有效的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发现新天然产物的宝库也逐渐从陆地转向了海洋。海洋,这一巨大的资源宝库,...
- 肖滋民
- 关键词:次级代谢产物抗炎
- 瓯江口红树林沉积物有机碳埋藏及来源特征和影响因素
- 2024年
- 红树林是重要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对实现“碳中和”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以瓯江口红树林沉积柱为研究对象,采用210Pb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分析沉积速率,计算有机碳埋藏速率,评估沉积物有机碳埋藏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瓯江口红树林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1.4%,总体呈现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瓯江口红树林沉积物有机碳埋藏速率平均值为26.2MgC·hm^(-2)·a^(-1),略高于全球红树林平均值;而柱状沉积物(0~150cm)的有机碳储量平均值为37.4 MgC·hm^(-2),略低于全球红树林平均值。稳定碳氮同位素分布特征和稳定碳氮同位素混合模型(SIMMR)分析可知,沉积物有机碳来源为海陆混合来源,海源有悬浮有机颗粒和浮游植物,分别占45.6%和10.6%,陆源有沉积物有机质和凋落物,分别占31.5%和12.3%。总体上,瓯江口红树林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埋藏速率,受潮汐作用的影响不同深度沉积物碳储量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外源性悬浮有机颗粒的输入量是影响沉积物有机碳埋藏的重要贡献者。
- 吕聪聪马亚东水柏年于洋李滨李雪丽周钟楠胡成业
- 关键词:红树林同位素
- 廉江高桥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营养因子相关性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廉江高桥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构特征,及其与环境营养因子的相关性,为了解该研究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红树林湿地保护提供基础。【方法】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红树林生态系统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对环境营养因子的响应。【结果】研究区域沉积物中微生物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其中变形菌门是相对丰度最高的类群,占比46.6%~68.9%。微生物α多样性中Shannon指数变化范围为9.95~10.34,Chao1指数变化范围为1 990~2 527,这两个指数在中高潮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沉积物中总磷、有效磷、总氮和氨氮的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为383.575~760.283、41.772~97.076、820.201~1 452.442、1.511~9.048 mg·kg^(-1),且总磷在中高潮带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沉积物中营养因子对门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解释量为46%,其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氮是对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的营养因子。【结论】廉江高桥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丰富,中潮带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高潮带,且中潮带采样点的样本与高潮带的分离程度较好;不同分类的微生物对环境中营养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响应,TOC是影响中潮带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关键因子,而氮磷是控制高潮带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营养因子。
- 梁文雅王冼民刘琦
- 关键词: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群落
- 东寨港红树林沉积物与水体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组成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探索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分布情况及微生物和ARGs之间的关联特征,了解红树林的抗性污染现状,为环境中抗性基因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探索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沉积物与水体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组成、多样性以及与微生物的相互关系。【结果】利福平抗性基因rpoB mutants、达托霉素类药物抗性基因rpoC、氟喹诺酮类药物抗性基因mfd、氨基香豆素抗性基因alaS、乙酰氧基耐药基因EF-Tu mutants、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macB以及异烟肼耐药基因katG是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水域的优势基因。沉积物和水体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种类组成相似,但水体中抗性基因的多样性皆高于沉积物。NMDS分析发现,沉积物与水体ARGs的组成、分布明显不同。ARGs与微生物类群的关联分析表明,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以及黄杆菌纲是与ARGs关联较强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占比高达70%。水体中抗性基因主要来源于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和黄杆菌纲,而沉积物中抗性基因主要来源于γ-变形菌纲和δ-变形菌纲。【结论】红树林沉积物和水体中具有不同的ARGs组成特征,沉积物与水体具有不同的抗性基因风险特征,因此对红树林耐药微生物和ARGs进行生态监测和治理时,除重点监测微生物的组成特征外,还应关注水体中ARGs的变化规律,从而预测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的耐药性风险。
- 张苗苗张文飞董冰雪韩雪梅杨家顶刘丰瑜
- 关键词:红树林抗生素抗性基因沉积物水体
相关作者
- 赵志忠

- 作品数:135被引量:715H指数:15
-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 砖红壤 红树林沉积物 红树林
- 王鹏

- 作品数:74被引量:166H指数:8
- 供职机构:海南省地质调查院
- 研究主题:状态空间模型 重金属 容错控制方法 重金属元素 红树林沉积物
- 王军广

- 作品数:42被引量:162H指数:9
-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 红树林沉积物 砖红壤 红树林
- 吴丹

- 作品数:28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高尔夫球场 重金属 红树林沉积物 东寨港 地表水
- 刘贝贝

- 作品数:55被引量:22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研究主题:蚯蚓粪 镉 生物炭 红树林沉积物 土壤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