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3篇“ 红花沟金矿“的相关文章
赤峰红花金矿矿床构造控制及找矿方向探讨
2022年
华北克拉通北缘为我国至关重要的金成矿带,矿带变质基底内主要矿床为红花金矿床,金资源赋存潜力巨大。红花金矿是分布在赤峰-朝阳矿集中区内的典型金矿床,找矿前景较好。因此,进一步加强红花金矿矿床控制及找矿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赤峰红花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对赤峰红花金矿矿床的构造控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赤峰红花金矿矿床的找矿方向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希望为赤峰红花金矿矿床找矿提供一些参考。
李舰
关键词:金矿矿床构造
上向水平分层分步充填采矿法在红花金矿的应用被引量:8
2021年
红花金矿15-6号矿体属急倾斜中厚矿体,且矿岩稳定性较差,采用削壁充填采矿法回采易导致采场作业安全条件欠佳且极易造成大量的采矿损失贫化。根据红花金矿15-6号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开展了上向水平分层分步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其实质是基于上向水平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将采场分步骤回采,控制采场跨度,确保采场顶板稳定与生产安全。该方案很好地解决了厚度为8~10 m的中厚矿体开采问题,有利于矿山完成生产任务并提高经济效益。
任玉东
关键词:急倾斜中厚矿体上向水平分层干式充填
内蒙古赤峰红花金矿矿床构造控制及找矿方向
2018年
内蒙古赤峰红花以酸性侵入岩为主的地质特点,为金矿的形成提供流体、成矿物质、热源支持。为深度开发该地区的金矿资源,提高矿山开发的经济收益,通过分析控矿断裂构造的分布特征、区域构造适应力场的方式,完成内蒙古赤峰红花金矿地质特征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矿床的构造控制规律,达到确定找矿方向的目的。
吴建芳王大海
关键词:金矿矿床找矿方向
内蒙古赤峰地区红花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正>红花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的过渡带,云雾山隆起的东北端。属于赤峰-朝阳金矿集中区的西段,分为红花矿区和莲花山两个矿区。赤峰-朝阳金矿集中区总体上呈近东西向展布,次级隆起和断陷带则呈北北东向展布,金矿床...
于赫楠; 郑瑶; 李学源; 孙珍军;
关键词: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成矿规律
文献传递
区域矿产评价模型──以赤峰红花金矿为例被引量:16
2008年
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中,区域矿产评价模型包括远景区圈定要素组合、远景区优选要素组合、矿床数估计要素组合和资源量估算要素组合,它们成功地解决了矿产预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相结合的问题。通过对赤峰燕山期红花式岩浆热液型金矿资源的定位、定量预测,共圈定远景区11个,其中A类远景区4个,B类远景区3个,C类远景区4个;预测潜在矿床数8个,潜在资源量306.532 t。本区该类型金矿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娄德波肖克炎孙艳雷万杉王淼丁建华范华军
关键词:成矿模式金矿
红花金矿回采工艺特点与创新被引量:2
2004年
红花金矿开采急倾斜矿岩均不稳固的石英脉型薄矿体,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改用干式充填采矿法以来,经历多次试验与改革,回采工艺有许多特点与创新,本文略作介绍。
贺志坚王跃江杨秀瑛
关键词:岩金矿山干式充填法
红花金矿干式充填采矿工艺技术改进被引量:1
2003年
赤峰红花金矿是内蒙古骨干岩金矿山 ,有 40多年开采历史 ,开采急倾斜薄矿脉矿岩不稳到中等稳固的石英脉型金矿床。自建矿以来一直使用浅孔留矿法 ,但由于矿岩稳固性较差造成大量损失贫化 ,后经金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努力 ,先后改用以干式充填为主的采矿方法 ,并经过不断地完善改进 ,使采矿技术日臻完善 ,企业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
王彦军白忠强
关键词:岩金矿山急倾斜薄矿脉干式充填
内蒙红花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被引量:12
2003年
红花金矿是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控矿构造研究表明,矿区内构造可划为导矿构造、运矿构造及储矿构造。构造对金矿床具有多级控制作用,一级导矿构造控制二级运矿构造的产出和分布,二级运矿构造控制了三级储矿构造的分布。三级储矿构造主要发育于二级运矿构造两侧150m范围内,并控制了区内金矿脉的分布。主要找矿方向为二级运矿构造两侧150m范围内发育的NNW向储矿构造。
曾庆栋陈岩李国良刘国春李石磊
关键词:导矿构造红花沟金矿
内蒙红花金矿控矿断裂构造被引量:6
2002年
红花金矿床属岩浆热液型脉状金矿。从构造与矿脉关系入手 ,分析已知矿脉分布规律 ,强调矿脉产出的构造部位 ,提出导矿构造、交汇构造和派生构造三种控矿构造。矿区内Ⅱ级断裂构造为导矿构造 ,北北西向或北西西向导矿断裂与东西向韧性剪切带相交汇区为有利的成矿区间 ,导矿构造的派生构造是金矿赋存的最有利部位。据此规律预测了重点找矿靶区并已为矿山找到了新的隐伏矿体 。
李石磊王文华刘国春庞国海
关键词:红花沟金矿导矿构造隐伏矿体
内蒙红花金矿蚀变岩型金矿体控矿构造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红花金矿矿区内已发现40余条金矿脉和含金石英脉,它们均产于在区域Ⅰ级和Ⅱ级断裂构造(龙头山断裂)控制下侵位的燕山期龙头山花岗岩岩体与太古宙古老变质岩的内、外接触带上。蚀变岩型矿体是2000年发现和圈定山的新类型金矿体,分布在走向NW305°的龙头山断裂的下盘,受其次级弧形构造所控制。分析认为沿龙头山断裂向上迁移的含金流体在运移到碎裂状糜棱岩化花岗岩后,在其中交代。充填并产生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形成蚀变岩型金矿体。晚阶段含金流体则在已蚀变的碎裂状花岗岩中充填成矿,进一步提高了蚀变岩型矿体和矿石的工业品位。
曹广利
关键词:红花沟金矿控矿构造

相关作者

邱玉民
作品数:14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西澳大学
研究主题:金矿床 花岗岩 红花沟金矿 金 矿源层
佘宏全
作品数:129被引量:2,421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金矿床 东昆仑 成矿作用 流体包裹体
侯根群
作品数:13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金矿床 铁矿床 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 金
王建国
作品数:9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
研究主题:金矿床 液包体 红花沟金矿田 义兴寨金矿 花岗岩
董英君
作品数:50被引量:1,000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东昆仑 成矿预测 岩石圈 各向异性